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44章

执掌武唐-第444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武后哈哈一笑,抬手对着上官婉儿示意道:“婉儿,为陆侍郎念念朕给刘仁轨所写的回书。”

  上官婉儿应得一声,此书本是她根据武后之意所写,全都记忆在心,立即娇声背诵道:“今因皇帝年幼不能开口发布政令,朕暂时代替他处置政事。劳卿从远处劝诫,又上表声称年老多病要致仕,内多责备抱怨,使朕忧虑不安进退无据。你说‘吕后致使诸吕之乱,给汉朝带来灾难,从而被后代耻笑’,比喻实在深刻,听到这种话,朕怎能不感到迷惘?使得欣慰和惭愧交集!静而深思,足为借鉴。公忠贞的操守,终始不变,劲直的气节,古今罕比,宰相之位是百官的楷模,何况公是先朝旧臣,为远近所注目,希望以匡正补救国事为怀,不要以年迈为由请求致仕。”

  念诵完毕,上官婉儿又出言解释道:“另外,太后已下旨进封刘仁轨为乐浪郡公,回信与圣旨一道已与今晨由春官尚书武承嗣所携,送至长安。”

  陆瑾从来没有见过武后这般低声下气对一个大臣如此好言相劝,况且还为之示弱以德报怨,进封刘仁轨为乐浪郡公,实在令陆瑾又惊又讶,以此也可以看出武后的确非常人也!

  故而,陆瑾双手一拱,心悦诚服的开口道:“太后胸襟实乃海纳百川,宽广无垠,臣万分敬佩,刘相公知道,必定会感激零涕,打消致仕的念头。”

  “但愿如此吧。”武后笑了笑,随口发问道,“对了,昨天殿试结束,不知陆卿你前去了何处?婉儿说曾在洛河上遇到了你?”

  闻言,陆瑾慌忙深深长躬,一脸惭愧的言道:“启禀太后,微臣知道自己行为不检,与人暗中幽会辜负了公主殿下,还被上官侍诏抓个正着,请太后责罚。”

  武后唇角一勾,问道:“你与那崔娘子认识多久了?”

  “三年!”

  “三年?竟是如此之久?”

  “不瞒太后,微臣与崔娘子乃是在江南道的时候认识,相互钦慕人品故而结为好友,时常聚在一起闲聊说谈,昨夜崔娘子邀我来到画舫饮酒为乐,而上官侍诏突然率人前来搜船,慌乱之下,微臣才跳窗逃走。”

  武后默然一阵,问道:“此事太平知道么?”

  陆瑾一脸汗颜的言道:“公主殿下尚不知情。”

  武后默默颔首,思忖半响,言道:“这件事朕可以当没有发生过,也可以不告诉太平,但是下不为例,陆卿,世事无绝对,人在做天在看,你好自为之吧。”

  陆瑾本以为武后不会这么善罢甘休,也是在心内做好了接受牢狱之刑的准备,但是完全没有想到她居然就这么放过了自己,而且对于密诏之事,居然提也不提,这究竟包含何等用意?

  圣意难测,陆瑾完全无法忖度猜测,但他知道此事已是就此了结,心内立即安定了下来,拱手拜道:“臣谨遵太后教诲,必定与崔娘子断绝关系,不相往来。”

  陆瑾走后,武后细细琢磨半响,嘴角流露出了一丝嘲讽的笑容。

  “婉儿,你觉得陆瑾是否说的是实话?”

  上官婉儿芳心急颤,硬着头皮言道:“婉儿觉得陆侍郎说的应该为实情。”

  “何以见得?”

  “陆侍郎年轻英俊,身居高位,而且才华横溢,状元出身,自然会引来一些狂蜂浪蝶……”

  武后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言道:“刚才你走了之后,朕仔细的想了一下,觉得不管昨日究竟是何人与刘内侍密议,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件事情当中,朕该如何处之。”

  上官婉儿惊讶的望着武后,显然是不解其意。

  武后轻轻一叹,从龙床上站起身来,双手后背走下了三尺台阶,踱步在殿内沉声言道:‘朕以女子之身临朝称制治理天下,肯定会引来不少的反对之人,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管那封还不知道其内容的密诏现在何人手中,对于朕的威胁都是甚微的,若朕堂堂一个活人还斗不过先帝留下来的遗诏,那就毫无执掌这大唐江山的必要了,现在朕就要看看,那些反对者究竟要如何掀起这反抗之浪,只要有人胆敢反对我武媚,那我见一个杀一个,见一双杀一双!”

  铿锵有力的嗓音回荡在殿阁之内,上官婉儿望着武后坚毅果决的脸庞,心内不禁生出了巍峨泰山难以撼动的感觉。

  只愿陆瑾刚才说的真的是实情,若他真的胆敢于武后做对,那铁定是以卵击石了!只愿他不会这么傻才好!


第九一六章 血腥杀戮

  出得已被易名为太初宫的洛阳宫,陆瑾只觉周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有一种逃出生天的感觉。

  刚才武后几乎只字不提昨夜所发生的事情,只是简简单单的询问了一番他与崔若颜之间的“奸情”,而且居然没有多少责怪,就这么让他离开了,实在令陆瑾大感意外。

  他不知道武后究竟有何用意,但是他可以肯定,武后绝对不会对密诏善罢甘休,故而这段时间对他来说也是非常的危险。

  好在进士放榜之后,他便要与太平公主一道前去江南道,如此一来到也可以暂避风头,只要李显那里不出现任何差错,武后理应会渐渐消除对他的怀疑之心。

  心念及此,陆瑾暗暗松了一口气,想及这两天惊心动魄的遭遇,不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苦笑。

  如今密诏在手,接下来该当如何还需仔细谋划。

  不过李显昏庸无知不堪大任,是断然不可能依赖于他,所有的重担还是压在了陆瑾自己的身上,不管是为了拨乱反正,,还为了大唐皇室延续,都必须首先解决武后与裴炎狼狈为奸,架空新帝的困局,让朝局重回正规。

  便在陆瑾下定决心的第二天,一则惊人的消息忽地从蜀中巴州传来,惊得整个神都一片咋舌了。

  原是李显即位之时,为防昔日监国太子李贤异动作乱,武后派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校检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

  没想到丘神勣到了巴州后误解了武后的用意,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李贤不堪忍受终是自尽而死,年仅二十九岁。

  消息传回神都,顿时激起了一片滔天巨浪。

  在闻讯之后,武后当场留下了眼泪,痛斥丘神勣胡乱曲解她的用意,使得李贤自尽身故,于是乎立即就将丘神勣贬为了叠州刺史。

  同时,在太初宫显福门外为李贤举哀三日,接收王公大臣们的击败。

  太平公主以前与李贤关系并不怎么好,但他毕竟是自己的血亲兄长,一身素衣亲自前去祭拜李贤,更是当场哭得梨花带雨不止。

  回去的路上,太平公主对着陆瑾哽咽言道:“七郎,现在显皇兄被废,李贤自尽而亡,母后她究竟是如何作想,难道她真的能够狠下心肠对付她的亲身儿子么?”

  陆瑾无比心疼的将太平公主涌入了怀中,用手轻轻的抚慰着她颤抖不已的后背,叹息言道:“李贤监国多年,在朝野乡间素有人望,为求新帝政局稳定,所以他必须得死,丘神勣并非曲解了太后的圣意,而是再明白不过了,太后派他前去本就是要逼死李贤。”

  太平公主听得心惊胆战,颤声道:“七郎,如果我们有一天冒犯了母后,你说她会怎么样?”

  陆瑾苦笑了一下,言道:“结果如何公主你也应该明白,,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太平公主娇躯一颤,瞬间就抱紧了陆瑾,回想起先帝健在时候的安稳,以及现在的杀戮遍地,不禁悲从中来,默默流泪。

  祭奠李贤的议事结束之后,群臣本以为能够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然而没料到的是,禁军飞骑又出了状况。

  飞骑又名百骑,乃是昔年太宗皇帝从跟随他的玄甲骑士中挑选精锐所成立的。

  飞骑虽然隶属于羽林军,但权力巨大专司驻守通往内同的玄武门,故而飞骑将士们与闻朝中机密也是非常的多。

  这日放衙之后,十来名飞骑将士聚在温柔坊内喝着花酒,酒喝多了这酒话自然也多,胡言乱语也是不少。

  于是乎有人乘着酒意发起了牢骚,不满言道:“这几个月大唐皇帝走马灯似的说换就换,荣华富贵总是归于李氏家族,我们弟兄一年四季辛辛苦苦为皇室守戍,有谁得到了好处?如果早知道我们禁军飞骑的奖赏就这么几文,不如拥立囚禁在皇宫别院的庐陵王即位,也许会多赏几个钱哩!”

  此话一出,顿时得到了同来将士们的一片赞同。

  但说到底,这些也只是酒后胡言乱语而已,几个卑微的飞骑士卒,是铁定没有人胆敢行那谋反之事的。

  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中一个飞骑士卒却将此话上了心,借故离开温柔坊飞驰入宫,向着上司告发检举了刚才所发生的事情。

  武后本欲快要睡下,闻讯登时大怒,立即下令让右羽林卫将军张虔勖率领百余羽林卫士出宫,包围了那家青楼。

  待到羽林卫士撞门而入的时候,那十来名飞骑军卒早就已是喝得酩酊大醉,全都被抓起压到玄武门内的羽林军大营当场处决。

  第二天,那个告密的飞骑士卒因有功受封为五品武官,以十几个袍泽的鲜血,换来一人的锦绣前程。

  在此事当中,庐陵王李显可谓什么都没做,也是非常的冤枉,然武后还是迁怒于他,下旨将庐陵王李显并王妃韦莲儿一道,迁往房州囚禁。

  其时韦莲儿已是数月的身孕在身,只得忍受着颠簸流离之苦,跟随李显离开了繁花似锦的神都,前去遥远的房州。

  而在路途之上,韦莲儿更是诞下了一个女婴,因李显夫妻当时情况窘迫,只得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故而取名为李裹儿。

  神都之内,太后凌厉而又果决的杀戮结束之后,朝局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安定,而今岁科举进士榜也在这一天放榜了。

  悬挂在太初宫皇城之前的皇榜高达数丈,写满了一个又一个幸运的名字,举子们争先恐后围观细看,当看见榜首状元之名之后,顿时激起了一片惊叹之人。

  “噢呀,蜀中陈子昂,新科状元!了不得啊!”

  “是了是了,状元陈子昂,一甲第二名卢怀慎、第三名赵彦昭!”

  “什么,陈子昂这样的寒门士子也能成为状元?太不可思议了!”立即有人表达了闻讯的惊讶。

  “哼,今科知贡举陆瑾便是寒门出身,还不是一样成为了状元,你真是懵懂无知。”旁边之人听罢此话,顿时冷哼反驳。

  有人点头附和道:“说的不错,当今天后不问出身,以才取士,钦点寒门之士成为状元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此一来,那就表明我们寒门士子的春天终于到了。”

  有人振臂而呼道“对,太后举贤用能,亘古罕见,千岁千岁千千岁!”

  无数寒门士子感同身受,同样也是忍不住齐声宣呼,一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汇成了巨大的声浪,直入内廷。


第九一七章 陆瑾的勉励

  则天门城楼上,太后武媚正在陆瑾的陪同下远远的观望着这一切。

  待听到士子们发自内心的拥护之声,武后欣然点头道:“对,这才是科举,朕所举行的科举,一定不会成为豪门大族入仕的游戏,而是真正要为朝廷选拔贤才,让天下才士尽入我瓮,为我效力也!”

  陆瑾微笑言道:“若能如此,实乃朝廷社稷之福,有这些才士为之效力,想我大唐也能千秋万代,传承久远。”

  武后笑了笑,褒奖道:“陆卿,今年科举你做的很好,也达到了朕的期盼,前段时间太平曾告诉我你想回江宁老家一趟,待到明日新科进士觐见之后,你就与太平一道,早点回去吧。”

  陆瑾点头言是,沉吟了一下,拱手请示道:“太后,微臣想在离开神都之前,向朝野公开自己的真正身份,还请你能够同意。”

  武后轻轻一叹,颔首道:“昔日朕与你父交情莫逆,若非他的相助,说不定朕已是被韩国夫人害死了,现在情况明朗朕也在无顾忌,故决定追授你父谢怀玉为荆州大都督,江宁县公,待你回乡之后,由朝廷出资为他立一个衣冠冢,也算朕略尽心意。”

  陆瑾一脸感激的拱手道:“臣替亡父拜谢太后恩典。”

  翌日一早,及第的二十二名进士在天官侍郎、今科知贡举陆瑾的带领下,走进了则天门城门洞,来到庄严肃穆的含元殿之前。

  进士首列,陈子昂头戴簪花幞头,身穿红色官服,激动得脸膛通红,身子轻轻颤抖不止。

  他做梦也没想到,他居然能够位列一甲,而且还成为了头魁状元,幸福来得太过突然,实在令他感觉如在沉沉大梦当中。

  但是他明白,这并非是知贡举陆瑾对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