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2章

执掌武唐-第2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欲绕过遮挡内院视线的影壁,藏在影壁边上的青衣侍婢见得谢瑾归来,立即慌张上前急声道:“七郎啊,你可总算回来了,三娘子让婢子在此处等你,你先出去躲躲,不要急着回家。”

  唐朝无论豪门贵胄还是平民百姓,家中同辈男丁以年齿排序皆唤作“郎”,如大郎、二郎、三郎等等,有时候为了区别同房两代子嗣,家人便可以在郎后面加“君”字,以示前一代尊崇。而女子则是换作大娘、二娘、三娘。

  谢瑾尽管是大房嫡长孙,不过在他出生后,二房迁来大房居住,同辈先于谢瑾诞下六人,故此府中便唤谢瑾作“七郎”。而青衣侍婢口中的“三娘子”,则是指谢瑾的母亲陆三娘,她出生于吴郡陆氏,因在娘家中排行老三,便唤的“三娘子”。

  谢瑾认得这女婢乃阿娘贴身侍婢,闻言倒也不慌,沉声询问道:“幼娘,府中发生了何事,某为何须得出去躲躲?”

  幼娘疾叹一声,慌忙解释道:“七郎你今日被夫子赶出学堂,阿郎(老爷)知道了尤为愤怒,声言你丢尽陈郡谢氏的颜面,说是要请出家法教训你,三娘子苦劝无用,让你先去躲躲,待风头过了再行归家。”

  “什么,竟有此事?!”

  谢瑾着实一愣,没想到谢睿渊这么快就知道他被赶出学堂之事,不用问,一定是谢太真那厮告的密,真是一个四处煽风点火的无耻小人。想及阿娘须得在谢睿渊那伪善之人面前替他求情,他的心里面便是说不出的难受。

  曾几何时,这座府邸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都归大房所有,如今二房依仗大房无人倍加欺凌,更视他这个大房唯一男丁为眼中刺、肉中钉,只要抓住机会便会给他难堪,让各房房长都以为大房唯一的子嗣乃无用之人,毕竟,也只有这样,二房才能堂而皇之的取代大房的地位,真真正正地入主谢氏。

  二房男丁不少,除了谢睿渊外,下一辈则是谢睿渊的两个儿子谢景成与谢景良,其中谢景成有子三人,为长子谢太辰、三子谢太真,二子早夭;而谢景良所生三子,前面两子尽皆早夭,唯留三子谢太德这么一个独苗苗,且还是一个傻子。谢瑾从小到大,都是处在这样一个勾心斗角的复杂环境中,他表面看似木讷寡言,实则心如明镜,也渐渐懂得该保护自己和娘亲。

  看到谢瑾良久未言似乎已经“吓呆了”,幼娘贝齿一咬,拉着他的手便往外走,头也不回地说道:“你一个人出门也不安全,算了,还是婢子陪你去。”

  幼娘为陆七娘陪嫁过来的侍婢,对主人一直忠心耿耿,此事倘若让谢睿渊知道,一定会给她带来不小的麻烦,然而为了小主人,幼娘依旧义无反顾不计后果,谢瑾在心头立即暗赞了一声“忠仆”。

  不过,此事乃是他引起的,岂能害得幼娘跟随受罚?更何况阿娘还在替他求情,必定没少遭到二房众人的冷嘲热讽,好男儿顶天立地,祸事是自己闯的,就应该自己将之解决。

  心念及此,谢瑾突地站住了脚步,正容说道:“幼娘,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我们还是回去吧,某甘愿受罚。”

  幼娘瞪大了双目,像是非常吃惊,言道:“现在有三娘子替七郎请罪,三郎又何必回去受苦?”

  谢瑾正容道:“我是大房子嗣,在父亲没回来之前,自然要好好保护大房女眷。”

  此话口气决然,然从十岁孩童口中而出,却是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憋气,一时间,幼娘愣愣地注视着谢瑾,嘴唇动了动却不知说什么才好。

  “呔!好个贱婢,竟敢躲在这里通风报信!”

  一个嗓音如同炸雷般响彻在谢瑾和幼娘的耳畔,霍然回首,便看见谢太真大步匆匆地走了过来,脸上还挂着与其年龄不太相符的冷笑。

  谢太真为谢睿渊之孙,在家中同辈排行老六,因而唤作“六郎”,秉性跋扈张扬顽皮捣蛋,乃是有名的小霸王,没少欺负这些仆役女婢,人人畏之为虎狼,这一句话顿时将幼娘吓得不轻,一张小脸儿也是陡然变白了。


第三章 自领宗法


  谢瑾双眉微微一拧,急忙闪身挡在幼娘身前,沉声质问道:“谢太真,你此话何意?”

  谢太真瞪了站在谢瑾身后瑟瑟发抖的幼娘一眼后,这才将目光落在谢瑾的脸上,冷笑道:“这贱婢拉着你往外走,不是通风报信是什么?谢七郎,你自己尚且自身难保,难道还想护着这个贱婢?给我闪开!”说罢,径直上前推了谢瑾一把,扬起手便要重重扇在幼娘的脸上。

  “住手!”

  见状,谢瑾立即是热血上涌怒气暗生,右手闪电般伸出直叩谢太真手腕,死死地拉住他怒声道,“谢太真,幼娘乃是我阿娘贴身女婢,也是我大房中人,要教训也应该由大房教训,何须你越厨代庖?!”

  “大房,哼哼,大房。”谢太真仿佛听见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般,嘴角勾出一丝嘲讽的笑意,他故作潇洒地掸了掸衣襟,乜了谢瑾一眼道:“打了这贱婢也脏了我的手,罢了!今日就放她一马,七郎,祖父在正堂等你很久了,可不要临阵脱逃啊。”

  谢瑾强忍着想要痛殴谢太真一顿的冲动,镇定自若的说道:“放心,此乃我大房府邸,谢瑾怎会临阵退缩?”

  说罢,他也不看得意洋洋的谢太真,举步朝着院中走去。

  行至滴水檐下,谢瑾轻轻吐了一口浊气脱靴登堂,步入谢府正堂之内。

  正堂为唐时官宅民宅最为重要之处,凡家庭中的重大活动如典礼、宴饮、会客都在这里举行。

  谢府这间正堂宽敞典雅,摆设齐备,四处都透露着别具匠心的风格,进门一对铜制仙鹤香炉,六盏等人高的铜灯分布厅堂角落,再往里走靠右则是一片博古架,古色古香满是珍玩,正北方居中的罗汉床上,一名须发斑白的老者盘腿而坐,旁边案头几搁着一盆绽开正茂的兰花、一方长长的戒尺,老脸隐隐有着怒色。

  老者身旁站着一个明艳动人的女子,二十七八之龄,穿着一件碎花短襦,黑白线条相间的长裙倍显身形婀娜,此际女子低眉敛目轻声请求,然而老者依旧是不为所动。

  这位老者便是谢氏宗长谢睿渊,而女子则是谢瑾之母陆三娘。

  相距不远的几案前,还盘腿坐着一个身形魁梧的中年男子和一个体态丰韵的中年妇女,乃是谢睿渊的长子谢景成,以及谢景成之妻王氏,他二人也是谢太真的父母。

  此刻,谢景成右手捻须眯着双目,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仿佛老僧入定般,王氏则饶有兴趣地看着陆三娘向谢睿渊求情,面上隐隐有幸灾乐祸之色。

  谢瑾嘴角掠过一丝若有似无的冷笑,翩翩然步入厅堂,长揖作礼道:“谢瑾见过大人。”

  在唐朝,“大人”一称专用于称呼宗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父母双亲,不能用于官场上对上官的称呼,否者一定会让别人笑掉大牙大占便宜。

  轻轻的嗓音立即掀起了不小波澜,堂内所有人都朝着谢瑾望来,就连正在求情的陆三娘也愕然回头,美目中闪出了很是不解之色。

  谢瑾见陆三娘俏脸带泪神色无助,心里感同身受阵阵刺痛,很是惭愧地拱手道:“孩儿无能,闯下祸端害得阿娘受累,实在万分抱歉。”

  陆三娘抬起手背一拭脸上珠泪,有些吃惊地问道:“七郎,你,你为何……”她本想问谢瑾为何没有听她的话暂且躲避,然顾及谢睿渊坐在一旁,却不好问出口来。

  坐在一旁的王氏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哎呀,七郎你总算回家了,这次你可是闯下滔天大祸啊,堂伯母也保不了你,还不快快跪下向你堂祖父认错。”

  谢瑾瞧着架势,也明白王氏坐在一旁没少煽风点火,不禁冷冷地睨了她一眼。

  这一眼,寒冷如刀直驱心内,王氏立即生出一阵凉悠悠的感觉,笑容也僵硬在了脸上,仿佛被一个冰冷无情的猎手盯上,仔细再看,谢瑾已经收回视线,王氏暗自纳闷,思忖道:怪事,刚才怎会有凉飕飕的感觉?莫非是今日起身着凉了?

  “七郎,跪下!”谢睿渊拿起案头几上的戒尺,口气充满了怒意。

  谢瑾贝齿一咬,只得依言跪在了罗汉床前,此刻,谢太真刚好步入正堂,眼见谢瑾如此模样,立即露出看好戏的笑容。

  谢睿渊手中戒尺重重一敲案头几,口气威严得直让人心生怯意:“七郎,今日在学堂内你可是入梦酣睡且无故吵闹,被夫子赶了出去?”

  谢瑾跪直身子,目光直视谢睿渊点头道:“是。”

  “夫子可是让你以后不要再去学堂?”

  “是。”

  谢睿渊目不转睛地盯着谢瑾,沉默半响,这才喟叹出声道:“我陈郡谢氏三百年名望,人才辈出多如过江之卿,从来还没有听说子孙被私塾赶出去的事情,七郎,你祖父临终前托我好好照顾你,没想到你却是这般模样,真让老夫好生失望。”

  谢瑾默然无语,静静地等待了下文。

  谢睿渊又是沉沉一叹,仿佛下定了决心般开口道:“老夫身为谢氏宗长,负有教导子孙修学向善之责,对于不学无术的子孙,更有监督责罚之权,今日你冒犯夫子,坏了我谢氏名誉,自然不能轻饶,根据宗法,当施以杖责三十,不过……老夫念及你年龄尚幼,且第一次触犯,决定改杖责为戒尺,让你少受些皮肉之苦,你可认错?”

  “谢瑾认错,甘愿接受宗法处罚。”谢瑾毫无畏惧地点了点头,突又话锋一转,“既然宗法规定施以杖责,那么谢瑾岂能避重就轻?况且谢瑾身为大房子嗣,更应当作个表率,以免遭人诟病,大人的好意谢瑾心领了。”

  此话如同巨石如池,惊得所有人都是为之一愣,显然不能理解谢瑾竟然要自领杖责之行,陆三娘更是急得快要哭了出来,急慌慌地斥责道:“七郎,你这是说的甚么浑话!还不快快闭嘴。”

  谢瑾淡淡笑道:“阿娘,这并非浑话,孩儿以身作则,便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谢太真差点笑出声来,没想到这谢瑾平日里寡言少语,关键时刻还是一个死脑筋,以他那小小的身板,杖责三十打下去铁定屁股开花。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对谢瑾藐视更甚,这样的呆子竟是大房子孙,真是天亡大房也!


第四章 拉人垫背


  “七郎,你此言当真?”谢睿渊仍感震惊,不敢相信地追问出声。

  谢瑾目光清澈没有半分恐惧,颔首道:“大人面前谢瑾岂敢虚言?自是认真。”

  谢睿渊微不可觉地点点头,心里面却有些迟疑,他担任谢氏宗长已近十年,心里面却一直对大房颇为忌惮,不仅仅因为谢怀玉只是失踪并未死去,更加重要一点便是谢瑾已经慢慢长大,再过几年便可行冠礼成人,依照祖宗之法,谢氏大房嫡系子嗣成人后就可继承宗长之位,届时他这个现任宗长又该如何处之?难道真要拱手交权么?这十年来的幸苦操劳,岂不是为他人作了嫁裳?每每想到这里,谢睿渊便甚觉不甘心。

  这宗长之位虽非朝廷命官,然在世家大族中却是极其显赫。唐朝特别看重宗族血缘,孝悌伦理,崇尚三代同财共居,《永徽律疏》更规定“父母在,子孙不得分家”,违者将处以重罚,百姓乡里尚且如此,况乎世家望族?

  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划分﹐长次之间并有大房、二房、三房等分别,陈郡谢氏除大房外,迁来江宁定居的还有七个支房,里里外外算来也有三百余男丁,家族矛盾各房纠纷自然需要谢氏宗长调解解决,宗长更可凭借宗法惩治族人,可谓权威极大,更何况如陈郡谢氏这般的名门望族宗长,即便是刺史县令见了,也会以礼相待,宗长之位在族人们眼中自然炙手可热。

  此刻谢睿渊很想点头对谢瑾施以杖责,然却顾及到对方毕竟身为大房,且还是孤儿寡母,倘若板子这样打下去,难保族人们不会说闲话,以为他谢睿渊借题发挥欺压大房。

  坐在旁边的谢景成见老父沉吟不决,心知他顾及何事,心念闪动已经计上心来,忽地笑道:“七郎自知犯错而自请责罚,实乃族人表率,这等铁面无私之举正应该褒奖赞扬,大人身为我族宗长,不能因为私情而罔顾宗法,依儿之见,不如将七郎受罚经过公布于众,族人们既可引以为鉴,又可了解事情真相,岂非一举两得?”

  谢瑾听得暗自冷笑,他寄人篱下多年,其心智比同龄人成熟不知几多,谢景成一席话听似光面堂皇,实则绵里藏针,这样一来,岂不是谢氏所有人都会知道大房谢瑾不学无术被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