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205章

执掌武唐-第205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之意,表示他乃是忠于朝廷的监察御史,而非忠于某个人的监察御史,武后相信以陆瑾的聪慧,绝对不会在言语中犯下这样明显的错误,铁定是故意为之。

  然而武后依旧是不以为杵,她曾暗地里多方了解陆瑾其人,明白他是个堂堂正正,不会靠钻营取巧获得晋升的人物,这样的人成为监察御史,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因为他不会向那些干扰办案的势力进行妥协,认定了的事情必定能够一查到底,这或许就是未经过官场洗礼的书生意气,文人傲骨。

  心念及此,武后笑道:“好,那朕就拭目以待了,陆御史,即便是离开了翰林院,你也依旧要记住是我北门学士,若是有所空闲,也不妨前来翰林院坐一坐,朕若遇到不解之问题,也会找你前来垂询。”

  陆瑾正愁以后与上官婉儿相见困难,一听此话正是得偿心愿,点头应命。

  出了上阳宫,陆瑾沿着台阶缓慢而下,脑海中却是思忖不断。

  正欲顺着青砖铺成的宫道绕过上阳宫正殿,却见道旁花丛内的凉亭中似乎站着一人,举目一望,太平公主正对着他颔首微笑。

  上巳节时,陆瑾与上官婉儿在洛水之畔偶遇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不仅当面致歉,而且还收拾了那群为非作歹的地痞无赖,陆瑾原本心头还留有对她的几分芥蒂,也烟消云散了。

  他微微一笑,举步走至亭内,拱手笑言道:“殿下好有闲心,竟在此地赏花为乐,实在羡煞吾等。”

  太平公主得知母后今日要召见陆瑾,故此专程来到这里等候,听到此话嫣然一笑也不解释,淡淡道:“状元郎,太平在此恭贺了。”

  “殿下客气,陆瑾实在受之有愧。”陆瑾笑了笑,却没有将话题展开,隐隐约约似乎有离开之意。

  太平公主好不容易才等到与他单独相处的机会,连忙言道:“对了,监察御史可不比棋待诏清闲,七郎你初去察院,一定得谨慎从事,万不可随意招惹权贵,弹劾权贵,若有什么麻烦之事,尽可找人给本宫带话,本宫一定会设法相助。”

  陆瑾点头笑道:“好,微臣知道了,现在微臣还赶着去御史台报道,公主殿下,请恕微臣告退。”

  太平公主贝齿轻轻一咬红唇,娇靥上露出了几许郁闷之色,无奈颔首道:“那好,你去吧。”

  及至陆瑾走出凉亭顺着宫道而行,渐渐消失在了远方,太平公主依旧站在亭内痴痴凝望,没有离开脚步,半响回过神来怅然一叹,喃喃道:“这个冤家……对我真是太敷衍了……难道我就这般不遭他喜欢么……”

  

  御史台位于皇城右侧,与兰台毗邻,与鸿胪寺隔着天街相望,占地宽阔,楼宇相连,看上去极是气派。

  秦汉之时,皆以御史负责举国监察事务,官署称御史府,长官御史大夫更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权柄极重。

  南北朝时改御史府为御史台,隋唐两代沿置,是朝廷监察机构,也是朝廷司法机构之一,负有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之职。

  在贞观之前,御史台仅仅风闻奏事,没有司法权力。贞观间,御史台设置台狱,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如此一来,等同于集弹劾之权与审判之权为一体,这也为后世的酷吏政治提供了基础。

  唐时御史台共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长官御史大夫一人,官阶从三品;御史中丞二人,正五品上。

  其中台院有侍御史四人,官阶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有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掌殿庭供奉之仪;而陆瑾所在的察院,则有监察御史十人,分察六部及地方州县,官秩正八品上。

  陆瑾施施然地从御史台门坊而入,一面宽阔的影壁霍然入目,上面携刻着“獬豸吞官”图,图中獬豸张牙舞爪大是狰狞,直看得人心生胆颤。

  獬豸乃是中国古代神兽,它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长有一角,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每当獬豸怒目圆睁,就能辨别是非曲直,识察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因而獬豸被奉为护法神兽,更是司法的象征。

  陆瑾站在影壁前驻足观望,正巧两个身着深青官袍的官员从身旁而过,其中一个体态矮小臃胖的中年官员愤愤然地言道:“那狄仁杰真是一个猪狗奴,刚升任度支郎中就拽得不行,本官前去查案他居然不理不睬,还给我脸色看,正是太可恶了。”

  旁边那弯腰驼背的官员轻叹言道:“武御史难道不知狄仁杰与宗三好关系非常要好么?以前狄仁杰在担任侍御史的时候,宗三好便时常给他支持,如今你想动度支来往账目,没有宗三好的支持,自然不是那么容易。”  

第四一六章 御史骂街

 几句话飘入陆瑾之耳,开始他只是觉得狄仁杰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细细回想,才记得狄仁杰正是在裴行俭寿宴那天,捡到他贺礼画卷的那位侍御史,没想到他现在竟然去了户部担任度支郎中,可谓不错的高升。

  度支是户部下辖部门,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以郎中掌其事,也就是说大唐所有的钱财收取花费,都是由度支郎中审核决定的。

  再看那两人官服,大唐官服颜色都有着明文规定,如陆瑾这样的八品官官服颜色是为深青色,不能有丝毫逾越,瞧这两人服饰颜色,不用问也应该同为监察御史。

  想来应是这武御史想要察看度支账务,却被狄仁杰拒绝,因而才露出这般愤愤然的表情。

  正在陆瑾暗自揣测之际,武御史又冷哼言道:“李御史啊,你不妨想想看,这段时间裴行俭率领三十大军远征东突厥乱党,其中支用开销,是多么的庞大惊人,其中难道就没有官吏贪赃枉法,暗中敛财么?”

  弯腰驼背的李御史轻轻捋须,摇头言道:“然若要调查账目,就须得冻结度支一切开销,这样的责任太大了,若是因粮饷发放不及时,让裴行俭大军缺粮缺穿,必定会惹来麻烦。”

  武御史冷笑言道:“哼,有我姑母撑腰,难道我武懿宗还怕他狄仁杰不成!我这就去找宗三好问个清楚,一定要让他答应下来。”说完之后,挥袖离去。

  李御史想劝却又不好劝说,也只得紧跟他而去。

  陆瑾站定暗思:从此人的言语听来,他的姑母似乎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朝堂之上姓武的权势女子,不用问也一定是天后她老人家了,莫非这武懿宗是天后的子侄?还有,他们口中的宗三好乃是何人?莫非是御史中丞宗秦客?似乎宗秦客正是分管察院的御史中丞。

  思忖片时,陆瑾淡然一笑,决定还是早早前去向御史大夫报到为上。

  御史大夫的公事房位于台院之内,乃是一间环境优美的精致跨院,四面种着花草树木,角落一片粼粼水池,颇显幽静。

  陆瑾到的时候,御史大夫高智周正在批阅公文,看到陆瑾入内,不禁捋须笑言道:“状元郎能够来到我御史台,真是令老朽喜出望外啊。”

  陆瑾知道这位高大夫乃是贞观年间进士出身,前些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乃是不折不扣的宰相,只因淡薄冠冕故而辞去宰相,才转任为现在的御史大夫,在朝堂中也算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未及多想,陆瑾正色言道:“能够来到御史台效力,下官也是非常高兴,以后还请高大夫多多提点,下官必定会尽职尽事。”

  高智周微微颔首,又是勉励了陆瑾几句,言道:“陆御史刚到察院,这几个月应先熟悉律法为主,本官会安排宗中丞对你严加教导,争取能够尽管熟悉御史之职。”

  陆瑾拱手谢过,心知对方再无叮嘱,便告辞离去。

  向高智周报到之后,陆瑾下一个要去的地方自然是察院,分管察院的御史中丞宗秦客的公事房,也是在那里。

  陆瑾顺着青砖大道绕行片时,在值勤卫士的引领下,方才找到进入察院之门,细细看来,却是一片宽阔的院落,正北之位一栋三层木楼,左右两边均是砖石大屋。

  他刚跨过院门走了进去,便听见一阵叫骂嚷嚷声清晰传来,声音直贯云霄:“宗三好,本大爷知道你躲在楼内不出来,好,我看你能够呆了多久,看你能否一辈子躲着我!”

  陆瑾闻声愕然,在他原本的印象中,御史台必定是一个威严肃穆之处,御史们更是严肃古板不苟言笑,没想到今天第一次进入察院之门,便听到有人这样破口大骂御史中丞,实在令他大感意外。

  前行几步疑惑望去,那栋红色木楼之下正站着一个绿袍官员,身材短小体型臃肿,挺着一个大肚腩叉腰大骂,言语刻薄而又辛辣,正是刚才那名为武懿宗的御史。

  陆瑾再看四周,砖石大屋台阶前,有几名绿袍御史以及许多红衣吏员正在指指点点议论不休,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劝阻,反而有隐隐看热闹的架势。

  陆瑾站着看了一会儿,瞧见不远处站着一个三十些许的绿袍官员,立即上前拱手言道:“在下陆瑾,乃新任监察御史,不知这位同僚如何称呼?”

  绿袍官员面色白皙,颌下一部美须,望向武懿宗的细长双目流淌着轻蔑的笑意,一听陆瑾之言,回过神来连忙拱手道:“原来阁下便是新科状元,在下张仁愿,职司监察御史,久仰状元郎大名了。”

  陆瑾微笑言道:“张兄过奖了,状元不过科举之称,目前在下已经调来察院为官,大家份属同僚,毋须这般客气。”

  “哈哈,陆御史此话正合吾意。”张仁愿捋须一笑,目光又转向了大骂不休的武懿宗,冷笑言道,“今日陆御史刚来察院,便不幸看到了这犯上不敬之举,吾等实在汗颜。”

  陆瑾微笑问道:“哦,不知那位御史乃是何人?为何要这般破口大骂,还有宗三好又是何人?”

  张仁愿眼眸中满是藐视之色,淡淡言道:“骂街之人名为武懿宗,乃是天后堂侄,而他口中的宗三好是为分管我们察院的宗中丞,至于骂街缘由,哼!无理取闹而已!不说也罢。”

  陆瑾微微颔首,也觉得武懿宗的行径非常不妥,仪仗天后之威在这么多同僚面前大骂上官,丝毫不给上官颜面,张仁愿一句无理取闹的评判还算太轻了一些,要他来说,此举当真是狗仗人势。

  张仁愿冷哼一声道:“陆御史此番前来,想必是找宗中丞报道,不过眼下只怕不行,得等这只豺狼走了以后再去。”

  “张御史所言甚是,那在下也只能等一等了。”陆瑾止不住摇头苦笑。

  武懿宗站在木楼下足足骂了大半个时辰,方才得意洋洋而去,陆瑾瞧准这个时机,走到木楼前对着把守卫士拱手言道:“在下新任监察御史陆瑾,求见宗中丞。”

  把守卫士上下瞄得他一眼,言道:“阁下先在这里等后通传。”说完转身进了木楼。  

第四一七章 诨号之趣

 片时之后,陆瑾终于在卫士的带领下进入木楼,来到三楼一间房门前推门而入,入目便看到一个肥脸官员正坐在案后抚额叹息,不用问便是御史中丞宗秦客了。

  陆瑾翩翩而入,施礼言道:“陆瑾见过宗中丞。”

  “哦,是陆御史到了么?”宗秦客从案后站了起来,笑容却是有些尴尬,毕竟刚才被武懿宗一番大骂令他颜面大跌,想来陆瑾也应该看到了。

  一番寒暄客套之后,宗秦客轻叹言道:“陆御史,监察御史可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察院满编本应该有十名监察御史,然而目前算上你也只得八人而已,还有两人在外巡视州郡,因而现在察院满打满算就只有六个人,还望你能够尽快熟悉公务,承担起部分事务来。”

  陆瑾立即点头言是。

  宗秦客吩咐完毕之后,又让吏员将张仁愿叫了过来,言道:“张御史,你久在察院,熟悉具体事务,本官就将陆御史交给你了,带着他能够尽快熟悉公务。”

  张仁愿拱手言道:“下官应命。”

  下得木楼,张仁愿笑言道:“陆御史,在下以为当务之急,你首先须得熟悉永徽律疏和监察御史具体职责,待会我便令人将书送来给你细读,至于现在,我们还是先去用膳吧。”

  陆瑾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竟是到了正午,微笑点头,跟随张仁愿来到右面那片青砖大屋前,进入了一间敞亮的屋内。

  这间屋子长宽约莫五六丈,二十余张长案排列其中,不用问便是察院的饭堂,灰白墙面挂着不少名言警句,如“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政者,正也。子帅从正,孰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