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70章

执掌武唐-第470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篷骑士拱手一笑,跟随着这位叫做李敬业的壮硕青年走入了院内。


第九六九章 茅庐谋大事

 进入茅庐,斗篷骑士解下了所系的风雪斗篷,又抬手掸了掸残留在身上的水珠,年轻而又俊朗的脸庞在灯烛的照耀下特别清晰。

  此人正是奉旨巡狩江南道的朝廷监察御史薛仲璋。

  凭借着微微摇曳的灯烛,薛仲璋眯起眼睛望着屋内其余五人,除了其中一人外,其他均不认识,薛仲璋疑惑发问道:“英国公,不知这几位是?”

  “来,仲璋,容为兄给你中介一二。”李敬业一脸微笑着将薛仲璋拉入了屋内,指点着屋子中另外五人介绍道:“这位是舍弟李敬猷、栝仓县县令唐之奇、黟县县令杜求仁、临海县县丞骆宾王、以及盩厔县县尉魏思温。”

  薛仲璋听到这几人的名字,那双细长的眉头不禁猛然一挑,显然有些意外,抱拳笑道:“在下薛仲璋早就已经与诸位同僚相识久矣,今番得见,实乃幸何如之。”

  薛仲璋此话到不完全是客套话。

  在李敬业所介绍的这五人当中,李敬猷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家世自然不消说,那可是唐初开国功臣英国公李勣的孙子,与李敬业亦是亲兄弟。

  而唐之奇则是一个微胖的肥子,他昔日曾为朝廷门下省给事中,因与故太子李贤交厚,故而被贬官至地方。

  至于杜求仁,看上去高高瘦瘦弱不经风,他乃唐初名臣杜正伦的侄子,曾任詹事司直一职,因在今年年初妄议太后摄政一事,惨遭贬官外放。

  再看骆宾王,那就更不消说了,此人可是享誉朝野乡里的文人雅士,曾在七岁之龄以一首惊鸿绝艳于天下,被誉为士林佳话。

  只可惜这位仁兄官运晦涩,二十多岁时还是一个白丁,最后偶然得到别人提点,才在麟德元年高宗皇帝封禅之时,写了一篇而得到高宗欣赏,从而被授予了县丞小官,几经宦海沉浮,依旧得不到迁升。

  经过时间岁月的洗礼,这位曾经意气风华,指点江山的年轻才士,已是五十来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对于盩厔县县尉魏思温,却是薛仲璋的知己好友,自然非常熟悉了。

  “能够与薛御史共谋大事,实乃吾等之荣幸。”唐之奇笑容一团和煦,对着薛仲璋抱拳作礼。

  “唐兄说的不错。”杜求仁肯定的点了点头,矜持的神情中有着名门子弟特有的孤傲,“那武氏老妇厚颜无耻,低贱下作,乘先帝驾崩离世,居然胆敢窃取皇权,吾等早就对那老妇的行径痛恨不已,今番得知英国公有所举动,自然立即前来。


第九七零章 诡计夺权(上)

 晨曦初露,朝霞漫天,持续了旬日的漫天暴雨终于在黎明时刻停了下来。

  看到一轮红艳艳的朝阳从东方天际喷薄而出照耀大地,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止不住心情大好。

  他负手站在屋廊下欣赏日出美景,见那花开正茂,听那鸟雀啁啾,直至那轮旭日终于升上了三杆,他这才意犹未尽的来到公事堂,开始处理一日公事。

  今日当时之急,乃是做好太平公主昨日所叮嘱安排的大事。

  若那陆瑾仅仅只是一个闲职驸马,那倒也罢了,用不着太过紧张,然而坏就坏在陆瑾不仅只是太平公主驸马这么简单,他更是当今天官侍郎,检校右骁卫将军。

  天官侍郎乃吏部副职,可是权柄甚重,即便陈敬之官阶比陆瑾高上一级,也丝毫不敢有所轻视。

  更何况陆瑾年纪轻轻就位居要职,封侯拜相肯定是指日可待,而他陈敬之已是日薄西山垂垂老矣,两人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思忖片刻,陈敬之立即找来了负责扬州大都督府军事的司马潘明先,商议派出舰船出海寻找陆瑾之事。

  便在两人商议正酣的时候,庭内脚步声急促,一名吏员大步而入气喘吁吁的禀告道:“陈长史,监察御史薛仲璋奉帝命巡狩江南道路过扬州,现已进入了城内。”

  “薛仲璋?现在无甚大事,朝廷怎么派监察御史来了?”陈敬之顿时不自禁的皱起了眉头,显然对监察御史的到来大是郁闷。

  潘明先揣测了半响,叹息言道:“心许是太后摄政之后,觉得地方上的官员对于她摄政之事并不认同,故而派监察御史出来视察一番,长史,来者不善,当小心应对为上。”

  陈敬之点了点头,双手撑着案几站起,苦笑言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并前去迎接这位监察御史的到来吧!”

  片刻之后,陈敬之一行就出得府门,朝着大街上迎接而去。

  没走多远,高坐在马背上的陈敬之便看见一辆华车磷磷隆隆驶来,车旁护卫着朝廷专供御史出行的执法缇骑,不用问这一定是薛仲璋的车驾了。

  见状,陈敬之抬手示意已方迎接马队止步,对着迎面驶来的华车高声报号道:“本官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在此欢迎薛御史抵达扬州。”

  那辆缓慢前行的华车嘎然停止,车帘一动已是走出了一个幞头绿衣的年轻官员来,正是奉命巡狩江南道的薛仲璋。


第九七一章 诡计夺权(下)

 什么?扬州居然出现了乱臣贼子,为何我这个长史却毫不知情?

  陈敬之倒抽一口凉气,心内也是疑惑不解,心念电闪,一阵冰凉渗进他的脊梁,暗暗思忖道:然若真的有反贼欲在扬州谋反,那可是震惊天下的大事,而自己身为长史居然毫不知情,肯定会受到朝廷的责罚。

  想到这里,陈敬之大觉惶恐不安,赶紧问道:“薛御史,不知是何人胆敢在我扬州谋反?还请你说出他的名字,本官立即派人将之缉拿归案,听后你的审讯。”

  “哼哼,此人只怕是陈长史你,也不好缉拿啊!”薛仲璋摇着头冷哼了数声,口气却是有些阴阳怪气起来。

  陈敬之却是听得一头雾水,拱手言道:“老臣奉帝命镇守这扬州一隅,必定会奉公职守,维持安宁,不管叛乱涉及到何人,本官一定会亲自捉拿归案,不会让圣人失望。”

  “陈长史此言当真?”望着他的薛仲璋脸上却是是笑非笑。

  陈敬之一脸正容的点头道:“自然没有半分虚假,请薛御史说出此人姓名!”

  “呵呵,此人呐……却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薛仲璋嘴角溢出的笑容大是讥讽,忽地他猛然收敛了笑容,振臂亢声高喝道,“堂外执法缇骑听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涉险谋反作乱,速速将其缉拿下狱,容朝廷发落。”

  高亢的尾音在堂内绕梁不止,堂内所有官员人人惊愕,目光齐刷刷瞪着陈敬之,尽皆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

  陈敬之耳畔轰的一声,整个人都是懵懂了。

  他脸色发白,两眼笔直,不能置信的盯着嘴角蓄着冷笑的薛仲璋,语不成句的结结巴巴言道:“你你……我谋反?你说什么?”

  “哼!事到临头还想狡辩!”薛仲璋抬起手来冷冷一指,“老贼子,劝你立即俯首就缚,否者本官一定格杀勿论。”

  还未等堂内之人回过神,薛仲璋带来的执法缇骑已是如狼似虎的闯了进来,也不嚷嚷也不多话,径直冲上台阶将尚在愣怔中的陈敬之狠狠摁在地上,五花大绑起来。

  陈敬之这才醒悟过来,拼命挣扎高声辩解道:“薛御史,本官乃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岂会谋反?你是否哪里弄错了?本官对圣人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干出大逆不道之事。”

  薛仲璋冷酷至极的看了尚在挣扎喊冤中的陈敬之一眼,口气冰冷的出言道:“现在证据确凿,也容不得你抵赖不承认,先到大牢里面好好反省,本官到时候便将你送至朝廷问罪。


第九七二章 扬州之乱(上)

 “亲信大将?”杜求仁想了想,大是藐视的撇嘴言道,“若论武后亲信,只怕现在也只有她那些子侄为之依靠,武承嗣不通兵事,武三思虽然现为兵部尚书,但说到底也是脓包一个,而那右卫将军、负责玄武门百骑的武攸宁也不咋的,怎会是我们的对手?”

  薛仲璋忽地想起一人,开口提醒道:“你们别忘了,还有一个后起之秀陆瑾,此人深受裴行俭与刘仁轨的推崇,被视为年轻一代最是杰出的名将,而且在前不久的鄯州之战中大胜吐蕃,若非后来裴相误中吐蕃人的奸计,说不定他们还真能够击败吐蕃军神钦陵赞卓。”

  “陆瑾?”李敬业细细的念叨了这个名字半响,嘴角忽地掠过了一丝冷笑,“黄口小儿而已,侥幸击败了吐蕃人便被那些好事者誉为后起之将,实乃天大的笑话。”

  “总之一点,不能够掉以轻心。”骆宾王老成持重,仍不忘提点几人一句。

  李敬业点了点头,忽地正容言道:“现在扬州军权已在吾等之手,起兵之事宜早不宜迟,我意:三日之后诸事准备妥当,咱们就举起勤王义旗,成立匡扶军勤王止乱。”

  薛仲璋沉吟半响,沉声问道:“既然咱们是师出有名,那么不知机构人员方面如何调配?”

  薛仲璋这句话可谓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在他们当中,官爵最高的李敬业不过从五品下的柳州司马,其余诸人也几乎为县令、县丞这些小官,在勤王止乱的大事面前,这样卑微的官身却是有些不适合了。

  李敬业已是早有思谋,听到此话登时微笑言道:“武后猖狂,打压吾等正直忠臣,咱们自然不应该拘泥为臣之道,这样,咱们起事当日便成立匡扶府、英国公府、扬州大都督府,在下不才,就任匡复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府都督,唐之奇、杜求仁二位为大都督府左右长史,薛仲璋为大都督府司马,魏思温为匡扶军军师,骆宾王为记室。”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几人纷纷拥护,大伙儿均是一片振奋之色。

  便在这个时候,吏员匆匆来报:“李司马,太平公主殿下让你立即前去觐见。”

  “你说什么,太平公主?”李敬业陡然愣怔,不敢相信的开口道,“太平公主在扬州?”

  “对,”前来禀告的吏员肯定的点了点头,“前不久陆侍郎出海被海寇掠去,太平公主殿下是特意赶来请求援军的。


第九七三章 扬州之乱(中)

  “亲信大将?”杜求仁想了想,大是藐视的撇嘴言道,“若论武后亲信,只怕现在也只有她那些子侄为之依靠,武承嗣不通兵事,武三思虽然现为兵部尚书,但说到底也是脓包一个,而那右卫将军、负责玄武门百骑的武攸宁也不咋的,怎会是我们的对手?”

  薛仲璋忽地想起一人,开口提醒道:“你们别忘了,还有一个后起之秀陆瑾,此人深受裴行俭与刘仁轨的推崇,被视为年轻一代最是杰出的名将,而且在前不久的鄯州之战中大胜吐蕃,若非后来裴相误中吐蕃人的奸计,说不定他们还真能够击败吐蕃军神钦陵赞卓。”

  “陆瑾?”李敬业细细的念叨了这个名字半响,嘴角忽地掠过了一丝冷笑,“黄口小儿而已,侥幸击败了吐蕃人便被那些好事者誉为后起之将,实乃天大的笑话。”

  “总之一点,不能够掉以轻心。”骆宾王老成持重,仍不忘提点几人一句。

  李敬业点了点头,忽地正容言道:“现在扬州军权已在吾等之手,起兵之事宜早不宜迟,我意:三日之后诸事准备妥当,咱们就举起勤王义旗,成立匡扶军勤王止乱。”

  薛仲璋沉吟半响,沉声问道:“既然咱们是师出有名,那么不知机构人员方面如何调配?”

  薛仲璋这句话可谓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在他们当中,官爵最高的李敬业不过从五品下的柳州司马,其余诸人也几乎为县令、县丞这些小官,在勤王止乱的大事面前,这样卑微的官身却是有些不适合了。

  李敬业已是早有思谋,听到此话登时微笑言道:“武后猖狂,打压吾等正直忠臣,咱们自然不应该拘泥为臣之道,这样,咱们起事当日便成立匡扶府、英国公府、扬州大都督府,在下不才,就任匡复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府都督,唐之奇、杜求仁二位为大都督府左右长史,薛仲璋为大都督府司马,魏思温为匡扶军军师,骆宾王为记室。”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几人纷纷拥护,大伙儿均是一片振奋之色。

  便在这个时候,吏员匆匆来报:“李司马,太平公主殿下让你立即前去觐见。”

  “你说什么,太平公主?”李敬业陡然愣怔,不敢相信的开口道,“太平公主在扬州?”

  “对,”前来禀告的吏员肯定的点了点头,“前不久陆侍郎出海被海寇掠去,太平公主殿下是特意赶来请求援军的。”

  李敬业恍然点了点头,思忖半响,忽地拍手惊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