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120章

执掌武唐-第120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陆学士果然学问渊博,老朽着实敬佩也!”

  

    随着一阵快意大笑,一个身着锦衣的苍迈老者走了过来,白须飘拂步履矫健,正是黄门侍郎裴炎。

  

    没想到裴炎也来参加裴行俭的寿宴,陆瑾微感错愕后,拱手一礼道:“陆瑾见过裴侍郎。”

  

    “陆学士不必多礼。”裴炎快行两步托起陆瑾下沉拱手的手臂,神态非常亲热。

  

    这段时间,裴炎可谓非常的春风得意,迁都长安之前,朝廷加封他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入政事堂决策朝政,成为真正的宰相。

  

    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从高宗皇帝以来,除原官为三公、三师、中书令外,非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为宰相,即便是尚书省主管左右仆射和门下省主官侍中,后面未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不能为相。

  

    高宗皇帝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一是头脑发热,在他即位之初,深受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压制,好不容易击败了功高欺主的长孙无忌一党后,高宗自然不远君权在此旁落,防微杜渐,因此大肆打压宰相集团的势力,最为显著者,便是剥夺了尚书仆射和侍中进入政事堂为相的资格。

  

    这样一来自然极大的保障了君权的稳定,不过也为以后武后篡唐埋下了祸根,以至于高宗死后,相权衰败,竟没有一个人能够阻挡武后的野心。

  

    裴炎以黄门侍郎之身成为宰相,此番能够前来参加裴行俭的寿宴,自然是给足了对方面子,不仅因为裴行俭与他同属河东裴氏家族,更为重要的是裴行俭在朝野内外声望极好,裴炎也有意与他交好。

  

    时才进入前院,本有侍者专门引领裴炎前去偏厅休憩,然而当看到陆瑾和刘昂正在大起争执之时,裴炎心头一动,竟是忍不住停下了脚步,站在不远处偷偷观看。

  

    在裴炎看来,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欺负的角色,刘昂不消说,乃是当朝首席宰相刘仁轨之孙,在政事堂内,刘仁轨之话可谓一言九鼎,许多宰相明里暗里都在看他的面色行事,这次高宗皇帝任命刘仁轨为长安留守,将他独自一人孤零零地留在长安,且任命他裴炎为相,未尝没有淡化刘仁轨在政事堂内影响力之意。即便如此,裴炎作为新晋宰相,也不愿意前去招惹刘仁轨。

  

    而陆瑾的身份却是有些神秘莫测了,不仅有金枝玉叶的太平公主替他出头撑腰,而且上官婉儿也对他非常的赞不绝口,这次天后遴选北门学士撰写书籍,陆瑾竟以棋博士之身获得了天后青睐,与郭元振和解琬这两个新科进士一并撰书,如何不令裴炎大感意外。

  

    时才在见到陆瑾的那一霎那,裴炎就断定陆瑾此人今后前途不可限量,万万不可与之交恶冲突。

  

    因此,当看见刘昂言语讥讽陆瑾之时,裴炎差点就忍不住走上前去,化解这番矛盾。

  

    然而让裴炎万万没想到的是,陆瑾竟非常巧妙地反诘了刘昂的责难,并心计深沉地设下一个言语陷阱,让怒气冲冲的刘昂傻乎乎地跳了下去,眼下竟背上了辱骂太宗皇帝之罪名。

  

    裴炎深知刘昂颇得刘仁轨喜爱,心念闪动了一番,决定出手相助,也算让刘昂欠他一个人情。

  

    心念及此,裴炎捋须微笑道:“刘郎君时才之言的确有所不妥之处,然而这则千里送鹅毛的故事的确太过隐秘,就连老朽也闻所未闻,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况且今日乃是裴尚书寿诞,实在不宜大动干戈,陆学士,以老夫之见,不如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看如何?”


第二四六章 寿筵开始

?“此人是来充当和事佬的。”陆瑾心头微微一动。

  

    在这个事业成败的节骨眼上,他也不愿意与当朝宰相之孙大起龌蹉,点头言道:“好,今日就给裴侍郎颜面,不与此等宵小一般计较。”

  

    陆瑾话音落点,裴炎明显松了一口气,脸上笑容更甚了,觉得这陆瑾通情达理,实在非常懂得做人。

  

    而作为当事人的刘昂,听到陆瑾之话后,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回去,面上难堪的神色也终于好看了一些,嘴唇动了动想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望向陆瑾的目光说不出的怨毒。

  

    陆瑾看也没看刘昂一眼,站在原地与裴炎说笑闲聊。

  

    两人谈话声虽则不大,然而在有心人的倾听下,也是句句入耳清晰无比,当听到这位年纪轻轻的棋待诏陆瑾,竟然负责替天后撰写书籍时,许多人都忍不住震惊了。

  

    要知道能够替天后撰书者,无一不是才华横溢之辈,而朝野内外更为这些才士取了一个颇为响亮的雅致别名——北门学士,如此说来,眼前这位陆瑾岂不是非常厉害了得。

  

    一时之间,许多人看向陆瑾的眼神都大见异样,而站在旁边的崔若颜,一双美目更是连连闪烁,俏脸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夕阳西下时分,寿筵正式开始,身着大红吉服的裴行俭白须飘飘,大笑走至前院招呼着每一位到场客人,激起了阵阵欢笑之声。

  

    陆瑾隐隐约约觉得裴行俭似乎有些面善,然却记不得何时何地见过,而裴行俭阅人无数,也忘记了那日裴淮秀当街对陆瑾行凶,自己及时阻止的那一幕。

  

    稍事招呼,宾客进入宴席厅堂,正堂内灯烛煌煌,酒菜飘香,里面坐的全是朝廷显贵以及名门世家,崔若颜身为七宗堂在河南道的代言人,自然当仁不让地坐在了堂内。

  

    而陆瑾则是落座在正堂旁边的偏厅内,由裴行俭二子裴庆远亲自作陪,在座四十余人除了刘昂之外,陆瑾连一个人也不认识。

  

    不过这样一来倒也不错,至少他能安静地坐在角落处欣赏众人百态,品品美酒佳肴,观看歌舞表演,倒也非常怡然自得。

  

    作为东主的裴庆远年纪与陆瑾相仿,正在国子监就学,应付此等场面显然有些生疏和拘谨,挑起的话题多为一些诗文雅事,就实而论,对此感兴趣的人却是不多,偏厅内的气氛也是有些沉闷。

  

    不过好在歌舞表演却是不断,坐在偏厅望着前院精彩上演的歌舞,倒也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正堂之内二十余人分为左右两厢而坐,裴行俭高坐首案满饮了三杯,爽朗大笑宾主尽欢,场面非常热络。

  

    酒局一开,话题自是不断,兵部侍郎岑长倩素来与七宗五姓交好,也心知崔若颜此行目的,对着裴行俭捋须笑道:“今番所送贺礼,当属崔十七郎所送礼物最为丰厚,光是那一对邢窑胭脂红釉瓶,便价值连城,更何况还有青瓷对书佣、黄金雕花香炉,实乃大家手笔。”

  

    岑长倩此话自然是在为七宗五姓面上贴金,裴行俭一对白眉猛然一抖,恍然笑道:“早闻崔十七郎名士雅致,慷概豪侠,如此厚礼,裴行俭也着实受之有愧也。”

  

    崔若颜谦逊地颔首一笑,拱手言道:“裴公此话着实客气,若颜生平很少敬佩他人,然却一直对裴公你敬重不已,若非裴公当年率军荡平西域,重置安西四镇,我七宗堂也不知会在西域损失多少生意,这几件俗物也只算聊表存心,实在上不得台面。”

  

    崔若颜在商言商,此话倒让在场许多的朝廷大员生出了几分好奇之心。

  

    裴炎一直对七宗堂不甚了了,忍不住捋须发问道:“敢问十七郎,不知七宗堂在西域从事何种生意,难道安西四镇对你们非常重要么?”

  

    “裴相有所不知。”崔若颜淡淡一笑,娓娓言道:“从汉朝开始,西域三十六国皆为中原重要通商对象,西域的棉花、羊毛、香料、马匹、琥珀、珍珠等物,穿过浩瀚沙漠进入中原,而中原的丝绸,、蚕丝、瓷器、纸张、金银等物,也通过同等手段传入西域,常言道物以稀为贵,中原寻常之物拿到西域说不定就价值千金,而西域之物进入中原也是同理,七宗堂作为七宗五姓外围组织,掌握着七宗五姓所有的店面、房产、田地、财富,在每个城市都有着不菲的产业,七宗堂也从很早开始就与西域各国商人交厚通商,从中牟利,在这里若颜也不怕实言相告,在安息四镇未失之时,西域生意占七宗五姓生意往来四成左右,西域安稳自然对七宗堂十分重要。”

  

    崔若颜话到此处就此完结,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七宗堂财富肯定富可敌国,毕竟七宗五姓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乃是盘踞在官道商路上的庞大怪兽,即便是太宗皇帝与当今圣人多次打压七宗五姓,效果也不太明显,这些年七宗五姓反倒是更为繁荣昌盛,明里暗里投效的朝廷官吏也是多不胜数,朝廷甚为无可奈何。

  

    裴行俭轻叹言道:“如今安西四镇尚在吐蕃之手,我辈实乃痛心不已,好在这次我朝乘吐蕃内乱出兵西征,想必一定能够夺回安西四镇凯旋归来。”

  

    话音刚落,岑长倩立即冷哼出声道:“若是由裴尚书出征,夺回安西四镇乃是必然,然而领军者却为不懂兵法的李敬玄,如今李敬玄空率大军与吐蕃对持在日月山一线,战局僵持不下,每日消耗的粮秣辎重多不胜数,如此长久为战,朝廷实在不堪重负也!”

  

    岑长倩身为兵部侍郎,负责此次粮秣兵员筹集,早就对李敬玄整整三个月毫无战功而倍感恼怒,此番话说来,自然深有埋怨之意。

  

    “岑侍郎,下官倒觉得在无取胜把握之下,如此僵持也并非是一件坏事。”

  

    岑长倩正在感概当儿,突闻堂内竟有人反驳自己的意见,不悦之下抬眼望去,却见左厢末案坐着一个胖脸的官员。


第二四七章 再闻《化蝶》

?岑长倩愣了愣,冷笑开头道:“我道是谁,原乃新晋侍御史狄人杰狄公啊!怎么,莫非侍御史也知兵事?”

  

    那胖脸官员面容古朴,须发斑白,老眼目光沉稳而又从容,面对岑长倩之言,不卑不亢地拱手言道:“据下官所知,与李敬玄对战的吐蕃统帅乃是名将钦陵,昔日薛仁贵东征西讨战无不胜,亦是在大非川之战中败在了此人手里,这次乃大唐收复西域关键之战,自然应当慎之又慎,先须立于不败之地,方才能够取胜。”

  

    此人说话有礼有节不卑不亢,顿让崔若颜起了几分好奇之心,暗忖:狄仁杰,原来他就是那个敢于翻上直谏的侍御史,怪不得能有此等风骨。”

  

    岑长倩细长的双目流露出不悦之光,半是揶揄半是教训地开口道:“狄御史之职,当是弹劾官员主持公义,这兵事复杂深奥,岂是你能够知晓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知?”

  

    岑长倩向来心高气傲,此话说得有些尖酸刻薄,顿让堂内气氛为之一滞,宾客们的视线全都落在了狄仁杰身上,怕他会受不了侮辱当场愤然而怒。

  

    狄仁杰面上颜色不改,反倒是豁达地笑了,言道:“岑侍郎此话有理,在下失言了。”说罢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算作赔礼。

  

    这样一来,倒显得岑长倩气量狭窄,岑长倩有些不安地动了动身子,暗自感到懊悔不已,同样端起酒杯言道:“狄御史言重了,说起来在下也有失礼之处,得罪得罪!”说完,同样一饮而尽。

  

    一场小小的风波就这么消失无痕,裴行俭等人人老成精,话题自然不会继续纠缠西域战事,而是说到了另一处,堂内立即是一片其乐融融。

  

    望着正在与旁人说笑的狄仁杰,崔若颜暗自点了点头,思忖道:此人风骨傲然,豁达雅量,倒也是一个人物,也不知是否能被我七宗堂所用?

  

    正在崔若颜悠悠思忖之际,一阵哀怨的琵琶声陡然飘入了厅堂之内,犹如巨池入水,顿时激起了阵阵喧哗。

  

    “哦呀,是谁人在演奏?”

  

    “琵琶声如此精湛,莫非是慕都知?”

  

    “快看前院,是慕都知,啊呀呀,裴尚书真实了不起,竟然将洛阳温柔坊都知慕妃然请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