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76章

执掌武唐-第76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公子抚琴的双手为之一顿,琴声也是戛然而止,她秀眉一挑,有些惊讶地问道:“如何这么快就回来了?”

  黑色影子有些涩然地开口道:“启禀娘子,时才海棠冒险潜入了皇宫之中,本来还算一帆风顺,不料后来遇到一个也是偷偷潜入的黑衣人,与之交手海棠不能力敌,便退了回来。”

  凉亭内沉默了半响,那年轻公子霍然起身负手冷笑道:“看来这大唐皇宫也不太安宁啊,竟还有他人潜入……”

  黑色影子轻轻一躬,言道:“海棠未能完成任务,还请娘子你责罚。”

  “区区小事而已,何须责罚?”年轻公子轻轻挥了挥手,月光下的俏脸美得惊心动魄。

  黑色影子迟疑了一下,说道:“要不海棠明日再行潜入,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年轻公子缓步悠悠地在亭内走得一圈,轻叹道:“你孤身一人前去还是太过冒险,倘若被卫士发现,只怕有性命之忧,算了,此事还是我另外想办法。”

  黑色影子点点头,望着年轻公子蹙得紧紧的柳眉,忍不住言道:“娘子,请恕海棠多嘴问一句,你为何要调查谢怀玉的下落,难道是因为那谢瑾的缘故么?”

  年轻公子沉吟了一下,言道:“我要找寻谢怀玉,并非是因为谢瑾,而至关系到自身的一些事,这一切也只是巧合而已,你不要多心了。”

  黑色影子轻轻颔首,有些怅然地言道:“可惜谢瑾已经失踪多年不知所踪,否者找到他,说不定能够寻得谢怀玉的下落。”

  “是啊,谁能想到那可恶小子的父亲,竟是故人呢!”年轻公子也是一声怅叹,过得半响,她正容开口道,“今番在长安已是耽搁了不少时间,不过好在朝廷用兵西域态度甚为坚决,想必不日便会有结果,我们还是得尽快返回洛阳为妥。”

  “是,那海棠现在就去打点行礼。”黑色影子立即抱拳应命。

  年轻公子微微颔首,待到黑色影子渐行渐远后,她才步到了凉亭凭栏前,负手而立仰望着天中圆月,不知过了多久,一声落寞惆怅的叹息才在凉亭内轻轻响起。


第一五六章 天皇天后

?今日下朝,高宗李治终于生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感觉。

  数天前,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崩逝,年仅八岁的器弩悉弄即赞普位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治君臣立即意识到了此乃夺回安西四镇的绝佳机会。

  所谓的安息四镇,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在西域地区设置的四个统军军镇,贞观十四年八月,唐朝灭亡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

  贞观二十年六月,西突厥乙毗S匮可汗请和亲,唐庭让其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作为聘礼。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但其后由于吐蕃强盛,时常侵扰西域,安息四镇时罢时复,特别是在大非川战败后,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已经低至了冰点,直到上元三年,秦州右军总管裴行俭率军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归国,才重新夺回了被侵占多年的安西四镇。

  不过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仪凤三年吐蕃入侵西域,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兵败鄯州,使得安西四镇又重新沦陷敌手。

  高宗深知安西四镇乃是把守大唐西面国门的重要军镇,有安息西镇在手,不仅能够保持往来商路畅通,更能抵挡西域蛮族对中原的入侵,西域在手则国家强,如两汉,失掉西域则中原乱,如两晋南北朝,因此重新夺回安息西镇就变得尤为的关键。

  然而没想到正在朝廷想要发兵西域的时候,竟得到了弃宗弄赞崩逝的好消息,如何不令高宗大喜过望,朝臣们吵吵嚷嚷三两天后,终于对用兵西域达成了一致意见,以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尽起府兵十万征讨之。

  下朝之后,天皇天后联袂前去延英殿,一队打扇宫女小心翼翼地伺候在侧,手持拂尘的内侍殷情引领,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唐高宗李治五十有余,须发斑白的头上戴着一顶纱罗幞头,身材高大瘦弱,恍若衣架般撑起了褚黄色的衮龙袍,瘦削的脸上三绺长须,大概是长期体弱多病的缘故,使得他神情看起来略显愁苦。

  比起李治,武后看起来却是年轻了许多,乌鸦鸦的发丝挽成了一个孔雀开屏髻,身着一件淡绿色的对襟宫装,龙瞳凤颈、方面广额,神情总是不自禁地带着几分威严肃穆,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的明媚大眼,使人望之便会生出恭敬之心。

  瞧见高宗人逢喜事精神爽,就连脸上苍白的病态似乎也减轻了不少,武后淡淡一笑,亲自扶住了他的胳膊,笑言道:“圣人为国殚精竭虑,一直对西域之事忧心不已,这次就连上天也忍不住出手相助大唐,想必李敬玄一定能够不服朝廷重望,凯旋归来。”

  “媚娘此言不错。”高宗拍了拍武后的纤手,捋须微笑道,“安息西镇乃我大唐西面国门,倘若就这般沦陷于敌手,今后朕如何有颜面去见太宗皇帝,此番若能够顺利夺回,当驻重兵于西域,确保西域无虞。”

  武后对于国事向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听到高宗将欲在西域驻以重兵的想法,那双柳叶般的细眉不禁微不可觉地皱了一下,但看见高宗兴致颇高的份上,她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来到延英殿,上官婉儿正立在殿口迎接,见到今日高宗竟亲自前来时,上官婉儿美目轻轻一阵闪烁,躬身作礼道:“婉儿见过圣人,见过天后。”

  “不必多礼。”高宗挥了挥手,对着武后笑语道,“媚娘,今日朕身体状况尚算不错,头疼之症也减轻了不少,自当亲自批阅奏折。”

  武后欣然笑道:“圣人龙体安康,若能亲自处理奏折,自然最好,婉儿,所有奏书可曾归类妥当?”

  上官婉儿正容答道:“启禀天后,今日奏书一共二十七件,皆已归类,请圣人天后审阅。”

  武后轻轻颔首,扶着李治走入了延英殿内。

  大殿内华丽宽敞金碧辉煌,红色的圆形廊柱雕龙携凤精致美丽,白玉地面内嵌金珠,携凿上五J莲花的图案,花瓣鲜活玲珑,连花X也细腻可辨,踏足其上直如步步生莲。

  而在大殿正北方,显赫孤单地置放着一张宽大的案几,两尊青铜镂空香炉分列左右,正在徐徐喷吐着青烟,使得殿内香气沉沉,让人闻之便心生惬意感觉。

  高宗皇帝一抖衣袖,从容落座在了那张宽大的案几前,指着摞起的奏折笑语道:“媚娘,还是由你来读给朕听罢。”

  “遵旨。”武后微微颔首,肃然跪坐在案几一侧,纤手伸出展开一封奏折,轻轻地读了起来。

  宇扬顿挫的声调在殿内来回回荡,武后每每读完一封奏书,都会停下与高宗商量一番,

  特别是涉及到西域用兵之事,所决所策更是尤为的慎重,高宗皇帝对武后颇为信服,基本都是从善如流言听计从,大概过得一个多时辰,所有的奏书便全都处理完毕。

  高宗有些疲乏地揉了揉太阳X,轻叹一声言道:“媚娘真不愧是朕的贤内助,若是没有你替朕处理国事,只怕朝野内外早就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可惜弘儿他早逝,否则你这作母亲的何须如此劳累。”

  高宗口中的“弘儿”,指的是他与武后长子李弘,昔日李弘以太子之身监国多年,颇有贤能之名,处理国事也极有章法主见,可惜没想到却是天妒英才,李弘在四年前暴病而亡,让高宗皇帝悲恸不已。

  武后轻叹一声道:“圣人,弘儿毕竟已经去了,臣妾身为李家之媳,替圣人你治理这万里河山也是理所当然,即便鞠躬尽瘁又有何妨?只要圣人你身体康健长命百岁,那比什么都重要。”

  高宗点头笑道:“能有媚娘此话,朕心甚慰,这段时间朝廷用兵西域,只怕涉及战事的奏折又会多上不少,还要媚娘你费心了。”

  武后凤目一闪,面上却笑微微地言道:“臣妾遵命。”


第一五七章 抛砖引玉

?说完之后,武后将视线转向了站在一旁的上官婉儿,正色言道:“婉儿,今后倘若有涉及西域战事的奏折,不管来得多晚也要及时处理,并送于朕决断,万不能有所耽搁,知道了么?”

  上官婉儿拱手应道:“是,婉儿遵命。”

  武后微微颔首,乘着离午时还有一段空闲,便和高宗说笑闲聊,上官婉儿默默然地站在一旁相陪,不知过了多久,她才看准了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笑言道:“对了,圣人,天后,这几日宫娥中流传着一则关于太宗皇帝和虬髯客下棋的故事,听闻乃是内文学馆新来的棋博士所讲,婉儿听后觉得颇有意思,也十分惊叹太宗皇帝的英明神武,便记下来准备说给圣人天后听听。”

  高宗捋须笑道:“先皇酷爱围棋朝野皆知,一手棋艺也是非常了得,昔日朕伺候先皇左右,没少与之对弈,然总的说来却是输多赢少,不过却从未听先皇提及过曾与虬髯客下棋之事。”

  武后笑言道:“那虬髯客不过一区区山野之人,先皇岂会放在眼中?即便胜了只怕也是浑不在意,自然不会对圣人提及。”

  高宗点点头,不禁生出了几分好奇之心,问道:“不知故事内容究竟如何,婉儿,你说给朕听听吧。”

  上官婉儿颔首应是,便将那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及至听完,高宗皇帝忍不住抚掌大笑道:“哈哈,好一个一子定乾坤,太宗皇帝占据中央天元睥睨四方,使得虬髯客灰溜溜地占据一角,何其妙也!”

  相比高宗的赞叹不已,武后却是理智了不少,淡淡笑道:“这故事只怕是来自那些没有根据的野史而已,其时虬髯客倘若真的想要举兵逐鹿天下,岂会因为听到太宗皇帝威名而心生怯意?而且就凭对弈一局隐遁海外,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高宗哈哈笑道:“一则故事而已,天后你又何必这般较真?不过虬髯客见到太宗皇帝之时,惊叹其为‘真天子’确有其事,这一点倒无法作假。”

  上官婉儿笑着C言道:“听罢这个故事后,宫娥们纷纷赞叹太宗皇帝的神勇,而且根据宫娥们所说,那棋博士将故事与棋艺讲解相结合起来,使得棋艺教授更加有趣,宫娥的棋艺进步得也是非常之快,倒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武后缓缓颔首,终于起了几分好奇之心,问道:“不知那棋博士叫什么名字,竟能想出这样的教授法子?”

  上官婉儿心里一阵暗喜,脸上却故作思索半响,有些不确定地言道:“似乎姓陆,宫人们都唤他为陆博士,至于什么名字婉儿就不清楚了。”

  在高宗和武后面前,一个内教博士之名肯定是轻飘飘如同鸿毛无关紧要,上官婉儿即便将陆瑾的名字说出来,也不会引起两人过多关注,闻言,武后只是点点头,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正午时分,武后在上官婉儿的陪同下返回了蓬莱殿,脱去那繁缛华丽的宫装,武后换得一件颇为舒适的对襟短襦,悠然落座在了殿中的罗汉床上。

  喝罢一盏参茶,武后手执书卷慢慢细读,时而眉头舒缓,时而眉头紧蹙,时而露出淡然笑容,那书卷里面仿佛有着百般有趣的故事。

  读得半响,武后突然抚卷笑叹道:“婉儿,你说这老荀子是不是忒煞奇怪,非要说什么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竟完全否认了天命的存在,而将一切归功于人事,人若不畏天地,那岂不是要胡作非为?”

  上官婉儿心知武后素来相信天命,笑盈盈地开口道:“听天后之言,莫非正在读荀子的篇?”

  “对,不知婉儿对此篇作何评判?”武后放下了手中书卷看着上官婉儿,一副饶有兴趣的模样。

  上官婉儿略一沉吟,回答道:“荀子像来不相信那怪力乱神的神仙之道,视老庄学说为异端,从根本上否定了仙、佛、鬼、怪的存在,光从这一点来看,可谓大道独行。尝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一切成败关键皆是因为人的缘故,不妄信神灵,不将希望寄予神灵,一切凭借自身努力改变一切,正是荀子思想的可贵之处。”

  说到这里,上官婉儿微带腼腆地笑道:“婉儿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还请天后指证。”

  “能想这么多,已经不错了。”武后微笑着点了点头,纤手抚摸着书卷笑叹道:“这荀子啊,的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而且此人爱讲真话,爱讲实话,特别是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