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043章

唐朝好地主-第104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暂时不入漠北或靺鞨征讨。”

    “计划已经改变,北伐军的北伐任务已经结束,下一阶段,八万北伐军转为驻守饶乐道、松漠道、岭东道三道,镇守奚、契丹、霫故地,围剿扫荡三部残余,在此建立牢固的统治。”

    说到这他顿了一下,“朝廷对于我们北伐奏捷非常高兴,特下令,重重犒赏。士兵加三月饷,士官加饷半年,军官晋散阶一级,加勋一转。”

    将校们心知肚明,摄政王是不肯让他们这支兵马南下了。估计那边还不知道老元帅已经死了,或者说老元帅之死,本来就是得自那边的授意也有可能。

    但不管如何,勤王讨逆就随着老元帅之死而消散吧。

    暂留塞外驻兵屯田,也没有什么,等摄政王成了皇帝,估计他们也就能调回去了。

    满帐都是聪明人,没有人说要探究老元帅的死,也没有人说张超这个摄政是篡位夺权。

    “老元帅死不瞑目啊!”

    一嗓子有如炸雷,将满帐诸将都吓了一跳。

    大家扭头去看,想要知道是哪个人如此不识趣。

    却见是个虎背熊腰的校尉,也就统领几千人马而已,似乎是屈突通的一个侄子。

    这声吼,让诸将都有些不太自在。

    大家都明白的事情,你吼出来不是让大家难堪吗?

    尉迟宝琳道,“屈突校尉,老元帅的死,我们也很难过。我向你保证,定要查明此事详情,给老元帅也给你一个交待。”

    “事情明摆着,还查什么?张超篡位谋逆,我从父对大唐忠心耿耿,要率军勤王讨逆,然后,就被你们这些为虎作伥的张超门人给害了。尉迟宝琳,你还我从父命来!”

    尉迟宝琳冷着脸挥手,“屈突校尉痛失亲人,一时心痛的失去了理智。来人,送屈突校尉下去休养,这段时间就好好休息,军务之事暂时不用管了。”




第1405章 唐王

    内阁首相公房。

    今天很难得的坐了一群人,房玄龄、马周、魏征、褚遂良、岑文本、许敬宗等位列左侧,而右边坐的这群人却也个个来头不小身份不凡。

    长孙无忌、高士廉、杨恭仁、宇文士及、韦挺、杜淹、戴胄、刘弘基等居于右侧就坐。

    “美洲、澳洲、非洲,三地任选一地,陛下禅让之后可保留唐王之爵。其实宗室,皇帝的兄弟可授郡公之爵位,皇帝的儿子可授县公之爵,依然是三地任选一地换封。”说话的是褚遂良。

    今天这么多人一起坐在这里,讨论的是皇帝禅让之后的安置,当然也还要讨论长孙无忌等这些已经认怂的保皇党们的安置。

    对于承乾,张超的意见是要尊敬礼待。

    不过为了避免对局势的影响,还是不能安置在中原,美澳非任选一地,然后朝廷把他送过去,可以给他两三万人口,如太上皇、李治一样,让他们能在当地落脚扎根。

    这样的条件,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起码,在过去,还没有哪个新朝皇帝会如此善待前朝皇帝和宗室,杨坚和李渊,那都是受禅之后就把前朝皇帝毒杀,甚至把宇文家和杨家给灭了。

    张超认为不一定要斩草除根,将他们送的足够远,也不用担心什么东山再起这些。善待他们,对于权力交接,局势稳定也很有作用。这不是什么妇人之仁,纯是从局势的把控成本来考虑的。

    长孙无忌冷着脸坐在那里,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完全没有什么话语权了,今天这与其说是商议,不如说是来听张超他们的宣布。

    “文远你认为陛下去哪更好?”

    张超道,“如果你们询问我的意见,那我建议去非洲。”

    “为何?”长孙问,太上皇在美洲,李治在澳州,皇帝去这两地,起码还有个自己人地盘。

    “这些年我中原与泰西贸易,且贸易量不断增加。现如今从中原到地中海,这条航线上每年成千上万的船在跑,从中原的沿海到中南沿海,再黄金半岛,再到印度洋沿海,然后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这条航线上还有越来越多的大唐殖民地。”

    “现在我们红海南的非洲东北已经有了好几个殖民地,陛下如果去非洲,那么航行过去会非常方便,而且以后与我们的中原交流贸易也方便。”

    长孙无忌一听,倒确实是这样。

    太上皇去美洲,那是单枪匹马过去,李治去澳州也是一样。

    现在中原与那边没有什么贸易,与中南美洲的殷人会有些贸易,但这航线走的船非常少,一年往返一趟,没几条船过去。

    相反,跑地中海的船确实成千上万。

    “那安置在非洲哪?”

    长孙无忌是想就安置在亚丁湾南的非洲之角安置的,不过张超可不会把他们产安置在这里,虽然这个非洲之角其实很贫瘠,但这里靠近着贸易线,让他们在这里安置发展,可是有些让人不太放心。

    张超计划是把承乾安置到非洲最南端去,安排到好望角那里。远让贸易航线,他们想要很快发展起来,就难的多。

    至于长孙无忌他们,马达加斯加等非洲东海岸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足够安置他们了。

    非洲虽大,但张超也不打算大方的直接给他们分了。

    “你们可以带走他们所有的族人以及财产。”

    相比于朝廷会给承乾一批人马,长孙无忌他们换封迁移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他们可以变卖自己的产业,然后带走自己的奴隶,带走自己的族人,但朝廷不会额外再给他们人口,船只、武器这些也会限制出售给他们。

    成王败寇,说到底,长孙无忌他们都是失败者。

    杨恭仁和宇文士及面色难看。

    “我们之前说好的可不是这样,你答应过我们的爵位、封地等可以不变。”

    岑文本替张超道,“本来确实如此,可你们一面已经跟我们谈成了协议,一面却又还在暗地里各种动作不断,真当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吗?既然你们先打破协议,那么我们也只好如此。”

    “这都是误会!”

    张超摇头,“没有什么误会不误会的,敢做就要敢当。去了非洲也没什么不好的,那里的土著都还很落后,你们到了那边,殖民开拓很容易。那边还有很多矿产,到时挖矿贩奴,你们的日子会过的很潇洒的。”

    马周拿出了一副地图。

    长孙无忌等看到上面有印度洋有阿拉伯海,有波斯湾,有亚丁湾,还有红海、地中海,也有阿克苏姆和埃及,在那红海两侧,还有十块帝国的海外殖民地。

    其中长孙家也有两块,另外杨家、宇文家也各有一块。

    这些海外领,他们也得交出来,换到更南边的东海岸的海上诸岛。

    皇帝的封地在最南端,然后东海岸边那个巨大的海岛,起码有浙江道和福建道加起来还大,这个岛占了他们各家多数的封地。

    剩下的沿海的许多海岛,也划给了各家。

    这些要被流放的各家的爵位不变,可却换到了那遥远的非洲东海上。

    看着张超划给他们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岛,长孙无忌欲言又止,只有皇帝封在了大陆上,他们则全在海上。

    距离贸易线那么遥远。

    “你们也不要挑肥拣瘦了,莫把摄政的仁慈当成了好欺。”许敬宗冷笑几声。

    杨恭仁等都闭上了嘴。

    张超掌握大局,真要说灭掉几个家族,还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现在给他们保留爵位,让他们离开中原,但起码他们的财产还保留着,给了他们各家族一个在海山延续甚至将来再起的机会,又有何不知足呢。

    纵观历史,王朝更迭,哪一次不得死上许多人,灭掉些家族。就算是关陇贵族一脉相延的西魏到北周,北周到隋,隋到唐,不也曾杀的人头滚滚,哪有如张超这么宽仁。

    不管张超是要收买人心也罢,还是有所顾忌也罢,总之,现在这个结局对于他们来说,确实还是不错的。当初太上皇复辟,那些站错队的宰相,如萧瑀陈叔达裴寂封德彝他们,不但人头没了,连他们家族直系三代都被诛灭,流的流,发没入宫的没入宫。

    “三代以内,莫回中原!”张超对长孙无忌道。

    他们这次名面上讲是换封到海外,去开拓殖民,但实际上大家都应当明白,他们是被发配流放,只不过张超给的条件比较好,允许他们带着自己的族人、财产、奴隶一起走。

    但张超要求他们起码三代内,是不得再回中原,连回中原经商都不允许。要经商,可以与帝国前去的商人交易,或者到帝国的海外殖民领交易,但这些人三代之内禁止重新踏上中原土地。

    就算他们还保留着爵位,可三代之内也没资格成为朝廷议会议员。但是,他们的封地依然还是朝廷的一块属地,他们还是得采用朝廷的律法,一样还得每年向朝廷缴纳三分之一的税。

    最后,马周拿出一些文书来,递到长孙无忌他们面前。

    这些就是换封等的文件了,需要他们的签字。

    长孙无忌倒是挺痛快,一旦已经下定决心,也就不再反复纠缠,拿起笔来就写下了名字。

    杨恭仁等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只能无奈的签下名字。

    一个个如战败的公鸡,垂头丧气的离去。

    许敬宗看着他们已经走远,很不客气的道,“摄政何必对他们如此仁慈呢,还给他们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要我说,直接把长孙无忌等这些人杀的杀,流的流,没收他们家族的封地、产业,然后他们就永远都翻不了身了。”

    四十多岁的张超,头发乌黑,眼神明亮,他的身体强健,整个人看着倒还跟刚三十出头似的。

    许敬宗的这话,不少人都对他说过,但最终张超还是没的接受。

    局势稳定,顺利交接才是最重要的。

    “倒是便宜这些人了,还能带着家产离开。”

    张超笑笑,不去在意这些小节。

    带着家产离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时间,要发卖掉所有在中原的产业,这必然会引来许多人落井下石,故意打压价格的。

    而且这些产业就算变卖掉了,可他们又不能带着钞走,钞到了外面又没用。可金银铜又禁止出境,他们只能把那些田地房屋商铺甚至各种家具等等,变卖为钱钞后,再拿去购买船只,以及种种粮食布匹等等物资。

    卖要被撕咬一波,买又要被撕咬一波,损失绝不会少,至于如伊丽金矿这种,更是会被直接收为官有,想贱卖都没机会。

    长孙无忌等家族被收回来的封地,怎么处置,倒没人说话。虽然伊丽河谷千里沃土,还有着能年产十万两黄金的巨大金矿,大家虽眼热,但没有人会提什么非份之想。

    伊丽河谷等收回的封地,自然就是归朝廷所有。

    “摄政,如今万事俱备,是否定下禅让时间?”




第1406章 时势造英雄

    房玄龄向张超提出辞职。

    “老了,如今老眼昏花,精力也大不如从前,奏章看久了眼睛就模糊了。如今翰林院里也没什么要事,我刚好回家养老。”

    张超打量房玄龄,发现这位老相国确实是两鬓花白,背也佝偻了许多。一张脸,也满是皱纹,特别是双眼里,充满着落寞。

    他亲眼见证了唐帝国的建立与兴起,可也眼看着这个帝国走到了终点。站完这最后一班岗,他便想离开了。

    “房相是在怪我吗?”

    房玄龄摇摇头。

    怪张超?那还不如怪他自己,他当初不也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上皇逼退位了吗?也许那个时候自己多努力一下,或者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不不不,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的。

    是历史选择了今天,是历史选择了张超。

    他们选择了昨天,太上皇和大唐的开国功臣们,选择了与前朝都不一样的道路。那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道路,十几年时间,大唐就已经强盛无比。

    可是那个时候,大家并不会想到,这个帝国会走向一条与前人完全不同的路,分封造就了一个强大的诸侯集团,新科举新官吏制也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士大夫集团,甚至是开放工商,扩大海贸,也让大唐有了一个强大的资本阶层。

    当他们联合起来,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

    太上皇不肯退让,皇帝也不肯退让,他们都被拉了下来。

    如今,三大集团将张超推上了那个位置。

    “关于翰林院,其实我这几天想了想,内阁负责制后,翰林院没有了批红之权,但也不能因此闲置。我是这样想的,将贵族院的六科封驳之权,转到翰林院。以后内阁执政、翰林院封驳、议会立法和监督、审核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