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48章

大明1629-第48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亦和黄阳四人赶紧下台迎接,“陈队官说的哪里话,当日你也是少有的敢于和鞑子死战的猛士,来快快上台。”

    将陈浩迎上点将台。陈浩看着台下这些人,越发是对萧亦敬佩不已。

 第七十六章:擢升

    由小队长带头,新兵老兵皆是大声呼喝。

    “见过陈队官!”

    “好啊,好!”

    陈浩不住的点头,看着台下这些屯兵,这些人真的不像一个屯堡的屯兵。又是摆摆手示意,“萧老弟,我此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萧亦哦了一声,“难道是防守大人赏银下来了?”

    陈浩点点头,又摇头,“不尽然。”

    萧亦也是笑了一声,“那萧亦便猜不出了。”

    陈浩哈哈大笑,郎朗道:“萧亦小五台山之战有功,擢升百户,兼任长宁堡管队。另赏银三百,红马一匹,官服告身几日后便来告身到后,即刻上任。”萧亦听了之后高兴不已,自己官职大了,控制的地盘也就大了,资源更多,更有利于自己发展了。

    萧亦几人连忙高声一拜,“多谢防守大人提拔,萧亦没齿难忘!”

    送走了陈浩,石刚几人也是高兴不已,萧亦高升,作为萧亦最为亲信的部下,自己的身份自然也将跟着水涨船高。

    石刚几人也是半跪于地,高声道,“恭贺百户大人!”

    “恭贺百户大人!”

    “恭贺百户大人!”台下的老兵新兵们也是大声呼喝,萧亦看着台下新兵,升官得赏,顿觉豪气冲天。

    当日萧亦便是宣布小队重组,一一发下新兵的鸳鸯战袄,长枪或是刀牌,新兵们之前就有做过军户的,大明的军服已经是好些年没有下发新的,而武器装备也是不尽完备且质量参差不齐。

    但是当他们把军服和武器拿到手之后发现,这军服皆为崭新的大明制式鸳鸯战袄,武器也都不是自己原先锈迹斑斑不堪一用的货色了,都是高兴不已。

    小五台山一战,萧亦对于后金和蒙古人的重骑冲击有了新的定义。

    当时萧亦便是发现,即便是仅仅十数米的冲击,自己这方还是紧密集阵,有地势优势,这还是堪堪挡住后金的重骑冲击,若是几百几千米外冲击,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看来这仅能包住半身的藤牌是断然无法阻挡远距离的骑兵冲击,为抵挡冲击看来还要再增设一些新的盾牌。

    作为最前面的刀牌手身上没有重甲保护也不足以挡下头一波冲击,还有火器,这些现在都需要考虑了。

    于是萧亦当夜便是自己回到房内,彻夜思索,决定下重新制作宽大盾牌,组一个类似于宋代盾列方阵的前半部分。

    后金和蒙古骑兵的战术乃是骑射和重骑冲击,如果这个阵型既能挡下部分远处骑射,又可缓延重骑冲击,使其不会造成大的损害,那么胜算将会成倍增加。

    如果今后有条件再增设骑兵和火器兵,那么这样一支完备的军团,再加上敢战的士兵,那是相当可怕的。

    明代盾牌包括圆形团牌、五边形长牌等,多是由结实木料制成,周身涂漆或是包裹铜皮。而铜铁盾牌虽然防护力堪称第一,但是重量很大,非大力所不能提。

    由于现在堡内三竖大力者只有二十人不到,精壮之士甚少,且自己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去铸造大量铜铁盾牌,这事只能慢慢再说了。

    萧亦找来齐老三人,商谈许久,最终定下了新盾牌的样式,按照图纸上来看。

    这种新盾牌比起之前的藤牌自是大了许多,准备用硬木所制,周身萧亦准备用铜皮包裹。约有半身长,由于材质为木质,所以气力不弱的刀牌手都可以拿着盾牌,不会过于劳累。

    届时还要到州城去一趟,买结实木料所需物事和羡慕些工匠,现在屯堡内外大建设,仅靠最初那批工匠已是不足够。

    战时这种盾牌可以立于地上,刀牌手一弯身便可以挡住全身,长盾阵如此,加上长矛露外,大可阻挡后金重骑冲击之锋芒,当然,这些还需实战考较。

    现在时间已是在二月下旬,明代崇祯二月下旬,放在后世已是三月末了。可以开始春耕开垦荒地了。

    但是开垦荒地之前萧亦还需要解决用水问题,即开垦荒地之前还有个事情需要做。

    那便是挖通水渠,听刘老三人讲,这水渠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四处建造水车,说到水车这可让萧亦犯了难。

    对于水车萧亦也是明白些,后世便是有那种大水车,一个大型水车便可以灌溉周围三十多亩的农田,萧亦还是想造些这种水车。

    不过在问了齐老之后萧亦便是打消了打灌井造水车的念头,那样一个水车齐老所估算,算上请用工匠,材料选购等一个水车便是需要上百两银子。

    萧亦打算堡内七十多户百姓,每家都要至少给分得二十亩农田,一头耕牛,现在有二十几头,其余耕牛还得到州城去买。

    再加上阵亡将士家里的抚慰,便是要开垦一千五百亩荒地,这样算下来得需要五十座水车,那可是五千多两银子。自己还是再多打些水井在周围,再多挖些水渠先用着,至于水车的事,慢慢来吧。

    随后永安堡外又是开始了大建造,萧亦已经暂时停了新兵老兵的训练,动员起堡内外男男女女,就连屯兵也有一部分人加入了通水渠,挖水井的工作。

    但是最基本的侦查保卫不能断,墩台已经是建造完成,永安堡周围共新建了三十六座新型墩台,这些墩台简便的分为两层,外面有一马栏,由于不供长久居住,所以内外都是很简单。

    每个墩台萧亦准备暂时设一人守备,三十六个墩台遍布四周,且每个墩台守卫都配有马匹,马匹是固定的,但是守墩的人不固定,这也方便轮换守墩,所有人都会有守墩的时候。

    有了墩台的守卫,百姓们心中都是安定了许多,百姓们在挖水井,通水渠的时候看到山包上墩台上站立的永安堡兵士笔直的背影,皆是议论纷纷。

    “哎哎,这不是你家那小子吗。是上一批参军的吧,怎么在守墩呢?”一个老妇人指着前面山包上的一个士兵对着一个男子问道。

    那个男子看着墩台上站立的士兵,露出自豪的神情,“这小子和以前是大不相同了,也有点汉子的气魄了。”

    先前那个妇人神秘兮兮的道,“听说上次随着总旗大人出去杀过鞑子,是真的吗?”

    男子听了之后高兴的道,“嘿,大人所说那还有假。”

    忽的一个正挖沟的男子头也不回的道,“还总旗大人呢,昨日大人高升百户还兼任长宁堡的管队呢。”

    周围人均是放下手中活计围过来,“豁,大人真的高升了?那大人不是要去长宁堡了?”

    之前那个男子无奈的道,“高升是真的,听说是等上面奖赏下来就要去长宁堡了。”

    “这可怎么办,大人一走永安堡还能待吗?要不我们跟着大人去长宁镇吧。”

    一个老人懒洋洋的道,“大伙就放宽心吧,大人不会放着这里不管的,到时候大人自会告知我等。”

    百姓们听了之后点点头,都是继续忙活去了。

 第七十七章:蔚州

    永安堡境内现在是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荒芜的土地不断被开垦为农田。每天都有水井新成,由鸳鸯水支流而疏通的沟渠也是一天比一天长远了。

    萧亦站在城台上,看着下面三三两两聚集正在干活的民众,其实他是无比自豪的。永安堡是他和大家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这是萧亦的心血,这也是萧亦最后的底线,谁想动永安堡都是萧亦的敌人。

    “萧哥,该出了。”石刚浑厚的声音传来,萧亦往前方看去,见到石刚在等待着自己,笑骂了一句,骑着马赶了上去。

    由于永安堡现在正值用人之际,所以萧亦便是只带着石刚一人去往蔚州。

    二人去往蔚州城,二人为了方便皆是穿着便装,便装内着重锁子甲以备不时之需。萧亦一身深灰色武夫长袍,而石刚则是穿着自己以前的农民衬衫。二者一人一马,皆只带一把腰刀。

    二者于上午出发,自永安堡南去蔚州约几十里,两人一边闲聊一边骑行赶去蔚州,就这样,终于在快至午时到达蔚州。萧亦二人就在蔚州城东门安定门的瓮城外,抬起头看着这座巨大巍峨的城池。

    萧亦用右手挡住眼睛,从缝隙迎着刺眼的阳光看去,只见蔚州东安定门上的景阳楼就这样屹立在那里。景阳楼那独特的角楼充满了华夏之风,迎着阳光显露出它那不屈的脊梁,自是巍峨壮丽。

    时崇古为蔚州知州,萧亦所知的是这崇古在今年就会被同知王湛所取代,而自己虽升管队,与这种人相比较却仍然是地位低下。萧亦也不愿与将下之人有任何瓜葛,所以才会便装前来,不然起码也是要告知一声。

    蔚州城此时并没设防,城门大开。萧亦二人就是直接放慢马速,缓缓骑行入内。

    据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东周时期,已有人类在蔚州城一带定居生活。

    而蔚州飞狐古道又是南通华北平原,北达千里大漠的交通要道。因此,明代时蔚州人口增加,物资流通,商业发达,文化和教育也空前繁荣。明洪武五年在原城址基础上,辟土修筑城墙,洪武十年重砖石,形成了一座“雄壮甲于诸边的铁城”。

    《万历野获编》口外四绝中记载“SX旧有四绝,俱在石晋所割山后云中一道中,今呼为口外,盖尽在居庸关之北也。———;曰蔚州城墙,相传李克用所筑,无论精坚,其石光泽可以照面,赫连之统万城不足道也。”

    蔚州城周长三千八百多米,城墙高十米有余米,有三座城门,东安定门,上建有景阳楼;南景仙门,上建有万山楼;西清远门,上建有广运楼;四座角楼,二十四座敌楼,一千一百多座垛口。且三座城门外均建有瓮城、二级瓮城。城外有护城河,河深十米多,宽二十多米。

    是一座明代诸多坚城之一。

    而城内布局是以南面宽阔,北面狭小,东西两面多弯不平直。蔚州城不开北门,而在北城垣上修筑玉皇阁。城内以东西南北四大街为主干线,形成以鼓楼与南门对称,南北大街为中轴的建筑格局。

    萧亦于石刚骑行进入州城内,不似一些卫所、屯堡。州城内少有大多数边镇卫所之‘瘴气’。每每萧亦进入一个卫所或者屯堡都是问到一鼻子臭味,且城内均是街道杂乱不堪,垃圾满地无人收拾。

    看来这蔚州知州还算个有作为者,顿时萧亦对于那个崇古的印象好了许多。

    “好了,老石,我们分头行动。我去联系工匠和硬木,你去购买粮米等物事。”萧亦进了街道只是嗟叹了一下,便是和石刚说。

    石刚眼见萧亦要走,忙一抬手,结结巴巴的道,“那个,萧哥俺能否与你同去,我看咱哥俩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说完搓着手嘿嘿乐。

    萧亦纳闷,心想着石刚今日怎么了,这可不像他。再一看这小子,萧亦明白了,笑着道,“老石莫不是你怕了?”

    石刚恼羞成怒,“谁,谁怕了。我只是担心这蔚州城大咱哥俩分开不好找寻。”

    萧亦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好好好,那就一起办事,先到粮米店看看。”

    石刚一下子乐了,连到好跟随着萧亦。石刚还真是怕了,上阵杀鞑子这小子从没怕过,如今来到这蔚州城倒是怕了起来,怪事。萧亦摇摇头,二人也不知道这米店在哪,反正今日时间还多,就在街上缓缓行进慢慢寻找吧。石刚也是头一回来到此等大城,不时好奇的四处看。

    这蔚州城相比桃花堡又不知是大出了多少,街道上店铺林立,行人众多,二人骑着马也不好前进,骑了一会便是下马牵着马了。

    二人行了一会,看到一处小摊上摆放着各种小玩意儿,一个中年摊主卖力的吆喝,但是这时候哪比起往日,随他怎么吆喝,也没人来看一眼,都是匆匆而过。

    萧亦有些好奇,便是牵着马上前看看,只见这个中年摊主,头戴一个土色四方帽,身上也是土色的长衫,萧亦留意到这长衫上也是有着几处补丁。

    见到萧亦二人牵着马前来,摊主立时兴奋的不行,顿时是笑着迎合。这个时候能有马的可都不是简单人物,就连一些将官的家丁也不是人人有马,看来今日总算没白出来一趟。

    萧亦到摊上看了看,正巧看见了个小型的水车,萧亦拿起来对着石刚道,“看,就是这种水车,齐老说咱要是想建就需要上百两。”

    石刚点点头,“这么个玩意儿就要一百多两银子?要我说啊,咱还不如多打些水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