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194章

盛世梦-第194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知县带着刘芳向江边走去,到了码头,码头边有座酒楼,叫长乐酒家,生意清淡,吃客不多,刘芳在门口看了一下,说道:“我们在此用中饭,用完中饭再看下面的,遂往店门走去,只见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拿着张纸贴在门柱上,刘芳以为是招厨师之类,走到一看原来正是一个酒楼转让的告示。

刘芳:“吴大人,你认识这家吗?我对这酒楼感兴趣,我们去问问吧。”

吴知县:“认识,我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他和刘芳进到店里,坐下。

吴知县:“怎么,王老板,不想开馆子啦,要另谋高就?”

王老板一看是县太爷在问他,说道:“县太爷驾到,没看见,请恕罪。吴大人,这个馆子我算是做不下去了,不仅赚不到钱,连老本都耗进去了,生意清淡,门可罗雀,连厨房大师傅的工薪都发不起了,我只好卖了走人。”

吴知县:“你的房子有好大哟,可以看看吗?”

王老板:“:吴大人你尽管看。”

刘芳:“对你的房子我也想看看,你先叫厨师做五菜一汤,我和吴大人一道去看看。”

王老板:“好的,你尽管去看,做好了我叫你。”

这种前店后院的格局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是看楼层的多少和房间的多少。

只见院内正屋面阔七间,四层楼加第五层的三间望楼,共三十一间,两厢五间三层,亦三十间,加上前店五层七间,又三十五间,共九十六间,完全够用了。

刘芳:“我看中这座前店后院的房子,吴大人,我们去问问价。”

吴知县:“好的!”

他们从院中转出来,酒菜已上好,落座后吴大人给刘芳斟了小半杯酒,给自己斟了一杯。吴知县:“王老板,拿个杯子过来,坐下来我们边喝酒边谈买房子的事。”

一听说买他的房子,连忙拿个空杯子过来坐下,吴知县给他倒了一杯酒,说道;“这位夫人想在我们这一带买房子堆东西,看上了你的房子,正好你也要卖,说个卖价吧!虚的不来。”

王老板举杯一饮而尽,说道:“院子这么大,房间这么多,而且还有酒楼,我喊个四百两不会多吧!”:吴知县:“只要是物有所值,喊个四千两都不多。你这屋是你爹置办的吧?至少二十年了,是吗?”

王老板:“是爹置办的。但没有二十年,只有十八年。”

吴知县:“王老板。你随口说出四百两应是你爹修房子的价钱吧!”

王老板:“是又怎么样?”

吴知县:“刚修的新房子可能值这个价,你用了十八年了还能卖这个价吗?就像你刚蒸出的新鲜饭二个钱一碗,放两天都变味了,还卖两个钱一碗吗?平常你可能是这样做生意的,所以生意越做越做不下去。”

王老板:“不是,不是,绝对不是。那吴大人说什么价。”

吴知县:“最多二百两!这还要看这位夫人接不接受这个价呢?”

王老板:“好吧,我让到三百两,一百两算折旧。”

刘芳:“王老板。我们都是生意人,都知道赚钱不易,我们各让五十两,如王老板不接受我们就去看另一处,就不互相耗时间了,看账。”

吴知县:“王老板,这位夫人买房子只是放东西,这一带要卖房子有好几家,饭也吃得差不多了。你不接受各让五十两,你结账,我们好看下一处。”

王老板想了一想,说道:“好吧。二百五十两就二百五十两。”

刘芳:“你写个买卖契约吧!”

很快写好,中人是吴知县吴忌,双方签字盖私章。刘芳拿出二百五十两银票交到王老板手上。

王老板:“我现在是孑然一身,妻室儿女都回定西老家去了。东西略收拾一下就可走人。”

吴知县:“王老板,你用的厨师。跑堂的,你把工资给人结算了才能走。”

王老板:“这就结算,这就结算。”

吴知县:“我陪这位夫人到江边看看,一个时辰再转来。”

刘芳看这地势,很好,西汉水到这里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几百亩的回水沱。王老板的房子在沱北的河嘴上,码头就在不远处,坐北朝南,从码头进城的大路从门前经过。屋后还是一个圈椅状的小坡,坡上还有几颗百年苍松。刘芳从房间小巷进去看了看屋后,小坡后面没有人家,到还有二亩多一块小平地。

刘芳:“吴大人,这小山坡和屋后这块地我一并买了,作个后花园或菜地。给五两行不?”

吴知县:“这么小块没人要的地,本应送刘大人,刘大人觉得用起来理直气壮一些,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刘芳当即拿出五两,给了吴知县。

码头还比较繁忙,客货上下的不少,西汉水上行船也很多。

刘芳:“吴大人,我将立即去信重庆,给我配备一班川菜厨师来,将城内那院子拆了建成高五层、前为餐馆后为旅舍的变成又一座峨眉酒家,我东西南北都走过,还是觉得川菜最好吃,百菜百味,百吃不厌,我已在全国开了近二十家川菜馆了,一律用皇上给取的峨眉酒家的名字。我的十个侍卫里就有一位会做川菜的。至于这个地方主要是作仓库和住人。目前暂时把酒家仍设在这里。”

吴知县:“刘大人,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看看吧。”

走回餐馆,王老板的行李都收拾好了,正在给厨房的人员结算工资,很快便结算完结。王老板交了钥匙,拿起行李走了。

厨房这帮子人等新主人发话:

刘芳:“各位师傅,我买这个院子主要是放东西,作库房,至于餐馆,我暂时不开了,以后做什么还没有定,即使要开餐馆我也会开川菜馆,不会开本地风味的,因此,大家请另谋高就。说完大家都收拾自己的东西,纷纷离开餐馆,有个年约五十的人,确面有难色。刘芳问道:”你怎么不去收拾行李呢?我说了,不开餐馆了。”

那人说道:“我已无家可去,我是从四川逃难过来的,从王老板的爹起就在这打杂扫地看院子,已二十年了。所以我都不知道去哪里?”

刘芳:“你叫什么名字,好多岁了?”

那人说:“夫人,我姓刘,没有名字,排行老三。大家叫我刘三。四十八岁了。”

刘芳:“刘三,你就留下来。把院子给我看好,王老板给你月薪多少?”

刘三:“三百个钱。”

刘芳:“我给你五百个钱一月。你读过书没有?”

刘三:“小时爹送我念了三年,后来爹过世,就没有念了,一般的字还认得,也打得了算盘,其它的便什么都不会了。”

刘芳:“我也姓刘,夫君姓管,我们都是四川人。好好在这里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刘三:“谢谢管夫人。”

刘芳:“吴大人。我去把侍卫带来,再在街上买些东西。”

吴知县:“行!”

一个时辰后,刘芳带着侍卫,侍卫们抱着大量的卧具回到新买的院子,侍卫们打扫了望楼及其他房间,刘芳住在望楼,侍卫们分散住在餐馆、厢房和正屋底楼。当晚刘芳给爹爹管上学写了封信,谈了重开丝绸之路,将四川管家所产的丝绸。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再转运到礼县,再由大车运往西域,告诉爹爹他在礼县买了一所带酒楼的大院,请爹爹配备一套川菜厨师和管事到阆中随运送丝绸的船。速来礼县。管上学接信后召来大管家余化龙之子余万全,余万全立即办理,并让小儿子余安邦带着媳妇去作管事。船到南充,刚好正宦的运丝绸的船要准备去礼县。表兄弟见了面,正宦说:“表弟。正好一路,我也好久没见过我妈了,去甘南礼县看看也不错。”

余安邦:“二公叫我去帮忙管这个转运仓库和峨眉酒家,所以我媳妇都带去了。”

管世敦:“我妈点子多,说不定他又在礼县想新的开发项目,表弟,有的是事做。你媳妇读过书没有?”

余安邦:“读过,我岳父是城里的一个绸缎商,不能识文断字二公是不会同意的。因为进了这个大家族的媳妇都要做事、管事。二公一再说,管家媳妇绝不做少奶奶。”

管正宦:“是啊,这是我们大家族的家风,正因如此,我们管家才能迅速发达兴旺起来,现在产业遍全国。”

船到阆中,又有从城都锦官城和阆中锦官城的四艘中等货船已在等他们了。”

又经过十天的逆水航行,终于到达甘南礼县,刘芳已在码头等了两天。三座锦官城共六艘船的丝织品进入了库房,礼县峨眉酒家经过三天的准备也开业了。照样搞了个开业庆典,遍请知县衙门和商会会长,行帮帮主,主要商户,品尝了著名的川菜。从此生意兴隆。经刘芳安排,酒家暂时在这里经营,等城里建好后,就搬到城里去。

刘芳在等船的过程中,带着刘三在礼县四处打听哪的有清甜的泉水。终于在菜市处一位卖菜的农户那里打听到一个叫龙洞的地方有股很大泉水,洞外有片二百来亩的地,附近有个村庄,刘芳决定建一座中等酒厂,已有两家愿包用酒糟,以肥猪各二十头支付,遂立即找木匠开工建厂了。

刘芳:“安邦,我在龙洞那儿建了一处酒厂,尚未建完,明天我带你去看看,你好接着管理。我已给仕宦他打了招呼,让他在他的酒厂培养一批酿酒师和制作三套酿酒设备,他下次运丝绸来时估计就建成了,他的人便会自行安装,自行烤酒了。这个厂规模中等,只够销售甘南各县,开头高粱皆由四川运来,明年开春,让吴大人在酒厂附近选几个村庄种上三万亩高粱,我们拿钱收购就是。酒糟我已联系好锁路,到时他们自然会来车拉,每年给我们二十头肥猪,可以解决酒家一大半的猪肉了。

安邦:“表婶,一切你都要安排好了,我真有点坐享其成了。”

刘芳:“安邦,我只是给你打下基础,真正的事还是你自己做,以后仕宦表哥经常要运丝绸过来,有事你和他商量。赚的银两,小笔的存在礼县钱庄,钱多了则交仕宦表哥带回四川,你这里只须留少量周转资金就行。”

第二天,刘芳带着安邦夫妇去酒厂看了看,转来又引他去见了吴知县,刘芳要求在酒厂附近明年春天种三万亩高粱,这样陇西大曲就可就近取得高粱,明春我们运来东北高粱的种子交给农户,在秋收时扣除。同时看了城内十字街那所院子。准备立即招工承建。

吴知县:“刘大人放心,你的陇东大曲就是扬我礼县的名。我十分感激,种高粱的事。包在我身上。”

刘芳:“这一两天,运丝绸的大车就要来了,我就北上西域了,这大清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分光荣吴大人一定要帮我维护好,不能有任何闪失。我表侄人年轻,涉世不深,吴大人一定要多多关照。安邦,吴大人关照我们,你好好感谢。有什么事可以找吴大人帮忙解决。”

吴知县:“这是一定的,刘大人的事就是我的事,侄少爷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就是。”

接着在吴大人的安排下,城内的五层酒楼由木工邦承建。刘芳拿出图纸,最后以一千五百两承包周邦主建议呈工字形,前为酒楼,后为旅社,中为工作人员操作和住房。刘芳同意,四个月后建成。正宦又组织了班厨师和管理人员来经营。保留了江边原来的餐馆。这已是后话。

一切安排妥当,二天后由左廷龙带的车队一百四十辆铁**车到了,每辆大车皆加了遮雨的蓬,换上了缴获的蒙古挽马。经过一天装车按三种品类的不用收购价计算,刘芳收回成本价约二十万两。然后骑马前行了。左梦龙告诉刘芳:“这些赶车的全是骑兵,一旦遇敌。他们解开套,换上鞍。跳上马便可作战。车队到了迪化,前后各加两辆车。二辆为长蓬长箱,装二长炮筒远射炮及炮弹。另一辆为一般箱车,装的是平射炮及炮弹。由龙鸣剑带二百骑兵保护,这是按亲家的安排做的。”

如此大的车队,定然会轰动西域,也会引起歹徒们的注意,所以刘芳想乘机清扫一下道路上的障碍,故加强了兵力。在大清境内无事,出了伊犁,刘芳叫大家小心,时刻注意周围的动静。在兰州已回到刘芳身边的左兰岚,不时用刘芳送给他们的千里镜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他们在伊犁就打听到近时从北边来了股贯匪,十分凶残,聚集在矩塔什干三百里的魔鬼城,一个废弃了的沙漠城市里,专门抢劫商旅,人数并不多,只一百来人。

进入这段危险地段后,刘芳下令马车两列并行以缩短车队的距离,这样骑兵防守的范围大大缩短。中饭过后,突然前面的山岗上出现几个里点,左兰岚忙说:“姨妈,那座山岚上出现几个人在看着我们,”接着山岗上黑影越来越多,刘芳急忙下令停止前进,炮兵准备,刘芳从千里镜上清楚地看到,山岗上不少人腰悬弯刀,骑在马上,指指点点,似在研究战术,看来都是些头目。刘芳当即决定先发制人,立即用两门远射炮消灭其头目,然后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