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742章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742章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重视军事的时候没有落下经济发展,任何年头有钱的基本是大氏族或是官绅、勋贵,皇帝从来都是在经济上优厚追随者,有钱了的勋贵怎么也是会置办产业,刘邦自己就有产业。甚至是随行使节团的商队中就有他的一支,这也是他不能骂出口的原因之一。

刘邦最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是有皇帝背景的南陵商会也最先跳出来,不得不深思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意见?

事实上,刘邦也知道皇帝对自己有意见,曾经有那么一次可发生了一些事情,刘肥邀请众多王子和勋贵出游,结果出事了,那一次要不是长江南岸的火药作坊出现事故牵扯了皇帝的注意力,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祸事。另外还有别的原因。是他太黏糊魏豹,想着争取封地到南亚次大陆那一块,皇帝似乎也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才有他作为使节团正使出使的差事。

皇帝对自己有意见。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惧的事情?刘邦比较幸运的是遇到一个遵守明面规则的皇帝,只要调查没有触犯律法,不会被皇帝一声令下灭了个满门。皇帝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一件好事,至少大家不用担心皇帝看自己不顺眼的时候九族皆灭……好吧,有史以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灭九族的惨事,至多就是被夷三族。诛灭九族那是要到朱明皇朝才出现,然后“我大清”发扬光大。

皇帝有意见,哪怕是没有灭门之祸也能想象出心理压力该有多大,刘邦处心积虑想要立下大功劳,无非就是想要让皇帝对自己转变态度,可是陆向带头那么一整,他的心情不由忐忑起来,本来想要独吞的大功劳也摊开来说,期望的不就是陈余、韩信和余樊君的支持?

事实也证明刘邦这一步走对了,各个商会要求补偿,韩信一出面很快就确定补偿方案,随行的武装人员被抽调公用时,武装人员的薪水由官方支付,其余倒是没有提出什么要求。

刘邦很清楚各个商会是在卖韩信这个皇帝唯一的徒弟面子,要是由其他人去协商,还不知道各个商会要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肯定是的是要被刮下一层皮。

“跟随前来乌孙王庭的一万八千士卒,选自武装人员的六千是可堪一战的士卒。”不是韩信不将所有部队带来乌孙王庭,是乌孙王勃西靡很是客气且隐晦表示过,所以只能是这么多人。他又说:“其余的武装人员大部分是在商队驻扎地,另外那些……”,说着看向刘邦。

“唔!一些被我安排到各处首领那边充当护卫。”刘邦说这句话的时候满满都是骄傲,“嘿嘿”笑了几声说道:“仅仅是几个护卫,那些首领感激淋涕的模样你们是没看见。”

余樊君“呵呵”了两声,那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手段,效果确实如刘邦所说非常不错。

帝国先后击败匈奴等草原游牧族群,广阔草原靠近帝国的地区全部占领。俘虏和消灭的部落不下于百个,这样的兵锋着实令人恐惧。

黄河源头附近的一战又歼灭匈奴二十余万人,甚至匈奴单于也被俘成为阶下囚,消息传播出去的时候各方震动。

东胡原本集结二十多万兵马在靠近不足帝国边境二十里的乌侯秦水。黄河源头一战的结果传去,当天东胡兵马就拔营远撤距离帝国边境百里开外,更是一再派人向驻扎在乌侯秦水下游的帝国驻军主官解释,他们先前驻扎的地方是为了取水方便,绝对没有其它意思。

后续的情况是。辽东各边境那些本来在靠近的东胡部落来了个急刹车,也是各自掉头,哪里来哪里去,原先因为有族人参与齐地之战呼想要报仇的两个大部落,两大部落的首领派来了自己的子侄辈洽谈赎回被俘族人,给出了和解的信号。

帝国的光辉战绩自然是要传到乌孙,连带东胡那边的反应也会回馈到乌孙,可以说乌孙上下是从那一刻才真正明白帝国的强大。正好此时的乌孙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能够找到一根大腿抱着哪有放过的道理。

乌孙真正了解到帝国的强大还是在八万骑兵抵达乌孙领地之后,何怿率军来到乌孙。驻扎乌孙南部之后与冒顿的军队几次交手,规模上或许是不太大,可是每次都是取得胜利,最为辉煌的一次胜利是损失不到百人全歼冒顿麾下五千骑兵。

若说之前乌孙人看到帝**队只感觉帝**队军装华丽、武备完善,甚至有些人认为华丽的模样肯定是银枪蜡子头,一系列的胜利证实之下,哪怕是嘴再硬的人也是无话可说。

要知道乌孙与冒顿的军队交战虽然也有获得胜利,可是每次都是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取胜,输的次数就更没脸说了。最惨的时候是一万乌孙骑兵与冒顿的一万五千人交战,最后只逃出四千余骑。杀伤杀死冒顿士兵的数量估计还不到一千,怎么一个惨字了得。

帝**队展现出来的战力已经毋庸置疑,勃西靡想抱帝国皇帝大腿的心态没人敢再说三道四,乌孙面临险恶情势之下。得到帝国的支援和帮助才能渡过难关已经形成多数人的共识。

靡姓王族想要抱帝国皇帝的大腿,乌孙的各部落首领也不是没有相似的心思。部落首领去抱帝国皇帝大腿估计是在级别上稍有不足,那么交好身在乌孙的军方最高指挥官何怿,或者是交好使节团正使刘邦总该是没有错的。

很多部落首领要去巴结何怿,可是何怿只是礼貌接待,对各部落首领的诸多巴结和暗示却是反应冷淡。巴结何怿不成。各部落首领就将目标转向刘邦。

刘邦察觉到乌孙内部有变正想要干点什么,各部落首领主动过来巴结,可谓是瞌睡的时候递来枕头,与之何怿的冷淡相比,他可谓是回应热情,与什么人都能聊上几句,认为有用的人更是能够用结结巴巴的乌孙语称兄道弟。

“我始终认为……不该肆意行事。”陈余其实是很不想在这个时候与刘邦抬杠的,可是看到刘邦志得意满的嘴脸就是一肚子不爽:“勃西靡不是瞎子聋子,我们会关注乌孙王庭的动静,勃西靡怎么可能不关注我们?正使没来乌孙王庭之前已经是宾客络绎不绝,来到乌孙王庭仍然是来者不拒,勃西靡该是会怎么想?”

“我管他怎么想!”刘邦说得比较透彻:“咱们是客人,有主人家前来拜访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再则,勃西靡不知道乌孙已经进入风雨飘渺的窘境了吗?他肯定知道!那么多乌孙首领来巴结和讨好,依我之见,勃西靡知道这种情况只会更加巴结咱们的皇帝陛下,毕竟陛下才是帝国的皇帝,只有陛下才能最终做主,之前咱们说什么都不算数。”

陈余被刘邦一串话堵得胸口发闷。他算是看出来了,刘邦这是在使用无赖战术,甭管有用没用,能不能用得上,反正是所有人先交好,该给的承诺给,至于承诺有没有效另外说,全然就是不管信誉,最后也有点要推脱给帝国皇帝的意思,真不知道是该说没心没肺还是狡诈,可以确定的就是像极了痞子无赖。

另外有一点陈余却不得不承认,刘邦这种做法虽然无赖,可是在目前面临的情况下却是最有用的,不但显得有用,且还能及时拉拢一批乌孙贵族,真正到了用得上的时候,说不准还能成为筹码或是奇兵。

刘邦撇开一脸郁闷的陈余不管,开始与韩信和余樊君商议后续,谈到一般门口侍卫却是禀告乌孙王子难兜靡派人来请。

陈余一听难兜靡请刘邦,脸上郁闷的表情换成了幸灾乐祸,可是很快就收敛起来。

“也应该是请我过去了。”刘邦一脸的笃定,笑着对陈余说:“打不打赌?我可以肯定一点,难兜靡不说说及任何首领找我的话题,只会百般笼络,少不得又提起联姻的事情。”

陈余别过头去,看都不想看到刘邦讨厌的嘴脸。

余樊君却是“哈哈”笑了几声,说道:“正使刚好可以多讨要一些牛羊,大雪天气下将士们一直猫在帐篷内,讨来牛羊宰杀烤一烤送给将士们,多养点膘也耐冻一些。”

“正该这样!不但要向难兜靡要,还要找其余首领!”刘邦也是一阵“哈哈”大笑,笑完一脸的揶揄:“他们正巴不得多讨好我们,现在不敲诈,还等什么时候。”

………………………………

明天表弟结婚,却是没办法码字了,请假一天。

第九百六十一章:再谈联姻

难兜靡与刘邦见面的地点不是在王帐,是选择了一处小山包。

乌孙位处西域,大部分是平原地形,可是也不缺险峻山脉和连绵大山,只是相对于大部分的平原那些山地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平原说是平原,可实际上绝对不是绝对的平坦,会有盆地和山包,只是相对来说山包的海拔非常低。

现在是下雪的季节,前些天乌孙王庭正迎来较大的雪势,今天才方方停止。

大雪覆盖了几乎所有能够看得到的区域,帐篷之上和平地上的雪大概有半米多厚,有人铲掉了主要道路上的雪,可是能够想象得出来,哪怕是路也不会干燥,其实就是泥泞之路。

刘邦前去见难兜靡之前对自己进行了完善的保暖,里面不但穿上了帝国勋贵阶层正在流行的呢绒保暖**,还套上了几层羽绒装,外面甚至是披上了貂皮毛衣,脑袋上也戴着貂皮帽子。

一层层的保暖之下,刘邦给人看去的感觉是显得有些肿胖,不过他的身高可是二米以上,整个身影搭配起来倒是显得魁梧和健硕许多。

道路泥泞,脚下穿着呢绒牛皮靴的刘邦可不舍得踩踏,出了帐篷是直接骑跨上战马。他坐下的战马按照华夏的命名应该称呼为狮子骢,是来到乌孙之后难兜靡送的,现在骑着匹马过去正好合适给难兜靡展现一点点态度。

狮子骢就是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骢”其实就是青白颜色的皮毛,“狮子”则是形容雄峻。刘邦身高体大,骑跨高头大马的狮子骢倒也显得极为英武,再搭配上周边十来个同样魁梧且人和马都穿戴锻式板甲的侍卫,看着着实威风凛凛。

乌孙是游牧民族,要说他们有什么较有特色的服装,其实就是羊皮袄和羊皮帽,帽子上会插着至少一根野鸡毛翎,大部分人则是穿着麻衣。

穿麻衣绝对称不得是什么特色。全世界的人们,现在大部分都是穿麻衣,帝国那边也是这种情况。可是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还穿麻衣,要么是炫耀自己的抗寒。要么就是没有保暖衣物了。

一队看去华丽丽的骑兵在一些身穿羊皮套装的乌孙骑兵引领下,骑跨的战马一块踩踏泥泞前行,因为是需要离开王庭的帐篷丛去到外面的小山包,刘邦沿途其实能够看到许许多多的东西。

乌孙现在状况不是太好,王庭这边汇集了许多士兵。一些领地遭受战火波及的难民其实也会涌到王庭。

骑跨雄峻战马一路走过的刘邦能够发现很多东西,那些在天寒地冻还穿着单薄麻衣的人,能猜测不是奴隶就是失去了财产的乌孙人,一个个冻得发抖还不得不到室外劳动。

作为奴隶劳动是必须的,他们本身就是一种人形工具,已经能够称得上见多识广的刘邦,他看到的奴隶肤色有点多,有和乌孙一样是白皮肤却是非黑发的人,有麦色皮肤五官分明的波斯人,有除了眼仁和牙齿白的黑人。这一批估计是乌孙人从西域各处抓或是买来。奴隶的出身也比较好猜测,肯定是那些从西向东逃亡的落难人。

引路的乌孙队长见刘邦对那些奴隶感兴趣,在随同翻译的复述下向刘邦介绍了一些情况,后面还神秘兮兮地说:“贵人若是喜欢猎奇,稍后会有礼物送上。”

礼物?刘邦近一段时间收到的礼物可不少,从各种琳琅满目的物品,到活生生的人。当然了,他收到的人都是一些美娇娘,有乌孙本族的俏丽姑娘,也有一些各族的姑娘。让他比惊奇的是还收到了两个长得跟黑炭一样的女人。按照他的一些原话,什么女人都玩玩其实很不错,黑炭头的女人也别有一番风味。

出了王庭营寨,远远看去能够看到前方一处小山包上搭了几座帐篷。山包的周边也有卫兵正在站岗,山包上那座最大的营帐竖立着一枝大纛。

帝国其实也使用大纛,不过一般除了各种猛兽的尾巴和亮丽翎毛之外还会搭配上旗面,绣着一些图案和字,只有君王级别的人和军中主帅才有资格使用大纛,因此一般被称为“王旗”和“帅旗”。

游牧民族的大纛基本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一根长杆顶着猛兽的皮毛,尖顶是三叉戟什么的玩意,最多最多就是多放一些猛兽尾巴或是亮丽的翎毛。

匈奴族的大纛一定会配上狼皮毛,所以一般看着就是灰色的大纛,属于头曼的大纛目前是帝国皇帝的战利品,现在还被摆在宫城正东广场供人欣赏。

山包上的大纛是属于难兜靡的部落级别,从款式上来看相对于乌孙昆莫的大纛会小上几号,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大纛皮毛颜色都是青黑色,也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