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14章

执掌武唐-第414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裴炎到来的那一刻,陆瑾便知道他行使全军主帅一事要告一段落了,好在前些日击败了达古日耸那六万主力,现在鄯州的局势总体上还是有利于唐军,只要裴炎能够谨慎为战,持重坚守,必定能够将钦陵赞卓所领的三万大军歼灭于鄯州境内。

  但是,陆瑾还是从裴炎的举动当中感觉到了一丝担忧。

  裴炎一到军中并非召见他这个副帅,了解询问军情,反倒就这么迫不及待的鸣响聚将鼓,在宣告接掌军权的同时,更让陆瑾感觉到了裴炎对他的防备以及不信任,这自然并非好事。

  但是陆瑾也算是问心无愧,况且即便是副帅,他在中军大帐中也有着一定发言权力,并非裴炎一人就能为所欲为。

  陆瑾已经打定了注意,若是裴炎胆敢释放淳于处平,他即便是拼了副帅不做,也要坚决反对。

  不容多想,陆瑾快步来到中军大帐之前,然而令他感觉到意外的是,帐外再非那些面容熟悉的亲卫,而是全部换作了裴炎所带来的士卒。

  这些士卒个个甲亮盔明,持刀带盾,神情一片戒备。

  见状,陆瑾心头一紧,皱着眉头顺着甬道大步而入,未及帐口,忽地从旁边闪出了一个带剑军吏,挡在他的身前厉声嚷嚷道:“来者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没想到居然有人胆敢拦阻自己,并厉声询问自己的名讳,陆瑾心头陡然涌上了一股怒气。

  戒备森严的军卒,尖声嚷嚷的军吏,陆瑾实在没有想到,裴炎居然使用这般低劣的手段来树立自己的将威。

  他强自令自己镇定了下来,口气冷然的出言道:“本帅乃金牙道行军副总管、检校右骁卫将军陆瑾。”

  军吏轻轻颔首,拱手道:“原来是陆副帅,末将有礼了,请陆副帅解下佩剑,末将立即放行。”

  陆瑾怒极反笑,言道:“历来大将前来中军大帐,均是甲胄在身,腰佩长剑,你们这是哪门子军规,居然还要本帅解剑?”

  带剑军吏冷冰冰的言道:“陆副帅,这是金牙道行军大总管、陇右道经略大使裴元帅之令,请你遵令而行,不要让末将为难。”

  陆瑾再也忍受不住,冷冷言道:“本帅不解佩剑又是如何?不要挡着本帅之路,速速滚开!”

  带剑军吏陡然色变,右手一握腰间剑柄,随着“呛啷”一声细响,长剑出鞘直指陆瑾,厉声道:“大胆陆瑾,居然忤逆犯上不遵守裴元帅之令,来人,将他拿下。”

  高亢的话音落点,守在中军大帐周围的军卒全都抽出了武器,气势汹汹的围了上来。

  

第八四九章 陆瑾深陷危境


  陆瑾依旧是夷然无惧,他藐视的看了眼前这位带剑军吏一眼,语气从容而又严厉:“本帅现奉朝廷之名暂代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一职,今番到此,一来未见裴炎本人,二来军权尚未交接,故而本帅人尚是统领全军之主帅,尔等居然胆敢对本帅刀剑相向,可知此乃全军中军大帐,只要本帅一声号令,万千士卒汹涌而入,顷刻便能将尔等砍成碎片,不信咱们可以试试。”

  被陆瑾强大的气势所慑,带剑军吏竟是吓得脸色转白,犹犹豫豫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便在这个时候,一员白面长须的戎装武将从帐内走了出来,对着陆瑾拱了拱手谦和笑道:“陆副帅,末将乃是新任长史张靖臣,军卒无意冒犯,还请陆副帅见谅,请陆帅随我入帐。”

  也不知王孝杰为何会被解除了长史一职,但陆瑾相信这位名为张靖臣的新任长史必定乃是裴炎的亲信,点头言道:“好,那就有劳张长史带路。”

  张靖臣又是谦和一笑,侧身一让对着陆瑾伸手作请,将陆瑾请入了帐内。

  中军大帐环境依旧,然而坐在帅案上的再也并非陆瑾,而是换成了白发白须的裴炎。

  待到陆瑾入内之时,裴炎正在案后翻看着一叠厚厚的书卷,待看到陆瑾进来老眼一抬,淡淡颔首算是招呼:“陆副帅稍后片刻,待所有总管到来之后本帅便主持召开议事。”

  陆瑾不屑与裴炎多言,冷然点了点头,站在了帅案左侧。

  片刻之后,刘景仁、阎温古、爨宝璧、沙吒忠义四位总管与狄仁杰一道,也是步入了帐内,简单的向裴炎禀明身份之后,均是站在了帅案之下垂手待命。

  待到人全部到齐了之后,裴炎才将视线从书卷上移开,老眼环顾帐内诸人一圈,正容言道:“诸位将领,在下裴炎,现奉朝廷之令出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陇右道经略大使,今日赶赴军中主持对吐蕃的战事,还望诸位能够鼎力相助,共同击退强敌。”

  说完之后,裴炎将视线落在了陆瑾的身上,沉声言道:“陆副帅,请你按照规定交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之印。”

  陆瑾神情默然的点了点头,对着狄仁杰眼神示意。

  主帅之印鉴一般都是由长史代为保管,帅印自然在狄仁杰那里。

  狄仁杰立即会意,从身旁吏员手中接过了裹着黄绸的帅印,走到帅案前轻轻的放在了上面。

  待到狄仁杰刚退下一步,新任长史张靖臣已是快步而上,伸出手来解开了裹着帅印的黄绸,一方龟形为托的方形帅印已是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原本历朝历代军中均是通行虎符以及虎形之印,但唐朝因要避讳先祖景皇帝李虎之名,故而军中无虎符虎印,而是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

  帅案上这方龟形符印,正是全军统帅的象征。

  裴炎满意的点了点头,大手一伸,手掌已是抚在了帅印上面,朗声言道:“目前我军虽然在陆副帅的带领下大胜一场,然而敌军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特别吐蕃大相噶尔·赞悉若多布率军九万入侵西域,西域战事更是吃紧,当务之急,我军自然是要争取消灭钦陵赞卓说所领的这支军队。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大事须得办理。”

  说完此话,裴炎的目光已是落在了陆瑾的身上,沉声询问道:“陆副帅,本帅在路上曾听人禀告,说你论定淳于处平乃是吐蕃奸细,已是褫夺了他的兵权,不知对否?”

  听到裴炎当先便用此事向着自己发难,陆瑾心头不禁为之一沉,点头言道:“对,有诸多证据表明,淳于处平数次泄漏我军情报,特别是将裴行俭大元帅死讯泄漏给吐蕃人知晓,致使我们陷入局势被动。”

  “不知陆副帅口中的证据,是指的何也?”裴炎老眼一闪,口气有些冷冰冰的的味道。

  陆瑾淡淡言道:“第一,淳于处平无故装病,耽搁行程,妄想破坏我军战略;第二,前去吐蕃传信的奸细乃是淳于处平的亲卫,而每次军事议事的内容也只有末将以及几位总管知晓,故而淳于处平有重大的通敌嫌疑,末将依法依规按律将其缉拿,准备交给朝廷查办。”

  一句“依法依规按律”,表明了陆瑾坚定的态度,如果今天裴炎想要让淳于处平官复原职,陆瑾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好一句依法依规按律。”裴炎却是捋须淡淡一笑,笑容中有了几分揶揄的问道,“既然是陆副帅的决定,那本帅没有心思再作调查,不过身为主帅者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服众,如果现在有人告发陆副帅你是别国的奸细,不知你以何处之?”

  闻言,一股寒意沿脊梁迅速遍及陆瑾全身,从裴炎的态度以及他的口气来看,自己最是不愿意看到情况只怕已经发生了。

  而听到裴炎此话,本就觉得气氛有些剑拔弩张的众总管立即吓了一跳,均是睁大双目不能置信的望着裴炎,显然大是震撼。

  虽是如此,陆瑾依旧没有半分害怕,面无表情的开口言道:“倘若真有证据表明末将乃是敌国奸细,末将也愿意接受国法处置。”

  “说得好。”裴炎重重一掌拍在了案几上面,高声出言道,“君四海,你出来吧。”

  话音刚落,只见大帐的猛虎屏后陡然走出一人,身形魁梧而又高大,正是虞国昔日的镇国大将军君四海。

  再见陆瑾,君四海脸上布满了深深的仇恨以及强烈的不甘,昔年若非陆瑾前来搅局,说不定他早就已经娶了虞国女皇苏令宾走上了人生巅峰,岂会沦落到现在这般躲躲藏藏的境界?

  此际面对陆瑾,君四海又是愤怒又有一种大仇得报的振奋,幸灾乐祸的冷笑言道:“陆瑾,想不到吧,我君四海居然还好好的活着,现在正是我揭穿你真面目的时候。”

  

  

  

  

第八五零章 被免军职

  说完此话,君四海本以为陆瑾一定会露出惊慌失措的神情,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陆瑾依旧如同一座巍巍大山般神情丝毫不见动摇,望着自己的神情说不出的藐视。

  见状,君四海更是怒火中烧,长期以来含屈受辱的他登时就如同火山一般轰然爆发了:“诸位,你们眼前这位陆元帅,早在两年前便投靠了火凤教,成为了火凤教所建立的虞国的重臣,虞国女皇苏令宾更是他的娘子,此人现身居大唐要职图谋不轨,你们全部都被他所骗了。”

  此言一处,全帐响起了一片倒抽凉气之声,诸位总管面面相觑,几乎不管相信所见所闻。

  要知道前不久陆瑾才认定淳于处平乃是吐蕃奸细,将之罢黜免职,没想到今天居然又有人说陆瑾乃是什么虞国的奸细,直让诸位总管大感震撼莫名。

  狄仁杰气得胡须乱颤,上前一步戟指君四海朗声言道:“君四海,本官已经调查得非常清楚,陆元帅绝非虞国的奸细,你休要在这里胡言乱语,扰我军心!”

  “还有你这条老狗!”君四海对着狄仁杰怒骂了一句,恶声恶气的言道,“枉我一直那么相信你,相信你会揭穿陆瑾的身份,没想到你却多番对陆瑾纵容包庇,前番甚至还想杀我灭口,若非我那晚躲在帐外偷听到你与李元芳的对话,说不定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具死尸,狄仁杰,枉你被成为公正严明,断案如神的好官,陆瑾他究竟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要违背良心放过他!”

  狄仁杰这才知道了君四海不辞而别的原因,顿时气得身子瑟瑟抖动不止,对着裴炎拱手言道:“裴帅,下官狄仁杰敢以自己的官帽以及身家性命作保,陆副帅绝非虞国的奸细,请你明鉴。”

  裴炎冷冷一笑,言道:“陆副帅是否为虞国奸细,本帅现在没有能力作出判断,一切只能交由朝廷发落,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陆副帅已经不适宜担任金牙道行军副总管之职,先本帅依法依规按律解除陆瑾军职,暂且软禁于营帐之内,静待朝廷做发落,另外西突厥安抚使狄仁杰有知情不报,代为隐瞒之罪,本帅同样也暂免你的官职,软禁营中静待发落。”

  轻轻的一席话,已是令大帐内几位总管呆如木鸡,继而激起轩然大波,已是大大骚动起来。

  面对这一切,陆瑾不争不辩,默然无语的摘下了头上的帅盔,将之轻轻的放在了地上,一言未发的转身出帐。

  帐外夕阳暮色,鄯州大地金红灿烂,他凝望着连天而去的湟水,心头一阵酸热,不禁发出了一声沉沉的叹息。

  

  将陆瑾与狄仁杰双双软禁在大营之内后,裴炎正式接掌了大军一应军务。

  说起来,裴炎本是文官出身,明经及第之后历任濮州司仓参军、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后以黄门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永隆元年又进拜侍中,成为秉笔宰相,从来还没有过从军征战的经历。

  这次朝廷任命他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前来鄯州指挥与吐蕃的大战,原本裴炎心内是完全没有底的,甚至还说不出的抗拒。

  若非帝命不可违,他是根本就不愿意来到鄯州。

  然而没想到走到半路上,却听到金牙道副总管陆瑾领军水攻大败达古日耸六万大军,一举扭转了鄯州战局的消息,甚至还有活捉生擒大唐宿敌钦陵赞卓的绝妙机会。

  闻讯的一霎那,裴炎立即意识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到来。

  盖因现在鄯州局势已是利用大唐一方,钦陵赞卓困在了鄯城周围,插翅也是难飞。

  而在西域,西突厥十姓部落在王方翼的攻击下,早是溃不成军投降在即,兰州都督程务挺又将吐蕃大相噶尔·赞悉若多布所领的九万大军阻挡在沙洲一线,只怕待到吐蕃人进入西域,西突厥早就已经土崩瓦解了,到时候面对这程务挺以及回师而来的王方翼,本就军才平平的赞悉若必定也只有率军撤退一条路可选。

  故而裴炎人为吐蕃人的失败已经成了定局。

  但是只可惜,扭转鄯州战局的并非是他裴炎,而是年纪轻轻的副帅陆瑾,即便他抵达鄯州击败钦陵赞卓,最大的功劳还是属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