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76章

大明1629-第176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的处境不是很好,以南有朝鲜帮同明朝,漠南诸部有人奉承,也有人阳奉阴违,以北的内喀尔喀五部虽然经过一次失败,却还是公然与女真为敌。

    前些年林丹汗西迁,一统蒙古右翼诸部实力大涨,其名义上仍是蒙古大汗,可以调动的蒙古军队不下数十万。

    是皇太极一直的心腹之患,不过那朝鲜莞尔小国,一直派兵协助明朝,却使皇太极觉得可恨。

    这个时候真可谓是三面受敌,自己每一步都需要细细斟酌,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豪格看了一眼多尔衮,嗤笑一声:“毛头小子一个,能有什么见地。”

    多尔衮闻言,并无任何怒气,温笑一声对着那正黄旗女真兵士询问道:“可知道指挥作战的明军将领叫什么?”

    那镶黄旗兵士对着多尔衮一弯腰,恭敬的道:“禀贝勒,那人叫萧亦,是今年初设的蔚州守备。”

    “萧亦?”

    多尔衮念叨了一句萧亦的名字,继而又问:“所领多少兵马,蒙古人又有多少?”

    “一千余步卒,蒙古游骑三千,由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领。”

    这时莽古尔泰迟疑道:“不会吧,会不会是探报错了,明军竟能用一千余步卒击败三千骑兵?”

    皇太极闷声没有说话,只是一直看着多尔衮,不知为何,他一向都很看重多尔衮这个后生的看法。

    多尔衮又问了几句,再三确定没错后,沉吟良久。

    这时阿济格突然道:“萧亦!他竟然还活着?我必杀他!”阿济格早就忘了去年发生的事,那次虽然是个污点,不过已经一年有余,那萧亦早不知道死在了哪里,萧亦毕竟还是个无名小卒,那事也就无人再提。

    阿济格本人也淡忘了此事,更何况在其余的战斗中,阿济格仍是无人可挡,连战连捷,令明军闻风丧胆。

    不过这次一听,一年前的无名小卒,不但没有死,居然还成了一方守备!

    多尔衮众人还是听了阿济格的话才突然想起去年在遵化的那事,不过守备仍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职务,也领不了多少兵,尚不足构成威胁,大多数人仍是不以为奇。

    议论间,一直沉默的多尔衮突然出声,只听多尔衮斩钉截铁的道:“此子不除,日后必成我大金心头之患!”

 第二百八十八章:振威营之操典

    回到蔚州城后,萧亦立即吩咐相应的木匠,为战死的将士制作灵牌,正面刻上他们的姓名,背面用小字刻印每个人的籍贯,再挂上战时佩戴的腰牌。

    接到萧亦的命令,木匠不敢怠慢,若是做的快又好,说不得又有赏银,于是接到命令后就连日赶工。

    终于在大年初三将所有腰牌制作完成,由一队永安军战兵护送往永安堡,摆放于其**后世瞻仰。

    一路上围观哭泣者也有不少,多是这些战死将士的家人。

    虽然萧亦按例给他们米面猪羊与赏银,还将阵亡将士所用的盔甲刀枪下发回家,但这些也只是起到安慰的效果,让这些人心中好受一些,更加感激萧亦而已。

    说起永安堡的祠堂,早已扩建了许久,一年来数场搏斗,加上日常的操练、哨探等,因此死去的将士没有一千也有几百之数,原来那个小小的祠堂已经容不下所有的灵牌,也显得有些简陋了。

    经过几个永安堡匠头商议,花费半月时间设计了几张图纸,一月不到的时间将祠堂扩建了一倍有余,里面与正常的汉家祠堂布置大体不差。

    不同的是,这新祠堂门前也摆放着两座新制作好的石狮,给人一种威严毕露的感觉,石狮前面还新建了一块石碑。

    石碑之上用红色刻印着几行大字,便是萧亦当初新建永安堡祠堂亲口说出的铮铮之言,每个来祠堂瞻仰的军民第一眼见到的便是这块石碑与那两座石狮。

    ……

    在蔚州,操典如期举行。

    这一次振威营成了主角,永安军的战兵们经过了一夜的战斗后都已经疲惫不堪。

    因此萧亦便为所有将士放了五天的小长假,这五日就连夜不收哨探都已经暂时取消,只有墩卫的轮防不变,在操典举行的当天,他们也成了观众。

    崇祯四年正月初十,永安军下属振威营第一次操典开始,加上上次得胜正快速传播,许多人都想一睹永安军好汉的风采。

    不提各种乡绅、商户、世家云集蔚州,就连大同总兵官韩世猛、大同巡抚蔡佳禾、兵备道聂可纲等官员也来了不少。

    加上各处百姓蜂拥而至,操典举行的这几天,蔚州各处的客栈迅速爆棚。

    上次作战永安军各甲队缺额一百余,所以这次萧亦放出话来,在操典中表现好的振威营士卒也可记功一次,叠算之前操练、值守等表现,择优充入永安军。

    这在振威营中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永安军补额,终于有机会进入正兵营。

    振威营三个营三千余人在家人的鼓动下,人人争相训练,干什么都是认认真真,就是为了能进入永安军。

    在这样巨大的诱惑下,自然也有人想要贪便宜走后门,不过在第一批十几人被毫不留情的踢出振威营,并且取消所有的待遇后,也就没人再敢有这种想法。

    进入永安军唯一的法子就只剩下了勤奋操练,严格值守与在操典中表现突出这些,三千多人中选一百人。

    无论如何,最后的选出者定然是振威营中的精锐之士,振威营平日与永安军基本上的操练方法没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一些军阵没有教习,还有日常操练的时间不同。

    这样一来,充入永安军中后就可立即投入训练,也节省了许多基本的操练。

    这一日,蔚州城内外一片的人山人海,振威营先是从军营中开出,在各条大街上保持队列经由镇远楼,环绕蔚州城最后去往城外的校场,正式开始操典。

    在这之前,永安军的一队战兵就已经把守在校场内外,萧亦与永安军的高级将官们陪同军门韩世猛、抚台蔡佳禾等自发前来的官吏,将在搭建好的高台之上观看操典。

    首先,蔚州城三门固定的神威大将军炮发出了它们深沉的怒吼,三声巨响颤动蔚州城,宣告着操典的正式开始。

    这也造成了围观的军民中不住的惊讶之声,议论的声音便小了许多。

    紧接着轰隆隆的步子声响彻于蔚州城,振威一二三营的士卒由刀牌手打头,其后是挺着身姿的长枪手,他们闪烁着寒光的枪尖形成一列钢铁枪林。

    分别由城东、南、西三处的军营开出,虽然振威营的士卒不像永安军那般精锐,不过仍是全身披着崭新的大明制式鸳鸯战袄,内中带有皮甲,个个精神十足的朝城外走去。

    围观的百姓之中响起不断的赞叹声,有这样的官军保护,何愁不能安宁,又有什么不开眼的贼寇会来侵犯?

    鼓楼上聚齐了蔚州和外来的大部分豪族士绅,其中陶家大小姐陶轻凤、赵家家主赵汋莲、尹家、牛家等亦是悉数在场。

    出了伍家那档子事,不少人已经不再敢小瞧萧亦,虽然仍是心中有些看不惯,不过萧亦在蔚州的种种政令毕竟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利益,由于萧亦的庇护。

    反而令蔚州境内再无任何贼匪,第一次实现了清平,许多豪族都成了受益者,就连许多商户在外运送货物都要请振威营的军士护送才安心。

    贼匪见到永安军的大旗居然没有一个敢劫货的,离的远远的,生怕永安军的马队一个不高兴顺手把他们剿了。

    但毕竟永安军只有一个,而天下商户太多了,永安军也不可能全部照顾到,自己动不了这个,可以等下一个,没必要去招惹萧亦那个煞星,也没人妄想可以打赢。

    “赵大小姐与周千总成婚当真是可喜可贺,如此大胜之下,周千总既得守备大人重用,料想定会高升,还望大小姐多多美言几句。”牛家家主牛彭寒暄道。

    赵汋莲微微一笑:“牛东主说笑了。”

    “哈哈哈。”

    那些世家大族对着赵汋莲不断的恭维寒暄,赵汋莲虽然只是淡淡应答,但心中其实全是欢喜,赵汋莲与永安军千总周宝泰成婚已是人尽皆知。

    起初还以为是癞蛤蟆配上了白天鹅,不过永安军年初再获大胜,周宝泰定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现在已经有不少人佩服赵汋莲的眼光毒辣。

    “看来操典要开始了。”听到三门的炮响,陶轻凤轻声道,眸子中满是期待。

    她身后的管家也是搓着手,道:“虽然见不到永安军的身姿,不过振威营想来也不会差了。”

    一名书生打扮模样的人,一袭青衫,坐于二楼窗前,桌上摆放的没有那些世家豪族的大酒大肉,只有一碗清茶、三尺长剑而已。

    这书生手握茶杯,眼神间流露出的满是轻松的神色,小酌一口:“没想到这萧亦,身为武夫却并不粗俗,竟能做到如此,当真是怪哉。”

    言语间,虽然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眼中却精光闪烁。

    曲萤萱一人独坐在二楼雅间上,喃喃自语道:“这家伙,竟然打胜了蒙古鞑子,又造成了如此的轰动。”

    “也是…我曲萤萱看中的男人,怎么会平庸。”

    说着,脸庞泛起微红,竟有一丝羞怯,若是萧亦见到定会吃惊不小,这性子和男子一般的母大虫竟然也会害羞?

    曲萤萱眸子不断的往窗外看去,显然是在等待着什么。

    忽然一阵步子声传来,镇远楼内外顿时响起一阵的嘈杂,不少围坐桌旁的人纷纷起身,挤到窗边竞相观看。

    振威营军士排着整齐的队列从镇远楼下经过,那名书生看过去,神色间出现一丝惊讶。

    “这竟只是振威营…那永安军究竟是如何模样?”

    三营开入校场,见到校场内外肃然站立的永安军士卒,仅仅几个人,身上透露出的肃然之气就令很多人感到压抑。

    振威营的士卒怀着满心的敬畏与羡慕走入校场,都想表现出色些好入选永安军,这样也能光宗耀祖。

    进入校场后,振威营的军士惊讶的见到,萧亦与永安军的将官居然都在高台之上,还有大同镇的各高级官吏,都说笑着看向自己。

    就连军门与抚台大人也来了,不过令振威营将士感到紧张的不是他们,而是最中央威严毕露,手握戚家刀的萧亦,此时正众星拱月般的被永安军各个高级将官簇拥着。

    与其他官吏不同的是,萧亦与永安军的将官们眼中没有一丝的轻松,反而是紧锁眉头看着这边。

    刚刚进入校场的振威营保持阵型的同时,呼吸也都略微急促起来,这可是萧亦啊。

 第二百八十九章:勇冠诸边

    第二百八十九章:勇冠诸边

    操典举行当日,各处来围观的人将校场围的水泄不通。

    在各个振威营将官的喝令声下,操典准时开始,校场内官兵整齐的喝声让所有人热血沸腾,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所有的士卒仍是把这当成了一场战斗。

    从这些官兵身上,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萧亦保卫蔚州的实力,更加坚信永安军会走的更远。

    永安军的军旗之下,士卒厉声大喝着来回奔行,组阵、成阵、变阵等一气呵成。

    看着这个声势,就连大同的总兵官韩世猛都感觉到心头的丝丝振奋,对振威营的军士赞叹有加,萧亦也是笑着说是军门赞誉了。

    临行时,韩世猛仍是有些回味,蔚州西门外,他骑在高头大马上叹道:“若是大同之守备都如萧亦这般,何至于让区区贼寇、区区蒙古鞑子糜烂甚重!百姓受难不浅吶…”

    韩世猛的家丁队官候丁禄也是满心的敬畏,他忽然道:“将军不要忘了,这只是振威营,还不是那永安军,永安军才是萧亦的战兵…”

    韩世猛猛的一拍额头,有些责备的道:“你怎么不早提醒!不然本军门定是要去那永安军的军营看看的,振威营尚且如此,那么永安军又当如何?”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一行亲兵数十骑个个随着翻身上马,虽然韩世猛有意留在蔚州,看看萧亦到底是如何练兵的。

    不过身为总兵官每日的事情实在是太多,离开镇城这半日光景估计又要累积下不少事情,是该回去处理了。

    韩世猛一声令下,便率亲兵直奔行回大同镇城。

    ……

    崇祯四年一月六日,京师紫禁城皇极殿,朝会伊始。

    春节虽然是个喜庆的日子,但各处传来的事件却令崇祯丝毫高兴不起来,整日的愁眉不展,首先。

    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传来的还算是个好消息,曹文诏配合延绥巡抚洪承畴,率关宁骑兵与延绥官军东西进剿,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