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826章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826章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刘邦的财富根本无法参与到财团的游戏中去,他只是组建了一支商队,经由一些便利渠道收购了不少佣兵的战利品,并且是以低廉价格进行收购。

正是因为参与到不合理的剥削(或叫欺诈)中去,他不得不思考徐志展现出来的态度是个什么意思。很明显,徐志就是在不满类似于他这种“吸兵血”的情况,但那不是你情我愿的交易吗?为什么会说最终将被反噬?

不但是刘邦脸色瞬间变了,实际上陈余和其余使节团的文官大部分都变了脸色。也只有那些武官表情自然一些。

“韩信取得同意之后能够在两天之内,将一群互相不统属的佣兵团整合成一个集体进行战斗,那是因为大多数的佣兵其实是军方出身。”徐志眼睛一直在包括刘邦在内的文官身上扫视着:“上一次佣兵愿意接受指挥,等待被剥削得狠了……”

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露出尴尬的表情,不过也不是没人不以为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除了追求获得功与名,不还是为了利禄吗?

那些心里不以为然的人,他们大多比较平静地目视徐志。估计是在心里想着诸如“一个中郎将军团长来说这些,是为那些士兵撑腰的吧?”,或是“自己吃的满嘴流油,咱碰一下就不乐意了?”,等等想法。

徐志说完直接站起来。他一站起来随行的军官也都起立,随后鱼贯走了出去。

“这……”陈余嘀咕了一句:“来一趟就是说这事?”

刘邦看一眼陈余,随后赶忙站起来追出去。

使节团可是要继续向西来着,刘邦必须问清楚冒顿和宛国那边的情况,认为不适合向西的话就得先退回到乌孙境内。

“卫翰已经带着本部在向这边移动。”徐志是骑在战马上,从高往低看着刘邦。他说:“预计明天下午才会抵达,你们可以自行判断是不是留在原地。”

刘邦急切问道:“那是第五骑兵军团先到,还是敌军先到?”

徐志轻笑道:“问韩信吧,他没有可能不外派斥候。”,说完拱手行礼,不等刘邦接下来的反应,嘴里喝了一声“驾!”,战马踩动四蹄奔了出去。

刘邦是愣愣地看着徐志远去,他旁边站立的是陈余和其余使节团的文官。

“男爵?”一名看上去年轻的小伙,他略略担忧地说:“看来军方……”

“住嘴!”刘邦横了一眼年轻小伙,随后重新看向徐志远去的方向,心中想:“那不像是在进行警告,更像是一种森然的幸灾乐祸,到底是处于什么原因呢?”

一旁的陈余也在看徐志离去的方向,此刻他却是在想:“徐志是少有的几个能与皇帝私下饮酒的将领之一,他不会是单纯过来幸灾乐祸,一定是这边有什么事情影响到很重要的布置,所以才会专门过来。只是徐志好像并不是那么情愿,因此才用这种方式进行警告?”

刘邦倒也干脆,他想不出来也就不自己想,是先找韩信了解斥候分布的情况,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试探口风。

“佣兵团的出现是关乎到帝国的一个长久布局。”韩信直勾勾地看着一脸茫然的刘邦,他自己也是一副魂游天的模样,极为漫不经心地说:“师傅认为帝国不可能长久地进行战争,特别是不可能屡屡发动大战。这种情况在未来的十年乃至于是十五年都不会得到改变,因为帝国需要完成小农经济到工业初始的迈步。而依靠国家行为的对外掠夺,不管是在外面获得多少财富都是集中在国家持有,师傅认为民间需要有自己的财富积累量,好能够在工业化初始阶段的时候参与进来。”

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刘邦是很认真的在听,但他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听懂韩信在说什么。

后面,刘邦不得不去求教一直不对付的陈余。

“看来是我想对了!”陈余满脸的深思,缓缓地对刘邦说:“未来对外开拓将会是非国家武装团体做主力,只有在民间武装团体无法应付的时候国家的军队才会出动了。”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复杂情况的乌孙

乌孙早先已经有流露出混乱的趋势,时间流转到了春季末尾的时候,乌孙西北部以小月氏人为首的一帮人联合了一些奴隶开始了正式的反叛。

没有错,就是反叛,因为在小月氏人困难的时候,是乌孙伸出了友谊之手,乌孙人收拢无处可去且状况凄惨的一部分月氏人,并且乌孙人并没有将那些月氏人划分到奴隶阶层去,这种状况在乌孙……或者说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是异常宽容的事情,然而正是乌孙人的宽容害了自己。

月氏人原本是栖息在河套区域、鞮汗山、乌兰山和诺水平原。这是一个曾经强大且侵略性十足的游牧部落,他们早期在秦国孝文王嬴柱时代就是秦国西北边的大敌,双方不止一次是在狄道(陇西郡)周围展开大战。

后期到了秦国庄襄王嬴楚时代,双方的主战场开始转到阴山周围,不过那个时候匈奴也开始壮大起来,赵国也开始注意到草原上的情势寻求向北进行领土扩张,并且赵国也确实扩张成功,代郡北半部分其实就是赵国硬生生从草原胡人那里抢的。

其实在公元前二九零到公元前二四七年的这个阶段,是月氏人和匈奴人拼得最激烈的时候。恰恰是月氏人和匈奴人拼得比较狠,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和北方草原直接接壤的战国,双方才能抽调兵力死拼,长平大战就是发生在两个国家可以无视北方威胁的背景之下。

新晋崛起的匈奴在一开始并不是老牌草原霸主月氏人的对手,但是到了公元前二四七年的时候发生了扭转,造成西部草原霸主争夺战扭转的是月氏人的王在一次与匈奴人的大战中被杀,此后月氏人开始转向衰弱。

匈奴与月氏的战争发生扭转,秦国当时也没有闲着,秦国是趁匈奴和月氏在大战出兵夺取了阴山以南的土地。

秦国夺下阴山以南,月氏正处于战局不利阶段自然是没有太大的反应,事实上是月氏人连招架匈奴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么月氏人哪怕是痛恨秦人乘人之危也不会选择再开启一条战线。

月氏与匈奴的西部草原霸主争夺战最终是以月氏人败退逃窜落幕。月氏人的逃窜一开始逃得并不彻底,是有一部分逃回到鞮汗山和阴山。这一部分又与秦军干了几仗,后面似乎是和秦国取得谅解还是什么,双方承认领土边界划分,开了极为短暂的相安无事共处。

匈奴人取得了西部草原的控制权事实上也消停了一段时间。他们在消化胜利果实……主要就是吞并西部草原的大小部落,还有在抢来的草场上恢复在战争中消耗掉的牧畜数量,大概是二年左右又重新踏上了碾压月氏人的征程。

其实在匈奴人没有重新出征月氏之前,月氏人内部已经分成了意见不同的两个部分。

一大部分月氏人是认为干不过匈奴人,以其死撑着不如寻找远离凶悍的匈奴人远远地方的新草场生活。他们也真实地将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早早地抛下了不愿意远窜的族人踏上了向西之路,并且不打算再回到东方。

一小部分是死硬想要留在故土和匈奴人死磕的月氏人,由于大部分月氏人已经向西迁徙,留下的月氏人比较少,不管是草原上的匈奴人或是其它什么胡人,还是秦国、赵国等等战国,都是称呼留下来的那部分月氏人叫小月氏。

小月人其实也没有硬挺多久,他们得知匈奴再次大肆集结草原上的牧人准备来攻打自己时,毫无意外内部再次产生矛盾。这一次的矛盾其实还是纠结在立刻死拼。或是暂时退却修养一下再死拼上面。这些想要暂时退却的月氏人与前面那些不想再回来的人不同,他们还是想着要再回到故土。

再次意见相驳的小月氏人,这一次意见不统一带来的后果不止是分成了两拨人,一大部分是分散四处躲藏,他们会时不时袭击一下匈奴人,给匈奴人造成不小的麻烦,但是双方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偷袭被发现总是会发生拼杀,一次、两次……不知道多少次之后,这批给匈奴人找不痛快的小月氏很快就被剿灭得差多。

那些认为应该暂时退却休养生息的小月人。他们因为那些不愿意离去的人作为掩护成功退到了西域。但是可以想象西域人其实并不欢迎过来积压生存空间的小月氏人,并且这一部分的小月氏人其实也是落魄得很,痛打落水狗什么的对于西域人来说是最喜欢干的事情了,群起而攻之也就成了必然。

“那一代的乌孙昆莫收留那些落魄的小月氏人。其实是打着利用那些小月氏人与西域各国的仇恨,让小月氏人去针对和压制西域各国。”

蒙恬的语速不快,脸上也是挂着柔和的笑容。他这边坐的都是征西兵团的将校,对面是退回到乌孙领地的使节团诸人。

使节团是在昨晚连夜退回到乌孙领地,别看是连夜撤回乌孙,实际上使节团并不是出于一种匆忙的撤退。是发现冒顿所部和宛国的五万大军抵近到离自己十里左右的时候,留下一部分兵力作为牵制,用着速度比较快但是绝对不属于溃散的方式移动。

使节团在后退的半路上遇到了卫翰所部,两支人马只是由领头人接纳一下就达成共识,卫翰率军去截击敌军,期间联系上先前韩信以及五千留下来牵制的骑兵,使节团其余所有人都是继续后撤。

一回到乌孙南部,刘邦等人就遇上了征西兵团的人马,经过询问才得知蒙恬已经到了乌孙这边。

蒙恬是只带着五千骑兵就赶到乌孙,原因是乌孙西北部已经彻底乱了起来,那边最先遭殃的是乌孙贵族阶层。

乌孙是游牧部落,他们因为并不固定居住在某处,实际上住的基本就是帐篷。乌孙西北部的乌孙贵族,他们大多数是在睡梦之中闻到了烧焦味,有些是成功出了帐篷没有变成“烤猪”,一些则是没有逃出去。

乌孙人没有察觉到小月氏人的不稳吗?有的,并且他们也在提防小月氏人,但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小月氏人的耐心。他们原本是以为大月氏人过来……至少是抵近到乌孙边境。小月氏人才会发动阴谋,没有想到大月至还在百里之外阴谋就被发动。

一些没有提高警惕心的乌孙贵族在叛乱的第一时间就被杀死,连带家人也是遭到屠戮或生俘百般折磨,但并非所有乌孙贵族都是那么蠢。还是有乌孙贵族成功镇压反叛,真正让乌孙西北部彻底大乱起来的原因是乌孙王庭没有及时做出后续反应。

“我真是服了!”刘邦知道乌孙人大多没文化,有些乌孙贵族也是蠢得可以,但勃西靡并不是一个蠢货,反而是有些聪明过头了。他直接问出关键:“帝国会帮乌孙进行镇压吗?”

蒙恬倒是有些意外地看着刘邦。他之所以意外。那是之前没有想到刘邦的政治嗅觉会那么灵敏。

确实,帝国现在还需要乌孙,那么就不能让乌孙陷入可能灭亡的内部叛乱,只是帝国从另一方面又不想要乌孙保持强大,因为强大的乌孙并不容易被控制。

“告诉你也无妨。”蒙恬脸上带着轻笑,说道:“我这次过来就是为了指挥军队帮助乌孙镇压叛乱,但仅限于乌孙中部、北部局部和南部大部。”

刘邦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乌孙的地形,发现蒙恬的帮助还真是有够针对性的。

乌孙西北部是一片多沼泽地带,实际上生活在那边的乌孙人并不是太多,那也是为什么小月氏人联合奴隶就能搅乱整个乌孙西北部的原因。

乌孙中部是一片地形平坦的草原。这里也是乌孙最为重要的领地,它是被作为牧畜放牧的集中地,不但牧养着大量的牧畜,绝大多数乌孙人也是生活在这片平原之上。

从乌孙中部往北,至少有七处沙漠地带,比较诡异的是沙漠地带那么多的情况下,局部是属于沼泽地形。这片区域内的乌孙部落并不算多,但该片区域却是阻挡呼揭、丁零的天然防御线。

乌孙南部地形最为复杂,那里有着一道很绵长的北山山脉。不过说北山是一道山脉其实也有点值得推敲的地方,那边山峰非常多。但是山峰与山峰之间其实是存在空隙,各个空隙处或是谷地或是平地,只是地形因为有多处山峰的关系相对狭隘。

对于帝国来说,乌孙除了能牵制呼揭、丁零等等会造成帝国大军对峻稷山攻击产生障碍的游牧部族之外。比较大的用处就是从乌孙这里获得足够多优秀的战马和牛、羊。至于乌孙人组成军队提供帝国驱使?帝国大军不断征战草原俘虏了那么多草原人,组建起来的仆从军就觉得挺累赘,最近都打算将仆从军打散调到帝国腹地当劳力用。

说一句非常明白的就是,从帝国腹地到西域实在是太远了,虽然是征西兵团有携带牧畜可以作为粮食,但是一些军械上和一些植物类粮食的补充就已经挺麻烦的。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增加额外的负担。

“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