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逆天 >

第49章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49章

小说: 三国之卧龙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消息传来,荆州举州震动,襄阳的刘表,得知曹仁十万大军到来,还以为是曹操开始大举南征了,惊惧之下的他,急忙召集蔡瑁和蒯越等文武官员,齐聚到议事厅商议。

“宛城、穰城告破,南阳已经无险可守,现今襄阳北岸,仅剩下新野、樊城二城,若二城陷落,襄阳危矣,诸位可有破敌之策?”受到江夏陷落,蔡瑁兵败汉津等坏消息的冲击,大病一场的刘表,这几个月来身体一直未见好,长期的卧病,让刘表原本丰润的脸庞,苍白消瘦了不少,那双犀利的眼神,也变得浑浊暗淡了不少,这会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的他,不由让他有些气喘吁吁。

蔡瑁作为遥领南阳太守的主官,如今南阳失守,他自然有不可推切的责任,这会他耷拉着脑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因为他担心若是自己进言迎战的话,刘表弄不好真让他去迎敌,可面对来势汹汹的十万曹军,蔡瑁可没有半点迎战的胆量,更别提打败曹军。

蒯越微微抬头看了眼蔡瑁的表情,就知道对方的心思,上次他暗中支持蔡瑁,支援江夏,不但没有讨到便宜,还损兵折将,更让他气愤的是,诸葛亮竟然自领起江夏太守,俨然成为荆州一霸。

如今曹军南下,在蒯越看来,战肯定是必败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投降,可他心里也知道,让刘表不战而降,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只能保持着沉默。

眼见蔡瑁和蒯越都保持了沉默,从事中郎韩嵩,字德高上前进言道:“主公,当务之急,理应加封诸葛亮,让其统兵迎敌,并且让南郡兵马,回防襄阳,以防曹军渡江。”

“韩大人所言甚是,如今襄阳北岸,只有屯兵新野的诸葛亮,尚有一战之力,虽然前些时日,诸葛亮僭越自领为江夏太守一事,主公一直没有表态,现今不如正式下文书,任命他为江夏太守,让其跟曹军对抗,方为上策。”谋士山阳人王粲,也上前附和道。

“王仲宣此言大缪,诸葛亮逆臣也,若是再委以重任,必为心腹大患,请主公慎之。”别驾傅巽,字公祶怒视王粲一眼,作揖喊道。

“诸葛亮或许有忤逆之处,但如今正是用人之时,若不启用,难道傅大人你准备领兵前去迎敌,为主公分忧不成?”从事伊籍找到机会,沉声喝问道。

傅巽虽然有才名,善于观人,但领兵作战,他只怕连个军司马都不如,这会面对伊籍的喝问,他不由有些哑口无言。

“请主公速速下令,加封诸葛亮,笼络其心,着其出兵,迎战曹军。”伊籍紧接着作揖向刘表一拜,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刘表看了眼一直沉默不语的蒯越和蔡瑁,失望之余,只得道:“擢升诸葛亮为镇军将军,领江夏太守,着其领兵抗敌,不得延误。”

此刻远在新野的诸葛亮,自是不知道,襄阳所发生的事情,现在他所关心的事情,却是如何拖延住时间,让新野三县的百姓,尽快迁移出去,至于新野小城,谁要他就给谁得了。

随着宛城和穰城的陷落,从南阳逃难而来的流民和溃军,纷纷涌入新野、樊城两地。对于这些难民溃军,诸葛亮自然是来者不拒,凡是青壮年和溃军,他全部暂编进军队,安排他们上城头,至于老弱妇孺,则统一安排他们,前往樊城的汉水码头,做好迁移的准备。

由于曹军的到来,原本新野、湖阳、樊城三县一部分不愿意迁移的百姓,在得知曹军所到之处,必定烧杀抢掠的消息时,争先恐后的收拾起细软,跑得比兔子还快的飞奔向了樊城外的汉水渡口,无不是盼望着能够早日乘船前往江夏避难。

看到这个情景,诸葛亮苦笑之余,不由暗忖道:“自己费尽口舌,也不过只有五成百姓,答应了迁移之事,如今曹军一来,大家争相而走,看来曹军的到来,也并非一无是处嘛。”

不过好在诸葛亮几个月前,就在筹划百姓迁移之事,所以现在虽然时间紧急,但由于诸葛亮早就在汉水码头,准备了数千艘大小船只,这会第一批赶到樊城码头的百姓,都已经抵达了夏口城。

从樊城码头沿汉水而下,由于是顺流而下,所以来回不过十日,一趟下来,一千多艘船只,足可运送两万余人,来回两趟,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早在曹仁进攻宛城前,诸葛亮就命甘宁,亲率八百锦帆水军,抵达汉水码头,沿途护送百姓船只,以确保百姓的安全。

而早在向朗抵达江夏之际,诸葛亮在任命向朗为夏口令前,诸葛亮就命徐庶和吕岱,率领新城的一万兵马,返回了新城驻扎,而诸葛亮在新野的马场,也在那个时候,由徐庶领军把新野的战马,尽数迁移到了新城城郊的的新马场驯养。

同时南阳战争爆发之际,诸葛亮就给江夏的赵云下达了一个军令,让他率领骑兵轻装出发,奔赴章陵城待命,一旦新野战事爆发,随机领兵北上,袭击昆阳、叶城等曹军后方县城,寻找曹军补给辎重队伍,进行游击歼灭,利用骑兵的优势,对敌人进行无休止的骚乱。

另外诸葛亮还命新城的吕岱,领五千兵马,赶赴樊城驻扎,做好备战的准备。

新野城虽然只有徐盛本部三千守军,但由于这些时日来,从南阳逃出来的溃军流民,被诸葛亮收编之后,使城中的守军人数增加到了七千人,为了保护百姓的安全迁移,诸葛亮已经做好率领城中七千军士,坚守城池二十天的准备。

(刚写完。。。。第二更到。。)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八十二章留守新野

更新时间:201292219:10:11本章字数:4788

第八十二章留守新野

“夫君,保重,我和欣姐在江夏等你。”黄月英和邹欣儿,与新野的一众官员的家眷,还有讲武堂的一群少年学生,三百五十余人,由刘封率一百军士护送,在宛城失陷的第七天,也踏上了前往樊城汉水码头的路程。

临别之时,面对黄月英邹欣儿的不舍嘱托,诸葛亮微笑着上前把二女揽入怀中,道:“放心吧,路上注意照顾好自己,我一定会在我们孩子出生前,回到江夏的。”

如今邹欣儿的肚子已经渐渐隆起,她腹中的孩子,已经七个月了,再有三个月,也就是年底前,就要降生了,想起自己即将做父亲,诸葛亮不由充满了期待。

“子义,路上保护好夫人,还有仲景先生。”诸葛亮放开二女,看了眼一旁的刘封,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的嘱托道。

“请主公放心。”刘封坚毅的点头道。

“仲景先生,咱们江夏见,一路保重。”诸葛亮接着跟张仲景和弟弟诸葛均打了个招呼。

“主公保重!”这几年张仲景虽然名义上是新野的医官,但行动却丝毫不受限制,他想去哪里行医就去哪里,诸葛亮从不干涉,诸葛均现在和另外两名少年,也得到他的认可,正式成为了他的弟子。

由于诸葛亮的大力支持,张仲景这两年已经研发出几种药方,经过试验,对于疫病都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抑制伤寒疫病,效果更是明显。

另外新野成立的医舍中,也招录了十几名医官,每年都有近百名士兵,入医舍中拜师学医,这些人学习个一年半载,就可以编制入军伍,充当医官,对战场上受伤的军士,进行简单的医治包扎,别看这是很不起眼的救治,但每每在战场上,却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因为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士卒,很多在中刀中箭时,都不会产生致命伤害,最后导致死亡的原因,反而往往都是因为得不到救治,活活的流血或伤口发炎腐烂而死。

最后诸葛亮来到邓艾面前,伸手把显得瘦小的邓艾抱了起来,笑道:“小艾,你是男子汉,记住路上要保护好你母亲哦。”

“我一定会的,因为我是个将军。”邓艾挥舞着小拳头,绷着脸说道。

“好样的,将来你一定能当个出色的将军。”诸葛亮满意的赞赏了一句,目送着黄月英一行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城而去。

黄月英他们这一批一走,新野城中,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民众,城中的守将,也只剩下诸葛亮和徐盛二人,还有他的亲兵都伯陈楚,以及七千城中的守军。

诸葛亮留下来守城的决定,是他从一开始就定下来的,虽然徐盛和邓芝,都力劝过他,并且都表示愿意誓死坚守新野,但诸葛亮因为有自己的计划,他也坚信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他都可以全身而退,所以他自是否决了二人的劝告。

无奈之下的邓芝,最后只得服从军令,与步骘早先一步,赶往樊城组织和安顿迁移的百姓,以及编制城中的青壮年,筹备守城的滚石檑木,等候吕岱领军的到来,并且安置城中从各地涌入的百姓。

樊城处在新野后方,只要新野不失,暂时不会受到攻击,但诸葛亮担心在新野坚守二十天后,百姓还没有全部撤离,所以预备樊城作为第二阶段防御城池,而他让吕岱领军来樊城的目的,也是准备打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做出反击。

站在城头之上,回首望着空旷的城池,徐盛有些落寞道:“在新野待了四年,眼看着这座城池,就要毁于一旦,还真有些不舍啊。”

诸葛亮虽然心中也颇为不舍,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现这种情绪,因为他只能笑着宽慰他道:“放心吧,不出十年,我们一定会回来的,现今我们放弃,并不意味着我们失败,战争的胜败,不是看你夺下多少城池土地,而是看你得到多少人口,获得多少民心,以及消灭敌人多少有生力量。”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这是主公写在讲武堂柱子上的训言,我岂会不明白,只是一时感触而已。”徐盛郑重的点头道。

“这就对嘛,要想成为一名名将,不但要有战无不胜的战绩,更要有心怀万民的胸怀,这样方能称之为一代名将。”诸葛亮欣慰的点头一笑,迈步在城头上走了起来。

新野城虽然不算坚城,但一战能力还是有的,七千守军,面对两万曹军,坚守二十天,诸葛亮充满信心。

虽然曹仁号称十万大军,但诸葛亮可不是刘表,自然不会这么轻信,他早已经派斥候打探过,曹仁的三万大军拿下宛城和穰城,共损兵两千余人,若是再加上沿途留下的守卫城池的军士,等他领军抵达新野,可用之兵不会超过两万二千人。

而攻城作战,素来不为兵家提倡,故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曹仁虽然为曹军大将,但他想用两万兵马,攻下七千兵马守卫的新野,诸葛亮量他也没这个能力,如今新野城头,滚木礌石,堆积如山,火油火箭,更是充足,曹仁不来则罢,要是敢来,必然让他付出惨重的代价。

曹仁攻下宛城的第九天,刘表派使者抵达新野,宣读任命他为镇军将军,领江夏太守一事,对于这个消息,诸葛亮大笑之余,对来使道:“回去告诉刘使君,我会确保新野一月不失,以后就不能保证,他若是怕襄阳有失,趁现在还有一月时间,赶紧调集重兵,布防襄阳一线,方为上策。”

听到诸葛亮的话语,信使不敢有误,连日返回襄阳,向刘表汇报而去。

汉献帝建安八年九月下旬,曹仁在占领南阳郡大部之后,亲率两万大军,抵达新野城下。

这一路高歌猛进,只用了十三天时间,曹仁就拿下了南阳十五座城池,现在挡在他眼前的,只剩下新野、樊城两座城池。

只要拿下这两座城池,饮马汉水,襄阳在望,荆州一战可下,想到这不世之功,骑在战马上,遥望着新野城的曹仁,霸气的挥鞭喊道:“拿下新野,抢掠三天。”

身后正在立宅扎营的曹军军士,听到这个消息,齐声欢呼而起,一时士气大涨。副将韩浩,字元嗣,微皱眉头,道:“曹将军,这一路下来,南阳十室九空,连宛城的人口也不过万余人,若是再烧杀抢掠,今后民心尽失,我们纵使得到此地,又有何益?”

“元嗣,吾将令已下,不得更改。”这一路下来,接连的胜利,早就让曹仁信心膨胀,轻敌之心大起,对于他来说,别说区区新野,就是拿下襄阳也不在话下。

曹军立下营寨的当晚,天公作美,竟然下起了入冬来的第一场大雨,是夜风雨交加,气温陡然下降,把身穿夏衣的曹军,冷的直打哆嗦。

面对着倾盆大雨,驻守城头的诸葛亮,随即下达了让军士下城避雨的军令,如今新野民众基本迁移出了城池,所以满城尽是空房,这无疑给军士避雨,提供了便利。

一阵寒风吹来,站在城楼瞭望孔前的诸葛亮,不由感觉一阵寒意袭来,紧了紧身上披风的他,随即对陈楚道:“子扬,连夜吩咐下去,让军需官,务必给所有士兵,配发蓑衣或袍子,一定不能让士兵受寒。”

“主公放心,我这就去传令。”陈楚披上蓑衣,立即转身出了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