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392章

执掌武唐-第392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若颜自然也看出了陆瑾神情中的疑惑。

  她云袖一抬,轻笑介绍道:“陆郎君,这位乃是若媞阿姐的夫婿李庭烨,我这姐夫素问陆郎君大名,加之若媞在江南道的时候,甚得陆郎君的照顾,故而姐夫专程前来致谢。”

  正坐在案几后的李庭烨一脸微笑的站了起来,望着陆瑾的双目中流淌者意味不明的精光,淡淡拱手道:“在下李庭烨,见过陆驸马。”

  

第八零四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

 霎那间,陆瑾便明白了今夜崔若颜邀请自己前来并非那么简单,否者也不会突兀的邀请这位李庭烨一并前来宴席。

  他笑了笑,很快就恢复了从容镇定,对着李庭烨微微拱手道:“李郎君客气了,今日只有陆瑾,而无陆驸马,既然李郎君乃是崔娘子姐夫,咱们平辈论交便可。”

  闻言,李庭烨却是愣怔了一下,显然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他干笑了几声,脸上露出了些许古怪之色,右手一抬指着案几道:“陆郎君不必客气,咱们坐下再说。”

  陆瑾颔首,举步从容落座。

  然而令他微感意外的是,崔若颜并没有落座在旁,反倒出门吩咐侍女上来早就准备好的菜肴,显然在李庭烨面前,她是处于卑下的角色。

  其后她又亲自斟酒,率先举起酒杯言道:“今日与陆郎君再见,若颜实在幸何如之,姐夫,我们一起敬陆郎君一杯吧。”

  李庭烨悠然一笑,依言端起了酒杯,对着陆瑾一拱,言道:“陆郎君请酒!”

  “李郎君请酒!崔娘子请酒!”陆瑾也是端起酒杯拱了拱,这才仰头一饮而尽。

  三杯酒下肚之后,原本性格颇为外向活泼的崔若颜却是缄口不言了,反倒是李庭烨与陆瑾闲聊不断。

  “陆郎君,我曾听闻你乃是调露二年的状元,不知可有其事?”

  “呵呵,确有此事,当年在下也只是好运气而已,碰巧成为状元。”

  “碰巧?嘿嘿,陆郎君着实谦虚,如果碰巧就能成为状元,那进士及第岂不是容易至极了?也不知陆郎君你是师出何人?竟有如此学问功底?”

  感觉到这李庭烨似乎在探究自己的过去,陆瑾回答不禁有些谨慎了起来,字斟句酌的回答道:“家师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野老叟而已,世居山林闲云野鹤,实在上不得台面,名讳说出来李郎君也不知道,此刻不提也罢。”

  李庭烨贵为七宗堂宗主,自然感觉到了陆瑾对自己生出了戒心,不过他根本不在意。

  盖因两人素不相识,而他今日主要的目的也是想多了解这位声名正隆的驸马爷一番,并没有与之深交的意思。

  李庭烨轻轻叹息了一下,言道:“想必陆驸马也应该知道,博陵崔氏作为天下士子名门,一直十分乐意结交天下俊杰,如陆郎君这般以进士及第的寒门士子,更是我们结交的对象。”

  一听此话,陆瑾眉头猛然一轩,嘴角啜上丝丝冷笑,心头也是生出了不快的感觉:“怎么,莫非博陵崔氏对我这个寒门士子非常有兴趣?难道还要准备招我为婿?”

  话音落点,坐在旁边一直默默听他们说话的崔若颜顿时神色一变,心内大是焦急,生怕这不知天高地厚的陆瑾会惹恼姐夫。

  但是陆瑾这么说也是有着一定根据的。

  自从隋唐施行科举打破了世家门阀对于官场的垄断之后,许许多多普通的读书人能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甚至还有不少寒门士子为此鱼跃龙门。

  鉴于如此形势,如七宗五姓等门阀世族,也因势而变对这些入仕的优秀读书人采取拉拢的方法,对其仕途提供财力关系支持,面对特别优秀的读书人,七宗五姓更会以旁支女子与其联姻,结为牢不可破的翁婿关系。

  这也是为何科举实施如此多年,七宗五姓在朝堂中影响依旧深远的原因所在。

  即便是皇权,对于代表着士子精英集体的七宗五姓也是无可奈何,更有甚者,李唐皇室还不惜诈称是陇西李氏的后人,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声势,而陇西李氏本就是七宗五姓之一。

   连李唐皇室都忍不住去贴七宗五姓,更别提这些普普通通的读书人。

  如果能够与七宗五姓联姻,可谓比进士及第还要令人激动之极。

  故而当朝宰相薛元超才说自己生平有三大憾事:一是没能参加科举进士及第;二是不能参与编修国史;二是未能娶七宗五姓的女子为妻。

   如今陆瑾便是以此讥讽七宗五姓的联姻举动,故而崔若颜才会替他生出了担心之感。

  然而没想的是,李庭烨丝毫没有露出不悦之色,他淡淡笑了笑,颇为认真的言道:“倘若陆郎君还未婚嫁,说不定博陵崔氏当真有这等打算,何须旁支之女,说不定就连嫡系女子也很有可能。”

   此话刚落,崔若颜瞬间就落了一个大红脸,现在博陵崔氏嫡系女子中也只有她还未出嫁,姐夫这么说实在太过荒谬了一些。

  况且陆瑾现在已是成为了太平公主的驸马,说这些已是毫无意义了。

  想到这里,崔若颜不由暗暗生出了几分怅然的感觉。

  陆瑾微微一哼,揶揄笑道:“如此说来,博陵崔氏对我当真慷概,即便嫡系女也愿意割爱,只可惜在下对你们博陵崔氏一直不太感冒,也没有兴趣当七宗五姓的女婿,实在抱歉至极。”

   闻言,李庭烨捋须哈哈大笑起来,笑罢认真说道:“陆郎君快人快语,着实令在下倍觉新颖,但愿将来陆郎君也能保持这般风格,那就再好不过了。”

   陆瑾脸上微露冷笑之色,站起对着崔若颜拱了拱手,正容道:“崔娘子,今夜在下已经酒足饭饱,就不在此打扰,请容在下告辞。”

   没想到陆瑾说走就走,慌得崔若颜急忙站了起来,语带挽留的言道:“郎君为何这么快就走了?难道是嫌弃奴招待不周么?”

   “非也。”陆瑾乜了依旧保持着微笑的李庭烨一眼,冷冷拂袖道,“只是与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已,在下告辞,不劳娘子相送。”说罢也不待崔若颜同意,转身就走。

  崔若颜追也不好追,劝也不好劝,又是焦急又是郁闷,待到陆瑾走远之后,她才望着李庭烨轻叹道:“姐夫,起先我就告诉过你陆瑾乃是吃软不吃硬的臭脾气,现在可好,当真将他气走了。”

   李庭烨捋须沉吟不止,半响才言道:“也不知此人为何对我博陵崔氏抱有深深的敌意,刚才我不过稍许透露了拉拢之意,他便为之发火了。”

  

  

  


第八零五章 西域祸乱渐起

崔若颜揣测了一下,蹙眉言道:“难道是因为当初我支持李贤的缘故,从而与他多番冲突,使得他对我们崔氏没有半分”

  amp;nbp;“不,应该不是这个原因。”李庭烨摇了摇头,“那时候你们各为其主,即便有所冲突也正常不过,况且武后与陆瑾已是取得了胜利,李贤也被废黜多年,他岂会对你记恨那么久?应该是有其他原因。”

  amp;nbp;听罢李庭烨的一番分析,崔若颜立即认同的点了点头。

  “不过由此看来,陆瑾也并非是实现我们大计的有力人选。”李庭烨轻叹一声言道,“一则此人乃是武后心腹,又是武后之婿,实在难以拉拢,第二,此人的性格太过刚烈桀骜,着实不好驾驭……”

  amp;nbp;听到这里,崔若颜慌忙辩解道:“但是姐夫,陆瑾能文能武,而且非常年轻,不仅以刘仁轨和裴行俭所代表的军方对他颇为认可,而且他又是天皇天后之爱婿,太子李哲的妹夫,可谓得到了朝中各方势力极大的认可,实在太难得了,比起七宗堂决定支持的王方翼,也要强得太多了。”

  amp;nbp;李庭烨摇头道:“王方翼即便备受武后猜忌,但他毕竟是我们太原王氏之人,在忠心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至于陆瑾……我承认他很有能力,是一匹难能可贵的千里马,但是一匹不听话的千里马的价值却不比上一匹听话的劣马,陆瑾他的确不合适。”

  amp;nbp;崔若颜心知姐夫主意已定,不禁暗自一叹。

  便在这个时候,敲门声忽然响起,一名明艳动人的侍女已是走了进来。

  “宗主,西域鹞鹰急报。”

  amp;nbp;一声宗主,便道明了宾满楼与七宗堂之间存在的联系。

  李庭烨点了点头,接过侍女手中的信纸慢慢细读,顿时就愁眉深锁了。

  见他神情有异,崔若颜连忙问道:“姐夫,可是什么坏消息?”

  “是啊,坏消息,还是一个极坏的消息。”李庭烨苦笑了一下,甚是疲惫的叹息道,“西域又乱了。”

  amp;nbp;今夜的太初宫注定不能平静下来。

  黄昏时刻,正在书房处理奏折的上官婉儿接到西域大都护王方翼送来的加急军报,禀告西域西突厥旧部叛乱之事。

  正月初,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车薄率领十姓部落起兵反叛,围攻弓月城,西域西部一片大乱,安西四镇又是岌岌可危了。

  上官婉儿知道如此重要的军情不容丝毫耽搁,立即亲自前去禀告武后知晓。

  武后自然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高宗又是病倒卧榻的情况下,她亲自召集众丞相以及部分群臣前来丽春殿议事,商议应对西突厥十姓部落叛乱之事。

  在煌煌如白昼的灯烛照耀下,丽春殿内的商议足足持续到了三更时分。

  在综合群臣的意见之后,武后当即拍板决定出兵征讨叛乱,希冀能够将西域之乱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至于是何人带兵,群臣们却是莫衷一是商量许久。

  当此之时,依旧是武后圣心独断,出了几个名字,登时就获得了群臣们的一片赞同之声。

  翌日一早,一则消息从皇宫内传出,登时就在官场上掀起了极大的波澜。

  鉴于西域西突厥十姓部落叛乱,朝廷迁闲赋在家的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太府少卿、驸马都尉陆瑾为金牙道行军副总管,检校右骁卫将军,统军五万征讨西突厥。

  同时,迁安息都护王方翼为昌河道行军大总管,兼金牙道行军副总管;兰州都督程务挺为平夷道行军大总管、兼金牙道行军副总管;户部度支郎中狄仁杰为西突厥安抚使,协助裴行俭平定叛乱。

  裴行俭乃是沙场老将,苏定方的传人,加之又熟悉西域形势,成为主将自然是在适合不过了。

  王方翼和程务挺也是两位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以其为副手协助裴行俭平叛,着实也为强强联合。

  至于驸马都尉陆瑾,许多朝臣却是暗自认为太过年轻了些许。

  此人虽然有征讨白铁余之胜,但长期以来终究是文官,几乎没什么戎马生涯,这次突然带领如斯大军,也不知是否可靠。

  正在群臣们议论不休的时候,又是一则消息从皇宫内传出。

  让陆瑾担任金牙道行军副总管,不仅仅是武后的意思,更是主帅裴行俭之意。

  相传昨夜武后召见裴行俭商议之时,武后原本是想让陆瑾担任裴行俭麾下领军总管一职,但裴行俭却坚持让陆瑾成为平叛军副总管,协助他统筹全军。

  武后本也是想让陆瑾多多锻炼一下,一听裴行俭此话,自然就同意了下来,故而陆瑾才能以从四品的官职成为至少须得从三品才能担任的大军副总管一职,也算是低职高配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陆瑾正在太府寺内处理公务,乍听消息,当真是半响也回不过神来。

  这不仅仅是因为闲赋已久的裴行俭被朝廷再次启用之因,更为重要的是,他将协助裴行俭前往西域平叛。

  如此消息,实在来得太过突然了,饶是他的镇定沉稳,此刻也感觉到了甚为不可思议。

  还未等他回过神来,平叛军长史王孝杰已是前来传达金牙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的第一通军令:今日午时,金牙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将在右骁卫大将军府召开军议,商讨平叛之事,所有总管以上的将军全都须得前来参加议事,不得缺席。

  对于裴行俭的军令,陆瑾当然是言听计从,点点头已是允诺了下来。

  十六卫府均是位于皇城之内,天街之上,而右骁卫将军府则是位于天街西部之地,陆瑾从太府寺过去倒是不远。

  十六卫府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军事机构,相反,它是作为天下六百多座折冲府管理机构存在的,这也是府兵制的基础。

  唐时的府兵制,是一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兵农和一、寓兵于农的制度,“府兵”由各地折冲府从所在州县的农民中挑选,年二十入役、六十免役,平时在家生产、农闲训练。

  但是,十六卫府只是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