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31章

大明1629-第31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常亮见萧亦如此自信,也是有些吃惊,摆摆手,道,“拿着这些告身先回去吧,快些建造。”最后还不忘嘱咐一句。

    等到萧亦拜别出去之后,王常亮喃喃道,“我观这萧亦也不似那李尤所言那般不堪,怎生会如此说呢?”言罢,摇摇头,便往屋内行去,边思索。

    这齐奎身为桃花堡三个副千户之一,而且又是佥书官,掌管内外所有屯田建堡事宜,对于王常亮三人来说又是顶头上司。大明规定,建堡需在二十日内让佥书官前往视察,合格便是可以当时为屯堡立命上报,不合格则是需要银钱打点,若是没有银钱,那可就难办了。

    大明此前大多数屯堡者上官都理应相助事物人手,但是到了明末,个人均是自扫门前雪,又怎会管他人瓦上霜。这一久了,自愿屯堡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根本就是个自找不快的活计。

    萧亦就处于这没有银钱打点,而且建堡时间又不一定来得及之列。萧亦自是十分焦急,但是当萧亦换上崭新的总旗官衣,脚下丢去一直以来的破烂布鞋,换上崭新的牛皮官靴,挂上上号檀木所制的木牌之后,又是豪情万丈。

    几个人作为萧亦手下的最得力的助手,萧亦当日均是为他们上报,请求封带冠小旗之职,大家也都是十分期待,没想居然真的封赏下来,都是十分高兴的换上崭新的官服。人人可谓是鲜衣怒马,自是精神非常。

    萧亦几策马奔出长宁镇,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策马狂奔,萧亦又是大声呼号不止,身后石刚几人皆是怪叫着大吼着,都似是发泄着什么。石刚更是吼得嗓子有些发干,他石刚这辈子就没想过当官兵,更没想过能当个官,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小旗官,但石刚俨然是对萧亦更加尊敬和听从。

    呼喊过后,看着眼前干裂的土地萧亦再次担忧起来。

    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连续多年闹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了。

    此时大明全国各地,没有几处的百姓可以一次三餐吃饱,当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时,这些百姓就铤而走险,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就在崇祯二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等先后起义,李自成亦是这一阶段加入高迎祥队伍,和萧亦可谓是同时发展。

    此时山陕全境共有义军百余部。而前段时间千部官军边兵,又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且成为骨干。不过此时义军作战,自发性、盲目性强,即便是卫所军都可以轻松击败。

    这时明廷下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错误战略。明廷此时财政早已破产,是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拖延了剿灭农民军最好的时机。

    萧亦想着如今的形势,更加是加快了速度。这种时候乃是最为关键的时候,万万不可再耽搁一点时间。

    当萧亦几个人的身影出现在各人眼中时,各人只见四员鲜衣怒马的将官来到,为首那人更是一脸刚毅,端的是威武不凡,和平日身着破烂鸳鸯战袍的那人已是大为不同。

    众人均是惊叹,这还是那个人吗,真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啊。没想自己的上官换上了官服之后居然如此的英武。

    由于正是午时,何萍往那里看去,只能看见四个骑着马的背影,何萍呆了一会之后,发现无人注意,悄悄的摸了摸已是发热的脸颊,哟喝着,“总旗大人回来了,来大伙先别干了,开饭了!”

    大家伙都是放下手中的活计,自觉的领着粥食。

    萧亦现在心急如焚的就是建堡,立即找到黄阳,将他的告身交予他之后,张口询问,“怎么样了,建城进展如何,南面城墙可是完成?”

    黄阳换上官服之后,欣喜之情难以言表,自己居然真的成了一个小小的将官,这都要靠萧亦。

    回答道,“南面城墙刚刚打好地基,就差夯土包砖了。”

    萧亦吃惊,“这么快?”

    “哈哈,刘老说南边不需要造券门洞,自然是快些。”黄阳笑道。

    萧亦点头,有些高兴。搬起一块青砖,史路立刻上前拉住萧亦,“大人,刚发的官服若是脏乱了怎么办。”

    萧亦回道,“官服脏乱了可以再洗,我只想为百姓们尽快造出可以安家保护他们的屯堡。”说完毫不质疑,搬起巨石就开始干起。

    百姓们看萧亦身为上官干活居然如此卖力,均是暗暗喝了一碗粥,便是继续去干活。干活已不是像萧亦在大安口那样被强制征召,而是自发行动。

    一个中年男子囫囵喝下了手中的粥食,放下碗就再开始干活。

    “哎,当家的你才喝了一碗怎能饱呢,再多喝些干活好精神些。”一个妇人看着自家男人仅仅喝了一碗,不禁担心道。那个中年男子头也不回的回答,“大人身为总旗官尚且如此出力,我等又怎么可以独自喝粥偷懒,这不是我郝大的作风!”说罢风风火火的就开始干。

    大家均是如此,萧亦这些日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是看在眼里,仅仅歇息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只是草草的喝了一碗粥,便是跟着萧亦再次开始干活。

    这么下来,仅仅半日,到了傍晚的时候。便是将南边城墙建好大半,南面城墙不需要地基。皆是用糯米汁、****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当年筑城是“蒸土以筑城”。

    所以建造起来就是颇为快速,又是忙活了几个时辰下来,南边城墙已是建好,大家在何萍的吆喝下又是吃饭歇息。

    这天晚上,萧亦坐在那里,喝着粥,看着已是快成型一半的城墙,萧亦不知觉用力的握紧手中的碗。

    自古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无权不可一日无权!萧亦自认为自己算是个大丈夫,但是他现在一没钱,二无权,若是不加紧步伐,怎么完成自己的理想。

 第四十七章:围墙落成

    萧亦这里地处山西省大同府境内,此时农民军大部都集中在陕西境内,仅有少部分在山西,而山西境内此时大部分是行踪不定的马贼和占山为王的劫匪流贼。

    萧亦过了四五日的清净日子,这几日萧亦除了带领部下们来来回回的从长宁镇搬运砂石粮米之外几乎就没怎么动过地方,都是早晨起身锻炼一小会,再和百姓们一起喝粥吃早饭,几日之内给他们供了一日的肉食荤腥便可。

    早饭之后便是一上午的建造,再是吃饭,再是劳作,如此循环往复。终于,在三日后围墙终于是建成了。城墙并非一条直线,有的相互错开,有的不直通。虽然用砖砌出,却也同样砌出弧形。

    这一圈围墙横纵均是七白余米,在冲着长宁镇和桃花堡的方向开有东门,萧亦命名为‘驱虏门’。

    而冲着陕西那边也就是鸳鸯水的方向,开设有西门,萧亦命名为‘平贼门’。开这个门是有讲究的,一来是可以有助今后大家取水方便,二来萧亦探查过地形,这周围呈坡势,这里处于上坡,开门在坡上有助于防守。

    其余两个方向均是纯城墙都没有开设城门,一来少些门便于防守,二来萧亦想将这里面作为内城,内城也是无需太多城门,今后是一定还要扩建外城的,这是今后事暂且不提。

    只是现在的城墙还仅仅是有个形而已,很多设施都没有齐全,例如在这几日之内齐老三人曾经建议萧亦每隔二十几米之处,特别是防御性强的部位,可设马面。

    马面是宋代名词,就是在墙体的外楼建一个方垛,大约五乘八米左右,从外表看与城墙相同,这是为防御敌人攻城,保卫城池的一项设施。

    萧亦听了刘老三人讲解之后是大为惊奇,古代中华的建筑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但是就是这样的文化居然被那等蛮夷窃取,这是萧亦最无奈的地方。

    又是想到自己的资金问题。这些日来来回回的已是将萧亦仅余的百余两银子是快消耗殆尽,仅剩四十余两,萧亦正在犯愁到哪弄银子。

    只好将马面的设置和城垛的修改等事情拖到以后有钱有人有时间了再慢慢去弄。

    大家看着七米左右高的城墙,都是十分自豪,几日之前这里还只是一块平地,如今就在自己等人的手中,建起了这样一圈围墙。黄阳拍了拍萧亦的肩膀,二人对视一眼,皆是哈哈大笑起来,虽然几个人领取的官服皆是脏乱不已,但是和这相比官服的脏乱都是浮云。

    石刚就有云,官服脏乱了可以找个婆娘帮你打点干净,这城墙建不好可是有大麻烦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前几日萧亦去往长宁镇找王常亮的时候,王常亮都是脸色不太好看,萧亦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惹到他了。

    只觉得自己无比倒霉,一共两个顶头上官,一个贴队官李震不知怎的就是看自己不顺眼,整日对自己是冷嘲热讽,这些日管队官王常亮也是对自己没了往日的热情,说不上烦,就是有些冷淡了。

    萧亦则一直以为是自己领取告身晚了一天和讨要太多的物事和人户惹到王常亮。所以这些日便再没有去找王常亮讨要杂物。

    如今再有四五日副千户齐大海便是要来到这里看来视察,现在外围城墙已经完工大半,最为主要的便是拆除最里面那三所破房屋,再建好房屋便可。

    萧亦便是将所有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黄阳领着,有约四十多老幼,每边城墙十余人,慢慢的加固修隆四周的城墙,处理之后再去帮忙建造房屋。因为这个时候外围城墙已是只剩一些杂碎事务需要处理,所以萧亦才会如此。

    史路领着四十余青壮去建造临时居住的窝棚。

    而其余的人,大都是青壮,跟着萧亦拆除那三所破房屋,这个时候的民房皆是夯土而成,并无包砖,所以拆除自然也是十分简便。大家一齐动手,不到一日,便是拆除了大半。

    “来!何娘子,给俺再来一碗!”石刚伸出舔的干净的碗,嘿嘿笑着冲着分粥的何萍笑着道。

    何萍挽了挽衣袖,也是微笑道,“石大哥怎生吃的如此之多,这是第几碗了?”

    石刚不好意思的道,“何娘子,俺都是说了几次了,不要叫俺石大哥,我也没比你大多少啊!”

    何萍还未答话,刘通便是在后面嘲笑,“你这家伙,喝的这么多也就大人能供养得起你,可是我和王哥的两倍了!”石刚这次却没有和刘通掐,而是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俺,俺饭量是很大,这些俺娘都说过的。”谈到这里,石刚忽然目光却是变得有些惆怅起来,“俺妹子和爹娘都是为了养活我活活饿死的。”

    刘通不想戳到了石刚的痛楚,赶紧止住了笑声,上前欲是劝导,却不知如何开口,只是跟着一起沉默。王大勇见状接口,“老石,没事的,都过去了。今后好好跟着大人,为爹娘乡亲们争光!”

    石刚点了点头,露出坚定地神情,“我石刚这条命在大安口就是大人救的,如今这小旗官也是大人所命才得以当上,大人又是每日待我如亲兄弟,大人就有如我的…”

    萧亦知道石刚接下来要说什么,无非就是再生父母之类。赶紧接下话茬,“哎哎哎,老石,多喝点,你还喝不穷我,你我都是兄弟,不要说什么见外的话。”说完用力的拍了拍石刚的肩膀,已是不言而喻。

    石刚大眼中居然是有些泪花闪现,只是点点头埋头大喝起来。

    “大人,您也是劳累了一天了,喝完热粥歇歇吧。”何萍亲自端了一碗粥赶上萧亦,微笑道。

    萧亦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女人,这些日接触下来,萧亦觉得这何萍一点也不像这时候的女人。不仅有着一般女人的矜持,却也给萧亦有些豪迈之感。

    尤其是这几日的吃饭时间,无论众人干的多么火热,总能按时听到何萍小母豹子一般的喊声。

    萧亦接过碗,手指不经意间和何萍触碰到了一瞬,何萍闪电般的收回手,忙对萧亦一揖,赶了回去。

    萧亦摇摇头,这个女人,不理解啊,平时这么豪放怎么一到自己跟前就矜持起来了。摇头一笑,靠着城墙喝了起来。

    由于已是三年一月,本应有些回暖的天气,却是由于小冰河期的缘故依旧是十分寒冷,比之半月前有过之无不及。萧亦几人一到晚上也是不得不披上原来的破旧大衣袄,虽然不好看,但是保暖是真的。

    百姓们也是都有准备,虽然穿的都不好看,但是厚实是一定的,这个时候人人都知道保暖和吃饭是最重要的。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