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512章

执掌武唐-第512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瑾明白能够进入乾陵之人非富即贵,不用问这个宫装女子也为朝廷重臣的家眷,正在他犹豫是否上前一问的时候,没想到那个宫装女子却已经是主动开口了:“常言陆丞相少年英锐,文武全才,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

  话音落点,那中年宫装女子已是步上了裴行俭钦陵前的小道,略显丰韵身段配上一张美艳犹在的面孔,手臂上挂着一个提篮,看上去颇为雍容华贵,望之就知道非常人也。

  陆瑾愣怔了少顷,示意陆小雅就在此地等他,这才脚步轻快的走了过去,对着那中年女子便是一礼,恭敬开口道:“在下陆瑾,见过夫人,不知夫人名讳?”

  中年女子十分坦然的接受了当朝宰相这一礼,也没有相扶,似乎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她目光炯炯的端详陆瑾半响,这才微笑出言道:“奴与太宗皇帝同出一门,乃高祖第九女,诏封常乐公主,论辈份,太平公主该叫奴一声姑婆。”

  :;;!!


第一千六十八章 常乐公主

  闻言,陆瑾双目一瞪,显然有些不敢相信,连忙在施一礼言道:“微臣陆瑾,见过常乐公主殿下,时才多有冒犯,还请殿下恕罪。”

  常乐公主亲自伸出手来,将陆瑾扶起,笑言道:“陆相不必多礼,算起来本宫已经有又很多年没有返回长安了,也许久没有见到太平,时光飞逝如白马过隙,今日见到太平的夫君,实乃替她由衷感到高兴。”

  陆瑾颔首一笑,却很敏锐的听出了常乐公主言语中的苦闷惆怅,不禁暗自一叹。

  这位常乐公主可不简单。

  她虽然是太宗皇帝同父异母的妹妹,但却要比太宗皇帝年龄小上不少,与高宗李治差不多同龄,因自小生长在皇宫的关系,幼时便与高宗交情莫逆。

  其后常乐公主出降右领军卫将军赵绰之子赵瑰,生有一女赵氏,为李显作英王时的结发妻、英王正妃。

  唐高宗对待自己的姑姑、同时也是亲家母的常乐公主礼遇有加。

  武后不高兴,就报复常乐公主,她以其女英王妃赵氏对自己不恭谨为由,下令将英王妃关进内侍省的女牢,所给饮食都是生的,赵氏被活活饿死。

  同时,武后又将赵瑰驱逐至括州担任刺史,后来又贬到寿州,并令常乐公主随行,而且令常乐公主一家不得随意返回长安。

  想来这次也是因为武后召开大朝会的关系,担任寿州刺史的赵瑰才与常乐公主一道获准前来洛阳,夫妻俩抽空前来了长安一趟,至于目的,陆瑾当然也已经猜到了。

  “公主殿下此行,是来这里祭奠英王妃的吧。”陆瑾说完之后,已是忍不住一声叹息。

  英王妃饿死在内侍省之后,一直陪葬乾陵,陆瑾现在已有儿女,自然懂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从常乐公主微微红肿着的双目来看,就知道刚才她必定哭过。

  常乐公主轻轻颔首,叹息道:“不错,本宫这次是专程前来祭奠大娘的,她在这里孤苦伶仃十来年,也未见到亲人,本宫想之便忍不住潸然泪下。”

  陆瑾轻轻颔首,回想起堂堂英王妃居然被武后活生生的饿死,心内顿时涌出了一股愤概难耐的感觉,郁郁一叹怅然言道:“英王妃的确是太可惜了……”

  常乐公主苦笑了一下,双目视线转向了不远处那条奔流不息的小溪,出言邀请道:“陆相,陪本宫到溪边走走如何?”

  陆瑾一愣,旋即点头道:“好,但凭公主殿下之意。”

  常乐公主微微颔首,对着随他同路而来的兵丁吩咐道:“你们就在这里守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兵丁们点了点头,立即分布在周围警戒起来。

  片刻之后,陆瑾便随着常乐公主走到了溪流旁边,两人望着淙淙流淌不息的溪水,均是没有说话。

  不做过了多久,常乐公主这才轻轻一声叹息,转过身来目光直视着陆瑾,正容言道:“陆相公之言,刚才本宫已经全都听到了。”

  陆瑾心知刚才自己在裴行俭面前的那阵唠叨也瞒不过常乐公主的耳朵,微微颔首,在没有明白常乐公主的心意前,他也没有冒然开口。

  常乐公主也没有等待陆瑾的回答,微微一笑继续言道:“陆相公可知李唐宗室对你是如何评价的?”

  “不知,还请公主殿下相告。”

  “其实长期以来,皇室宗族对你非常上心,但我们一直认为你乃是武后的心腹之人,想想来看,你能够进士及第并授予监察御史,相信对武后也有着知遇之恩,你能够尚太平公主并位列高官,这里面也离不开武后对于你的支持,所以皇室宗族一直将你视为了武后一党的关键人物,即便当年裴行俭曾说过将来能安大唐者必为陆瑾,但皇室宗族对于你,更多的却是提防,因为我们容不得武后一党中有能征善战的大将,而你陆瑾,说不定将来就会成为武后谋夺兵权的有力工具。”

  “其后你数次领军征战沙场,更让我们认为武后想要染指兵权,尽管当时皇室对于军方的代表人物刘仁轨和裴行俭多次请求,让他们对你陆瑾多加掣肘,但他二人都坚信你不会效忠于武后,是值得托付大事之人。”

  “弘道元年先帝驾崩,武后临朝称制与裴炎共治天下,那段时间你却没有依附任何一方,反倒是对李显暗中相助,这才让皇室宗族对你大为改观,徐敬业叛乱时,起初你多番拖延战机,迟迟按兵不动,更让我们意识到了你并非是对武后忠心之人,至少,在大是大非面前,你一直是站在皇室这一边的。”

  说完长长的一番话后,常乐公主明显露出了一个欣慰的微笑,询问言道:“陆相公,不知你对本宫这番话,有着如何感想?”

  陆瑾思忖半响,却是摇头笑道:“公主说得这么不明不白,陆瑾实在不解其意。”

  “呵呵,你并非是不解其意,你是听得太清楚了啊!”常乐公主丝毫不以为杵,反倒悠然笑道,“本宫知道你现在依旧对本宫心存疑虑,认为刚才那番言语乃是本宫试探你的话,但是你可知道,本宫若是要害你,光凭你在裴行俭墓前所说的那番话,就可以在太后面前要了你的性命,本宫与那卑劣无耻,谄媚下贱的千金公主可不是一路人,而且与武后一直不太对路,陆相公你大可放心。”

  陆瑾面带抱歉之色,轻叹道:“公主殿下,陆瑾乃是李唐之臣,自然是效忠的李唐,效忠皇室理所当然。”

  常乐公主眼眸一亮,颔首道:“陆相公能够这么说,本宫着实欣慰,但以朝堂目前形势,陆相公若是想做李唐忠臣,自怕不会那么容易。”

  “是不容易,但那又徒奈何也!”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怎会徒奈何?”

  陆瑾摇头道:“殿下理应知道,朝堂之内暗地里效忠李唐的大臣不在少数,只因太后强势摄政,圣人羸弱一味退让,群臣们毫无无主心骨,才使得朝堂局势有些失控,在下虽身为宰相,但始终缺少威望,而且在下身上的武后亲信印记太过明显,效忠圣人的大臣对在下也是心存疑虑,何能有所作为?”

  :;;!!


第一千六十九章 李唐宗室的试探

  “陆相公若是这么做想,却是大错特错了。”常乐公主摇头一声叹息。

  陆瑾一怔,肃然言道:“还请公主殿下赐教。”

  “常言公道自在人心,武后倒行逆施,擅权过重,早就已经激起了许多大臣暗地里的不满,在这里也不怕告诉陆相,皇室宗亲亦是同样,只可惜皇室宗亲几乎都在外为官,无法左右朝局,引领朝臣们,所以我们一直是束手无策。陆相若能多多亲近宗族的长辈,说不定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闻言,陆瑾苦笑道:“在下一直担心公主殿下乃是奉太后之令前来试探,没想到却说出这么一番话,现在想来,却是陆瑾过于谨慎小心了。”

  常乐公主嫣然笑道:“小心谨慎并没有错,毕竟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本宫就此告辞,陆相多多保重。”

  陆瑾颔首笑道:“也请公主殿下多多保重,陆瑾别过。”

  常乐公主点了点头,这才转身走了。

  陆瑾目送着常乐公主的背影消失在了远方,心内腾升出了一阵激动难耐的火焰。

  刚才他与常乐公主交谈不过盏茶,也只是在言语中抱怨了武后几句,看似没有多大的不妥,但常乐公主言语中透出的信息对陆瑾实在太过重要的。

  第一点,首先是武后擅权已经引来了李唐宗族的强烈不满,之所以宗室现在置之不理,全是因为宗室势力几乎都在外地州郡,在京城内缺少必要的重臣为之支撑。

  第二点,常乐公主让他多多亲近宗族长辈,那就证明李唐宗室想与他私下里接触一下,了解彼此,这对于正愁无法取得宗室信任的陆瑾,无异于是雪中送炭之事。

  常乐公主与武后可是有杀女之仇,断然不会是武后派来试探他陆瑾之人,常乐公主反倒还是受李唐宗族之命,前来试探他的人选。

  一来两人相遇实在过于巧合了,二来因常乐公主与武后有着仇恨,才使得她更加能够取信他陆瑾。

  看似李唐宗族也不会坐以待毙啊!

  心念及此,陆瑾一身轻松,略一思忖,心知要不了多久李唐宗族必定会派人前来联系自己,也就放下了心来。

  返回太平公主府当中,已是第二天午时。

  陆瑾与陆小雅乘坐的马车刚刚在府门前停下,便听到阍者禀告:崔十七郎君令人前来请陆驸马过府一叙。

  陆瑾心知多半是让包打听探听的事情有所眉目,故而崔若颜才会请他前去。

  陆瑾当下也不迟疑,让陆小雅回府之后,独自一人朝着同为兴道坊的崔府而去。

  行至崔府门前通禀,片刻之后崔若颜亲自出门前来迎接,当先便是一句言语:“陆郎君,事情有所眉目了。”

  “哦,不知情况如何?”陆瑾边走边问,神情非常振奋。

  崔若颜开口言道:“根据包打听探听得来的消息,韩国夫人府中的那位管家姓王,曾在韩国夫人府中呆了十来年,对于府中的情况十分清楚,韩国夫人死了之后王管家也离开府中迁往昌乐坊居住,五年之前,此人不知为何离开了长安,前去长安万年县郊外居住,鲜少前来长安。”

  陆瑾沉吟了一番,言道:“事不宜迟,那我们得赶快去寻找那位王管家才行,争取能够从他口中探听出当年的相关消息。”

  “那好,还请陆郎君在此稍等,我去换身衣服就出来。”崔若颜言罢,请侍女为陆瑾捧来热茶稍作等待,转身疾步匆匆的去了。

  有倾,崔若颜快步而回,三千发丝挽成了一个简单的英雄鬓,面如玉华,肤胜凝脂,浑身上下穿着一套紧身的武士劲装,既有几分女儿家的妩媚,也有几分易钗而弁的男儿气度。

  两人也不多话,骑马径直出了长安城,朝着西方而去。

  三月莫春,长安城外早已是一片绿色,耕牛遍野了,处处可闻农夫们春歌悠扬而起,互答为乐,显得热闹非凡。

  长安城外的田地多为皇室功臣封邑之地,这些农夫每年并不向朝廷缴纳粮秣之税,而是专供封地领主。

  太平公主也在万年县有着三百亩封邑,这里土地肥沃,便于耕种,比起许多地方产粮要高上不少,每年夏至秋初的时候,农夫们送来的粮食便可以将太平公主府两个高高的粮仓全部堆满。

  陆瑾和崔若颜手持马鞭纵马如飞,顺着官道行至离长安城十里开外的一处村庄。

  可见村庄内炊烟袅袅,喧嚣阵阵,原是村里的里正正在组织村民们疏通灌溉水渠,故而才一片热闹。

  陆瑾下马寻得一个面容慈祥的老翁,询问那王管家所住何地。

  想来应是那王管家在村内也是较为知名,老翁想也没想就指明了王管家居住所在,陆瑾抱拳致谢,这才上马去了。

  两人随着村内的夯土小径策马慢行,不多时就行至村尾,一间有别于其他茅草房屋的青砖瓦房豁然入眼,显然房内的主人生活条件教村内其他人较为优越。

  陆瑾下得马来,确定老翁所说的乃是这间房屋之后,这才行至门扉前轻轻叩响了房门。

  不消片刻,房门立即吱呀一声打开了,探出了一个留着发辫的脑袋,一双眼睛盯着来客转个不停,却是一个五六岁上下的总角孩童。

  对方虽是孩童,陆瑾却依旧没有失礼,抱拳言道:“敢问王老翁可在家中?”

  总角孩童细细端详陆瑾半响,这才脆声脆气的言道:“爷爷正在院内种菜,客人进来便可。”

  陆瑾拱手致谢,与崔若颜一道跟随孩童走入了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