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199章

盛世梦-第199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止。明年春天,我再给你们提供桑树苗、茶树苗,你们拿回去栽起,二三年便可养蚕和采茶了。本来栽桑养蚕,种茶采茶都不复杂,一学就会。”在省府州县的督促下四座大山地区很快完成栽种任务。

在等茶树和桑树二三年生长的时间里,管世敦在融水和金秀建了两个丝绸厂,在防城和融浦等建了两个制茶厂,培训了两处四厂的管理班子和操作人员。这是多次做过的事,驾轻就熟的很容易做到了。

管世敦知道,广西游览观光的自然资源首屈一指的是漓江的秀丽风光,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就是指的漓江山水。是唐宋以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一再吟咏的地方,也是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但经过明清之际的战乱,情况又如何?有没有开发的商机?他只知五弟世惊在那里跌了筋斗。于是决定去看一下。

他从广州驾着自己的坐船由西江转桂江,三天便到达阳朔,学着游人坐竹筏游了漓江。漓江两岸风光极美,但游人并不多,于是他向船家打听。

“请问船家,这么漂亮的风景为什么游人不多?”

船家:“要游漓江首先要吃饱肚皮,在大多数人还在为三顿饭忙碌时,哪的会有许多人来游呢?我们广西绝大多数人都穷得很。目前只有有钱人才游得起;至于外省人更是这个原因,还有旅途安全不安全的问题,还有个交通方不方便的问题,路好不好走的问题。”

管世敦:“船家,如果我不坐船,骑马游,方不方便?”

船家:“道路年久失修,桥梁垮塌,走不走得通还很难说。”

管世敦:“坐竹筏能不能尽游著名的景致?”

船家:“很抱歉,不能。许多好景致都不在江边,不少距江边有好几里,这可能也是游客稀少的原因吧。”

管世敦:“船家,游客不多除陆路交通不畅还有其它原因没有?”

船家:“不瞒这位老板,漓江河道本身也问题多多,泥沙、石头淤积堵塞航道,造成航道不畅,甚至出现危险江段,好多年前就是航道问题,突发大水,几只竹筏避之不及,被冲翻,死了好些人,听说县太爷为之遭罢了官,这可真冤枉他。”

管世敦:“船家你认为为什么他被冤枉了?”

船家:“疏通河道,省上不拨钱,他一个县太爷哪的有钱?动就以万两计,他那点俸禄只够日常生活。所以我说他遭得冤,官也不好当呀!”

管世敦:“听船家的口气,只要把岸上的大路畅通、水上的河道疏通,漓江的游览之业便会兴旺起来。是不是这样?”

船家:“我看是这样。”

又过了几个险滩,便到达桂林。已是中午时光,他付了船资。在街上吃了中饭,尽直去到桂林县,向门房递了投刺,桂林知县一见是大名鼎鼎的管大人,急忙跑出来迎接。说道:“管大人,终于把你盼来了。管大人对广西四座大山的开发,广西已家喻户晓,我在想:我石中山无名小卒,但名甲天下的桂林难道还引不起管大人的注意?我不信!现在管大人果然来了。我代表桂林县五万百姓欢迎你。”

管世敦:“石大人。桂林、漓江令人神往,本人久有来看看的愿望,趁我将开发的注意力转向广西之机,干脆来看看,看能不能为桂林父老乡亲尽点绵薄之力。石大人请你谈谈目前漓江的情况吧。”

石中山:“管大人从广州来,想必是从阳朔坐漓江竹筏抵桂林的,沿途你都看见了,山还是那些山,漓江还是那条漓江。但与前明相比,简直有一落千丈之感,游客稀少,游船亦寥寥无几。只有零星几条竹筏在跑。大量以载游客为业的船工都纷纷改行,干其他营生去了。桂林目前由前明时的税收大县变为税收小县,我们日子也难过啊!”

管世敦:“石大人。出这种严重下滑其原因何在?”

石中山:“大的方面讲,广西农工商三业远不如广东。百姓财力十分有限,不具备来漓江一游的条件。就整个大清而论,目前正在复兴时期,人们或忙于创业,或忙于生计,亦不具备来桂林的条件。从具体情况来看,漓江年久失治,河道状况很糟,泥沙淤积,河流不畅,出现危险河段,致使行船困难,只剩点竹筏在跑。加之两岸道路年久失修,不少景点前往困难,游客难至,游兴大减。”

管世敦:“当今圣上雄才大略,正为实现天下大乱到大治而努力,且已大见成效。无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珠江流域,经济大为好转,一个休闲游览的**即将到来,广西四座大山的状况也即将发生大的变化,恢复漓江游览的条件已经成熟。石大人,你对漓江问题的分析是对的,准确的,问题找准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当然凭桂林一县之力可能不行,但集全省之力,难道也不行吗?”

石中山:“集全有之力,解决一个县,一段江的问题是能的,只是巡抚黄大人是怎么想的呢?”

管世敦:“黄大人对桂林问题极为重视,我就是他请来的。我写封信给黄大人,请他来桂林面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一定会来。”

石中山:“请管大人在我公案上写吧。写好后我即派两个衙役送往南宁。”

管世敦在公案上一挥而就,石中山果然叫两个衙役快马送到南宁巡抚衙门。

果然第五天,广西巡抚黄殿甲准时赶到桂林县大堂。

管世敦:“黄大人,趁茶苗与桑苗成长这二三年的空隙,我想看能不能对恢复漓江观览之业做点事,故请黄大人来桂林商讨,这就辛苦黄大人了。”

黄殿甲:“管大人振兴我广西桑蚕业茶业之余,又准备振兴我漓江观览之业,造福我桂林广大百姓,本人感激不尽。桂林漓江游人锐减,本人忧心如焚而束手无策,我也知其问题所在,但因耗资巨大而无力承担,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有负圣上而汗颜啦。”

管世敦:“黄大人所言令人感沛,如我出资,黄大人准备从何处入手振兴漓江呢?”

黄殿甲:“管大人,依卑职所见,主要为四大工程,一为疏浚漓江,使其畅通而恢复平稳如镜的江面;第二,修缮漓江两岸的观览大路,让游人能顺利进入每个风景点;第三,修缮需要修缮的风景点,据我所知,明清之际几十年,多数风景点都要修缮;第四漓江两岸溪旁河边皆要普遍植树,以固泥沙,还漓江清澈见底的水面,就此四项。”

管世敦:“黄大人,如要办好这四项,你估计耗资多少?”

黄殿甲:“没有百万,也要八十万两。“管世敦:“黄大人,钱不是问题。我的做法是大干快上,我准备雇佣军队一气呵成。广西有驻军多少?提督是谁?”

黄殿甲:“驻军五万,有二万边防。可用三万,提督万山红。”

管世敦:“黄大人,你能否找得到治水的能人,并且了解漓江的。”

石中山:“有这样的人,好些年前,有位与大人同姓的知县,因见漓江失修,准备对最险河段进行整治,张榜求治水能人。有一朱姓父子,前来揭榜。然而就在当天,突发大水,淹死了游人,知县也被降职而无权主事,治漓江之事便告吹,这朱姓父子还是桂林人呢!”

管世敦:“那就麻烦石大人找到这父子三人。石大人提到的那位知县便是我五弟,因勤于治政,已升任湖南巡抚。我立即去信给他,看他能否记得这父子三人的年貌与住址,让他直接用八百里加急回信给石大人,以便石大人寻找。”

石中山:“那谢谢管大人。”

管世敦:“我立即返回广州。与两广总督林大人磋商动用军队的事,请黄大人与广西提督打个招呼,让他有个准备;石大人请组织一些人。详细对漓江周围的景点普遍查看一次,看需要修缮什么?怎么修缮?需要经费多少。人力多少,作个详细的预算。”

石中山:“听管大人的。”

管世敦:“路的问题要一劳永逸。必须铺上石板,至少头一步要铺通到景点,然后才是漓江两岸的交通大道,这就要黄大人动用桂林附近若干县的石工邦,开山取石、包工包料,分段修建,这都要请黄大人帮忙。”

黄大人:“管大人,你说的这些都好办,关键是,你投资这么大,你怎么能收回成本,因为游览业的回收是很慢的。”

管世敦:“黄大人莫担心,我是商人,我不会用官员的身份来管理,我会用商人的办法来管理,我要造成桂林县与我都是赢家的局面。作为我百万两付出的交换,我要占用漓江两岸一些地方,在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进行使用,黄大人、石大人可以不?”

黄大人:“塘报上经常见到皇上赞扬管大人以一品大员的气度,以商人的精明,处理开发之事,每件事都处理得非常漂亮,实现管家得土地,百姓得实惠。漓江两岸无主荒地多的是,以每亩一两计,管大人可占用一百万亩。”

管世敦:“各个景点我要收入门费,这样,整个游览区我便有经费维修、维护了。我要在桂林和相邻的县招收许多贫穷百姓来景区做事,以解决他们一家的生计问题。我还要建此小街道,小集镇,廉价租给小商小贩,以便为游客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告诉二位,我在南京秦淮河便是这样做得,一年建成,一年便赚回成本,并收高额利润。同样漓江两岸开发出来,游客大增,各项经营大增,桂林的税必将大增,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

黄殿甲、石中山:“我们信,我们信。”黄殿甲:“相信就好,相信就这么办,我先留二十万两在石大人这里,石大人先请石工邦开山取石准备铺路。一个县不够,多找几个县,用招标办法,取石点尽量分布在漓江两岸稍远的地方,绝不准破坏景观山体。我将在一个月内返回,并带回设计师作总体设计,然后按图施工。”最后按说的,管世敦与黄大人签订了开发协议。

研究好后,管世敦立即返回广州,与刘芳、岳雷、正瑾商量开发的事。管世敦:“刘芳、岳雷、正瑾,我成功取得开发整个桂林游览、漓江的开发权。包括经营各个景点,并给一百万亩荒地的使用权,由我出资修复道路,修复景点、疏通河道,绿化两岸。可能耗资上百万。我准备仿修秦淮河延绿园,在漓江两岸空地上修建几十处别墅新村,卖给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不仅收回成本,而且大有赚头。”

正瑾:“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谁不想在桂林漓江拥有一栋住房,而且交通方便,从西江可去,从湘江也可去,爹的决策英明。”

岳雷:“爹做得极好,一口气吃下漓江。真大手笔,爹。我坚决支持,我怎么做?”

刘芳:“你做得对。一百万两算什么,两千栋洋楼就赚回来了。一百万亩至少可建五十万栋,先建和卖出十万栋,就可赚个盆满钵满。行!我跟你一道去看看,找个洋设计师把整个漓江两岸都规划一下,然后按照规划,大规模施工,一气呵成!”

管世敦:“漓江的事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我还有广西四座大山的蚕桑丝绸织及茶业。现在陕西的开发差不多了,留下一个管理班子,把正仕与芙蓉俩口调来负责,他们有开发这方面的经验。现在正仕也有官衔了。”

刘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可见阳朔是桂林风景最好的,我们先把重点放到阳朔,首先在阳朔建个大酒楼作为我们经营中心,自己把脚立住了才好干事。先把小福禄寿放在广州。让正瑾姑妈照看着。”

管世敦:“刘芳,你用八百里加急去函单大人转正仕收,叫他俩尽快结束西安的事,交管事班子。速来开发桂林。我要立即去与林总督磋商租借军队修路和疏通漓江的事。同时要订制一百辆铁**车拉石头铺路,这事岳雷负责。”

第二天,听说管大人回来了。总督林大人主动来访。

林如焘:“管大人为两广之事极尽辛劳,我心中很是不安。请管大人多多保重。”

管世敦:“受黄巡抚之请,对东边的两大山系全部种上了桑树苗。两座丝绸厂已正在开建,南边的两大山系全部栽上茶树苗,两座茶厂也基本完工,附近十几个县的地方官吏非常得力,督导有方,一切顺利。在茶桑成长的间歇,我去了桂林,林大人,桂林情况很糟糕,漓江淤积,水流不仅不畅,而且出现不少险段,两岸的道路年久失修,基本上不能通行。景观之处也破破烂烂,昔日甲于天下的桂林已不复存在,游客寥寥,从业人员大多数散失。”

林大人:“两朝交替,战乱连年,现在百废待举,官府首先只能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那的有钱去修复漓江啊?!”

管世敦:“那是的。通过与广西巡抚黄大人、桂林知县石大人仔细核算,要恢复昔日的状况光修路,疏通漓江,整修景点,绿化河流两岸都要花上百万两银子。”

林大人:“他们哪的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