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451之争雄欧陆 >

第102章

1451之争雄欧陆-第102章

小说: 1451之争雄欧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全场都安静了。

    那些抢购粮食的人如潮水般褪去,露出了那独独喊着的一个人。他非常的懵逼,似乎是在感叹,“你们怎么不按照剧本演出啊?大家一呼百应,推翻恶王。。。。。。”

    “喊啊!怎么不喊啊!”

    这边的公人还在搜夺读书人们搞来的不义之财,李景颇已经上了战场。

    “哼!似你这等狼心狗肺之徒!勾结粮商,做空赤京的粮食市场,居然还拿着平价仓里买来的粮食做人情?你做的起,你承受的起吗?呵,贼喊捉贼,狗喊打狗,好一派文人雅士的风光!要不要我带你们几个去孔圣人的像面前辩一辩,尔等如此不仁不义之辈也敢自称读书人!我李某人都围你们感到羞耻!”

    李景颇的话瞬间让所有的人再次陷入了混沌之中。不是赤京粮食空虚吗?不是粮食不足吗?

    “你放屁!狗汉王,致百姓性命于不顾!前月卖百万石粮于奥斯曼之国,本月又卖两百万石!国内市场空虚,全都是狗官府的错!”

    几个被公人按在地上的读书人不服的梗着脖子大喊!这也让无数围上来的民人感到无所适从。真得是官府的错?可是汉王明明是个好人。。。。。。

    “哼!那不过是金涛府、黑金府去年余粮的一半罢了!”李景颇冷哼道!

    随即,李景颇大声的说:“难道诸位没有看过塘报吗?方今大汉,有上好黑田四百万亩!有良田二百万亩!半数种麦,半数种红薯、土豆!小麦、燕麦亩产近二石,粗粗一算,便是六七百万石!红薯、土豆亩产二十石!粗粗一算,那也是六千万石!

    七千万石的粮食!足够我大汉二百万黎民百姓吃十年!这样的产量,会没有粮食吗?我告诉你们,壁邺府、建邺府二府的存粮就有四百万石!如今已经大都起送到了赤京!自今日起,所有人都去平价仓买粮!任何敢在私人米店购买粮食的,全部抓起来!关他三十天!”

    此话一出,满场皆惊!

    人们都没想到,大汉的粮食产量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已经到了全国人吃十年的地步。

    “那岂不是。。。。。小儿,可以放心的生了?”有老头颤巍巍的发问。

    “当然!尔尽可以随便生!每家每户,但凡小儿过五,则减免人头赋税!小儿过十,政府不但再减,还要发放补贴!”李景颇中气十足的喊道!

    这也算是正式宣布了大汉的促生政策。说起人口滋生的速度,当前世界上汉人应该是首屈一指。一生五,五生二十五的疯狂速度可是只用四十年就能人口翻上十几倍!

    这一番吵闹,人们已经都涌向了平价仓,而把这些意图邀买人心的读书人仍在了一旁。

    “李景颇!你枉读圣贤书!你这个贼子。。。。。。。。”读书人们还在挣扎。

    “哼!读不读圣贤书,都不该做此伤天害理的打算!全都拿下,押解回中统亲军昭狱!”潘道全做了最后的补刀。

    在赤京,在得胜县,在报喜县,在富春县。赤京附近的州县都有来自壁邺府和建邺府的存量冲压。在特殊时刻,颁布戒严令人们都能理解。

    尤其是在粮商蓄意扰乱市场的情况下,给粮商一个教训已经是众人的共识。

    另外,秦苍亲自主持了船头街各大银行、钱庄和投资点的会议。在座的大部分本来就是秦苍的根底,所以没有人敢对秦苍的话持反对意见,更何况秦苍本来就是向着他们的。

    “去抢!去打!针对那些妄图参加这次做空赤京粮价市场的混蛋,全都给我打到他们把家产、钱财都吐出来!我要让他们赤条条的上街乞讨都要饿死!”秦苍的话以在座的各位基本上都达成了共识。

    目前参与做空赤京粮价市场的人包括大部分的,来自报喜县的文人组合,还有投机之辈,另外就是那些和报喜县文人苟合的一群文人。

    那么报喜县又是什么情况呢?

    这就是潘道全的任务了。

    夜里,报喜县的县城外,一队赤京来的人马连夜进入了报喜县的县城。为了防止行动泄露,引起恐慌,潘道全特意在晚上到来,而且还不开城门,通过坠篮子的方式一一入城,马拴在城外的驿站里。

    现任县令李斌惊恐的站在城门口迎接这位特务的到来。

    中央统御亲军侍卫司的名声在意大利等地的作战中堪称名声斐然。尤其是通过热那亚中间人贩卖下了泻药的粮食,把敌人的水手战兵都搞得疲软无力这一奇招几乎是传遍了全国各地。

    这是来抓自己的吗?李斌黯然无语。

 第212章 尾声

    县令李斌是在去年新上任的。今年年初的大战他只是听闻,但是随后的做空粮价风波他作为报喜县的县令显然具有平抑物价的职责。但是李斌只能在自己的县里打压一下物价,至于到了赤京那里,他管不到,也无能为力。

    但是在封建的顺序里,京城才是最重要的地方,显然李斌在做一个错误的抉择。

    李斌差点就准备束手就擒了,还好潘道全根本就没心思理会他。

    “李县令,你在报喜县做得很好。报喜县是附近三县里粮价波动最小的地方,你做的很不错。现在我问你,原报喜县县令闻礼在哪?”潘道全的话差点让李斌吓得头发翘起来!

    这是要抓闻礼吗?

    李斌已经可以感觉到报喜县即将发生的大风暴了!

    “怎么,怕了?”潘道全看到了李斌脸上的恐惧,不屑的说。

    “是。。。。。是。闻礼和他的门徒在报喜县可是很有实力的。我做事都要。。。。。都要提前请示。”李斌苦恼的说。

    “哼!本官清理的就是这些地方上的恶霸!似此等贼子,就应该直接抓起来,抄家革族,流放三千里!”潘道全的话让李斌看到了新的希望。

    如果潘道全清理掉了这些拔起萝卜带起泥的望族,是不是日后理政的时候就可以轻松一点?

    “看你也是个不清楚大汉律法的家伙!哼,赤京的四法司也真是灯下黑!恶霸就在本地城下居然没有发现!”潘道全一边走一边说:“本朝立足乃是以工商农兵共起,读书人真得有用吗?没用的!真正的有能力的,且善于改变的读书人早就到了各地去实习了。如旧日苦读十几年,一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岂能容他?

    报喜县县令闻礼,原乃公推选出。但是他在任时屡屡插手税收职务,惹得御史公开弹劾;上下送礼,苛责商人,自以为位高地尊;强令小民跪拜,逼迫解散乡校!此等恶贼,早已被绌落名籍。但是先前我遍查文书,发现这闻礼居然在报喜县占地一千余亩无人可知?吾王早有令,诸子成年必须分家,每人持地不得超过五十亩!他哪一样不都犯了?你们这些地方官,还想着什么敬重乡老放过这类人。你以后还怎么向户部申报钱粮?我问你,那闻礼家交税交的怎么样?”

    李斌赶紧恭敬的说:“据说是。。。。。。是月月拖欠。”

    “那就对了!我的人已经到了,调动捕快、巡防!我们去抓了这个在幕后闹事的混蛋!”

    。。。。。。。

    闻礼家。

    报喜县的经济模式越发的多元。耕种土地的人也会选择去种经济作物,各种蔬菜、水果等东西是赤京这个人口已经超过四万的庞大城市的必需品。也有人种甜菜,做榨糖的作坊。

    而在这背后,闻礼的势力越发的壮大。借着最初当县令那会的特殊便利,闻礼出手拿到了许多土地、作坊和磨坊等地方。而在两年的经营里,闻礼也逐渐开枝散叶,开始当老师,带徒弟。

    然而这之后遇到了一个麻烦。闻礼只能在报喜县里面逍遥一下,但是随着乡校等结构的逐渐推行,闻礼感觉自己行事越发的受到限制。经商要交税,过路要交税,买房子要交税。土地超过五十亩要申报。儿子成年要分家。。。。。。。

    闻礼觉得这不是儒家的社会。在闻礼的心目中,真正的儒家社会应该是读书人有各种特权,万民都给他们当奴仆,商人工匠全都是最低等人的社会。

    所以闻礼想要突破。

    正好,在和奥斯曼人达成协议之后,两笔总计三百万石的粮食南下,让闻礼以为北方已经毫无库存,可以动手了。

    “汉王五年紫薇动,原来真帝是他人!”有的读书人喝醉了就开始酸了。

    “要我说,当今之汉,非读书人之汉!非孔圣人之汉!我等自当力挽河山,归华夏于正途!只怕现在的赤京已经动乱频频了吧!就是要让那昏君知道,我读书人才是真知世、治世之才!定要他重开科举、再辟读书人如闻老一样的人入阁!”

    有的人如是说。

    在闻礼的府邸里,许多读书人,还有商人子弟都在这里聚会。他们正在等待赤京粮食市场做空的那一刻。他们要挣钱,还好挣名气。

    美酒在侧,美食在前。只可惜没有请来舞女,不然宴会气氛必然更加热烈。

    晚上的宵禁并不能阻止闻礼家的热烈宴会的进行。在报喜县,闻礼算是隐形的青天大老爷了。

    “就是这里?”

    数十名中统亲军已经包围此处。他们拿出了自己的枪,那是用水力钻床打出膛线的线膛枪。

    “动手!”潘道全一声令下,巡捕、巡检开始正面冲门,而中统亲军的侍卫则直接跳起来,趴在墙上见人就射!

    不断响起的枪声在一会儿之后归于沉寂,有些骚乱的宴会厅里,闻礼皱着眉头,让管家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不用了,我亲自来。”

    门外,一声中气十足的男嗓让场内的人无不两股战战,冷汗淋漓!

    “各位好兴致,都要抄家灭族了,还在这里醉生梦死。”潘道全带着亲军们走了进来。场内的二十多个人一个没跑,全在座位上。

    “我闻礼自西渡以来,未尝有犯法之行,还请问有何抄家灭族之罪?”闻礼强硬的说,似乎还准备挥挥手让家丁们上去。

    “呵,闻老干过什么自己还不清楚吗?在任期间,你都做了些什么还用我说?如果不是御史台的那个御史被你贿赂,你以为你会活到现在。现在还想做空赤京的粮食?还真是抱歉,你布置的人已经全都被抓起来了。”潘道全哈哈大笑。

    闻礼则说:“是吗?这又和礼有何关系呢?”

    潘道全停止了笑声。

    “来人啊!把在座的除了闻礼,一体收押!闻老,我也就告诉你了,我王已经从建邺府和壁邺府调来了大笔的粮食。而且已经下令,除了平价仓外,不得购买其他店铺出售的粮食。您啊,就在这屋里等着他们上门吧。哈哈哈!!!”

    潘道全话音未落,闻礼已经一口老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第213章 报纸

    到潘道全把犯人全都带到赤京的时候,闻礼依然被关在自己的大宅子里。

    这个时候已经是两天后了。

    涉案的人一共包括报喜县书生二十一人、见钱眼开的各路商人共计六十七人,受雇佣的造谣分子四百余人。

    这些人加上受他们株连的家人一共上千人浩浩荡荡的就开到了四法司的天牢里。

    尽管犯罪之人已经伏诛,但是许多民众却还是什么都不懂!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么办?

    “印报纸!”秦苍说。

    报纸是一个可以快速掌控舆论的方式。尤其是在报纸定下一个规格之后,可以左手打右手,保证舆论的范围不会跳出自己的控制。这个东西本来是封锁在箱子里的。秦苍一直认为时间不够成熟,可是看了看今天的哄抬物价的情况,秦苍反而觉得是自己保守了。国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自己想像的更强。

    以前的塘报都是官方的内容,大都是一些简介和政令。虽然街头巷尾都有人会在公示板上看,但终究失之呆板。并且不能够流入民间。在流动性上和内容上都不能达到后世的报纸的程度。

    所以秦苍就授命李景颇开始对本期的内容进行综合编辑,并在四法司宣判的当天在街头巷尾的贩卖。

    “来一来,看一看!赤京粮价大骗局深度揭秘啊!”

    “一个铜板一叠报,助您可知天下事唉!”

    。。。。。。。

    在赤京城里,街头巷尾突然出现了许多卖报郎。他们挥舞着厚厚的报纸,在街头巷尾的喊叫贩卖。

    最近饱受粮价波动之苦的赤京平民们很快就对此起了兴趣,众人纷纷冲上去,一人一大叠的抢走了卖报郎手里的报纸。

    但是问题来了,他们不识字。多数人都不识字。

    即便是赤京,识字率也在百分之三十浮动。这还是因为城里有大量的官员生存才拉上去的。

    于是原本就有的读报人随即粉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