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759章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759章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些,我去过帝国,那里的人都是这幅模样。我看过一次帝国皇帝的征召,命令一下,全副武装的高大武士从四处汇集组成军队,然后高喊着战号走向战场。”麦麦牙用着夸张的口语,说道:“知道吗?站在高处能够看到从世界这头延伸到世界尽头的武士,他们带着狂热的表情,呐喊着要为帝国皇帝奋战致死!是随时随地有近千万的武士时刻准备为帝国皇帝而死!”

胡说八道这是,不过没人会去纠正麦麦牙,他们反正已经铁了心要投靠帝国,帝国越强大自然是越好。

殿外,几波人马杀成了一团,站在高处瞭望城中,城中好些个地方是火光冲天,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喊杀声四起,哀嚎声也是不断。

正在厮杀的西域人,他们看到李信手提支兀另的脑袋当前而走,站到帝国一边的那些人发出了热烈的喊声,忠于楼兰王的人则是哀嚎出声。

“楼兰王已死!”李信高高将手里提的脑袋举起:“头颅在此!”

随着李信的是麦麦牙声嘶力竭的翻译,他还多加了一句:“帝国大军已经开来扜泥城,忠于支兀另的人放下武器能活,顽抗到底不但要自己被杀,妻子儿女和亲族也必将遭受牵连!”

不知道是楼兰王支兀另的死起到震慑作用,还是帝国大军开来之后会清算继续抵抗那些人的警告起作用,第一个忠于支兀另的人丢下手中的武器,随后是一阵阵兵器丢到地上的声音,随后相续跪倒在地上乞降。

这个时候,尉杜梨从下方台阶小步跑着出现,他满脸喜悦地走到李信身前,躬行礼道:“尊贵的将军,我已经控制了北门,四国的军队可以任意进城。”

危须、山国、尉梨、焉耆总共集结了七千多人马,但是哪怕再快也没有那么快能够抵达扜泥城,倒是乌大起集结起来的五千人马离扜泥城比较近。

“那个……”尉杜梨一脸的渴望,满是期盼地看着李信,问道:“我们是先诓骗乌大起进来杀掉,还是在城门处埋伏?”

李任可是答应让尉杜梨当楼兰王来着,按照尉杜梨的心思是先让李信公布新一任的楼兰王人选,然后再让李信下令诛杀乌大起。

“你带来了多少人马?”李信压根就没有看尉杜梨,眼睛是在扫视跪地请降的那批人。

尉杜梨小心翼翼地答道:“小人带了八百人。”

李任“呵呵”笑着说道:“看到下方跪地请降的人没有?你若是能收服,队伍至少是会壮大到二千多人。你要是能让扜泥城的城卫军站到你的一边,那么兵力就会达到六千人。”

尉杜梨眼睛一转悠,满口说道:“懂了,小人懂了。”,连连称谢,转身往台阶下走去。

“他们爱怎么厮杀,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李信将支兀另的脑袋交给旁边一个拿着盒子的人,吩咐道:“好好安排,勿使毁坏了,回到帝国的时候还要用这颗头颅向将军府报功。”

到现在才有参与干掉支兀另的西域人走来,他们在麦麦牙的翻译下询问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

“楼兰人怎么决出新一任的国王,你们就不要参与了。”李信没有因为这批西域人选择站到帝国一边而就敬重有加,甚至是有些颐指气使,说道:“将人马集结调动前来王宫,管束好你们的人,不要参与到城中后续的混乱。”

这批西域人似乎偏偏就吃李信这幅颐指气使的态度,一个个恭敬地答应着。

“殿中杀死了不少扜泥城的商人,他们的财产……?”一个西域人用着十分别扭的帝国话问了一句。

李信看向说话的人,像是思考了一下,说道:“你们可以将他们的财产集中起来,但是记住一点,不能私自吞没。”

听到李信那么说的西域人脸上僵硬了一下,心里想什么是不清楚,脸上却是很快又恢复讨好的表情。

“帝国有律法,战场缴获,四成归自己,六成缴纳。”李信哪能不知道这批西域人在想什么,笑着说道:“你们是想受到帝国的认可合法持有应得的一份,还是……”

一个个满口的“合法,当然是合法!”,谁敢有什么意见?

第九百七九十五章:一惊一乍

执政三十余年,立场一直执行墙头草策略的支兀另不会是帝国需要的楼兰国王人选,杀死支兀另一是能震慑西域南部各国,二是摆明严正立场,至少李信个人是这么想的。

就如李信先前对李任所说,他根本就不在乎谁会成为下一任的楼兰王,要的是干掉支兀另的功勋,插足楼兰投靠帝国的过程,这样一来也算是达到了目标。

“帝国大军最快还需要至少一个半月才会抵达西域南部,”李任刚刚去招呼了几个城邦和王国的使节,大体介绍那些使节的臣服,然后说道:“他们提出了一个担忧,说是楼兰目前的宗主宛国不会坐视楼兰的王位更替,必然是会有动作。”

宛国在西域称得上是强国,多方消息显示宛国在乌孙衰弱之后有成为地区新霸主的野心,与西域中部的龟兹、车师等国有过多次的较量,对于西域西部和南部的许多城邦和王国也是打压和拉拢,近期崛起之势比较迅猛。

从西向东逃亡的数十万人,进入西域的时候被宛国接纳了近十五万,宛国原本的人口该是在五十余万,等于是翻了差不多两倍的人口。逃亡的那批人,老弱无法长途跋涉,能够逃西域的基本都是精壮,吸纳了十五万人口的宛国从中挑选了将近三万逃亡者成为士兵,直接让宛国拥有将近五万军队。

五万军队在帝国那边只是一个军团的规模罢了,但是别忘记宛国是在什么地方。西域这么个旮旯地方,曾经有五万以上军队的只有乌孙,紧随其后的是龟兹拥有接近四万军队,二流梯队靠后的车师和宛国只是拥有二万左右的军队,其余三流的国家很少有超过一万人的军队规模。

西域各个国家军队不多当然是受于人口限制,另外也是因为生产力不足。现在西域的生产力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只是大批逃亡者致使西域大部分地区陷入动荡。乌孙又很突然的衰弱,虽然是生产力仍然不足可是各国别无选择只能增加军力。

“宛国的军队日夜操练,显然是早就在准备战争。另外,根据疏勒商人和休循商人提供的一些情报,宛国已经连续三年重税和掠夺周边的国家。”李任现在是担任情报官的角色,一阵分析之后,说道:“备战意图非常明显,只是之前的备战是为了争夺西域霸主的头衔,现在却是成了帝国占领西域的障碍。”

上古先秦时期的宛国还没有分裂成为大宛和小宛,其实哪怕是分裂之后的宛国。到了汉帝国开拓西域的时候,只是大宛就能够抗住远征汉军的压力,使得贰师将军李广利数年征战难立寸功,最后不得不撤军回国,回去后还谎报军情说是攻下大宛王都,才得以封侯。实际上贰师将军李广利是在大宛王都城下付出极大代价攻了两年多,死伤惨重也没有能够有所突破。

“宛国的军队有出现在黄河源头一战,第五骑兵军团与宛国骑兵交手,得出的结论是宛国的骑兵并不比匈奴人差。甚至是因为宛国骑兵骑跨的战马有优势,从某些方面来说并不好对付。”李任可是在帝**队服役过的,有些事情能够从一些同僚那里获得一些消息:“帝国俘获了一些宛国人,也缴获了一部分来自宛国的战马。挑选出最为雄峻的三匹献给了陛下。陛下看到来自宛国的战马,称那些马为汗血宝马。”

历朝历代的汗血宝马还真的基本是出自大宛,只要出现一匹就是君王的宝贝,只是并非每匹汗血宝马驰骋流汗的时候都有如冒出血浆。因此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称呼。

“帝国一定会出兵宛国。”李信倒是有心也去宛国闹一出“斩其王”的大事,可是心里非常清楚宛国不是如同楼兰一般的货色。他说:“报复宛国出兵黄河源头参战是次要的,只是一个借口。真正想要的是掠夺宛国的天马。”

帝国重视发展骑兵。一直想要寻找到优良的马种,本土各地出产的战马也就陇西和北地的战马相对雄峻,只是与西域出产的马一比则是差上不少。

除开西域的战马,由于有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等中亚国家出使,帝国也发现中亚战马的优秀,只是目前帝国暂时没有办法将触手伸到中亚,才有了开启东方和西方贸易路线的事情。

西域离帝国是有段距离,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距离,哪怕是不为了占领土地,光是为了获得优良战马就有出兵西域的必要。

李任秉着呼吸,问道:“宛国会对楼兰这边的事情做出反应,我们应当怎么面对?”

“征西将军的部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才能过来。”李信沉吟了一下,笑着说:“周边各国不是想抱上帝国的大腿吗?他们应当表现出适当的诚意。”

“叔父是说,让各国集结军队?”李任思索了一下,略略为难道:“各国有意投靠帝国,可是让他们直接出兵与宛国交战,帝国大军没有到来之前,恐怕他们没有那个胆子。”

“说不说是我们的事情,有没有那个胆子是他们的事情。”李信“呵呵”笑了几声,说道:“你直接告诉他们,现在不展现诚意,等帝国大军到来,需要他们吗?”

“侄儿懂了。”李任拱手行礼,道:“并不一定要真正交战,只要让宛国无法干涉楼兰即可。”

李信摆了摆手,示意李任可以干活去了。

数十人远程数千里来到陌生所在,假冒使节团无非就是借势,回国之后必然是要有一番风波,李信成功干掉了支兀另能抵消一些舆论,可是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还应该多做一点什么,他认为将宛国挡住就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还是因为这次行动才让宛国有干预楼兰的事情,要是没有成功挡住……”李信蹙眉,心中想道:“到时候杀掉支兀另就不是立功,是搅乱帝**政方略了!”

他们还是对西域了解不足,主要也是因为没有富裕的时间来做了解。不过人生在世哪有不拼搏的道理,很多时候只要搏赢一次就是成功。至于输?李信就没有想过会输!

李信呼喝了一声“来人!”。先后召见了几个人,最后自己也是披甲而出。

……………………………………

就在李信干掉支兀另的那几天,蒙恬率军在敦煌郡的休整告一段落。

由第三混编军团改编而来的骑兵军团,适应了一下冰雪天气,补充了粮秣、器械,也预备下足够的御寒衣服,最重要的是等来了新一批三万驽马,军团也就从敦煌郡冒雪开拔。

差不多是蒙恬率军从敦煌郡开拔的时候,西域派遣军的一万人马也抵达且弥城外的三十里。这支帝国骑兵途中并没有发生任何交战,平平稳稳地选择且弥西北其余的一处平地驻营。

龟兹和车师等国驻扎在且弥的军队对于帝国有骑兵开来是一种迟疑态度。为此做过一番激烈的争吵,最后由龟兹统帅辛克苏拿主意,派人前去帝国营盘。

辛克苏是龟兹的贵族,亦是龟兹国内的主战派之一。不过吧,这个主战派可不是对谁都主战,先前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有军队东侵,乌孙召唤西域各国合兵前去抵抗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力主应该与乌孙人站到一块出兵的正是辛克苏。

那一次西域联军对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战争取得胜利,辛克苏因为主张出兵威望大涨。他后面又认为乌孙开始衰弱,认为龟兹应该练兵秣马,西边压制宛国,东边联合车师。应该对入侵的冒顿匈奴用兵。

辛克苏新的主张得到一部分的支持,车师也是有意与周边的国家抱团取暖,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矛盾的两国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后面又拉了一些城邦和王国加入共同的联盟。

西域中部联盟是成立了。可本来针对冒顿匈奴的初衷发生变化,变成了车师想要借联盟的理想向东扩张,山国应该先向南。蒲类则是认为应该对涉足西域的帝国产生警惕,参与联盟的势力越多观点就越混乱。

龟兹是西域中部国家,西有迅速崛起的宛国和到处侵略的冒顿匈奴,北边是逐渐衰弱的乌孙,南边倒是没有太强的国家,东面则是盟友车师。他们认为最应该解决是冒顿匈奴,只有解决了冒顿匈奴龟兹才能无忧。

在辛克苏的强力主张下,也是龟兹是联盟中军力最为鼎盛的国家,最终中部联盟得到龟兹王的承诺,说是尝试解决冒顿匈奴,解决不了就对冒顿匈奴采取守势,试试看能不能从乌孙那边咬下一块肉,两个目标达成其中的一个之后,龟兹将会满足盟友们的利益要求,因此也才有中部联盟陈兵且弥的举动。

团结是为自保,这样的联盟向心力是怎么样可想而知,联军已经驻扎在且弥至少半年,可是半年之内只是与冒顿匈奴小打小闹,后面也试探性地摸了摸乌孙的屁股,倒是真的咬下了乌孙一小块领地。

随着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