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燕雀书 >

第52章

燕雀书-第52章

小说: 燕雀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小年纪,他怎么就能看出来朕要御驾亲征?莫不是有人教他,谁人敢如此大胆”?刘备向刘云翼站班的地方扫了一眼,他位列最后,前面站的两个是太子长子和次子,这二人生性和太子相若,断不会有此见识,若真是他自己的判断,此子将是大才,我汉室天下后继有人,幸甚至哉,可是。。。。。。
  不说众人各自的想法,只见刘云翼跪定之后,接着说道“皇爷爷,术业有专攻,统御群臣,光复我汉家河山,爷爷雄才大略,诸臣概莫能及,然,征战沙场,领军讨敌,国中任何一上将皆比爷爷更适合,二爷爷罹难,血海深仇不能不报,但是,却不能逞匹夫之勇。。。。。。”
  “住嘴”!
  “大胆”!
  “忤逆”!
  诸王,群臣纷纷怒喝出口,乳臭未干的小童,怎么敢面斥皇帝陛下?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公德?还有没有。。。。。。
  “你是如何得知爷爷要御驾亲征”?刘备虽然怒火攻心,可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亲不亲?杂碎骨头还连着筋呢不是,还是强忍没有发作。
  “孙儿不肖,惹皇爷爷生气了,可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臣乃大汉苗裔,皇族血统,不能置国于危卵而不顾,惜命不言,臣乃一小童,尚且能看出孰重孰轻,安危祸福,望皇爷爷三思”刘云翼奏罢,也学着赵云以头怆地,不过第一下之后,就因为疼痛,后面就偷偷把手垫在了脑袋瓜子前面,这番做作,倒让刘备哭笑不得,神情缓和了很多。
  诸葛亮,许靖等人哪个不是头发丝都是空滴?看到刘理多少打动了刘备的心,赶紧趁热打铁,且不说不发兵攻吴了,能劝的陛下回心转意,不要御驾亲征,就动摇不了国之根本。马上呼啦啦在赵云,刘理背后跪倒了一片“望吾皇三思”!
  刘备心底刚刚稍微松动,却听见黄门在外面长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张飞觐见”!
  诸葛亮,许靖,刘理,赵云等人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其实呢,在刘理心底,张飞和演义中的是很不同的,至少这几年也见过几次,感觉和演义差别很大,在张飞的记载中,《志》,甚至野史都比较接近现实中的张二爷。
  张飞比较可爱;属于;有仇报仇;有怨报怨那型的人!
  对待文官时比较虚心;但可能因为自己武力比较高;就瞧不起士兵和一些武将;他生凭除了武力以外;喝酒也是非比寻常。
  让他最听话的人;除了刘备就是诸葛亮了;然后是关羽;听刘备的话;因为他是老大;当小弟的不都要听大哥的话吧;这说明了他的忠!
  对诸葛亮呢;因为他深刻了解到此人的智慧;说啥对啥;所以打心眼里佩服。
  论个人缺点,张飞对小人‘暴而无恩‘,且又令其左右,性格过于率真,缺乏世故。
  张飞治理川中,受人爱戴,死后百姓立即为其立庙,口碑很好。不论如何,所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对三国人物,刘理最推崇的其实还真是这个张二爷。
  毕竟嘛,刘理啥出身?屁民而已,在社会底层挣扎了很多年,那不是一把辛酸泪就能概括的了滴,亲近感或许也正来自这里。
  但是,这个时候,以张飞的脾气,这眼看要坏大事!刘理心念电转,登时汗出如浆,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对策了,偷眼望去,诸葛亮已经是一脸死灰。。。。。。
  唉,无奈呀,无奈,现在咱也是龙子龙孙了,可充其量不过是一枚龙旗下的蛋,别说一飞冲天,完成使命了,能不能凿破这个龙蛋壳,先站住脚都还在两可之间,此时,刘理深深深深深几许滴理解了蛋的悲哀。
  第一次在朝堂上进言就彻头彻尾的失败,留给刘云翼的依然是无奈,此时,后将军、关内侯黄忠黄汉升已经去世,(此处取《志》书,以免情节过于繁琐)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漦乡侯马超,马孟起重病卧床,人才日渐凋零,刘备,张飞不亲自出征,又能放心的托付给哪个人?
  诸葛亮,赵云?先不说此二人都反对伐吴,就是让刘备用脚趾头想,自己兄弟二人的组合也远不如这俩伙计辅助太子刘禅镇守两川来的稳妥。
  刘备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宁肯违背满朝文武的意志,也不愿意寒了三弟的心,当下斥退众臣,双目含泪对张飞道“朕与卿同往,卿提本部兵自阆州而出,朕统精兵会于江州,共伐东吴,以雪此恨!”
  飞临行,先主嘱曰:“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飞拜辞而去。
  次日,校场点兵,学士秦宓冒死再谏,却险险被刘备砍了脑袋,不是诸葛亮等人力保,估计再有几个秦宓也死翘翘了,到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咧。
  刘理心底这个怒啊,几乎找不到形容词形容咧。看来,自己想在想要改变点什么太难了,好在,时间还是很充足的,啥也别说了,抓紧时间把自己这颗龙旗下的蛋进化成一条真龙吧。
  此时,刘理已经多少了解到了蜀汉的现实,表面上看人民安居乐业,军事武备都很强悍。可是,骨子里的事实却让刘理深深担忧。
  别的不说,国库空虚,汉钱疲软,不要说是和魏国比,就是连东吴都比不上,汉钱的购买力很低下不说,汉民能拥有的钱币却比魏吴民众更少。就是说国穷,民更穷也不为过。
  刘理可是深深知道,战争打的是什么,不是哪个神人的几条妙计,不是哪个武将的万人敌,战争打的就是钱!是经济基础,是物资供应,是整体实力!
  但是,这种认知只有他自己知道,就是被人们神话了的诸葛丞相如果听到这样话,估计也会认为是无稽之谈,歪道邪说。
  毕竟,丞相在军事方面又大才,民生方面也是认为自己推行的教化民众,多事生产,就是最适合的政策了。
  生产力这样的词汇,你要说给丞相听,他会怎么想?兴水利,劝农桑,多少先贤达人都一次成就不世基业,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
  罢罢罢,想过来想过去,刘理真的感觉到了一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悲凉。
  要想让自己的声音有人听,就必须先让自己强大起来,这一点已经被无数次的证明过,而且,这次来当扳道工,跟第一次可不一样,那几乎是被逼着干的,这次则要能多主动就多主动,早完成,早回去不是?
  再说了,越早完成,百姓受的苦难也就越少,前面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对了,别人不知道,自己却清楚,要不了多久,就是那汉人历史上最黑暗的“神州陆沉”!而起因正是这连年不断的三国混战,造成了汉民族无可战之兵,无可用之民!
  刘理来之前虽然是心不在焉,可还是记住了一些重要的资料,西晋初,“全国二百四十余万户,口一千六百余万”,而东汉末,黄巾未起之时,“全国凡两千六百余万户,口五千六百余万”!
  啥概念?短短几十年功夫,人口几乎少了四分之三,五胡乱华,神州陆沉,难道是偶然?
  不,绝不!刘理心底的使命感在直线上升着,上升着,甚至在一瞬间几乎被热血烧的忘记了自己还仅仅是一个蛋!
  “心内不明何必点灯,不孝顺父母你念得什么经?打僧骂道你斋得什么素,那恨风咒雨充的什么僧?”列位看官,刘理想要双肩担道义,自然不能怨天尤人,事在人为不是?
  欲知刘理今后将何去何从,咱们下回书再说,最后我愿诸位合家欢乐,福寿康宁!
  

第四十七章 与刘备,诸葛亮的午后。
更新时间2014…2…20 18:38:29  字数:5446

 “天凭日月人凭心,水凭源来树凭根;为人咱生本到那三光下,早晚间莫存害人的心,哪一个存心把人害,明有王法暗地有神”。
  孤舟把这段河洛大鼓惯用的开场白,作为这回书的开场白,不为别滴。。。。。。只为那美丽的草,嘁,这说着说着眼看又要上草原了,可能是那年在草原旅游,让一个民族大夫用“魔法”治感冒给折腾的了。
  说几句题外话,孤舟小时候爱在村里的十字街听书,河洛大鼓,坠子,琴书,道情等等农村常见的曲艺,现在都找不到了,只留存在遥远还有些陌生的记忆中,但是很多经典的东西,却留在了脑海中,刻骨铭心,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回书之前,孤舟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很少的几段,韵味还在,可那种庙会,十字街的感觉已经很难找到了。
  几乎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唱法,表演形式,就比如这段河洛大鼓的开场白有的艺人会这样唱“天凭日月人凭心,那个,人留后代草留根,人留后代防备老,草留根茎等来春,为人要把那善来行,星点恶行莫沾身。。。。。。”。
  这些民间的精粹逐渐都走到了穷途末路,很多稀少剧种都是最后一代传人,而他们连徒弟都收不到了。唉,除了一声叹息,孤舟似乎也只能和前回书的刘理一样,展示无能的力量,无奈的力量了。
  总之,这些开场白不管怎么唱,都是劝人向善,咱们这回书要说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这位昭烈帝驾鹤西归,算是找个切入点吧。
  好,闲言不讲,书归正传“日月好比两把梭,从东边出来往西落;一不照天,二不照地,专照着世上善和恶;蚕老了还能结个茧儿,树老了还能破柴火;唯有这人老没有用,早晚走路要腰弯着,三尺拐杖掂不动,早晚间走路哼哼喝,年轻人问他哼啥哩,他言说年轻时我干过出力活”。
  哈哈,说着说着,这又把大鼓词弄出来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出西落熬老了人世间的万物,无论你是贩夫走卒,将相王侯,谁也无法挣脱岁月的枷锁。
  “人老三无才,走路哼哼嗨,刮风眼流泪,咳嗽屁出来”哪怕你英雄一世,到老了都是一个样子,刘备刘玄德老了,现在卸下所有的英雄光环,他和任何老人一样,哼哼嗨的,出气少进气多。
  刘理依旧是跪在队伍的最后面,前面刘备那些断断续续的声音,他都很难听清楚,其实,听不听不清楚又有什么用?
  他什么也没有能阻止,什么也没有能改变,说实话,到了现在一切仍旧是按照历史本来应有的轨迹在前进。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夏丙寅日蜀汉帝刘备御驾亲征,七十万大军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结果出师之前,三弟张飞又被手下将校刺杀身亡。
  偏偏刺杀了张飞的这俩老伙计还是没个眼力价儿的,天下之大,你哪不能跑,却就近跑到了东吴。
  刘备那是一个气急败坏,悲极生悲,恨极生恨呐,这下是谁也劝不住了,七十万大军轰轰烈烈杀向了东吴。
  大战持续了一年时间,东吴那边也是该想的法子想遍了,一会儿是把刺杀张飞的两个老伙计砍了脑袋,装进很漂亮的盒子里送给刘备讨饶,一会儿又是举国投降了魏国。
  可惜,这刘备刘玄德不把吴地踏平怎肯善罢甘休?
  俗话说的好,光棍打九九不打加一,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捏不是?孙权被逼的急了,死驴当活骡子医,拜一个少年书生为将,章武二年夏六月,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
  刘备既然大仇已报,你说早点收手多好,面子里子都有咧,诸葛亮也没少再劝,可不起作用,仇恨这玩意儿,那是越杀越恨不是?
  结果呢?大军惨败,狼狈逃窜回白帝城,成就了陆逊一代名将的英名。不是赵云接应及时,弄不好连白帝城都站不住脚。
  刘备退回白帝城后,想起当日诸臣劝阻,丞相忧思,甚至连那小孙子刘云翼都说的条条在理,自己却一意孤行,导致今日大败,哪里还有脸面回去见自己的小弟们?
  当老大最重要的是啥?面子,架子,现在啥都丢了,大伙跟着老大混,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想把日子过好点么?现在折腾成这样,对不起兄弟们呐。
  于是,刘备在白帝城弄了个永安宫,兵败后就住在了那里,不回成都咧。唉,铁锨老了变铲子,光棍老了净眼子,刘备现在光棍不起来了,只好当眼子咧。
  兵败,心情不好,没了面子,没了架子,就和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没有啥区别了,睡得多,醒的少。坚持了差不多又一年,已经是油尽灯枯了。
  太子刘禅要留在成都理事,家小和两位兄弟家人随丞相诸葛亮赶到白帝城的时候,刘备已经到随时都可能吹灯拔蜡的地步。
  刘备在前面和两个叔叔,诸葛亮说话,刘云翼在后面跪的腿都有些麻了,好不容易才挨到前面有人动了。偷眼看去,是自己那满脸泪水的爹和两个叔叔,转过身子要往外退了,不由暗暗松了口气,跪着这活,给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