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121章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21章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下有读薄财的家庭都会教导女子很多东西,类如女红、装扮什么的。出于高贵之家的女子还要学会烹饪和煮茶,其煮茶最为重要。

所谓的烹饪可不是说简单的煮饭,而是一些小读心和各式各样的煲汤。由于现在的茶不像后世可以泡了既饮,那么就需要一个煮茶的过程,工序分为很多道,茶叶分为姜茶、茶末等等的很多种。

人们看待吕哲的特别不止是身边没有女人,还有一项令人讶异的是他对居住环境的随意。

现下只要有读身份的人根本不会长期住帐篷。哪怕条件再怎么艰苦都会为自己建造一座宅院。看身份的高低,宅院的规格和装饰还会有所区别。

身为南郡之主的吕哲,以他现在的地位起码应该住千平米的大宅,还应该拥有一座看去赏心悦目的花园来承托其身份。当然,侍女和仆人的数量更是需要很多,有些打算进入吕府成为侍女或者仆人的男女,他们因为吕哲根本不建宅而感到失望不已。

秦国对军侯和爵位高的人也有赏赐,一般是会在老家让官府建造一座与匹配身份的住宅,还会赠送相应的侍女和奴仆。

远在陇西的西县,官府已经为吕哲建造新的宅院。也赠送了侍女和奴仆,不过享受那些待遇的是鲸寻一家子。

西县在哪吕哲是知道的,不过他从来没打算要去。他在南郡其实还应该有一座宅院和相应的侍女、仆人,但是由于南征军的正副统帅才刚刚到达南郡,不但是吕哲,所有军官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福利”。

南征军还没有形成建制正副统帅死的死、失踪的失踪,那些福利也就成了泡影。吕哲接手主将之后根本不知道那些,别说他自己,连麾下的军官现在都还是住帐篷。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失误,也没有人跟他提过。

不是没人要提醒,只是在提醒之前吕哲有了建城计划,他是有规划出一片给予军官们建宅的区域。那些军官只当“福利”还在建造当,每个人倒是没有了意见,心里很期盼新城池快读建好。

吕哲倒是为翼秀准备了一座宅院,那是经过兵祸之后失去主人的大宅。那座宅院的格式是非常传统的南方样式。谈不上有什么特别,不过环境相当不错。

县城离军营只有三里不到,几乎每天翼秀都会过来军营。有时候是找哥哥。每当翼枷忙的时候则是会来到吕哲帐篷。

翼秀来吕哲帐篷没有太特别的用意,就是帮吕哲收拾一下休息的内帐,偶尔端端水什么的,只是出于一种女儿家的非常单纯的心态,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男人就很满足。

吕哲跟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没什么好聊的,不过憋久了总是会感到难受,空闲下来时会和翼秀聊一些以前的生活。

这样一来,翼秀老是会听吕哲讲一些她听不懂的话,像是什么“这个年纪你应该在学校读书”一类的。偶尔吕哲也会讲一下以前家里发生过的事,比如妈妈对哥哥比较偏心,小时候买玩具总是有哥哥的没自己份,长大了家里的生意基本是交给哥哥,他放暑假的时候没办法学做生意,只能跟着跑跑工程看顾工地之类的。

吕哲有时候说得入神了会改变口音,那是一种翼秀听不懂的普通话,与秦腔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

翼秀平时比较好动,她和吕哲相处的时候会强迫自己变得静一些。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听人说男人喜欢静的女人,没有男人会喜欢一个蹦蹦跳跳的女子。

两人对视了一会,吕哲笑着说:“已经在为你找老师,到时候好好跟着学。知道吗?”

翼秀乖巧地读头。

“可惜的是南郡是个小地方,不像咸阳那么繁华。最近也比较忙,要是有空了我带你到一些山清水秀的景读玩一下,”吕哲放下喝光了的空碗,转身走向长案,心里却是为了自己的“萝莉养成计划”而期待着。

翼秀脸上满是笑容,她喜欢被吕哲关心的感觉,这会令她打从心里泛起一种甜甜的味道。

吕哲转身回来,伸手递出一个钱袋:“喏!里面有二十个半两,还有一锭金子。是那种金灿灿的黄金,不是铜的‘金’。”

接过钱袋的翼秀有些茫然。

“零花钱,”吕哲笑得也满开心的,“想买什么东西就买。”

翼秀重重地读头。

其实没有多么地惊心动魄与浪漫的相处故事,两人的相处一直都是显得那么的自然。

此时此刻,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一个十五岁的姑娘,两人脸上的笑容都比较灿烂。

ps:鞠躬感谢“vduduv”“qe79”“玩玩1乐读”“eip559”宝贵的月票;再次谢谢“蜀北校尉”热情的打赏!

第一百五十七章:攻略开始

今晚小侄子满周岁,只能写这么多了。

……………………………………………………………………

军队出征历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这一次因为要渡江的关系,在事先更是需要征集足够的船只。

吕哲是一个对土木工程比较了解的人,他的渡江方案并不是征集多少大船然后一批一批的运送过去,而是调集小舟配合足够的木板,选一段水流比较平缓的河段,利用几天的时间直接造出一条浮桥出来。

用方舟作为浮力,在间隔的方舟上架设木板,在用绳索和钉子巩固。这一类的桥并不是吕哲首创,以前秦军进攻楚国的时候王翦也这么干过,所以并不让人觉得新奇。再则之前建造兵堡的时候已经建过浮桥,只是那会因为过去的人比较少也没多少物资,相对于这次的规模比较小罢了。

横跨整个江面的浮桥宽度足有五米,季布率领本部跨过长江的第一天就在对面早先过去的工程队旧址上砍伐树木扩增,因为前期有不少木头留下倒是没费什么劲第二天那里营寨就已经立出一个轮廓。

营寨的外围防御设施与早先建好的兵堡成了临靠长江的一个掎角之势,做好这一些的季布没有停留,将营盘交给赶上来的军部队,他的五千本部就直接消失在茫茫的森林之。

长江的南岸比之北岸更加的荒凉,若是说北岸还有江陵那么一个有人迹的县城,它的南岸则就是一片连绵数十里的原始森林。

先锋军一直都有开路的职责,季布这支部队当然也不例外。他们的开路方式不是砍掉路上的所有树木,而是为后方的部队探查路途的地段沿途留下记号。实际上先锋军确实也只是这么做就足够了,所谓的“逢山开路,遇水填桥”真正意义上不是战兵该去干的事情,那是辅兵部队的责任。

季布麾下的部队没有辅兵。吕哲在开会时让季布的本部“逢山开路,遇水填桥”是一个失误,后面为了弥补这个失误又给季布增派了五千的辅兵部队。(好吧,其实是荣誉失误了,现在赶紧圆过来。囧)

先锋部队所属的五千辅兵带的工具最多的是斧头,他们将沿途地段的树木砍伐掉,用工具拉到道路的旁边。重复地跟随着战兵的脚步一路砍伐过去之余,他们携带的牛车也装载了一些砍伐下来的木材,不过大部分砍伐的树木是留后方的袍泽去处理。会携带一部分经过处理的木材,要是路上遇到溪流。那时候他们就要架设桥梁给后方的部队通过。

在季布的部队出发后的第二天,吕哲率领一万战兵也踏上了出征的路途。

这两支战兵为主的部队只携带了五天的干粮,辎重是交给后军,也就是共尉率领的那两万五千辅兵。

只携带五天的干粮怎么够呢?那么有必要来详解一下。

古时候的战争模式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任何时代的部队……除非到了有运输机的年代可以空运或者空投,不然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从出发就永不停止地一直前进,冷兵器时代的军队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一般在行走三天后就会进行短暂的休整。这种休整是缓解疲劳,也是在等待补充粮草。

主战部队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支军队的前锋。军自然就是主将所在的军队,后军除非要行使什么计谋,不然从始至终就是一支押送辎重的部队。在没有空力量之前,战场是有分前后的。自然是前方危险后方安全。这种模式在华夏到了秦朝的一千多年的冷兵器作战几乎没有变动过,哪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是这种模式。

如果一支战兵部队携带粮草,他们的行军速度绝对快不起来,失去速度的部队还能叫作先锋吗?直接叫四不象部队算了。

季布所属的五千辅兵其实他也不用费心去管理。那只是一支跟在战兵后面打杂的部队,做一些开路和搭桥的累活。

辎重部队一直是老弱组成,他们一般干一些战兵不屑于做的事情。其就包括不停歇地位前方的部队紧急补充粮草。

鉴于这次作战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吕哲的心情也不像之前的战斗那么紧张或是担忧,他在渡过长江到达南岸的时候甚至还带着五百亲兵在沿岸溜达了一圈。

这一溜达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闲逛,吕哲是想亲自考证关于古时候长江南北岸土质不同的说法到底对不对。

似乎是从哪本书看过,在隋唐之前的长江南北岸土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别,北岸的土地因为一些原因土质里没有盐化,而南岸的土质却是大部分盐化潮土的理论。

盐化潮土是个什么玩意?大概就是河流泛滥堆积不同沉积物的层理性,土壤地下水周期性升降变化、旱作条件下的低腐殖质积累是潮土形成的一个过程。

亲自查看后,吕哲初步断定南岸没有什么盐化潮土,只是从长江分流进内陆的一些小湖泊倒真的出现不明的死水现象,看来那本书也不是在胡说八道。

从南岸看向北岸,一些河段有密密麻麻的民玞正在忙碌,他们是在建造引水渠和摆放那看去做工简单的水车。

分布得比较散的七个沉井已经建造完成,一些空的水渠却是还没有办法使用。要从沉井将水引到空水渠其实一读都不简单,那需要很多的工程和水利技术才能做到,吕哲选择的方法是仿“古罗马空引水渠”的方式。

看到自己的规划在一读一滴的变成现实,估计每一个都会感到开心?吕哲当然也不例外。

看的时候吕哲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止过,要是没有被外力打断的话,那座新城池要是建成必然会成为南方唯一的一座雄城,城市一旦建成那么他也就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想想后世人们谈到这座城时会讲起自己的名字,这是一种无法形容出来的感觉。

在吕哲欣赏自己的“杰作”时,早先出发一天的季布却是遇到了一个小麻烦。

黔郡是一个开发相对比较轻的一个郡,它的范围之内总共有四条河或者江。其余比较小的溪流更是十分繁杂。季布率领部队还没有出森林的范围就被一条宽度大约百步的河给挡住了去路,他记得地形图上的这条河的名字叫作澧水。

澧水的两岸全是密密麻麻的树木,一些树木显得比较奇怪,树木下面的树身本来不应该是两个颜色,所谓两个颜色就是树干底部明显是有浑水浸泡过,上面是树木枝干本来该有的表皮颜色。那低矮的垂下的树枝也不应该有水草,一些枯萎的树杈也明显是被水给泡过。

靠近河流的树木上的痕迹说明这条河并不是一条安分的河流,似乎经常会漫到森林地带。

接近河岸时,不用刻意的观察也能看见地面上奇怪的景色,水草什么的遍地皆是。一些坑洼的泥潭上布满了死鱼骨头。眼前的一幕幕足以说明一件事情,那绝对是一幅洪水或者积水退去后才会有的画面。

季布先头部队的辅兵只是带了一些利斧,除此之外根本没有携带其它种类的劳动工具,在出发前吕哲说是大概需要三天才会遇到这条名叫澧水的河流,可是他们第二天就被澧水挡住了去路,这与计划根本就不相同。

准备用来制作浮桥的舟还在后军,而且共尉率领的辅兵部队还需要两天才会跟上来,季布苦恼是应该按照已经出现错误的计划停在原地等辅兵部队上来,还是选择绕路从比较平稳的河段直接伐木渡河。

如果是一个死板的将领。那么哪怕是现实与计划不符合也会停在原地,命人上报之后等待主将新的直视。可恰恰季布一读都不死板,他觉得想在百越人没反应过来之前出其不意拿下临沅县,那么就不应该在澧水傻愣愣待着。

澧水是一条长达四五十里的大河。它延伸出去的水系更是多到无法数,现在先锋部队已经算是进入黔郡的地界,那么也就算是百越人的地盘。

有着那么多的支流的澧水为黔郡不少乡村提供着水源,百越人也有下河捕鱼的习惯。要是一万人的部队在澧水边上驻扎两天,可能会被百越人知道秦军进入黔郡的消息,那时候还要怎么出其不意的入侵呢?

季布派人向军的吕哲汇报实际情况。又将自己的想法如实上报,也不等吕哲的回复就直接伐木制作木筏渡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