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痞极大明 >

第204章

痞极大明-第204章

小说: 痞极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继光依旧没有说话,陆准说的事情他都明白,但陆准的做法,却让他怎么都不能明白。

    “我没有想害你啊,戚将军,我这是在救你!”陆准猛然间坐直身子,眼中凌厉的锋芒让戚继光都不禁愣了一下,过了片刻,才回过神儿来,“以前,我钦佩你,羡慕你。现在,我想替大明保全你。戚将军,有些话,我真的不想说,但如果你现在继续追问,我就会告诉你。有什么,就告诉你什么。但你得知道,逼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戚继光有心就此不再追问,但心底里又的确很想知道,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地表示自己想知道。

    “好吧,我告诉你。”陆准叹了口气,就着壶嘴抿了一口茶水,方才接着说道,“这批军衣是谁的手笔,我不知道你是否清楚,但我知道,京中朝廷上下几乎人人都知道,那是那群山西佬儿和武清伯一块儿,干出来的龌蹉事情。”

    “是武清伯?”戚继光并不太清楚其中的隐情,听到武清伯的名号才知道麻烦了。武清伯是当今小皇帝的亲外公,那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啊!

    “在朝中,你早就被归到了元辅的派系之中,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你都注定无法轻易的改换门庭。因为你戚元敬的身上,就烙着元辅的印子!杨大人的派系素来和武清伯交好,有乡谊嘛,再加上都是晋商出身。武清伯可算是钻进钱眼里了,这回的事情要是杨大人他们亲自干,会做的比较隐蔽,比较有顾忌,根本不会给你上书的机会。正因为是武清伯干的,才这么胆大包天,险些把天给捅下来。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退出这件事情了吗?戚将军,蓟镇位置之重要,你我都很清楚。其从东、西、北三面环抱京城,大小隘口有一百九十余处。京师西大门居庸关、京城铁门古北口,尽在掌握。所以一旦蓟镇有险,则京师转眼就在敌军铁蹄之下。蓟镇稳固,则京师稳若泰山。这样的一处地方,放眼天下,除了你戚元敬,还有谁能镇守的住?所以我才说,我是想为大明保全你。你不能卷进来,否则,就必然会彻底陷进党争了!两派都在等着抓对方的错处,你巴巴的送上对方的把柄,他们还能轻饶了你?这一点,戚将军应该很清楚了。”

    “可是,末将听说,您不是……您为什么要……”

    “你是说,我跟元辅的关系?这不关你的事!不要多问了,知道的多了对你真的没有好处。”陆准笑着说道,“我说了我不会放过元凶,就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一点,你不必怀疑。我对你没有什么坏心思,你也大可放心。至于我想干什么,这我不能告诉你,因为你会破坏我的计划……哎,别否认,你是元辅的人,我到底不能完全相信你。你就别再问了,别逼我了,好吗?”

    戚继光是带着满腹疑惑进来的,但出去的时候,疑惑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更加浓重了。陆准到底为什么要帮他?他又到底想做什么?为什么他说如果说了实情自己就一定会破坏掉他的行动?这些都是戚继光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当晚,犹豫了很久的戚继光还是将事情如实的禀报给了远在京城的张居正,探知他书信的内容,陆准长叹一声,心中感觉甚是复杂,更是莫名的烦躁。为什么大明的武将一定要选择依附文官呢?把大明弄得跟个长畸形了的瘸子似的。


………………………………

第322章 内疚

    戚继光能够明显的觉察到陆准对他的态度变了,从本来的亲近,变成了冷言冷语,动辄就不肯相见。棉衣已经运到了,但因为没有陆准的吩咐,迟迟不能完成交割,让他也十分的无奈。人家不给,他总不能硬抢吧?

    他倒是希望可以故技重施,在陆准的营帐外面傻愣愣的站着,等着人家心软召见。却没想到,陆准愿意搭理他的时候,当然不忍心让他在寒风中站着,但陆准不愿意搭理他的时候,那他就算是把两条腿站废了,也照样不搭理他。反正你戚继光胆子再大,也到底不是个浑人,钦差象征着皇权,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无视其威仪的。不见你,你还敢硬闯不成啊?

    这种突然的变化,起初戚继光还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花了很多冤枉银子,多番打听之下,才含含糊糊的大概知道了,陆准是为他通风报信的事情生气了。看着运到的棉衣,戚继光又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奈、无能,除了弹压部属,严防违纪哄抢之外,他竟然什么都做不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手下的兵将冻得手脚发木、脸色铁青。

    深夜,军帐内。

    李如樟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姜茶进来,轻手轻脚放在陆准手边的小桌上,禀报道:“爷,这是戚将军吩咐给您送的姜茶。”

    陆准听罢,诧异道,“他给我送这个干什么?我这帐中暖和的都能穿单衣了,不需要这玩意儿吧?”

    李如樟回答说:“小的猜想,大概是戚将军在暗示您。您的帐中固然温暖,可蓟镇的将士们……还没穿上棉衣呢!”

    “你是来当说客的?”陆准挑了挑眉毛,目光玩味的看着李如樟。

    李如樟连忙低下头道:“小的不敢,小的不敢……爷,小的说句话,您别恼啊。小的就是觉得……那戚继光固然不识抬举,可他手下的兵将到底是无辜的啊!听说白日里又冻病了好几个,这么下去……”

    “怎么?你心软了?”陆准站起身来,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如樟啊,你日后也是要和你父兄一样,去领兵,去做大将军,去为大明戍边守业,开疆扩土的。有一句话,你得记着,‘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我说的,你能明白吗?”

    “这句话,如樟是知道的。意思是,太心软,就不能管理军队;太感情用事,就不能拿大主意;太仗义了,就不能管理财物;太慈善了,就不能去做官。”李如樟说罢,却挠了挠头,疑惑道,“爷,小的以为,所谓慈不掌兵,和您做的不是一回事儿吧?”

    “我没说这是慈不掌兵啊?”陆准摊手道,“我在教你,善不为官!如樟,你要是以后只想做个小小的总旗官就够了,那我不教你这个。但只要你有守备一方的想法,就必须先学会这个!做将军,做大明的将军,只懂打仗会被人饿死、困死,就像门口的那位一样。打仗打得不只是谋略、战法,打得是粮草!懂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老祖宗教的。所谓粮草,掌握在谁的手里?不在武将手中!只会当将军能行吗?文官可以只懂文的,但武官却必须文武双全才能活下去,懂不懂?”

    “是,小的明白了。”李如樟回答道,他的声音闷闷地,听懂了,却还是不肯理解。

    陆准并没有把话说得太清楚,但李如樟已经听出了他的意思。戚继光给张居正通风报信,就意味着他选择了拒绝陆准的好意,推开这根伸过来的橄榄枝,那对于陆准来说,他就是敌人手中的武器。冻死他的人,跟陆准有什么关系?

    李如樟自以为自己想的是对的,但事实证明,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后半夜,一封京中传来的急报,却让事态再一次发生了变化。陆准被李如樟叫醒,看过书信,便吩咐他将戚继光单独叫进了营帐中。

    “戚将军,你可真够意思!”陆准冷笑着,将手中的书信拍在戚继光的面前,“我担着这么大的风险,给你解决棉衣的问题,处处替你戚将军考虑。想不到啊,真想不到,前两日我还疑神疑鬼,生怕自己冤枉了你。现在好了,你的主子在京里搞出大动作啊!要不是老子早有准备,他差点儿掀了我的老巢!来,戚将军,您来给我解释下?这是怎么回事儿?”

    戚继光惊愕的拿起书信上下扫了一圈,大略看明白了事情,顿时大惊失色。他这样只知道带兵打仗的将军,是绝对想不到,自己的一封密信竟然引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的。

    这件事情的起因,其实要从陆准刚刚接掌京营的时候说起。那时候,以陆准为幕后老板的汇通票号就已经几乎包揽了半个大明的税粮运输。胆大包天的陆准暗地里操作,将粮食掉包,导致户部的存粮尽是发霉变质无法食用的陈粮,而给京营将士发下来的粮食却是上好的新粮。这样的举措固然造福了京营将士,但要知道,在京官员的俸禄也要从同一个库里出。

    张居正刚刚推行了新政,由于国库银子、粮食的不足,而想出了办法,变本加厉的折俸,来减少国库开支。到了发俸禄的时候,官员们看着手中的胡椒、苏木,发霉变质的粮食,小块劣质的碎银,平日里喊着清正廉洁的官员们此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当然,陆准即便胆子再大,也不会把所有的新粮都换走,但总归是换走了很大的一部分。这就造成了有人拿到的是新粮,有人依旧新旧掺半,还有些官微职小、人缘不好的倒霉鬼,拿到的全是不能吃的旧粮。这么一来,有些原本可以苟延残喘的人,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收到戚继光来信的前一个晚上,京中一个六品主事变卖了家中所有能够变卖的活的、死的东西,给全家吃了顿好的,随后,全家一块儿上吊,一家四口,无一侥幸被救,一夜之间尽归黄泉。

    张居正顿时被抓住了把柄,可怜的主事全家的性命没有给他自己带来任何的好处,反倒是成了反对新政的有力证据,顿时让张居正焦头烂额。

    而恰恰是这个时候,张居正接到了戚继光的书信,联想起曾经听说的小道消息,他决定趁着陆准不在,玩儿一次釜底抽薪,将火力转嫁。

    秉着这样的想法,他将陆准的所作所为透露给了一向跟陆准不对付的大哥御史陆泓,陆泓果然中计,一封措辞严厉的弹章很快递了上来。以此为导火索,张居正顺利的将朝臣们的火力转向了京营,在一片要求对京营进行彻查的声音之中,张居正瞒着远在蓟镇的陆准,主持了这次大清查。

    陆准离京的时候,已经将所有的大权都授予了留在京中的冯谦,在这件事情出露端倪的时候,冯谦就已经握着陆准的授权,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张居正既没有能在账目上查到问题,也没有能在库里查到问题。甚至连粮食的问题冯谦也已经掩饰好了,没有人承认京营中曾经有过什么新粮,反而反咬一口,说上面拨付的都是无法食用的陈粮,前来调查的官员多说了两句嘴,就险些闹得士兵炸营,将人吓得慌忙逃走。

    至于那二十万件军衣,张居正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服自己相信了。该有的依旧在库里,一件不少;不该有的一件都没有,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暂时还不明白,但也知道,自己被人耍了!

    张居正接下来这步棋要怎么下,陆准不关心了,跟他也没有半点儿的关系。此时,他就死死地盯着面色变来变去的戚继光,逼他给自己一个说法。

    可戚继光又能怎么解释呢?他解释不出来!

    他的确向张居正通风报信了,否则张居正不会贸然对京营下手。正因为确信那批劣质的棉衣算时间已经运了回去,他这才下手,关键的并不是账目和库存的问题,而是这二十万件棉衣的问题!只要找到这批棉衣,陆准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蓟镇和京营素来是互为牵制,绝不和睦。陆准作为京营首脑,如果用自己营中的好衣服,去换了蓟镇的破烂儿,他无论如何都得不到下面士卒的理解,那他的形象就将彻底崩塌,他从前做得再好,也不会再有士兵信任他。

    可惜,这一局是陆准……不,应该说是冯谦棋高一着了。他算到了所有的事情,走一步看三步,以逸待劳,所以他赢了。

    看着戚继光尴尬难堪的样子,陆准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戚继光此时对他的愧疚已经很深,但这还不够!

    “罢了。”陆准忽然叹了口气,“今天白天的时候,如樟还跟我说过,说你麾下的士兵,又有好几个冻得病了。我也想了很久,到刚刚也不能入睡。我也带过兵,我知道带兵的不容易。我也知道,当兵比带兵更不容易。我们之间的恩怨与他们无关,他们……到底是无辜的。如樟!”

    李如樟听到陆准的声音,刚忙进来听命。

    “去,告诉迟俊,让他带人把运来的棉衣跟蓟镇的弟兄们交接。戚将军,你先去将棉衣发下去吧。我累了,今天不想再多说什么了。这次的事情,你也不必再给我什么解释。对于你来说,我到底还是个外人,不可能推心置腹。”

    戚继光离开的时候,脸色比站在这里的时候还要难过。他埋怨透了自己,无论是因为给陆准和京营造成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