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纨绔霸王闯春秋 >

第238章

纨绔霸王闯春秋-第238章

小说: 纨绔霸王闯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斯终于明白了过来,倒吸了一口冷气,颤声道:“这么说来,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退。”

赵毋恤高声道:“也并非无路可退,放任展如、项鹰,任有他们攻城略地,以所有兵力对战姬凌云的主力部队,只要打败姬凌云的主力部队,我们才有活路。姬凌云这一手太狠了,就算是打成平手,展如、项鹰这两路大军也会取走我们的性命。所以……”

第十三部 一统天下

第五章 奇兵和弱点

赵毋恤环顾也四周一眼,斩钉截铁的说道:“所以……这一战我们必须胜,而且要大胜,是越快越好。”

赵毋恤的话铿锵有力,但是殿中的诸位却是心事重重。

姬凌云是何许人物?

自起兵以来,除了在江东被范蠡阴了一把以外,毫无败绩,想要在短时间内战胜他谈何容易?

本来他们兴致高昂,认为就算不能够取胜,二十万大军也足以让姬凌云忌惮一二,不可小觑他们。

姬凌云这一手完全打破了他们原来的计划,使得他们的局势由主动变成了被动。从主动出击,变成了被动出击。

姬凌云此刻完全可以等,等个十年八载,可三晋多等一日就等于让展如、项鹰多攻占领一些他们的城池、土地,取得最终的胜利。

“其实这样也不错……”董安于突然笑嘻嘻的说道:“姬凌云如此分兵确实可以为吴国赢取战局的主动权,但也消弱了他们中军的基本力量。我们二十万大军对付他们四十五万,胜算不大。但二十万对二十万胜负却是五五之数,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赢面很大,未必会输给他。”

董安于神情毫不在意仿佛早有破敌奇计藏在心头,丝毫不将姬凌云看在了眼内。

董安于的镇定安了许多人地心。赵毋恤趁机高声道:“这战未开打就一副必输的模样,若是如此胆小,不如夹着尾巴投降好了。”

些许人大窘,连声赞同。

姬斯也趁机大声鼓励。

众人离去,大殿中只余下姬斯、李悝、吴辰三人。

姬斯在位子上独自想了片刻,问道:“两位爱卿,姬凌云真的如此厉害?”

李悝、吴辰同时点了点头。

吴辰正容道:“以前不觉得,真正成为他对手的时候才能觉得他的高明之处。兵分三路,这一手实在是漂亮之极。”

李悝庆幸道:“好在对方的主力在我大魏。展如、项鹰的目标分别是韩、赵两国,一时间里无法威胁道我们大魏。只要在他们威胁道我大魏之前我们能够打败姬凌云的主力部队,一切都不算太晚。到时,赵、韩与吴国都元气大伤,损兵折将,而我魏国却依然如故。如此,便是我大魏崛起之时。”

姬斯眉头微皱,不悦道:“此话慎言,赵、魏、韩虽然国度不一,但吴国强大一日。我们就不允许有任何的异心。吴国所顾及着,并非是我魏国,而是三晋。我们若起异心,必为对方所趁。”

李悝点头说是。他也明白如今不是说这话地时候,但还是由侧面提醒道:“话如此说是不错,大王可以不妨赵毋恤。不妨董安于。但却不能够不妨郄疵。此人诡诈,天下无对。当年,若非他施计,分晋之时,韩、魏又怎么会在赵国之下。”

当年,三家分晋,各怀鬼胎。人人都想占领最大的土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本来,赵鞅战死齐地。赵氏实力急转而下,成为三卿之末。但赵毋恤用郄疵之计与姬斯结盟,说要对付韩国,在瓜分晋国时,只要一地将大头让给魏国。然后,又暗中搭上了韩国,说姬斯傲慢自大愿意与韩国结盟,对付魏国,并且将大头让给韩国,只要先前与魏国说好的那块土地。最后,瓜分晋国之时,无人跟赵毋恤争夺说好的那块土地,而魏韩却相互争斗了起来。因为,赵毋恤两不相帮,反而充当起了中间人。到头来,魏韩只能各自退让一步,所得之地,还不如赵国一国所得。

如此,实力最弱的赵氏,在郄疵老谋深算的计划下反而占据了晋国最多的土地。

一想起此事,姬斯心中也有些气恼道:“寡人会注意的,那支奇兵安排如何了?”

李悝神秘的笑道:“大王放心,一切都安排妥当,在关键时候定能让吴国大吃一惊。”赵毋恤回到了别院,高坐堂上叹息道:“姬凌云果然有鬼神之能,无论是用兵还是用人,寡人都不及他。”

想着对方兵分三路之谋,若非有吴辰、董安于看破其中关键,自己恐怕真地要用姬斯的方法打这一场战了。

就算现在知道了又有何用?

对方用的是阳谋,光明正大的阳谋,明知道是计,明知道对方会由函谷关杀向赵地,可那又如何?还不是一样不能轻举妄动,眼铮铮地看着展如将来攻下一座座的赵国城池,占领一块块赵国土地而无能为力吗?

赵毋恤不禁想到:“我们之间的差距就那么大吗?”想着在洛邑城上,姬凌云面对十万异族指挥若定地神情,英姿不由一阵沮丧。

董安于哪里不知赵毋恤地想法,赵毋恤一直视姬凌云为对手,劲敌。这事在他们之中并不是一件秘密,笑着道:“大王与姬凌云之间的差距不再才能,而在用人。在干才方面,他长于军略布局,而短于战术运用,而大王却短于军略布局,而长于战术运用,双方各有千秋。但是姬凌云会用人知道用人来弥补知道的短处。据我所知,在战术运用上他从来不多加干涉。要打硬战,他会派上善于打硬战的展如;要打快战,他会派上善于用骑的项鹰;打防御战他会派上公孙纵。这就是姬凌云用人的艺术,他完完全全将自己的缺点隐藏了起来。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姬凌云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完人,一个无所不能地神,其实他也有他地弱点,只不过他懂得隐藏自己的弱点。只要,大王能够学会姬凌云用人地艺术,那么大王未必会逊色于对方。”

弱点。

姬凌云还有一个他自己不知道的致命弱点。

董安于和郄疵非常有默契的相识一笑。

第十三部 一统天下

第六章 画个王八

秋去冬来,冬尽春回,这一晃就是半年之久。

这半年中吴国上下都在紧张的备战之中,粮草、军饷、兵器由各处调往姑苏,以备日后不时之需要。

这一日,姬凌云与朝中大臣共商军政大事。

突然,远处蹄声大作,紧接着传来管繇求见的消息。

姬凌云听之大喜,管繇在半以前受命建设邗沟以事,以解决吴国粮道危机,此刻回来必有佳音。

“臣管繇拜见大王。”管繇得到传召走进了议事大厅。

半年不见,管繇消瘦了许多一脸的风尘与疲惫,姬凌云叹道:“见管大夫这一脸的风霜,寡人心中不安,这半年辛苦大夫了,时日有余不如先休息几日,在向寡人报告不迟。”

虽是客套之话,但听在管繇耳中却备感舒畅,连道:“劳大王挂心,微臣身体并无异样。微臣此来是向大王报告邗沟以在六日正式完成,我吴国的船只可以经长江下游直达淮河下游,然后在转道入颖水,直接可达卫国的陶地。”

“太好了!”姬凌云高兴的大叫着,堂下诸臣也笑逐颜开,纷纷庆贺,其中以伍子胥笑的最为高兴。

因为,他是天下为数不多的战略家之一,目光长远,天下人少有出其左右者。他以及姬凌云都清楚,决定性的决战不在魏地,也不在吴地而是在卫地。

只因三晋与吴国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三晋所想第一事不是打败吴国,因为这不符合实际,吴国强大绝非轻易可破。况且赵毋恤应该知道姬凌云用兵的厉害,所以竟可能的减少两国之间地差距是赵毋恤当前第一要事。

姬凌云以兵分三路之法,化被动为主动,使得三晋立于危险之地。迫使他们不得不冒然与吴国决战。

赵毋恤的进攻路线有两条:一是过高唐邑渡黄河直逼齐地临淄;一是进入卫国,以卫国为踏板退可依傍黄河,进可入齐地、中原,使之达到攻守两全的战略目的。

三晋势不如吴国,不敢轻易冒进,失去地利之便,必然会先占领卫国。攻入卫地。以达到其战略目地。

吴国自然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所以这战虽未开打,但类似姬凌云、伍子胥这般拥有超凡远见的人物早已知道决战的地点。

这邗沟能够将粮草物质直接运送道战场,这等大好事,怎能不令姬凌云、伍子胥开怀大喜。

姬凌云甚至放言道:“有此邗沟,吴国后勤无忧矣。”在水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打劫的了吴国的粮食。

会议结束后,姬凌云单独留了下来,脑中想的不慎战场而是在半年前他儿子姬武的一番话。

要那么多土地有什么用,别人若不服你终究要反地,不如踏踏实实扩张收心。征服土地容易。但征服人心却是难上之难。

这平常了一番言论,引起了姬凌云莫大地深知。

征服土地,征服人心。

姬凌云曾经说过让太阳照射道的地方都成为吴国的疆域,有水草的土地就有吴国人的足迹。

说这话的时候,姬凌云有意攻下一个比成吉思汗,比亚历山大等宽广的疆域,受到世人景仰。

但姬武的征服土地容易。征服人心难。却让姬凌云看到了一丝危机。

人的一生时间有限,有很多事情都无法完成。

成吉思汗很强。亚历山大也很厉害,但是他们是一个成功者吗?

显然不是,成吉思汗、亚历山大他们几乎征服了半个地球,但他们始终无法征服人心。人们怕他们,但绝对不敬重他们。他们一死,偌大的帝国顿时瓦解。

亚历山大地王朝看似强大,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蒙古地王朝也因铁木真的死而四分五裂,内乱频频。在战场上他们确实是胜利者,但对于后世来说却未必是一个胜利者。

在历史中的胜利者是李世民,是刘邦,是汉武帝,他们征服了人心,开创了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精髓,汉唐盛世。

到底是以马踏天下,征服所有土地为目标,还是以收服人心,缓缓扩张疆域为目标呢?姬凌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取舍。

万物复苏的春天,姗姗远去,柔韧的秧苗在田地中迎风摇摆。在百姓心中是春季一个神圣的季节,这些秧苗能否茁壮成长,关系道他们以后地生存,也关系道一个国家地安危。

所以,在通常情况之下,春季少有出兵的例子。

这一年也不例外,吴国与三晋之间地这一番打战,在所难免。但大家都都很知趣的避开了春耕。

春耕一过,即三月二十,破吴联盟军盟主姬斯向吴国下达了战书,潇潇洒洒的数百字宣言,东般西凑的列举了姬凌云的十大罪状,且昭告天下。

姬凌云展阅檄文,周围的人汗不敢出,空气显得异常凝重。尤其是大殿中的使者,更是露出了一丝惧怕之色。

姬凌云的鼻孔轻轻扇动了一下,将檄文随手丢在一旁,说:“文采倒不错,这写战书的人看来颇有才气。”说罢,大笑了起来。看了使者一眼,道:“怎么?战书我收到了,你还不走?”

使者战战兢兢的说道:“我……我在等大王的回信。”

姬凌云不耐烦的说道:“要打就打,那么多废话做什么。”眼珠子一转,古怪笑道:“来人,在这使者的脸上画个王八,在把他赶出去。”说着,对着使者道:“乖乖听话,回去见你们大王。就说这王八就说寡人给他的回信。还有,你别在途中抹了,不然寡人灭你三族。”

说着,独自笑了起来:“寡人就是要天下人知道,区区三晋,寡人根本就看不上眼。”

国之使者,向来代表者这个国家的君王,姬凌云在使者脸上画王八,无异于在姬斯脸上也画了一个王八。

消息传开,世人皆笑。

姬斯恼怒非常,急令赵毋恤起兵出征。

赵毋恤得令,挥兵南下直逼卫国而去。

向来仰仗吴国鼻息的卫国国君姬辄立即向姬凌云求救。

姬凌云将大权交给了伍子胥,告别了家人后动身赶往历城,在临行前他下达了三道命令:

一是让展如东出函谷关,往北直逼赵国而去,攻取赵地。一是让项鹰北出方城,攻取韩地。两路大军尽可能的攻取两国城池,直至攻破他们的都城。最后,命任清璇与瑞科领这中路二十万大军驻入卫国国境。

为了测试邗沟的作用,姬凌云这一次并没有同往常一般,策马奔驰。而是沿着新挖掘的邗沟,逆流而上,然后改道驶入颖水。很快,姬凌云就来到了卫国境内。

这种速度竟然比他以往策马而行快了整整两倍,得到这个答案,他满意的笑了起来。这个工程为求速度耗费许多的资金,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河岸旁,卫国国君姬辄还有清璇、瑞科等大将都以等候多时。只是不知道为何,姬辄的脸色不太好看,有种强言欢笑的感觉。

一行人进入了卫国国都定陶邑,本来卫国国都在楚丘,但因楚丘在黄河北岸,并不安全,所以姬辄即位以后将国都由楚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