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88章

执掌武唐-第88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裴公刚正无私人尽皆知,对于有才能的士子来讲,今年科举的确会轻松不少。”苏味道微笑颔首,有种与荣俱荣的感觉。

  告别苏味道后,已是夕阳西下了,陆瑾踏着暮鼓声进入永宁坊坊门,心里面却是思忖不止。

  他曾听老师孔志亮言及,寻常寒门士子若要得中科第,须有先贤名达的推荐和知贡举的赏识,若无此二者,要登第就比登天还难,因此,士人们来到长安后,都是奔走权贵公卿之门,求取赏识累计声望,从而能被知贡举所知所识。

  如今,他的身上有着一封裴道子亲笔写给裴行俭的推荐书,陆瑾相信凭借此书,裴行俭一定会对他记上心头。

  不过,陆瑾天生不喜欢前去权贵之前阿谀奉承,也不屑与知贡举结成那样的师生关系,在他心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只有对他有照料养育之恩的孔志亮,才是他真正的老师,倘若为了考取进士又拜在他人门下,岂不是鼠首两端毫无原则可言?

  况且裴行俭个性刚正量才取士,陆瑾相信凭借自己现在的学问,考取进士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

  心念及此,陆瑾不由放松了下来,更将裴道子那封荐书抛在了九霄云外,将许多士子视如珍宝的与知贡举打好关系的机会,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放弃了。

  回到钱家,不仅是钱夫人和钱秀珍母女皆在,就连平日不多见的钱多也在家中。

  眼见陆瑾日落西山方才归来,钱多立即不满嚷嚷道:“好你个陆七郎,我们全都在等着你吃晚饭,为何竟这般晚归?”

  陆瑾还未开口,钱夫人已是笑眯眯地摇手道:“大郎啊,人家七郎可是朝廷命官,公事繁忙晚归有什么好奇怪的,来来来,七郎快坐下吃饭。”

  陆瑾落座在末位那张长案后,拱手笑道:“多谢夫人,今日同僚做东,已是吃过了。”

  “哦,同僚做东?金家二郎可有前去?”钱夫人立即好奇一问。

  陆瑾略一踌躇,如实言道:“今日做东者正是金效白。”

  闻言,钱多愤愤不平地开口道:“阿娘,那金效白真不是个东西,竟在婚前就纳了一房妾侍,如此一来,置小妹于何地?也只有你们能够看得下去。”

  钱秀珍已听陆瑾言及金效白与何四娘之事,心里面虽有些吃味,但还是颇能理解,轻叹一声言道:“算了阿兄,金家二郎也是风流男儿,况且区区妾侍,岂能影响到我以后正室夫人之位?”

  钱夫人深有同感地点头道:“二娘说得不错,男人嘛,风流多情也是常理,况且金家二郎乃是官身,纳妾更是稀疏平常不过,只有他以后能对二娘好,那就行了。

  ”


第一八一章 清明游园

 钱夫人说完之后,转移话题地笑道:“对了,再过几天便是清明节,外出踏青可不能少,听闻圣人与天后将会亲临芙蓉园游览,到时候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钱秀珍有些迟疑地开口道:“阿娘,圣人游览之时,想必芙蓉园守卫一定非常森严,我们如何能够进得去?”

  钱夫人笃定言道:“放心吧,阿娘早就已经打听清楚了,芙蓉园占地千亩,圣人只会呆在园中紫云楼内,岂会如寻常百姓那般四处游览观望?”说完之后,转头望向陆瑾笑眯眯地问道:“到时候七郎也与我们一并前去如何?”

  陆瑾知道清明节时大唐所有官衙都会放假七日,也就意味着自己也有七天假期,欣然点头道:“那好,若无他事,自当一起前去。”

  钱多有些不乐意地瞥瞥嘴,却没有出言反对。

  

  清明节为唐时重要节日之一,其时正值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暮春时节,万物复苏,雨水充沛,满山遍野草木青绿,一片生机盈然。

  清明节除了固定的祭祖扫墓外,踏青郊游也被时人所喜,故此又称之为“踏青节”,每当清明前后,人们都喜欢前去依山傍水之处踏青郊游,感受春日魅力,蹴鞠、秋千、马球、相扑等等娱乐活动进行得更是如火如荼。

  而作为长安城的百姓居民,芙蓉园便是不多得的踏青妙处。

  今日天刚蒙蒙亮,陆瑾便和钱夫人一家拿着一应事物准时出了府门,沿着长街向着南面慢行,沿途人流如织、高车穿梭,幞头白衫的士子、明目皓齿的丽人、头梳总角的孩童、卷发异服的胡商林林总总,尽皆一派悠闲之风。

  钱秀珍心知陆瑾第一次前来长安,沿途叽叽喳喳不断地替他讲解芙蓉园之妙。

  陆瑾这才知道芙蓉园位于长安城东南隅,紧靠外郭城墙,相传此园修建于两汉之时,到得隋朝大肆改建扩充,为皇室林园,其内水流蜿蜒曲折,中央还有一片浩淼湖畔,沿着湖水堤岸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景色美不胜收。

  历来皇家林园皆不允许普通人等涉足其中,然而这芙蓉园却是一个难得的例外,倒也对外开放,清明踏青之时大唐天子更多次御驾亲临园内与民同庆,当然,天子群臣都会呆在湖畔东岸的紫云楼内饮酒观景,倒不会如寻常百姓般四处游览。

  陆瑾一行到得芙蓉池正值清晨,一轮金色旭日冉冉升起挂在紫云楼飞檐之上,照耀出万丈光芒,也将昨夜那一场春雨带来的润泽气息扫灭得无影无踪。

  陆瑾驻足而观远远瞭望,蓝天白云下,高达五层的雄伟紫云楼屹立在湖畔东岸,曲江如同云带绕楼而过注入湖水之中,浩淼大湖犹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倒影着湖光山色,白鹭如雪花飘飞湖上,水鸭如楼船游弋湖中,岸边柳枝依依招展好似少女纤纤玉手,美丽得好如高明画师笔下的画卷一般。

  陆瑾看得心荡神摇叹为观止,深深地沉浸在了这片美丽的天地中。

  此时,沿着湖岸的草地上早已被先来者扎下了不少帷幕,这些帷幕竹竿为骨,用布帛围定三面,唯有朝湖那一面打开,用以人居其中欣赏美景。

  钱夫人生怕占不到好的观景位置,急忙吩咐道:“大郎,七郎,先将帷幕扎起来,哎,就靠在那棵柳树旁边。”

  陆瑾和钱多依言而动,齐心协力开始搭建帷幕。

  钱多没少前来芙蓉园游览,自然老于此道,他先将四根较为粗长的竹竿C入泥地之中,然后又在四面横置搭建了数根竹竿,将架子固定妥当。

  陆瑾则帮忙挂上三面帷幕,又在结头处系上用以固定的细绳,至于钱夫人和钱秀珍母女,则相谐在帷幕内的草地上铺上地毡,置放各种零食、点心、果脯、水酒,忙碌大半个时辰后,终于将帷幕搭建妥当。

  四人脱鞋进入帷幕中,阳光照入其间倒也亮倘,海蓝色的地毡犹如一片湖水,上面放置着各种美食美酒,让人食指大动。

  钱夫人示意三人落座,刚喝罢几杯水酒,钱多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猛然一拍大腿,言道:“噢呀,今日可是进士游园之日,待会一定得去瞧瞧才行。”

  钱秀珍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问道:“阿兄,什么进士游园?”

  钱多不厌其烦地解释道:“每年进士放榜都在清明节之前,故此中举进士都会相约在芙蓉园的杏林内饮酒赋诗为乐,乃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文学盛会,会后士子们更会一起去大雁塔题词,传为佳话。”

  钱夫人显然对进士游园有所耳闻,笑道:“你们若是想去,就一起去看看吧,我在这里等你们便是。”

  钱多欣喜地点点头,也不理睬陆瑾,对着钱秀珍笑道:“小妹,陪阿兄一并前去如何?”

  钱秀珍嗯得一声,望着陆瑾道:“七郎,你也同来吧,多个人也多份热闹。”

  陆瑾对于进士本就非常上心,心知去了之后也可以听那些中举进士畅谈经验,于是点头同意。

  

  大湖东岸的紫云楼内,上官婉儿白衣翩翩地站在第四层凭栏前,遥望远处湖光美色,不禁轻轻地吐了一口浊气。

  这座紫云楼始建于贞观十二年,位于芙蓉园中心地带,起楼五层画梁雕栋,每逢朝廷在芙蓉园内举办盛宴,天子都会带领群臣驾临此楼,欣赏歌舞,赐宴百官,并凭栏观望万民游园盛况,与民同乐。

  上官婉儿心知今岁清明节圣人之所以前来芙蓉园游园,是因为再过上一段时间圣人将率领群臣移驾东都洛阳而居,毕竟长安城运粮不便世人皆知,为了保障征伐西域大军用粮,来往粮队已是不够用了,只能移居洛阳利用运河之利,坐食江南粮赋。

  而且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天后武媚历来不喜居住于长安城,比起长安,天后更喜欢东都洛阳,成为皇后之后每隔数年,她都会前去洛阳城居住一段时间。

  对此,宫闱坊间曾有谣言说是因武后害死王皇后和萧淑妃,害怕夜晚冤魂索命,上官婉儿却知道这些全为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武后之所以不喜长安,除了是为圣人的身体着想外,洛阳城风景秀美,冬暖夏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说起来,上官婉儿长了这么大,还没有离开过长安城一步,今番能够随御驾前往洛阳,见识沿途风景,想到此点她便忍不住一阵振奋。


第一八二章 紫云楼内

 正在上官婉儿心驰神往之际,一个体态婀娜的绝色女子缓步而至,走到她的旁边笑盈盈地开口道:“婉儿妹妹,天后请你立即过去,说是有要事吩咐。”

  上官婉儿回身一看,认出了此女为天后贴身女官蔗蔗,负责照料天后的饮食起居,为天后心腹亲信,在宫中可谓权势滔天。

  昔日的太子李弘在四年前无故病崩合璧宫,正是蔗蔗单独在他身旁伺候饮酒,以至于有谣言言及李弘为武后派亲信毒杀而死,至于真相究竟如何,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对于这个权势地位丝毫不亚于自己的女官,上官婉儿丝毫不敢托大,笑语言道:“有劳蔗蔗姐通传,婉儿这就立即过去。”

  蔗蔗缓缓颔首,笑道:“我还得去瞧瞧公主殿下可有到来,婉儿自便就可。”说罢,转身轻扭腰肢而去。

  上官婉儿轻轻一声叹息,记得蔗蔗的吩咐,急忙前去武后休憩之厅觐见。

  此时天色尚早,圣人已与群臣们一道沿着湖畔东岸游览观光,武后借口身体不适并未一同前去,而是坐在偏厅休息。

  眼见上官婉儿入内,武后淡淡摇手示意她不必多礼,开门见山地说道:“婉儿,听闻今日新科进士正在杏林内举办宴席,你前去替朕看看,其中可有栋梁之才。”

  上官婉儿略一沉吟,拱手问道:“不知天后属意何等人才?是善于诗赋?还是善于文章?或者口才雄辩?”

  武后喟叹出声道:“昔日朕在翰林院内置北门学士,为的就是让他们替朕建言献策编撰书籍,如今范履冰、元万顷等人却是垂垂老矣,以前人才济济英气勃发的北门学士现在望去,尽皆白头,今日朕想重编,大感无人可用啊!故此想另外选贤用能。”

  听到之名,上官婉儿心头一阵急促跳动,立即明白了天后背后深藏着的用意。

  前不久,太子李贤在东宫幕僚的辅佐下奉命注释,书成之后献于圣人,圣人自然龙颜大悦,这本来是一件不错的好事,然而李贤却在书中大肆抨击汉初吕后干政之事,指出妇人乱政的具体祸端,指桑骂槐借古讽今,其心昭然若揭,一时之间朝野都明白李贤是在讽刺天后,全都为之侧目,不禁令武后大动肝火。

  而武后想要重新编撰的这本,则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儒家至圣孔子所作,整本书全是以“孝”为中心,对照武后暗地里对李贤的不满,不用问这本书也是想编给李贤看的,算是对的一个回应。

  “看来,天后与太子之间越来越剑拔弩张了啊!”

  上官婉儿暗地里嘀咕了一句,面上却不做声色地言道:“如此说来,天后是想寻揽文章高手?”

  “对。”武后点点头,正色吩咐道,“待会你径直前往杏林找黄门侍郎裴炎,他是新科知贡举,也是宴会的主持者,对那些中举进士知晓甚深,有他的帮助,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

  “诺,婉儿遵命!”上官婉儿正色一躬,便要转身而去。

  “等等,”武后出言叫住了她,面色肃然地再次叮嘱道,“婉儿,记得令缺毋滥,可不要相中无能庸才将朕的这本编成了笑话!”

  上官婉儿很少见武后这般镇重其事的再三叮嘱,心头微凛之下,立即明白在她心中的地位,再次点头应是。

  出了偏厅,上官婉儿边走边想,心内思忖不止。

  从目前形势来看,天后似乎对太子越来越是厌恶,竟用此等编书的法子对其进行规劝,不用问太子背地里有许多行径已让天后非常不满了。

  就实而论,比起前任太子李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