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757章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757章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域并不贫穷……应该说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贫穷和富有,只是贫富差距从来都不固定。西域富有的人非常多,他们能过上优异的生活,被选择派遣到帝国营盘的这批西域人大多是有恒产的群体,有个别人甚至能够成为富豪,可是他们走了一圈下来。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富有。

“他们不是军官,只是普通的士兵。但是他们的甲胄、兵器一套下来至少需要一斤的金子。”

“不但是武器装备,我们有再多的钱,能够在冬季吃到水果和蔬菜吗?”

人都是会比较的。他们在被引领到一座帐篷,走进去看到难兜靡,看着难兜靡用匕首割烤羊,一块像是桌子(案几)上面摆满了水果和蔬菜。一些角落里放置着各种柜子,有些张开的柜子堆叠着成匹的丝绸或是丝绸衣裳,更有排放整齐的一个个贴着纸张写着什么字的陶制罐子。一个个只顾愣神。

“山苏?”难兜靡抬头像是看到熟人,讶异道:“怎么是你过来?”

山苏来自龟兹,是龟兹的贵族,在轮台、延城、乌垒都有不少的产业,他的家族甚至有三千的私人武装。

“蒲丕奇?亚力勒?”难兜靡一个一个看过去,看到的非常多的熟人:“怎么是你们过来?”

蒲丕奇来自蒲类,是蒲类王国的将领之一,本身也是蒲类的贵族,与乌孙那边有长期打交道的经验。

亚力勒来自疏勒,是疏勒三大贵族之一,他家族的私兵远要比国王来得多,是难兜靡以前的好友。

其余一众人多多少少也是与乌孙长期打交道的人,只是与难兜靡并不是太熟。

正是因为这批人有与乌孙的交情在,他们也才会被选出来作为使者来到帝国营盘,为的还不就是能够接乌孙那条线,好能够尽量和平地与帝国那边的人打交道吗?

难兜靡并没有从座位站起来,脸上似笑非笑地看着愣在原地的一批人,甚至是没有招呼他们坐下。

“王子。”山苏露出惊喜的表情:“没想到能够在这里遇到您。”

确实,他们是有预料到乌孙会有人在帝**队里面,可是没想到代表乌孙的会是王子难兜靡。

“很意外吗?”难兜靡脸上还是似笑非笑的表情,说道:“我们与帝国是盟友,马上我的妹妹也会嫁给帝国皇帝。”

难兜靡已经得到刘邦的承诺,刘邦说是会尽力办成对大家都有益的事情。他也清楚现在的乌孙离不开帝国,乌孙或许是会成为帝国的附庸,可是没有帝国的帮助乌孙将会灭亡,那么与之相比起来成为帝国的附属国反而会是一件好事,至少有了帝国的帮助乌孙能够抵御住来自匈奴、呼揭、丁零、屈射等等部族的入侵。

“帝国会怎么安排乌孙?”亚力勒仗着以前的交情,开门见山地说:“乌孙若是要完完全全地投靠帝国,成为帝国附庸之后的乌孙还会是西域的霸主吗?”

难兜靡看向亚力勒,笑着说道:“乌孙困难的时候,只有遥远的帝国伸出援手,尽管帝国是有所目的,但是帝国派来了军队,也愿意提供物资给乌孙。”

亚力勒哑然了,在场所有人以前全是乌孙的盟友,可是在乌孙有难的时候并没有谁伸出援手,不说没有派遣军队参与乌孙抵抗入侵,甚至是乌孙派人要求物资支援也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

乌孙的状况真的一度非常不好,简直就是到了亡国的边缘,那个时候不但有匈奴、呼揭、屈射、丁零等部族发兵乌孙,原本身为乌孙的盟友不也是张开獠牙想要撕裂乌孙?确确实实是因为有帝国的援军开进乌孙,乌孙才能避免被四分五裂的命运,从奄奄一息的状态恢复到有足够的时间整合力量。虽然现在乌孙还有内部不稳的迹象,可是只要帝国支持靡姓王族,其余的首领根本就蹦跶不起来。

“帝国皇帝要迎娶您的哪位公主?”山苏不得不问。

难兜靡没有马上回答,他又在盘子里割了一些羊肉,吃了几块之后拿起一个装着葡萄酒的玻璃杯子大大喝了几口,抹掉嘴角的酒迹,这才说道:“可能是繁星,可能是白雪,可能是繁星和白雪一起。”

“啊!繁星与白雪可都是有名的美人!”蒲丕奇一脸的惊讶:“我听说丁零的王曾经说过,只要乌孙能够将繁星或是白雪的其中一人嫁过去,丁零不但不会与乌孙为敌,甚至会反而站到乌孙一边?”

难兜靡轻蔑地笑着说:“不说丁零王会不会站到我们一边,丁零与帝国一比……”,顿了顿,扫视众人:“丁零连星光都算不上,帝国则是夏日里的艳阳。”

夏日里的艳阳吗?这样的用词除了比喻强大,还点明帝国睚眦必报的个性,所有人都能听得懂话中的意思,也认为难兜靡说得一点都不夸张。

匈奴的单于率军南侵,侵略的土地还不是帝国的疆域,可是帝国吞并了秦、赵等国之后,以头曼入侵的借口直接出兵,不但消灭了大部分的人连头曼也被俘,更加夸张的是还不顾帝国刚刚建立派遣近百万大军出征草原,匈奴在东面和东南面的大部分领地成了帝国的地盘,更有直接攻占峻稷山的大气魄,谁要是看不出帝国皇帝报复心极强那一定是眼瞎了。

“帝国又有新的军团在开过来。”难兜靡总算是招呼众人各自找位置坐下,然后说道:“新的军团会先到南部,想必你们也知道南部有不少国家站到冒顿那边与帝国为敌,能猜出帝**团为什么会开向南部吧?”

听到这句话的人,无不是一脸的惊愕。

第九百七十百三章:斩其王,灭其国!

势为成大事之根本,不懂审时度势在一些变革之中会成为牺牲必要的齑粉,懂得了观察大势才能有力可借,有了更多成事的把握。

李信戎马一生,虽然是近期混得不如意,可是他好歹也成为过显贵,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各种经验,并且十分的丰富。

李氏祖上为魏国大夫出身,大夫在当时是卿以下的官职,卿为各国最重要的官职,因此大夫这个官职其实已经不算太低。

在春秋时代,大夫其实就是一地的领主,拥有属于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家臣、属民。一些强大的大夫,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一点都不会比卿的家族少,甚至是国君召唤的时候集结起来的军队能够组成“周王室建制”下的一个师,那时候的一个师大概是二千人。

全副武装的二千人之师,看着人数少,但是考虑到春秋时期只有“士”才能成为士兵,那么至少是二千个拥有恒产的“国人”才有资格成为士兵,足以说明能够组成一个师兵力的大夫是多大强大。

李氏在魏国经历过什么事情才迁徙到秦国没有记载,但是考虑到“楚才晋用”的相关成语的典故,估计是魏国的国局动荡和贵族倾轧太严重了,李氏的祖上才会从魏国搬到秦国。他们搬到秦国之后又迅速发展起来,李信的祖父李崇,后面成了秦国陇西的太守,被封南郑公;李信的李瑶,奋斗成了秦国的南郡太守,被封狄道侯;李信自己也一直是秦军的高级将领,被封为陇西侯。

李信攻楚失败之后消沉了一段时间,可是他后面又参与了秦灭燕和灭齐,按理说应该是将功赎罪又该成为显赫人物之一,可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导致被削掉爵位,一度也消失在一统之后的秦国官场之上。

此次前来西域。李信是抱着重建荣光的心思而来。他还记得自己的儿子李超问过一句话,大意是说“我们李家虽然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可是未必就在秦国混不下去,父亲为什么不争取,反而自我选择沉寂。到了帝国建立之后,父亲又为什么突然有了出仕的念头?”之类的话。

李信当时的回答在目前还一字不漏地牢记着,他告诉自己的儿子李超,始皇帝在世的时候秦国的辉煌不会有什么改变,可那是建立在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破涛汹涌的局面。他还说“始皇帝一生伟业。对子嗣的教育却是失败,扶苏看似仁厚,实际上任人唯亲,独候蒙氏;看似爱民,却没有半点施政谋略;看似英武却没有实际战功”,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又说“除了空有其表的扶苏,其他公子更加不堪”,基本都是在表明始皇帝一旦驾崩。秦国必将陷入大乱,到时候或许会有许多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是更大的可能会船覆人亡。

对于帝国的观感,李信是在暗中观察了很久很久。他能看出吕哲统治国家与之前任何的统治者都不相同,吕哲懂得让利是其一,最最最重要的是吕哲有与勋贵共富贵共治天下的心胸。

说得有些虚幻,但是与李信有相同看法的人不少。与现如今的思维有绝大的关系。现在可不是那种有并有权就想着反叛自己当家作主的年代,华夏文明里没有经历过五胡乱华,没有南北朝。没有五代十国,血统论还大行其道,基本上思维就是“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君”的传统思想。

因此呢,李信这么告诉儿子李超:“宫城竖立起功臣的雕像之日起,这个帝国已经注定百世。各地竖立起功臣雕像时,这个帝国注定千秋万世。”

其实很多人认为秦国之所以会崩溃那么快,与“中央集权”事件脱不开关系。另外就是秦国有太多的黑历史了,变法期间的老旧贵族成了被打压的对象,许许多多祖辈不偷不抢建立起来的基业被充公。

人一生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传承子孙后代嘛!中央集权是变相了的再次“商鞅变法”,一切又要再次归于统治者,谁能甘心?谁乐意自己为之拼命的基业最后不再属于自己?!

当时与李信有共同看法的人太多太多了,才会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辞官的辞官,隐退的隐退,其中退的最干净利落的是尉缭子,王翦本来也想退个干干净净可惜办不到。

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付出多少获得多少,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这样才有了努力和奋斗的价值,吕哲建立起来的国家就有了这样的基础,正是这样才能汇集越来越多的人才。

“我们这一次西域之行并不是出于我脑袋一拍下的决定。”越来越临近干大事的时间点,李信将队员集中起来,说道:“很多人认为我是为了建立奇功才有了私自集结和招揽你们前来西域。”

包括李任在内的二十八人都是看着一脸严肃的李信,他们之中有李氏宗族,有李氏原本的部将、家臣,有各地的游侠。

“我们就是为了建立奇功。”李信伸出手,松开的手掌紧握起来:“可并不是私自行事。”

没有人插话,他们都安静地等待李信接着说下去。他们愿意跋山涉水前来西域,为的就是建立功勋,或者是获得财富。李信在出发前已经均出一些财富,足以让队伍中的任何一人家里享用一生,现在缺的就是功勋。

李信将伸出去的收回来,从腰间的口袋里拿出一块卷起来的卷轴。

卷轴大概是八厘米左右的宽度,推开之后上面写了一些字体,李信将里面的内容念了出来,大意是将军府着意李信有权集合多少武装,到了西域之后也能便宜行事。

李信将摊开了的卷轴公示给众人看,上面盖着将军府的大印。他重新将卷轴卷好,放回口袋,又说:“出发前我被陛下召见。陛下对我说‘明犯帝国者,虽远必诛’,这是对我等的期许,亦是何等的霸气。此行。我们便是秉承陛下之意志,前来诛杀出兵敢于出兵与帝国为敌的支兀另,将楼兰双手捧着奉给陛下的前驱!”

“斩其王,灭其国,大丈夫一生有这样的机会是何等的荣幸!”李任不失时机地吼道:“杀死支兀另,将楼兰变成帝国一县!大丈夫,荣耀就在今朝!”

其余二十七人像是被话感染得难以自控,纷纷紧握拳头,先是各喊各的,后面统一喊着“帝国万岁!”。

李信是等气氛被调动起来。觉得差不多够了才吼了一声“诸君!”,等待所有人再次将目光落在他身上,他说:“征西将军的大军已经从敦煌郡开拔,不日就会开进西域;乌孙领地内的西域派遣军也有一万骑兵转道南下。”

每个人听到两个消息都是激动不已,个别人甚至是激动得脸颊满是潮红和眼珠子变成了红色。

“支兀另也知道了这两个消息,他已经派人前来通知,晚上会举行大宴会,邀请我等前往王宫与宴。”李信目光炯炯地扫视着众人,“唰”地一声抽出腰间的斩铁剑。斜指向天:“当夜,诸君便与信,一同在楼兰王宫斩杀支兀另,替帝国、替陛下诛杀此僚!”

所有人都是“唰”地抽出兵器。齐喝:“灭此朝食!”

一声声的吼声传出去,本来想要过去的麦麦牙听到吼声停下脚步,他能听出那吼声里的杀气腾腾,心里不解的同时有些心惊胆战。

跟在麦麦牙身后的是尉杜梨和四个服装各异的人。四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城邦或王国。

“这个……”麦麦牙一阵迟疑,说道:“诸位停在原地稍等,我前去求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