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183章

盛世梦-第183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芳:“鲁大人,养鱼之事事关皇上创建盛世大业,并非完全是我的私事,因此,许多管理方面之事还要请鲁大人多加关心,我当另付酬劳。”

鲁敬宗:“刘大人乃朝中重臣,事涉天下,怎么可在岳阳小县长期养鱼呢,刘大人放心,洞庭养鱼乃是本县最重要的事,养好鱼是下官的本职之事,我一定常抓不懈,只是我是外行。”

刘芳:“我即日回重庆调一批老渔工来,鲁大人只需多关照他们就是。”

鲁敬宗:“那是的。刘大人,我告诉你一件事,春天时,我发现,一些人在江边捞东西,我过去看,原来在捞寸把长的鱼苗,我说,这么小怎么吃,他们说,用面粉或豆粉一调,油炸起,好吃的很,我转眼一看江面,黑黑的遍江都是,刘大人如果我们也来捞,然后放入洞庭湖,那鱼苗问题就解决了。以后每年捕大鱼,捞鱼苗放鱼苗。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刘芳:“是的,解决鱼苗是大问题。一个前提性问题,谢谢鲁大人。”

刘芳迅速返回重庆,在梁滩坝,大天池,合川抽了一百人的养鱼工,连家属顺江而下到洞庭湖,迅速组建成二十个渔村,鲁敬宗完美的完成使命,不仅将几乎洞庭湖的渔民招为渔工。其他一些零散渔民也赶来应诏,共招了六百来人,每个渔村有三十几个渔工,加上他们的妻儿子女,正好一个村,管世惊发了今天收的新谷,找木工邦修缮了房子,重庆来的熟练渔工对他们几乎手把手的培训,使这些靠捕鱼为生的百姓转变为养鱼为生。

刘芳设计了喇叭形密网。由定在河中的渔船张着,开春后,一群群的鱼苗便顺着喇叭口进入洞庭湖口,因湖口是个出处水。水流平缓,喜浮上水的鱼苗便自动的游进了洞庭湖,因此鱼苗问题便解决了。接着投入饲料,米糠。麦麸皆可。

刘芳让世惊出面,通知湖南各县。凡粮食加工作坊的米糠一律统一收购,除少数喂猪,其余全部用来喂鱼。饲料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到六月份时,这些鱼苗便由一寸长到三四寸长了。

由于喂了猪,肥料充足,湖广整个早稻喜获丰收,每亩达四百斤,共获稻米,二十四亿斤合两千万石,刘大人将喜讯报道京师,康熙帝大喜,亲自作了长篇朱批,转发到全国。

转眼便夏去秋来,晚稻又丰收在望,十月开镰,十一月收下来亩产过四百五十斤,总产二千四百二十万石合二十八亿八千斤,全年达四千四百二十万石,可供一千三百万人吃一年,湖广熟,天下足的局面又出现了,接着又传喜讯,刘芳买下八十万亩的洞庭湖大面积养鱼成功,湖广为鱼米之乡又名副其实了。

这时侍卫来报,陕西总督求见。

康熙帝:“请他进来。”

单清川双膝跪下三呼之时,见他背上背了一根荆条,康熙帝说道:“单爱卿,你这是为什么?”

单清川:“臣辜负陛下大恩,移民垦荒之事没做好,故负荆请罪来了。”

康熙帝:“你讲讲你是怎么移民垦荒的?”

单清川:“臣到贫穷的陕北招民垦荒,老百姓故土难离,不愿来,好不容易来了几百户,地也给了,他们又种上了,可今春一闹春旱,他们种的麦子全干死了,人又跑回去了,臣无能,请皇上恕罪。”

康熙帝:“单大人,你是想干事,又在干事,只是结果不好,与你前任是不同的,朕不会责罚你,你看看刘汉章来的折子,看人家怎么处理垦荒,一年改变面貌的。”

说着把刘汉章关于一年变样的奏折递给单清川,单清川一气看完,一脸惶惑,说道:“皇上,我陕西没有管世敦呀?”

康熙帝:“单大人,你那种办法移民不跑才怪,一遇天灾**,移民就可能家破人亡,毫无保障,移民开垦都是提心吊胆的,眼睛老看着老家,他至少可以在那儿获得三亲六戚的照应,而来关中,他就孤单一人,一切后果只能他自己负责。你看管世敦移民皆是拿工资的长工,他不用担心天灾**,他是旱涝保收,一切后果都是老板,就是颗粒无收,老板都要拿饭给他吃,还发给工资,你不能只看结果管老板最后得了多少,他没看到老板付出了多少,是的,他得到了四川和湖广两省的粮食四千四百多万斤,但朕得到一千三百多万人的口粮,就是几个省赤地千里朕都不慌了,其实管世敦并不是湖广人,这你是知道的,我曾经说过管世敦得土地,百姓得实惠,难道你不可以请他去,把关中平原交给他,他给你一年变样,你会乐得嘴都合不上。”

单清川:“他会来吗?”

康熙帝:“目前他正有空,只要你请他,满足他提出的要求,他会去的,好了,你回去吧。”

单清川立即南下。在武昌湖广总督府正商量事情,管世敦、刘芳也正在那里。

刘芳让鲁敬宗帮忙管渔业之事,向刘大人退出各县知县应把新垦殖的事当做自己的本职来做,并作为年终考绩的重要的一条。这样其土地收入就可分为三部分。其一地方收入,用于各县州府的开支。再一部分转归省里的收入,归督抚掌管。我们只得一部分,即三一三十一,各得三分之一,让我们的孩子逐步转入经营工商之业,从另一种角度兴盛地方。

刘大人:“刘芳,你的想法很好,无论他们得不得到好处,把农政搞好都是省府州县各级官吏的第一要务,头等大事。而且现在又能得三分之一的收益,更是要常抓不懈,我估计今年你们收得回投入的成本,从明年开始,就完全归他们管。”

管世敦:“刘大人,这一切有个前提条件,不改变我们创建的经营形式,即长工制,不能降低长工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准。永远记住民为国本。”

刘大人:“世敦你这两条是川湖两省得以迅速改变的根本原因,如果改变这两点,必然会回到重新荒芜的状态,必受大清律的严惩。世敦,我给你收回土地的权利。”

刘芳:“我将面见查大人,按这新的管理办法落实。我们管家退出对耕地的管理。”

这时侍卫来报:“陕西总督单大人来访,已在门外。”

刘大人:“请进。遂站了起来,准备出门迎接。但这时单清川已经进来了。”

刘大人:“单大人光临蔽邑,蓬荜生辉啊!”

单清川:“我是来向诸位大人讨教的,看到湖广一举成功,我却一举失败,惭愧的无地自容,年初我好不容易动员了几百户陕北农户来川中平原开垦,但一个春旱,弄得颗粒无收,他们又跑回陕北了,我的移民垦荒失败了,只好进京向皇上负荆请罪,皇上指出我方法弄错了,叫我来湖广请管大人和刘大人,把渭河平原交给管大人,让我积极支持,于是我急忙南下搬兵了,请管大人务必去西安,接受渭河两岸四百万亩荒地。”

刘大人:“管大人,渭河平原比江汉平原还好,有些像川西平原,汉江从中而过,而且比川西平原大,水利设施也有,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话,我一定大力支持,这也是皇上建盛世大业的一部分。”

刘芳:“世敦我觉得可以去,把正仕与芙蓉带去。”

管世敦:“单大人我想问一下,渭河平原的状况如何,上面是不是插花式地有些人在耕种,有多少军队可有赏使用。”

单清川:“现在大约有三四万人插花式地在耕种。”

刘大人:“这些情况有些类似川西,你首先要把这些人移走,腾出土地,管大人才好进入耕种,三四万人,一家百亩,安在一个较边远的县,如是一些只占着地而不事耕种者,则通过收地税的方法,迫使他们卖出土地,这里是每亩五百钱,好地一亩一两,要拿出杀伐决断,皇上是站我们这边。对横加阻挠的刁民,严惩不贷,绝不手软。土地腾出来了,管大人自会招民垦荒,条件优厚,旱涝归老板,他只管出力拿工薪,管吃管住,同时你的军队帮忙恢复水利,这一切都要在明年春耕大忙前弄好,你四百万亩,六万人足够了,单大人,按我说的办,没错。”

单清川:“谢谢三位大人,谢谢三位大人。”

刘芳:“今天中午在黄鹤楼酒家为单大人接风洗尘,我请客,明年,我就在武昌峨眉酒家请客了。”

刘大人:“武汉三镇,你的峨眉酒家建在那里吗?”

刘芳:“首先建在你的总督府侧边阅马场。”

刘大人:“生意做到我家门口,那我的中饭就有地方解决了。”

刘芳:“何止中饭,三顿包在我身上,直送到你的这公案上来。”

这时一个侍卫拿了份八百里加急放在刘芳的茶几上,说道:“刘大人,这是寄给你的。”

刘芳折阅后说道:“是傅大将军来的,说西北漠西蒙古不规矩,又向漠北蒙古兴兵,大将军让我们回去磋商对策,说完,把信递给刘大人,刘大人看后说道‘漠西蒙古的头头向来不老实,要打就把他们打得爬不起来,刘芳,要湖广支持的尽管说。”

刘芳:“走。吃饱了才好打漠西蒙古。”

大家出了湖广总督府,往北进入阅马场。刘芳指着一片小平房及场边一块空地,说道。‘刘大人,我就看中这块地方了。’

刘大人:“你就建在阅马场,现在天下承平马放南山了,还阅什么马?刘芳,建个回字形,带旅店,还带有走马转角楼的,有点像内江那栋,只不过要大些。要气魄一些,跟对面的黄鹤楼比一比。”

刘芳:“世敦,单大人的事还有两三个月,请他先回去通过收地税的形式,让占地者卖地。你先把这个酒家弄好了再去不迟,我们对这个湖北菜都不恭维。”

管世敦:“图纸我随身带着,武汉三镇一镇一栋,建起来才过瘾,只不过这栋先建。刘大人都饿瘦了,我肯定立即动手,你只管进京去。”

刘芳:“世敦,正权次子崇仲也快十七岁了。也可以独立干事了,你去陕西前先回重庆一趟,组织厨师班子时就把崇仲带来武昌。先管着营建之事,然后再寻其他发展项目。自从敬仲到沱江开以后,就是崇仲跟着大表叔在管重庆的酒楼。管的好好的,我相信崇仲在武汉也可干的好好的。”

管世敦:“这种安排可以,以后武汉的事就由崇仲管起来。”

刘大人:“世敦,刘芳,你们管家真是人才辈出啊,这不,第一个孙子在沱江干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现第二个孙子又要来武汉开新的战场,独当一面,真可喜可贺呀!”

刘芳:“刘大人的公子怕早就升将军了吧,将门虎子,出息大得很。”

刘大人:“刘芳、世敦,汉章感慨的是我孙子只为我们只生了一个曾孙女,还没得曾孙儿,不像你两个,孙子都是一大串,重孙子都有了,刘芳,刚才你说你长子正权的老二崇仲已十七了,定亲没有?”

刘芳:“刘大人,尚未定亲。”

世敦:“孙子的婚事,正权一定不会背着我和他妈的,肯定没有定亲,莫非大人想当大媒人,帮我们崇仲介绍个媳妇?”

刘大人看了看刘夫人,见刘夫人点头,于是说道:“情况有点类似,但不是介绍别人的姑娘,而是我的那个曾孙女刘明月,十六岁,你的崇仲在敬仲大婚时我见过,印象很好,只不过当时明月才十三岁,我也没想起这回事,不知世敦、刘芳意下如何?”

刘芳:“能与刘大人结亲,我们深感荣幸,刘大人是知道我们管家的家风的,人人皆要做事,如结亲成功,武汉的开发就交给他们小两口了,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创业,守业,他大哥敬仲就是榜样,这种安排刘大人、刘夫人同意吗?”

刘大人:“世敦,刘芳,可以说我是看见你们发起来的,十分赞赏你们的治家方式,人人要做事,人人要创业,人人要独当一面,没有游手好闲的人,明月目前正在我家,帮我夫人料理家务,很能干,里里外外都是她在跑,能写会算,所交用银两分文不差。”

刘芳当即从她身上解下一组墨绿色翡翠佩饰,说道:“仓促之间没有带什么东西,这组佩饰权当定亲之物,请刘夫人收下。”

刘夫人:“世敦、刘芳,我和汉章都是干脆的人,也不搞什么订婚,等半年后,这武昌峨眉酒家建成,在开业那天就把婚礼办了,就住在顶层望楼,隔我也近,行不?”

管世敦:“行,那我将这座峨眉酒家加到九层,九层完全做他们小两口使用的房间,就像一个院落。”

刘大人:“世敦,刘芳,就这么定了!”

世敦、刘芳:“对,就这么定了,干杯!”

刘大人、刘夫人:“干杯!”

卢元龙:“祝贺几位大人结为秦晋之好,干杯!”

“干杯!”

散席后,刘夫人主动邀请管世敦,刘芳夫妇去总督府后院,让明月出来见了世敦夫妇,明月漂漂亮亮,大大方方,举止端庄,颇有大家风范,很得世敦夫妇的喜爱,刘芳送金玉手镯一对给明月戴上。

翌日刘芳带着侍卫坐小炮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