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痞极大明 >

第197章

痞极大明-第197章

小说: 痞极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见状,脸上的神色微微变了一下,刚想要出言纠正,却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太子的目光。自从陆准进来之后,太子的眼神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陆准,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惶惶不安的脸色由此平复了许多。就是这么须臾的小小发现,竟然让皇帝一时间不忍了!

    想想刚刚登基的自己,举目四顾,尽是陌生的朝臣,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让他惶惶不安就如同现在的太子。高拱于他,亦师亦父,那是他安全感的来源。而眼前的陆准对于太子来说,固然绝称不上什么亦师亦父,但那道固然身型并不高大而身材也偏瘦削的单薄身影,却也是年仅十岁的小太子安全感的来源。

    罢了,就这样吧……皇帝心中自暴自弃的想道,随后便开口传旨:“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然得了这样的病症,竟一病不起,实在是有负先皇所托,有愧于祖宗社稷。东宫年幼,朕今日就将他托付给四位爱卿,卿等四臣当竭尽所能辅佐东宫,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则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高拱听罢已然是嚎啕大哭,悲怆之情溢于言表。张居正、高仪心中如何作想尚不得知,但脸上也已然是泪流满面。唯有陆准,傻愣愣的抬起头来,很不合规矩的盯着皇帝看个不停,眼中惊愕不止,好似没有理解这份旨意的意思一般。

    隆庆皇帝在心中深深叹气,让内侍先请三位先生下去休息,唯独留下了陆准。陆准并非阁臣,虽然是封了爵,但他这个爵位来路不硬,更是勋贵中档次最低的一个,按理来说,无论怎么想他都不可能有顾命托孤的权力。但皇帝金口玉言,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天下最大的道理,等闲不能轻易更改,要变卦也已经晚了。皇帝实在是觉得,对于陆准,他需要再嘱咐几句。

    “陆卿……”皇帝叫道,“来,你过来,到朕身边来……朕……朕没有气力,有几句话,要嘱咐你……”

    “臣岂敢?”陆准眼神无助地到处乱看,失了方寸的样子却让皇帝再一次想起了二人初见时的样子。

    “过来!这是圣旨!”皇帝板起脸来,命令道。

    陆准只得膝行几步上前,跪在御榻旁边。

    “陆卿,你与三位先生不同!”皇帝说话时,目光滞留在太子的身上,尽是满满的不舍和舔犊之情,“他们都是当世大儒,有大学问的人,腹内乾坤岂是你能相比?朝政有三位先生操持,必保无虞。朕之所以令你同为顾命,是看重你的忠心!你可明白?”

    “臣明白!陛下信任微臣,臣必以死相报!”

    “太子冲龄,主少国疑,难免有宵小作祟。陆卿,朕要你发誓,无论日后发生什么,哪怕拼上你的性命,也要保太子周全。你可能做到?”

    “是,臣出身孝陵卫,世代为太祖皇帝守陵。幼承庭训,学到的第一字就是‘忠’。臣对太祖皇帝起誓,必忠于大明;臣也对陛下起誓,必忠于幼主。无论刀山火海,别说是臣一人的性命,就算搭上全家、全族,也势必保幼主周全,保大明江山周全。今日立誓,苍天见证,如违此誓,愿受天谴,上有苍天,必有报应!”

    “好,很好!”皇帝满意地笑着点头,“朕信得过你!你如今已经是总督京营戎政,朕今日再破例给你节制侍卫官的权力……别说话!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朕也告诉你,朕信得过你,太子也信得过你!有你护持太子,朕就安心了……”

    “……”陆准除了叩头谢过皇帝恩典,还能再多说什么?高拱那样的人能够如鱼得水,实在是他高拱的幸运,遇到了隆庆这样的皇帝。而此时陆准的幸运,同样也是由于遇到了隆庆这样的皇帝。

    顾命大臣,京营十二万大军,再加上执掌扈从、门禁的侍卫官,陆准此时执掌的兵权已经是太重太重了。重到他不能也不敢握紧,否则,今日的太子,明日的皇帝,一定容不下他!

    为什么总跟我开这样的玩笑?陆准走出皇帝寝宫的时候,神色忧虑,不是为了即将故去的皇帝,不是为了冲龄即位的太子,甚至不是为了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大明,却是第一次为了自己担忧起来。

    当日夜,隆庆皇帝驾崩,次日一早,颁布遗诏,由皇太子继承大统,接掌皇权。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便太子冲龄丧父已然是悲痛欲绝,但群臣依旧要按照规矩办事,由高拱等人率众拟定劝进仪注,文武百官率领军民至会极门上表劝进,求太子即位。太子再三推让后,才扭扭捏捏的答应下来。

    即位并不是说登基就能登基的,必然要有一番大肆的操办准备。高拱、张居正、高仪这三位名正而言顺的顾命大臣为此事忙得日夜颠倒,而唯独剩下陆准无事可做。

    有心人甚至得知,自从先皇驾崩之后,在遗诏之中又获得了节制宫禁侍卫官权力的陆准就没出过宫门。据说是太子骤然丧父,觉得四周都是魑魅魍魉,一点儿都不安全,故而不准陆准回府,要他在自己身边贴身扈从,寸步都不准离开。

    可怜陆准被太子折腾的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刚刚领了宫禁的差事,责任背到了身上,却都没时间去看一眼。心里不住的琢磨着,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可怎么好?

    正巧这时候,群臣要太子为先皇的山陵事宜选定负责的人选,太子自然是按照内阁的意思,遵从旧例,让次辅张居正和司礼监太监曹宪一同负责。可张居正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异议,他极言自己并非行家,提出要举荐群臣中熟识地理的人和他一起去办事。言中话头指的这个熟识地理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出身孝陵卫的陆准!

    人说陆准没读过几本书,更别说什么熟识地理了。但张居正就是明里暗里的暗示,陆准出身孝陵卫,对于陵寝必然知之甚详,比大伙儿都有研究,此事非他不可。

    陆准在宫中呆的烦闷极了,也知道张居正这是有事情要和自己商量在找借口,恨不得太子马上答应下来。可谁知?弄清楚朝臣们要的是陆准之后,太子顿时发了火,第一次在朝臣们面前态度极其强硬的否决了提议,愣是打定了主意,绝对不肯放人。让陆准一时间也苦恼万分,只盼着这小太子早早登基,正了位置,好放他回家去。


………………………………

第315章 权力转换

    自宣德朝以后,皇帝登基的仪式便基本上是大致相同的了,凡事都是有理可循,省了很多的事情。

    比如大行皇帝刚刚驾崩,以公侯驸马伯等世爵勋贵、文武百官为首,带领着军民耆老,上笺劝进,这就是惯例。而另一个惯例则是作为储君的绝不能马上同意,因为如果人家一劝你你就同意了,那大概就显出你太迫不及待了。先皇刚刚故去,新君就迫不及待的登基称帝,知道的,那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形式迫切;那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父子俩有什么仇呢,先皇的死因就由此而值得商榷了。因此,不仅不能马上答应,而且还要再三推脱,以各种理由不接受。当然,也不能太不识抬举,毕竟大家都很忙,没时间总是翻来覆去的演戏,所以这次数,就以劝进三次为佳。第三次,新君就要半推半就的答应下来,表示为国舍家,不得不担此重任。

    小太子的劝进仪式自然也是如此,之后,就是着礼部择日给新君办登基大典了。掌管礼部的大学士名叫高仪,是朝中那三个半顾命(陆准那不称职的算半个)之一,又是翻黄历,又是查旧例,好一顿折腾,才最终选定了良辰吉日。

    隆庆六年六月初十,新君朱翊钧按国朝登极仪登上大宝,定明年改年号万历,史称‘万历皇帝’。

    登基当日,盛典浩大,但这般浩大的盛典对于任何人来说,其实都是一场折磨。

    当日一早,奉旨的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驸马都尉许从诚、定西侯蒋佑四人代表皇帝,分别祗告天、地、宗庙、社稷。

    新皇着缞服,至大行皇帝几筵前,潜心祷告,领受天命。之后,才穿上了象征皇帝威仪的衮冕,拜祭天地,又赴奉先殿、弘孝殿、神霄殿,紧接着再向大行皇帝行礼,向皇后、皇贵妃行礼。不停地穿衣服、脱衣服,六月的天气,闷热得很,厚厚的服装险些把朱翊钧热的晕过去。再加上左跪一下,右跪一下,这边磕几个头,那边磕几个头,等他该御中极殿,接受百官朝拜的时候,整个人都已经晕了。

    “大伴,可不可以松一松啊?”朱翊钧此时口中的‘大伴’并非是张鲸,这样重要的场合自然是由刚刚得以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冯保陪着的。

    冯保这个人,陆准其实并不喜欢。这个人真不像个太监,倒像是个读透了书的文人。陆准读书不多,向来尊重文人,但对冯保这个混进文人队伍里头的太监,却没办法尊重起来。不过,他有一点好,那就是你不惹我,我一般也不会主动去惹你。冯保跟张居正关系不错,张居正想要拉拢陆准,所以二人非但没有矛盾,反而应该有些共同语言,盟友嘛!必不可少的。当然,如果让陆准去选的话,只要有机会,他会马上干掉冯保,扶起张鲸。冯保太难控制了,那是个巨大的变数。

    对于朱翊钧的要求,冯保果断的拒绝,毫无商量。

    年仅十岁的朱翊钧看着冯保严厉的面容,扁了扁嘴,转头又看向了陆准,显然是在向他求助。衣服裹得太多、太紧,他实在是受不了了。

    陆准面露为难之色,他看了眼冯保,冯保扭过头不看他。他叹口气,对小皇帝说道:“……这……陛下,臣要回到队伍里去了,过会儿不能陪您进去的,这不合规矩……”

    “不行!”小皇帝顿时被转移了注意力,一把拉住陆准的手臂,不依不饶道,“你不准走!你答应过父皇,要好生护持朕的!朕要你陪朕进去,这是圣旨!”

    “这……臣……”陆准抿了抿嘴,很是为难。

    陆准如今正值青春年少,太后也刚刚二十八岁,远不到人老珠黄,反倒是风韵正盛。近日来陆准夜宿在宫内,知道的他是夜夜陪着太子寸步不离,不知道的可是满世界乱嚼舌头,说一些绝对不雅的事情。这些已经让他觉得难以承受了,皇帝如今这又要他陪着进殿,这如何能够?

    冯保赶忙上前,板着脸跟小皇帝讲道理。

    可这一次小皇帝是决计不肯依从了,冯保越说,他脸上的表情就越委屈。以往少年老成的样子荡然无存,一手拉着陆准的手臂不肯稍稍放松,嘴一瘪,当场不顾颜面的大哭起来,口中倒也不说别的,只哭个不停。

    “陛下,您别哭啊!”陆准顿时乱了方寸,连忙跪下来,给小皇帝擦拭眼泪,连连劝道,“好好,别哭,别哭!陛下,今天是您登基的好日子,哭可不吉利!臣遵旨,臣遵旨就是了。”

    小皇帝哭声戛然而止,得意洋洋的扬起下巴,露出一副胜利的表情来。

    冯保暗暗叹气,明知不合礼法,却也无力阻止。

    不管怎么说,陆准是顾命大臣,是先皇的托孤之臣。当夜先皇病殁之前,也的确有要陆准拼死护持小皇帝周全的话。今日是第一次朝会,即便小皇帝再少年老成,也毕竟还是孩子,刚刚丧父,又要一个人面对百官,难免有些害怕,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中极殿外,文武百官早已排列在此,等待皇帝驾临。

    可当小皇帝驾到的时候,所有人均是瞠目结舌。他一手拉着陆准,而陆准就在他身后半步的地方慢慢跟从。一直到文武百官跪倒山呼万岁之后,起身抬头,才猛然看到,陆准竟然就退在帝位一侧,默默地俯视着百官。

    ※※※

    新皇登基,陆准忧谗畏讥,说什么都不肯再夜宿宫中了。不过,已然是领了执掌侍卫官差事的他,其实出入宫门已经是异常的简单。除了内廷不能随意走动之外,其余的地方,他想去便可以去。

    在隆庆皇帝驾崩之后,陆准终于第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府中。

    而此时,朝堂上的局势已经是分外明了。

    成国公自出郊替皇帝拜谒归来之后,便因偶感风寒而一病不起;英国公张溶在嘉靖年间领兵的时候,就曾因为办事不利,屡次遭到弹劾,如今闲休在家。最为重要的两位国公都挺不起大梁,再加上陆准这个顾命大臣的身份、侍立帝侧的荣宠,以及之前的软硬兼施,他已然是成为了在京勋贵们的风向标。虽然距离核心可能还差得很远,但却是踏踏实实的迈出了这一步。

    内廷中,冯保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之后,却依旧把持着提督东厂、御马监的职位不肯松手,俨然是内廷第一人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至于文官这边,高拱、张居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