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527章

奸雄天下-第527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世界上的蒙古人大约有200万,忽必烈和海都各控制着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由金帐诸汗和伊利汗阿八哈控制。如果陈德兴放开手脚武装海都,给海都麾下号称十万的蒙古大军装备上钢甲和火药武器,金帐诸汗和阿八哈全都得跪。可是海都发达以后会不会反叛呢?这可谁都不敢保,所以陈德兴不会轻易把海都这头老虎放出来。
  在他的天道教彻底扎根到蒙古人心中之前,维持海都和金帐诸汗相持的局面,肯定比让海都独大要好。这点平衡术,陈德兴岂会不知?
  所以在想明白之后,忽必烈已经不大担心陈德兴支持海都西进了。
  而海都不西进,大明想要插手蒙古就只有走海路了。而走海路就必须控制天竺,否则陈德兴的大军在大食、波斯的后勤就要出问题了。
  “朕不能让陈淮清控制天竺!”忽必烈的三角眼眯了起来,“那个什么德里苏丹国能挡住大明的八个藩国吗?”
  “吉亚斯丁·巴勒班倒是善于用兵的。”刘孝元道,“只是德里苏丹国的兵马太少。”
  “让他们继续招募佣兵行不行?”忽必烈问。
  “哪里来得及。”刘孝元摇摇头,“天方教的人都喜欢招募童军……就是花钱购买苦寒之地的男童,从小教授武艺,再让他们信奉天方教,长大后就是精兵了。马木鲁克人就是这么来的,拜伯尔斯就是打小从钦察草原卖过去的。德里苏丹国的苏丹吉亚斯丁·巴勒班也是从钦察草原卖去天竺的。”
  “贩卖人口还卖出俩苏丹!”忽必烈鄙夷地摇摇头。他是黄金家族的王子出身,真正的高富肥,当然看不起拜伯尔斯和吉亚斯丁·巴勒班两个屌丝上位的家伙了。
  “大汗,或许可以让马木鲁克人去援助德里苏丹国。”刘孝元思索了一下,开始给忽必烈出谋划策。
  “拜伯尔斯肯?”
  “肯的!”刘孝元道,“臣在克拉科夫城内看见不少流浪的孩童。”
  现在克拉科夫城是忽必烈的临时首都,周围波兰贵族的城堡和庄园不是被攻破就是被放弃。不少农奴也跟着贵族一块儿跑路,中途还频频遭受蒙古人的攻击,有不少人被捉到了克拉科夫。不过到了克拉科夫也没有牢房关押他们,就这样放养着。不少农奴的孩子就在城外瞎转悠,被刘孝元当成流浪儿了。
  “孩童?”忽必烈一愣,随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给拜伯尔斯送去些男童?”
  “再送去些大炮,”刘孝元道,“臣可以亲自去一趟埃及,说服拜伯尔斯出兵。”
  “去埃及?多少时间可以回到君士坦丁堡?”忽必烈还需要刘孝元继续驱使东罗马军队打仗呢,可不能让他慢悠悠去埃及旅游。
  “最多两个月。”刘孝元道。
  “那么快?骑快马过去?”
  “坐船。”
  “坐船?”忽必烈愣了愣,“刘卿,你可别为了赶时间叫威尼斯人捉了去!”
  “不会的,”刘孝元笑道,“君士坦丁堡有埃及商人的船,威尼斯人不会攻打它们。”
  “什么!?”忽必烈浓眉一皱,已经明白了什么,“这个拜伯尔斯在和威尼斯人勾结!”
  刘孝元笑了笑,“还有比萨人和热那亚人,拜伯尔斯的舰队也不会攻击这三国的商船,而且还允许它们进入亚历山大港购买东方的商品,来自大明的瓷器和丝绸,来自印度的香料和棉布,照样源源不断从亚历山大港输往意大利。”
  “这些该死天方教徒!”忽必烈骂了一句。
  “基督徒也一样!”刘孝元补充道,“打仗和生意两不误,地中海这里的规矩就是如此。就算是现在这样的局面,君士坦丁堡和威尼斯、热那亚之间的贸易也没有完全中断。只是双方都打着特拉布松的旗帜,装成中立国的商人……”
  特拉布松帝国是伊利汗国的附庸,但是并没有卷入眼下的战争——估计是用大笔贿赂买通了伊利汗阿八哈。该国的首都特拉布宗现在是丝绸之路西端的终点。贸易蓬勃发展,城市非常富裕。
  “好吧!”忽必烈大手一挥,“罢了,罢了,一群见钱眼开的家伙,朕不和他们计较。”他思索了一下,“那么陈淮清那里要如何答复?”
  刘孝元一笑,“不妨先应允下来,总要先让臣的伯父去中原见陈德兴。”
  “也对。”忽必烈点点头,“等到陈淮清发现不对,刘秉忠早到中原了。”
  “大汗英明。”
  忽必烈又道:“朕不日就要率领大军西进了,现在波德平原已经是大蒙古的天下。这回西进,一定要打到巴黎才罢休。朕要在巴黎登基当欧罗巴大汗和基督教宗主。”
  他拍了拍身边的圣经,沉声道:“你去和迈克尔八世还有那个什么君士坦丁大主教说,叫他们上表拥戴朕做基督教宗主!”
  刘孝元起身行了一礼,“臣一定将大汗的旨意传达给他们。”
  忽必烈点点头,语气阴沉地道:“再带三十门青铜大炮和一万男童去埃及,告诉拜伯尔斯,朕不需要马木鲁克哦守住天竺,但是他们必须把天竺变成一片焦土!如果马木鲁克人做不到,朕就会让阿八哈和忙哥帖木耳去做!相信,他们一定会让朕满意的!”
  刘孝元躬身一礼:“臣遵旨!”
  忽必烈挥了挥手,打发刘孝元离开大殿。自己则拿起那本刘秉忠让刘孝元捎来“刘批”《圣经》翻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那张本来没有一丝表情的大脸盘子上已经露出了惊喜,忍不住就叫起好来了。
  上帝次子下凡来!这刘秉忠居然能想出这么个高招,真是太高明了。如果自己上帝次子,那么自己的儿子不就是上帝的孙子,自己的孙子不就是上帝的曾孙……
  那些欧罗巴人还敢违抗有上帝血统的欧罗巴大汗?
  ……
  “圣人,英王殿下奏章到了。”
  陈德兴此时还在北上的途中,习惯了飞剪式海船的陈大皇帝对于运河航行的速度实在有些不适应了。为了打发时间,这些日子他都在翻看古希腊逍遥派的秘籍——这些都是文天祥带回来的,在来中国的路上,他和两个意大利外交家一起,将大部分逍遥派的秘籍都翻译成了中文,还是文言的,之乎者也一大堆!最可气的是那些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著作,翻译的不知所云,陈德兴完全看不懂。
  不过其中的一些东西,陈德兴还是能看懂是什么的。譬如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数学家希罗的讲稿——希罗和古希腊逍遥派没有多大关系,可是文天祥还是将其归入了逍遥派弟子的名单当中。将一些从格兰纳达大学中得到的阿拉伯文的希罗讲稿抄件翻译成了汉语。文天祥当然不会阿拉伯语,但是乔凡尼·多利亚的阿拉伯语很好,于是就由他将希罗的讲稿翻译成拉丁文,再由文天祥翻译成汉语。
  而在这些希罗的文言文讲稿中吸引注陈德兴注意力的,则是一个小发明——汽转球。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蒸汽机!蒸汽机这个东西,现在能造出来吗?至少可以让人研究了吧?
  “圣人,英王殿下奏章到了。”杨婆儿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陈德兴的思绪,“英王殿下的奏章上说,忽必烈派了刘秉忠出使想和大明讲和。”


第796章 让蒙古人糟蹋一下也好
  天色已经是一片漆黑,正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但是陈德兴乘坐的御舟的会议室里面仍然是热气腾腾。陈德兴的宫廷中永远不乏奇怪的食物和饮料,今天晚上用来给参加会议的重臣提神的不是茶叶。而是由一个名叫娜塔莉的白女奴煮的咖啡。咖啡豆也是陈淮清让人从天竺送来的,说是可以入药,有提神醒脑的作用。陈德兴看了这玩意就知道是咖啡豆,于是就想弄来喝,他的前世是很喜欢喝咖啡的。可惜他只会泡速溶咖啡,不会弄咖啡豆。结果这些咖啡豆就一直在宫中的太医院里搁着,直到十几个白女奴入了宫,才有一个名叫娜塔莉的女孩子会弄这玩意。
  一杯杯的热咖啡被娜塔莉泡好了,才让充任宫女的白女奴们不断的送进会议室。这些女孩子收拾干净了果然都是绝色——这可不是崇洋媚外,这西洋的女孩子就是这个种,萝莉时代貌美的很多,大了就越长越粗糙了。那个塞拉西·所罗门当然不会卖些大妈来大明,他运来的都是高价的美貌萝莉。其中又以那个娜塔莉最美,她仿佛是波兰或德意志的种,父亲(私生的)是个参加了骑士团的波兰小贵族,姓列辛斯基,死在安条克保卫战中。
  会议室里面坐满了随驾北返的大明重臣,还没有正式离开丞相宝座的黄智深,正准备扶正的副丞相任宜江,刚刚出任财相的屈华杰,外交部尚书李雄(李翠仙的义兄)。当然还有四军部的头目陆虎、王陆飞、高大、顾大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咖啡因的作用,每个人都精神抖擞,或是大声发言,或是低声交谈,都在表达自己的意见。
  陈德兴则坐在一张长会议桌顶头的位子上,手里捧着一杯散发着浓香的咖啡,不动声色地听着众人在发言。
  同意和谈的人居然占了多数!大家的意思都差不多,欧罗巴或许还不错,但是太远够不着。去欧罗巴的路上又太荒凉,没有什么好地方。比起明洲、天竺、南番差远了。
  而且,蒙古人也不是很弱,打起来挺费劲儿的。有这点精力还不如用在新大陆和刚刚发现的大洋洲呢。北明洲、南明洲和大洋洲加一块儿,仿佛比大明本土都大好几倍。消化好了才是华夏永远称霸世界的基础!
  实际上,这些人的看法也不错。和旧大陆相比,明洲、大洋洲这种未开发的大陆才是真正的宝地。谁拥有了那里,开发了那里,就无疑是世界的主导力量了。
  后世欧罗巴出来的白人不就凭借着这三块大陆,把东亚黄种民族死死压着?
  这个时空陈德兴给华夏开了大航海时代的金手指,只要消化了这三块大陆。世界霸权稳稳的就是几百年!谁还有劲头去追击蒙古?这不是吃饱了撑的?这间会议室里面的人物,都是有资格在明洲封个国的。
  所以,加快明洲开发才是要紧事情。忽必烈什么的,就让他在西边折腾吧。最多大明支持一下欧罗巴的基督教国家,让他们牵制住忽必烈,都腾不出手去染指新大陆就行了。
  陈德兴的目光投向了刘和尚,和尚也上年纪了五十多岁了,头发胡子花白,人也发福了,看来是再上不得战场了。他又看看陆虎,这头恶虎好像也老了,有四十多岁了,看上去虽然还有些凶恶,但是骨子早就给富贵浸透了。他在陆军部其实就是个摆设,事情都推给下面一帮陆军军校参谋学院的高材生去做——他们都是陆军军校毕业后在军中任职两年以上再回炉学习上一年半,学的都是战役组织、战略分析之类的课目。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就分配在陆军部、陆军参谋部担任参谋。而海军部、海军参谋部的情况也差不多。
  高高在上的尚书、侍郎都是老资格的宿将,业务水平并不高,坐在位子上看场子罢了。实际上做事的都是一些大明甲子年、天道元年之前考入军校的军官,现在都是校官的衔儿,多数还有个子爵、男爵的爵位。也算功成名就,少年得志,靠着熬资历也是稳稳一个将衔。如果愿意去明洲呆上几年,升个伯爵也是十拿九稳。因此这些校官的也都有求稳的心思。
  至于大明陆海军中真正的骨干士爵兵,早年间就追随陈德兴的老兄弟,现在大多升了军官,少数封了爵,土地也从一开始的300亩增加到了至少1000亩!妥妥就是个大地主。这两年以伤病为理由打报告要求退役养老去过舒服日子的士爵兵已经越来越多了。而那些功名心思特别强,又考不上军校,在军队仕途上没有太大前程的士爵,则大多想从军中退役去当陈德兴的儿子和功臣们的门客——因为这些人早晚会有封国,这些士爵兵出身的门客到了封国,闭着眼睛都是一个大臣。
  相比之下,远征欧罗巴仿佛是一件又苦又累又危险,而且利益也不是很大的买卖。既然大家可以轻松安全的当上大臣,谁还想去欧罗巴和蒙古人拼命?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暮气吧?陈德兴心里想到了过去的宋军,不就是新募之兵人人求战肯战,老字号的部队都暮气沉沉,一帮让富贵浸透的军头都不怎么肯打仗。如今那些从大宋系统中过来的藩镇军也是这样,起码三分之二的将士宁愿回家种地,也不肯去开拓殖民地。各个藩镇都只能拿出三分之一功名心思还没有消退骨干,再募集些佣兵去远征。而且不少将门的掌门人自己都不愿意出海,只求个富贵王爷的地位在江都养老。
  大有作为的海外封国,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安置族中闲人的一个去处,最多就是个不让家门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而灭亡的退路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