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245章

大明1629-第245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相当于是导火索,见到齐齐克都已经逃走,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科尔伈部再也无法抵挡永安军的攻势,终于开始溃败。

    杜度与周围筋疲力尽的女真骑兵见到漫山遍野的溃兵,皆是面露震惊,蒙古八旗中最有战斗力的科尔伈居然败在明军的手里!

    震惊过后,杜度等人便是恨得咬牙切齿,这些蒙古人果然不中用,第一个跑的总是他们!

    “台吉,是战是退!”一个牛录额真问道,其余人听到也是将目光看过来,犹豫不决。

    正此时,远远的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吼声。

    “万胜!”“万胜!!”

    地平线上升起一条黑线,永安军的万余士卒踏着整齐的脚步结阵而来,配合鼓号手的鼓点例令,轰隆隆的步子声一阵阵传来。

    永安军这万余人并不哄乱,除了那整齐的步子声外反而是异常的安静。

    这种异乎寻常的安静看在女真人眼中,威慑力甚至要强于一般明军数万乃至十万人的阵势,居然连他们的坐骑都不安的打着响鼻。

    那令所有女真人恨得咬牙切齿萧亦正披着银光闪闪的铠甲站在最前面的元戎车上,手中戚家刀忽的朝前方一指,坚定的话音传到每一个士卒的耳中。

    “鞑虏就在眼前,杀!”

    随着萧亦一刀挥出,下面密密麻麻的永安军兵士吼着杀字潮水一般往杜度所领的几千女真骑兵冲杀而来。

    杜度见到眼前一万望不到边际的铁甲大军虽然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但仍是强自镇定、不甘后退,猛的抽出背后虎枪,咬牙切齿的道。

    “可恶的明狗,正白旗的勇士们…”

    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还未说完,一名巴牙喇骑兵飞奔而来,脸上还带着丝丝血迹,带来一个令杜度更加震惊的消息。

    原来永安军在赶来之前已经合围了不远处的皮鲁部,杜度没有等这巴牙喇兵说完便气急败坏的吼道。

    “传本台吉的军令,让皮鲁带人与我会和!!”

    杜度说出这话的时候已经是脸色涨红,这巴牙喇兵自然知道杜度有多着急,犹豫半晌,还是吞吞吐吐的说出一句话。

    听到这话后,杜度眼睛瞪的有如牛眼一般大,扯着脖子吼道。

    “什么!被全歼?不可能!”

    “你在骗本台吉,这不可能!!”

 第三百九十九章:崇祯皇帝的心思

    夕阳的余晖下,一片的人头攒动,这些骑兵皆是一身的白色缀钉红衬铁甲,头上戴的着那高高的避雷针铁盔象征着他们的身份,镶白旗女真骑兵。

    多尔衮骑着高头大马行进在最前面,身后则是一望无际的女真骑兵,又要有几千人之多。

    忽然,多尔衮紧紧一皱眉,道:“过去看看。”

    闻言,虽然其他人并没有听出什么来,但仍是迅速的分出几十名人高马大的镶白旗女真骑兵策马过去。

    多尔衮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不知为何,总感觉有些心惊乱跳的。

    由杜度亲自率领正白旗万余铁骑配合万余的科尔伈部蒙古骑兵,永安军又多是步卒,即使战力再强,也不该有什么悬念吧。。。

    再者说,现在的南朝,还有哪一支军队能阻挡他多尔衮的正白旗铁蹄,难道是报捷来了?

    正想着,那几十名骑兵策马回来,脸上带着的表情十分精彩,让多尔衮心下有些诧异。

    “禀贝勒,科尔伈等蒙古诸部尽数溃散。。。齐齐克不知所踪。。。皮鲁率五千勇士被。。。被全歼。”

    这禀报的镶白旗骑兵说着,话音已经是越来越小,正白旗向来是后金中的上三旗,战力比起皇太极亲自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都是不逞多让。

    如今竟会遭遇大败,除了梅勒额真皮鲁所率领的五千余骑兵以外,骁勇善战的杜度所部也要有几千人的伤亡,这怎么可能!?

    话音刚落,一人策马回来,到了多尔衮眼前便连忙下马,叩头不止。

    “贝勒,贝勒!奴才无能,旗中勇士伤亡惨重,奴才无能啊!”

    见到眼前灰头土脸,甚至还面带伤痕的杜度,多尔衮眼中缓缓升起一丝不可置信的神色,气息也渐渐粗重起来。

    若是放在阿济格身上,怕早就是吼叫着要将杜度砍了,但多尔衮只是面色渐渐沉了下去,不失希冀的问道。

    “杜度,正白旗共伤亡多少旗丁?”

    这才是多尔衮最关心的,无论蒙古人怎么败,他们也只是炮灰,但正白旗的旗丁却是多尔衮的嫡系,代表着他在后金重的地位与权力。

    闻言,杜度更加羞愧的无地自容,数次入关无不是不断大胜,即使遭遇顽强抵抗,也不会有如此惨重的伤亡,当下唯唯诺诺的道。

    “怕。。。怕是至少要有七千余勇士。。。”

    听杜度说完,多尔衮脑中轰的一下,手中紧握的重挑刀再也握不住,喃喃道。

    “七。。。七千多旗丁的伤亡。。。”

    随后多尔衮看向天空,这次他们大金怕真的要伤筋动骨了,闭上眼,气息逐渐有些发抖:“正白旗,算是完了。”

    闻言,杜度等逃回的正白旗女真兵更加羞愧难当,满面的愧疚。

    。。。。。。

    崇祯五年六月十五日,后金军屯兵聚落所城,守备包炳积极备战,同时求援于镇城。

    十六日、十七日连日大雾,据当地人说,这场大雾波及甚广,伸手而不可见五指。

    也正是在这两日,大同镇守总兵官萧亦率永安军一万余人出镇城驰援聚落所,同一日晚,多尔衮下令兵围聚落所。

    据聚落所值守明军所说,城外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从十八日开始,一直持续了数日方才逐渐平息。

    紧接着当天下午,他们便见到不断有蒙古人的溃兵远远二来,头也不回的经过城下。

    仅仅是几日过去,在城外驻扎一月之久的后金军营寨不知何时已经是空无一人,居然走的精光。

    至此,崇祯五年的围掠宣大提前结束,后金军于崇祯五年八月初尽数由宣镇万全卫附近退出,京畿各处闻听后金兵退皆是大定,军民相安。

    不过此次入口明廷仍是损失惨重,比起后金来尤甚有之,本来屯于张家口应交予林丹汗的犒边财物却被后金人尽数夺取。

    林丹汗败逃青海,察哈尔部遭受重击难以再起,其余的蒙古诸部几乎全部臣服于后金,从此明廷北方门户大开,再也难以对后金造成有效的防御。

    虽然在大同镇后金军并未讨得什么好处,但在宣镇仍可谓是满载而归,除大量的犒边财物之外,豪格率两黄旗在宣镇境内如入无人之境。

    宣镇总兵李明辅等皆是畏敌如虎,龟缩镇城不思出战,更甚于看着几十个后金骑兵裹挟着数百流民而不敢出。

    导致后金军大掠宣镇,最远的甚至都跑到了顺天府境内,京师震动。

    即便是不算从蒙古手上获得的巨大好处,后金军在宣镇、顺天府、保定府等地掳掠人口与猪马牛羊还要有数十万之巨,又有十余万明军叛逃后金皆被皇太极编入汉军,成为汉八旗的前身。

    但南下的多尔衮一部却在大同境内遭遇大败而伤亡惨重,提前退回宣镇,不过相比其他地方的完胜,这场失败也就被不再被看的很重要。

    崇祯五年八月中旬,京师紫禁城皇极殿的一次朝议上,对于永安军大同镇奏捷一事的激烈争论仍在持续。

    永安军大捷奏来,大同镇初战便全歼女真正白旗一部五千余人,加上数日的鏖战,计斩首女真七千余级,那些大量被杀的蒙古人,更是难以统计。

    崇祯现在听到萧亦奏捷虽然很惊讶,但却并没有原来那样惊喜,反倒是满面的愁容,心中在想着什么外人自然不得而知。

    但聪明的温体仁却能猜出个大概,其出列后却并没有明说,先是汇报一些毫不相干琐碎小事来试探崇祯的意思,试探清楚后忽然话锋一转。

    提到唐代的安史之乱上,言道武将功高盖主并不是什么好事,历数大明二百余年,武将手握重兵却不听朝廷号令者层出不穷。

    说到这里,温体仁伏跪于地,神情十分恳切,说是引咎辞职,不愿见到萧亦叛乱的那一天。

    不得不说,温体仁对崇祯的心思摸的很透彻,崇祯果真没有准他致仕,反倒是亲自走下玉阶对其宽言抚慰。

    温体仁起身后话语更是严厉:“现萧亦已经是封无可封,难道封他一个异姓王吗?”

    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的寂静无声,异姓王,除了明初的开国功臣以外,从无异姓王之先例!

    此话不只引起了朝臣的激烈争议,也让本就是犹豫不决的崇祯心中更加一惊,若不封异姓王,萧亦当如何!?

    正此时,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出列,递上一封泣血奏疏,崇祯一听居然是已经下狱的原大同巡抚蔡佳禾奏疏便是毫不犹豫的斥责李邦华。

    但李邦华带着一半的东林文人纷纷出列,恳请崇祯看一看蔡佳禾的奏疏,不仅如此,就连温体仁等齐、浙党等满朝文员亦皆出列。

    崇祯本也只是一时之怒,对于蔡佳禾说些什么他还是很好奇的,遂命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将奏疏呈上来。

    在这封奏疏中,蔡佳禾历数萧亦在大同镇的所作所为,说其皆是擅权夺事。

    从萧亦担任长宁镇总旗管队官开始,直到充任大同镇守总兵官,不仅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那些不服从其统带的将官,更是滥杀当地世族,种种擅权行为实是诛心之举。

    对于蔡佳禾的一面之辞崇祯自然是不能全信的,便在偏殿秘密召见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当夜,听着骆养性的奏报,崇祯握着黑色棋子的手渐渐用起了大力,神情变得难以捉摸,正奏报的骆养性只觉周身忽然有种难以言明的寒意袭来,不禁打了个寒颤。

 第四百章:前兆

    那明廷颇为头疼的林丹汗听到劳师远征且孤军深入的后金军攻来,甚至连聚拢兵马抵抗都没有做到,直接率察哈尔等部一溃千里,甚至都逃到了青海去。

    与此同时,朝廷中却满是嘲笑之声,文官对此皆是不耻,如此疲弱之蒙古竟也敢称大国,当真是狂妄至极。

    不过他们忘了一件事,统一了漠南的后金人会就此收手吗?

    答案是不会,后金人虽然在蒙古各部中获得许多的猪马牛羊与归附牧民,但这还远远不值得兴师动众的皇太极就此罢手。

    听闻后金大兵自漠南突入宣大边墙、大兴劫掠后,正在一片嗤笑蒙古人的京师重臣也尝到了蒙古人受到的滋味,纷纷大惊失色,却一个计策都献不出来,终日只是惶惶不安。

    偌大一个京畿,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一纸诏令下,从各处源源不断的汇集了数十万的勤王兵马,但朝廷仍是感觉不够,求援勤王的信使仍是不断往各地而来。

    数十万的勤王军,居然没有一个将领敢出战宣镇阻截后金,更甚于连派出探马的胆量都没有。

    到达后只是汇聚在京师周围,终日祈求着后金不要将崇祯二年的已巳之变再来上一次。

    终于,数月之后,一骑自大同镇而来。

    永安军万余兵马出战后金,一战而歼敌五千,再战直接击溃女真蒙古联军,斩首七千余级,这件事风一般的传遍了京师。

    萧亦的威名再一次令这座屹立了两百余年的大明京师狠狠颤动,五城兵马司的官员甚至听闻近日数道民谣在京师附近谣传开来。

    “可恨鞑虏入关为祸,有朝廷官兵,不堪大用;期盼之军替天行道,有百胜强军,为民做福。”

    这只是其中一句,数不清的民谣歌谣传遍京畿各地,广为流传,当然了,这些歌谣很快的便通过五城兵马司与锦衣卫的口中传到崇祯皇帝耳中。

    可以试想,当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听到这些民谣,将会是怎样的一副大怒场景。

    于是乎,崇祯五年的八月底,对于萧亦大捷请功一事终于有了定议,几骑携带圣旨从京师出发,目标便是大同镇萧亦的所在。

    。。。。。。

    不提京师如何雷霆大动,萧亦率永安军风风火火,高唱凯歌回到大同镇城,每一人的腰间至少都挂着几颗鞑子首级,其中有女真人的,更多的是蒙古人的。

    本来这样一副血腥场景看在寻常百姓眼中是非常可怕的,但镇城军民却没有这种感觉。

    只因为他们都知道永安军将士挂在腰间的每一颗首级,都是真真的鞑子首级,没有一颗是杀良冒功。

    那一日前来迎接的军民不仅是在城内街巷拥堵,甚至都布满了镇城外的官道。

    前来的人中不仅有那些受到萧亦恩惠得到新生活的普通百姓,就连一些商户、大族都有人前来恭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