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137章

盛世梦-第137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世敦:“奉皇上命令,大清海军移驻镇南湾,要修大批营房,所以托胡大人请牟帮主来谈此事。我不是作为军方来谈,而是作私人来谈,一切经费向我要,而且价钱从优,请牟帮主放心。”

牟帮主:“我相信管大人,但具体的可能要看图和具体地点才能说,同时还要找几个主要承包人一道去。”

管世敦:“那是当然,我夫人你也是见过的,他正在画图设计,不知你们什么时候能随我去镇南湾?明天行不?”

牟帮主:“行,赶早不赶迟。”

管世敦:“明天在避寒山庄门口见,什么时候?”

牟帮主:“辰时末吧!”

管世敦:“好,辰时末见。”

大家准时到,当天傍晚便到达镇南湾,住在指挥舰上。

第二天,刘芳在指挥舰上详细讲了吊脚楼的结构,大小尺寸,然后引到具体建屋的地点实际踏勘。牟帮主带着几个建筑老板,在指挥舰上详细计算了用料和工价,包工不包料,每栋工价三十两,包工包料六十两,刘芳决定包工包料,省事。

管世敦:“刘司令官决定包工包料省事,共建一百零三栋,约六千一百八十两,先付三千两用着,行不?”

牟帮主:“行。”

管世敦当即拿出三千两,让牟帮主写了收据并签了整个建筑的契约,刘芳答应用巡洋舰免费为他们运三次木料。

牟帮主提出第二天送他转去时可拉第一次木料和装第一批人,管世敦问明了人数,决定去两只巡洋船。各装一半。

同时让采办也带人购回大量的物资。

营房建设顺利开始。

管世敦夫妇决定先去儋耳县看五弟,传达皇上的圣旨。找到当地人问了路,于是两人各骑上白龙马。带着一队骑马的护兵向儋耳县进发。走了三天,直到第三天下午才到达,先找客店安顿了护兵,两人便直奔县衙,所谓县衙,也就一所两进的大院子而已,两人来到门房,见一老头,问道:“请问大叔。管大人在吗?”

门房老头:“在,在,在大堂看公文,你们推门进去就是。”

管世敦:“谢谢大叔。”

前面就是大堂,管世敦夫妇推门而进,管世敦听见门响,抬头一看,进来一男一女,因房内光线昏暗。也没看清是谁,便说道:“本官现已退堂,有事明天来。”

管世敦:“大人既已退堂,为何还坐在这里呢?”

多么熟悉的乡音。这时管世敦夫妇已站在他面前,他赶忙抬头一看。

“四哥!”世惊惊呼!

“五弟”世敦赶快上前抱住五弟肩头,回头指着刘芳说道:“五弟。这是四嫂!”

世惊赶快上前单膝跪地,叫声“兄弟见过四嫂。”

刘芳:“五弟请起。”

世惊:“四哥四嫂。你们怎么转到这方来了?”

世敦:“代皇上传达提升你为雷州知州的圣旨。”

世惊立即跪地,听刘芳宣读了圣旨。三呼以后,跪接了再起来。

世敦:“你应从塘报上知道,我和你四嫂皆是皇上的亲信大臣,你怎么不来找我呢?”

世惊:“四哥四嫂,兄弟饱读诗书,一举成名,本想报效国家,谁知仕途不顺,无颜见兄嫂,连家里我都不再有书信。”

世敦:“原来去冬今春大爸与我爹来雷州避寒都没提起你的事。五弟,过去的事就永远过了,有你四哥四嫂,你什么都不愁了,我和你四嫂商量,先给你弄个雷州知州干到再说。”

刘芳:“还是皇上从户部上报的名册中发现你的名字与你四哥一字之差,我们才知道你在儋耳县,正巧,现任知州是我们的好友,请皇上升偌大琼州为巡抚管辖区,任胡知州为琼州巡抚,当然,你就顺理成章的当上雷州知州了。

世敦:“怪就怪,五弟你离开琼州,我们却要在琼州置业。一来你四嫂的大清皇家南海舰队已移驻镇南湾,北海舰队仍住到刘公岛,四嫂作为皇家舰队的司令官,肯定要常来这里。最近皇上给了我五指山周围的荒地让我开垦,进行种植,能开垦多少是多少,这也是一种一本万利的事,当然是一种皇差。在开垦成熟以前,我肯定常在琼州。五弟在琼州为官三年,琼州情况肯定比我熟,能否给我介绍一下。”

刘芳:“五弟,五弟妹在吗?请他出来我们一道去吃个晚饭。”

世惊:“四哥四嫂,先前家中定亲娶的那个女人,过不惯广西山区的生活,跑了,现在是到儋耳后才娶的,她就是五指山的人,三十六岁,前夫病逝无后,岳父还是头人,经人介绍,嫁给了我,人还贤惠,也初通文墨,并无蛮夷习气。”

刘芳:“五弟还不快请出来给我们见个面。”

世惊进内一会,便领着一个中年媳妇,抱了个一岁多的小孩出来。

世惊先介绍四哥四嫂,在介绍自己的媳妇。

“四哥四嫂,这就是你的五弟妹,叫袁琼姝。”

刘芳掏一张五万两的银票,递到袁琼姝的手上,袁琼姝一看,这么大的数量,不敢接。

世惊说道:“四哥四嫂是大财主,朝中大官,你收下。

刘芳:“琼姝,皇上升五弟为雷州知州,你快点收拾好,我和四哥送你们去上任,再给你买些家具和生活用品,你们的生活要过得像一个五品知州,你也要像个知州夫人,听说你也是黎家头人出身,知书达理,我和四哥都很高兴。孩子一岁多了吧!叫什么名字?”

世惊:“已一岁半了,我不知下面的字辈了,请四哥四嫂给赐个名吧。

世敦:“老的字辈到我们世字就取完了,我爹请龙大人取了新的字辈,我们的孩子为正字。你的这个儿子叫正……”

刘芳:“叫正坤吧,乾坤的坤。”

世敦:“好。有气势,我小侄正坤。匡正乾坤,像我们管氏开山之祖管仲一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有种!”

刘芳:“先去餐馆吃了饭再说,你们县最好的餐馆在哪家?”

世惊:“穷乡僻壤,那的有最好的餐馆,相对好一点的是县衙对面的‘琼中饭店’。”

刘芳:“就在琼中饭店,世敦。你先去点上菜,我去叫护兵。”

刘芳出来一看琼中饭店还可以,一楼一底,干干净净的。

在二楼上,世敦兄弟两家坐了一桌,护兵坐了二桌,护兵中有两个女护兵,轮流抱着正坤,大家高高兴兴吃了团圆饭。

世惊:“四哥。干脆我晚点去接任,先陪四哥把地看了来。”

世敦:“五弟,不必忙在一时,更何况这些地不在儋耳。你师出无名,你去接任,换下胡春风。让他走马上任,他作为琼州巡抚走那的都名正言顺。”

刘芳:“就让弟妹琼姝带我们。去五指山先看荒地,而且黎家头人是一定要拜的。琼姝,五指山黎家头人有多少?”

琼姝:“四嫂,五指山每指一个,我爹是老大,其他四个都听他的,我出嫁两年多,还真想回家看看。”

刘芳:“琼姝,你今天晚上收拾一下,明天我和你四哥送你们去上任,把你们安顿下来,再请琼姝弟妹带我们进五指山。”

琼姝:“四嫂,你们有船,镇南湾北面博鳌是万泉河口,从那乘船,直达五指山下,是最方便的路。还有,从海口坐船沿南渡江南下,可到我们儋耳南面的松涛湖,松涛湖以南皆是大片荒地,直到我们五指山,至少有两百里路。琼州是从东北向西南的蛋形海岛,五指山也是这种倾斜,在五指山西北面,松涛湖东南,这个斜长条,东西长可达五百里,南北宽二百里都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无人开发;同样,五指山东南也是一块斜长形的地块,东南接近海边,长也有三百里,宽不到一百里,我们到五指山就要穿过其间。”

刘芳:“种地需要水,水源如何?”

琼姝:“四嫂,水没问题。”

管世敦:“有水就好办。就按琼姝弟妹说的,从雷州返回时直奔博鳌,经万泉河到五指山,查看南部荒地。”

管世惊两袖清风,东西不多,大家一个拿点雇了个轿子抬着琼姝母子,一天就到海口,住了一晚,坐自己的船过琼州海峡,直奔雷州衙门,顺利交接,管世惊把儋耳县正堂大印给了胡春风。世敦将五弟一家安顿在避寒山庄居住。

胡春风也将家搬至避暑山庄暂住,腾出住房,刘芳叫胡春风找了几个匠人,把屋子重新修整、粉刷。他带着琼姝和护兵,在雷州木器店买了一大套全新的家具和卧具,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给世惊一家三口每人买了四套新衣,给琼姝买了首饰化妆用品。

世惊比世敦小了一岁,四十五岁,琼姝才三十六岁,经刘芳一打扮,两个人一下就年轻人了十岁。

世惊:“四哥四嫂,一下用你这么多钱我心中总有些过意不去。”

刘芳:“有什么过意不去的?大爸和我爹秉承爷爷遗愿,本没有分家,只是大家都很富了,不差钱了,经济上才没有互相接济。现在又是在这天涯之地相遇,当然该我和你四哥拿钱改变你们的境况,你该用的,五弟。”

两天以后,州衙内院已经焕然一新,新家具、新用具搬进去,就像模像样的了。

管世敦:“我留些钱在此,让装修匠人把你的大堂及衙门门面也装修一下,你自己经管着,我们带胡大人一家及琼姝弟妹南下了,胡大人将请的佣人李大嫂也留给你,让他照顾你的生活,五弟你自己保重。”

说完拿出五千两银票让世惊收着。

第二天一早,接他们的大船已停在海湾里,大家在船上聊聊天,过了琼州海峡便到琼州了。

大家一道去了琼州州街,改琼州为府的两广总督府的行文早已到琼州了,琼州巡抚大印也送过来了。知州已调到广东另一州任知州,就等人来接。交接很快完成。原知州早已收拾停当,一交接完毕。便带着家人乘当天的快船去广州了。

管世敦:“胡大人,琼州由州升府,衙门及内院也宜重新装修一下,家具也应重新换过,你精明能干,你就自己弄好,我五弟书生气太重,于俗事不懂,只好我两口帮他弄了。给你一万银子。拿去用,明天我们就南下了。”

说着递过十张千两银票。

管世敦一行的航船转到博鳌港一艘中级坐船便等在那里了。坐船进入万泉河,行到内陆,便发现一个宽宽的槽谷,到石壁镇进入万泉河的一条支流往西南方向前进了,两岸并不高,略呈阶梯状的层层缓坡,世敦问道:“琼姝,这些是无主荒地吗?”

琼姝:“四哥四嫂。你们看,人都没有,那的有主啊!如果说有主,那可能就是现在的胡大人。”

管世敦:“刘芳。你看这个低山丘大约有多宽?”

刘芳:“据广东省志记载,没有一百便有八十,以一百里算。走一百里,两岸的荒地便六十万亩。走两百里辨识一百二十万亩,琼姝。到五指山走这条水路有多远?”

琼姝:“听爹说有四百里,少说也有三百五十里。”

刘芳:“如果这种浅丘不变,到五指山二百万亩只多不少,五指山北边的槽谷更宽更长,四百万亩不成问题。”

管世敦:“以一人百亩,要移两万人来才拿得下五指山东南的浅丘地带。”

刘芳:“三季稻以亩产千斤计,得谷二十亿斤,得钱二百亿,折银二千万两,扣去成本一千万两,都有一千万两的收入。看起来是划算的。”

世敦:“划算就干,说干就干。但是做准备,盖房进人,开荒种菜,养猪积肥,这才九月,四个月的准备。”

刘芳:“士兵们可干这件事,反正隔镇南湾不远。”

就这样二天半便到五指山下,问琼姝,进黎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什么需注意的地方、。

琼姝:“头人皆很汉化,不然他们怎么和州县大人打交道,跟我走,没关系。”

沿途不少人跟琼姝打招呼,有的用汉语,有的用黎语。半山腰有块大坝子,坝子里端靠山有个大院子,琼姝指着大院子说道:“四哥四嫂,那就是我家。”

走到家门,一群狗拦着狂叫,听见狗叫声,屋里的人出来一看,“细妹子回来了!”一声喊,满院子都惊动了,琼姝父母赶快出来,见一群狗还在狂吠,说道:“客人来了,连狗都没人赶,多不好。”忙将狗赶开。

琼姝:“爹妈,这是孩他爹的四哥四嫂,朝中大官,比总督都大,你们也有职务,要行大礼。”老两口急忙下跪,说:“卑职参见大人。”

管世敦,刘芳连忙扶起来,说“老人家,使不得,我们是晚辈。”

一家人进到屋里,琼姝忙说:“爹妈,世惊升官了,升雷州知州了,我们已到雷州接任了,四嫂拿钱把屋重新装修,并买了全新的家具和用品,四哥四嫂对我们特好,见面就是五万两,世惊一辈子都挣不到五万两。”

管世敦:“我们称二老为姻伯,姻伯,我和他四嫂都肩负朝廷重责,对五弟一家没尽到兄长的责任,致使弟妹琼姝也跟着受了很多苦,实感过意不去。还是不久前康熙皇帝翻吏部送去的官吏的名册,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