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104章

明末皇帝分身-第104章

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艘战舰隔着一里,轰隆隆的发炮。。。。。。

一道道青烟腾空。

明军舰队中90门红衣大炮,发shè的皆是12斤弹丸。

虽然命中率不高,但是也炸沉了敌军一艘装满了柴草、火油的纵火小船。此外,更有一发炮弹重创敌舰风帆。

尚可喜的旅顺水师见状,纷纷愤怒的还击。当然了,由于清军的旅顺水师虽然装载了火炮,但是皆是三斤弹药的小炮。不但shè程不远,威力也是非常优先。

更加上,鞑子的火炮制造能力有限,大炮优先给八旗兵使用。旅顺水师的战舰上,一般也只装载一两门火炮。

这种小型火炮。在海战中无疑是搔痒痒,哪怕是命中了,也未必能够重创一艘战船。

但见到,敌舰稀疏的炮弹,扑通扑通的飞来。最初,天津海防水师的官兵还是吓了一跳。但是转眼间哈哈大笑。

因为,有一颗敌舰的炮弹,落入了战舰甲板上,并未对甲板造成喏任何的创伤,反而滚溜溜的在甲板上滚动。

“这玩意也叫炮弹?”

“这铅弹,怕只有两斤重吧?”

天津的水兵们,纷纷好奇的用脚踢着弹丸。。。。。。

当然了,在嬉戏的多是一些辅佐的火枪兵。炮兵们依然认真敬业的给鞑子猛烈的炮击。

也不能说鞑子的炮弹人畜无害,哪怕是千斤小炮,shè出的两三斤重的弹丸,对人的杀伤力也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就有甲板上一名水手,嬉笑的对着鞑子的弹丸指指点点,谁料到正面砸在其脑袋上,将之砸的脑浆迸裂。

也有一些炮弹,嵌入了木质的甲板上,但是两三斤重的铅弹,还是难以完全洞穿甲板的。

海战激烈的进行。。。。。

此时的清军装备的火炮,甚至还不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军舰上的火炮也是装备了红衣大炮为主。

但是,此时的满清军方,对于汉人为主的旅顺水师比较提防,最先进的红衣大炮,自是不肯大量的交给旅顺水师。以至于作为海军的旅顺水师,所使用的火炮,还不如鞑子的八旗的陆军。

这种违背火器时代海战规则的军队,遇到了一只勉强称得上是“船坚炮利”的天津海防水师,自然是出现了一面倒的屠杀。

鞑子20多门火炮,对于天津海防水师的炮舰,大多数的挠痒痒。根本无法靠着火炮的力量,击沉天津的水师。

而郑芝豹所率领的天津水师部队,却是装备了90门12磅弹药的红衣大炮。在1里范围内,足以将400料战船,船体轰出一个破洞。一般只用数发炮弹,便能够彻底击沉一艘400料帆船。

炮战进行了短短不到20分钟。

天津水师与东江镇水师,付出了5艘小船沉没,死伤30多人的代价。击沉尚可喜水师5艘400料战船,重创4艘,其余的倾覆的小船更是不计其数。

剩下的近距离战斗中,火炮皆换成了葡萄弹,也就的一门大炮,里面塞入几百颗铅弹。葡萄弹shè不远,但是密密麻麻的炮弹,不下于机枪,能够疯狂的收割人命。

喷薄而出的葡萄弹,不断向着海上清军舰艇喷shè。

一时间,残肢断臂无数。

随着明军海战的优势,不断的凸显出来。

不少清军旅顺水师的官兵跪在甲板上哭求:“我投降,不要开炮!”、“大家都是汉人啊!”、“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总算盼来王师北伐了!”……

火炮时代的海战,令这些变节还没有几年的汉jiān兵,迅速的失去了战斗勇气。

“败了?”尚可喜脸上写着惨然神sè,想到战败被俘的后果,或者因为实力受损,而被清廷当做一只没有的废物抛弃,忍不住想要跳海自杀。

“使不得,尚总兵,留得起山寨,不怕没柴烧!”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切退回旅顺,待到明年,大清收了朝鲜,再来收拾他们这批小丑!”

在下属劝说下,尚可喜甩着少数几艘战船,仓皇逃往旅顺港。

见到尚可喜逃了,众多明军官兵想要追敌。

郑芝豹却是见好就收下令道:“收编溃俘,穷寇莫追!”

此地距离旅顺港不过百里,而距离皮岛却由400多里。因此,郑芝豹令人收容了俘虏和船只,逐渐率军撤回皮岛。(

s

第一七零章朝鲜布局(一)

皮岛海战爆发不久,清军尚可喜水师开始龟缩旅顺口。◎聪明的孩子记住超快手打更新。◎郑芝豹部帮助东江镇重新掌控了渤海的制海权,并且逐个岛屿的进行清剿满清的海上据点。打通了渤海湾,大明与鸭绿江之间,畅通无阻的海路。

这一场海战,在大明境内波澜不惊。但是,对于朝鲜来说,却是震惊千里,流传的消息,也一rì数变。

“明庭派援军支援东江镇。”——诧异!

“明援军郑芝豹部与清军尚可喜水师,战与海上。。。。。。”——关注!

“清军尚可喜受挫,逃回旅顺!”——难以置信!

“大明封锁旅顺口,炮轰敌阵,尚可喜部死伤无数!”——震动!

“王师北上,鞑虏水师躲在旅顺,畏不敢战!”——欢腾!

明清海战之初,尊明派与尊清派之间舆论战争相持不下。但是,随着明军在海上节节胜利,朝鲜君臣中的尊明派系,开始纷纷感觉扬眉吐气。

尊明派的首领,朝鲜仁祖李倧在朝中更是喜形于sè道:“王师大胜,我朝鲜有救矣!”

作为一个军事小国,朝鲜向来只能仰仗大国鼻息。朝鲜李朝立国之初,便是李成桂政变推翻蒙元册封的朝鲜王室。之后,李成桂迅速寻求明廷册封,从而确立其得位正统xìng。而两百多年,朝鲜也只需抱紧明廷的大腿,各类自身解决不了的政治、经济难题,皆获得解决。

当然。朝鲜李朝野有两位不是明廷册封的当权者——燕山君、光海君。不过,两者并非是嫡子,并不能够获得朝鲜朝野认同,往往很快便被推翻,并且拥立有资格获得明廷册封的嫡子登基为国王。

朝鲜光海君是在抗倭援朝战役中,因为统领朝鲜军队,配合明军作战。从而获得了实际的权柄。尽管,由于光海君是庶子,明廷不可能册封其王位。令光海君心生怨恨。但是,光海君时期,由于朝鲜服从大明的历史惯xìng。依然是派遣众多的兵将,辅佐大明征伐造反的后金。

但是,在萨尔浒战败后,朝鲜将领姜弘立率一万部众投降满清。姜弘立是抗倭战争时期崛起的老将,同时也是光海君的心腹。随着姜弘立投降,朝鲜诸多大臣开始发动政变,以背叛上国、杀戮兄弟、幽禁母后等等罪名将光海君流放。

而光海君被流放不久,朝鲜诸臣便拥立宣祖嫡子仁祖李倧登基,因为李倧是宣宗的嫡子身份,能够被明廷正式册封为国王。

仁祖李倧掌权后。也自是高举“尊明排满”大义,以标榜其正统。

但是,仁祖李倧掌权后太过于激进,罔顾朝鲜和满清之间的军事实力相差过于悬殊,盲目喊口号。只能给满清理直气壮的军事打击借口。

天启七年满清策反的朝鲜大将在姜弘立,并势如破竹的攻入朝鲜国都,酿成了“丁卯胡乱”。此次兵临城下后,满清强迫朝鲜与之签署了“兄弟之邦”的盟约。

盟约中,朝鲜被迫需要与满清展开互市贸易,还需每年向后满清上贡计有黄金百两。白银千两,麻布千匹,细布万匹,绵绸千匹,其余大小礼物不计其数。这显然,不像是“兄弟之邦”,而是变相让朝鲜称臣。

不过,朝鲜仁祖李倧到底还是坚持了底线:“和贵国者,所以交邻也;事明朝者,所以事大也。斯二者并行不悖。”

继续尊明为父母之邦,而与清廷建立兄弟之邦关系。

但是,清廷皇太极称帝之后,并不满足与朝鲜之间的关系,屡次派使者令朝鲜语其签订“君臣之国;”关系,而皇太极称帝后,更激的儒家文化浓郁的朝鲜上下,愤慨不已。

按照后世研究,世界上两大帝统——罗马帝统、中华帝统。国王、汗王之类随便称呼,但是皇帝可不是随便称谓的,亚洲儒家文化圈,自古以来只有一位合法皇帝,那就是中原王朝的皇帝。

欧洲也是类似——罗马覆灭之后,只有一位荣誉xìng质的帝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一帝统,往往是教皇加冕给一位国势最强盛的天主教国家的欧洲君王。

同样,儒家文明圈只有一个皇帝,谁是中原王朝的皇帝,便是正统。正统的皇帝身份确立后,周围是数百个国家、部落,皆是前来朝贡、称臣。这是自古以来,确立是儒家文明圈规则。

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对于满清的称帝表现的比大明王朝还要激动。朝鲜的百姓纷纷暴走,要求斩杀清廷派驻朝鲜的使者,焚烧与清廷签署的屈辱国书。并且,清廷使者被当街砸石块袭击,于是,清廷使者大怒,不顾朝鲜大臣的挽留,撤离了朝鲜。

而借着这一次的风暴,清廷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完美出兵朝鲜的借口——朝鲜违背兄弟之国的约定!

由于满清出兵已经是必然,朝鲜民意也要与满清血战来洗刷屈辱。仁祖大王只能硬着头皮,命令朝鲜境内的八个道,整军备战,预防清廷出兵的可能。但是,朝鲜君臣也没有什么靠谱的良策,更找不到军事指挥能力杰出的名将,只能一再向朝鲜军民一再讲儒家大道理、华夷之辨之类的。

而崇祯九年十一月,清廷伪帝皇太极祭天祝文,历数朝鲜君臣“招降纳叛”、“拒绝军援”、“反抗大清”等诸般行径,准备动员满蒙汉八旗军十万征伐朝鲜。

虽然朝鲜民意高涨,但是仁祖国王为首的君臣,却是把击败清廷入侵的希望,赌在大明的援军身上。

为此,仁祖迅速的派出使者前往皮岛,而且,朝鲜为了修补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更是令军民,运输了3万石粮食,供应给皮岛东江镇。

外交策略,急骤的转变,这也是朝鲜别无选择了!

满清云集十万大军,对于朝鲜来说,这就是一场灭国之战。不愿意屈服凶蛮的清廷,朝鲜自然只能更努力抱明廷大腿。

十余rì后。

朝鲜宫廷的宦官汇报:“大王,上国使者郑芝豹来了!”

仁祖喜形于sè道:“快快有请。。。。。。。”(

s

第一七一章朝鲜布局(二)

郑芝豹会见朝鲜君臣时,朝鲜仁宗简直像是找到主心骨一般,道:“鞑虏凶残,一再陈兵威胁朝鲜。◎聪明的孩子记住超快手打更新。◎我小国虽军民不屈,然仍不足以抵御鞑虏强横。。。。。。”

郑芝豹笑道:“大王勿要惊慌,如朝鲜遇清兵入侵,大明断然不会袖手旁观!”

朝鲜仁祖国王兴奋道:“上国准备发兵多少?”

郑芝豹自不会说,大明朝廷根本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朝鲜。

关心朝鲜大局的,仅仅是皇上和国师爷两位。动用的钱财,也非户部账上钱财,而是国资委额外的调用了100万两的特别军费。

不过,这笔军费主要是用于救援东江镇,给皮岛输送物资。至于支援朝鲜嘛——准备卖点军火给朝鲜,顺便派遣一些军官作为军事顾问,指挥朝鲜军人作战。

朝鲜作为大明最亲近的藩属国,两百多年养成了军事、外交严重依赖大明的惯xìng。像抗倭援朝战役一般,初期朝鲜有30万军民,rì本调动的兵力不过是20多万。但是,朝鲜打的一塌糊涂,几乎全境沦丧,直到明廷派遣了4万多的jīng锐部队入朝鲜,并由大明的将领指挥朝鲜人作战。作为仆从国的朝鲜,才找到了自己在战场上正确的位置,并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不过,朝鲜宣宗的非法继位者——光海君篡权的时期,一概抹黑明军的作用,将朝鲜驱逐rì军的功劳窃据自己所有。

就拿朝鲜唯一拿得出手的水师将领李舜臣来说。倭乱不久便被下狱。直到朝鲜水师覆灭,明军水师陈璘、邓子龙等人来到朝鲜时,才点名要要用李舜臣,由李舜臣参与组建中朝联合舰队,李舜臣这才获得平反,从牢中被放了出来。联合舰队完全是由明军指挥,杜绝朝鲜的君臣瞎指挥。才奠定了历次海战辉煌大捷。自始至终,李舜臣与光海君无从属关系,但是光海君居然也将李舜臣的功劳窃据。提出李舜臣是在他的领导下,配合明军作战,获得了海战大捷。

仁祖上位后。才开始否定光海君,拨乱反正。

“陆途遥远,所以只能从海上运兵数千人。其中有300多名火铳是皇家新军,曾经参与在北直隶驱逐阿济格十万大军的作战任务。。。。。。。”郑芝豹强调道。

“皇家新军?”仁祖显然有点茫然,对于大明的大部分传统的军队,他都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从未听说过皇家新军这个部队。

很快有臣子悄然道:“王上,皇家新军是上国皇帝陛下新建的一只最强军队,全军只有3000多人,但是阿济格帅十万满蒙军队偷袭北直隶后。皇家新军先后出击。歼灭了鞑子一万五千多人。后来,又配合卢象升勤王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