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514章

奸雄天下-第514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快,打开看看!”忽必烈连忙吩咐刘秉忠扯掉封条,打开木盒,取出了里面的书信。
  刘秉忠先是自己一目十行看完,然后才双手递给了忽必烈,同时又低声道:“大汗,忙哥帖木耳的信上说,明军已经打下哈密力了,就在一个半月前!”
  “哈密力!来的好快啊!”忽必烈咬咬牙。其实陈德兴的西征军来的一点也不快,因为他们在西征途中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他们是一边进军,一边铺路(铁路),还要一边设置居民点安排屯田的军户,而且还要镇压地方势力,还要把青唐高原上的吐蕃部落迁移下来再打散安置。那么多事情要办,进军自然快不了。所以一直拖到天道五年秋才打下了哈密力。
  “大汗,可要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刘秉忠问。
  忽必烈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不必了……明军打下哈密力的消息绝不可泄露,免得军心动摇。”
  大明虽然远在万里之外,但是大明的胳膊很长,现在已经伸到了欧罗巴!所以大明西征军攻占哈密力的消息很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恐慌,如果流传到欧罗巴人那里,肯定也会激励他们的斗志。
  “明军攻入西域的消息,现在可能才到江都,走海路送往欧罗巴至少要半年。”忽必烈站起身,在大帐之内来回踱步,“只有半年,别说全欧,就是勃烈儿和神圣罗马都未必能平定下来……”
  他走到铺着地图的长桌之前站住,双手扶着桌子的边缘,凝视良久,又摇摇头,“要平定全欧,哪怕只是平定勃烈儿、神圣罗马和弗林,都需要两年之功啊!刘卿,你看陈德兴能给咱们两年时间吗?”
  他也不等刘秉忠回答,就自顾自往下说:“朕看是不可能的,这回的维斯瓦河之战就已经有明军在帮着欧罗巴群雄。陈德兴此贼野心勃勃,唯欲一统寰宇,自然不会放过欧罗巴的。”
  刘秉忠安慰道:“大汗,欧罗巴距离中原数万里之遥,走海路的话怕是有十万里了。陈德兴的手再长,又能在欧罗巴出几分力气?”
  “这可不好说……”忽必烈冷哼一声,“不是还有海都这个逆贼么?数万里之途对明军而言是天堑,对咱们蒙古人来说算什么?”
  蒙古是所谓的行国,就是整个国家到处游动,没有定所。如果海都西行,就是整个汗国的迁徙,有大批牧民跟随,自然不用为后勤担心。
  而大明西征,则必须构建起长达数万里的后勤交通线。沿途要招抚蛮族,建立据点,修筑道路,迁移百姓。推进速度自然很慢,甚至比绕海路通欧罗巴还慢。如果不是大明拥有能跨洋越海的大海船,忽大汗根本不会遇上使用大炮和火枪的欧罗巴军队。
  不过真正让忽大汗心惊胆颤的还不是使用“华枪华炮”的欧洲军队,而是拿着“华枪华炮”的蒙古人!现在蒙古人的老家就在海都手中,而且海都还按照蒙古祖制开了库里台大会,选上了蒙古大汗,还得到了蒙古东道诸王的拥护。海都要是被大明用火枪火炮武装起来西征,最多一年就能打到罗斯草原!
  到时候,忽必烈如果不能在欧罗巴占上一大块地皮,建立起稳固的统治,那可就要腹背受敌了!
  蒙古大汗回过头,看着刘秉忠,用低沉地声音道:“刘卿,你当朕的使者去一趟江都!朕要和陈德兴议和!”
  “议和?”刘秉忠面露难色。“怕是不易……”
  忽必烈咬咬牙:“可以称臣!可以求陈德兴封朕当个欧罗巴汗或是元国王。这样……他陈德兴就是世界之王,总该满意了吧?”


第778章 世界之都
  随着一股股来自北荒(西伯利亚)的寒流,寒意在江都城也渐渐浓郁了起来。原来一向湿润的天气也渐渐变得干燥寒冷。江都城的居民们纷纷拿出了这几年开始流行的冬装穿在了身上,来自北方的毛皮衣服,羊皮、狗皮、狐狸皮、鹿皮还有熊皮等等兽皮衣服开始流行了。这些衣服穿在身上暖和得很,再大的风雪不惧。
  这些毛皮衣服在大宋那会儿可是很少见的。主要是因为江南不产什么毛皮,这些皮衣的料子都是北货,长途贩运,层层税卡,到了南方都昂贵无比。其次则是“不杀生”的理念随着释儒合一开始在士大夫中间慢慢流行起来,连丝绸衣服都被认为是夺了蚕口食而兴起了穿着纸衣的风尚,何况这种从野兽家畜身上剥下来的皮毛?
  不过眼下释儒二教都有些不景气,他们的道理也就渐渐不被人重视了。特别是标榜不杀生和“丁克”的汉传佛教遭到了极大的打击,江南寺庙的田产在之前的“土改”之中几乎全部被剥夺,分给了士爵和军户。寺庙和尚免税的特权也随即被取消——连天道教都没有免税特权,何况佛教?另外,佛寺的借贷放债的生意,在几年前的“迟约风波”后就遭到了重创,现在完全被依附于天道庄的钱庄业击败。在失去了经济来源之后,中原的佛教自然日益式微了。
  相比之下,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一样出现的天道观则香火鼎盛。随着这个教派兴起的时间日久,他们的各种宗教活动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开始和华夏传统的节日还有婚丧嫁娶结合在了一起。
  就在天道六年的新春将要来临之际,大明各地的天道教分支都准备了规模浩大的庆典活动。这几日江都城内的各个道观和天道宫都活跃起来,又是法会,又是大祭,又是巡游,甚至还办起了庙会。
  陈德兴现在正拢着袖子,兴致勃勃地在天道宫广场的人流当中挤来挤去。
  一转眼的功夫,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十几年了,不过都忙忙碌碌的,没有时间好好享受一下生活,连大年都没有好好过上一次。
  不过今年算是个例外。虽然大明帝国还在同时进行着许多场战争,但是大明本土却渐渐有了太平盛世的景象——陈德兴一手建立的这个帝国可比后世任何一个帝国主义都牛逼,人口一亿,生产总值起码占世界五成的中华,在13世纪天然就是一个世界霸主级的角色……当然,前提是这个国家走上正确的道路,找到一条适合十三世纪的侵略扩张道路。说穿了,就是找到一条能将对外扩张变成一桩桩赚大钱的买卖的路子。
  这条道路,在陈德兴看来是已经找到,而且也找对了。大明帝国不仅可以利用扩张把一些国内的麻烦转移出去。而且还能从扩张中获得大量的收益——金银、香料、象牙、毛皮、硝石、锡、蔗糖、上等的木料,还有大宋开国以来就一直短期的铜,现在都从明洲和南番一船船的运来。丝绸、武器、铁器、瓷器、茶叶等物品则是一船船运去外洋贩卖。
  另外,来自明洲的番薯、土豆和棉花,现在也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短短几年,就在江南流行起来了。
  特别是棉花——这种作物在宋朝就有种植了,是来自天竺的品种,由于是产量低、纤维粗短,使得棉布价格高昂,因此没有办法推广。而来自明洲的明洲棉则因为纤维长、产量高、强度高,很快受到了市场欢迎。
  那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明摆着,谁还不知道教化全人类的好处?
  而且,这些新到手的地盘仿佛也不难料理。最富的明洲大陆本就没有多少土著,这两年还闹天花疫情,死了大半!这人一少,事非自然就少,还有天道教这个大忽悠在,当然是太平无事了。而南番那些比较麻烦的地盘,比如安南、占城、高棉和爪哇,都封给了藩王。让国内的麻烦去对付国外的麻烦,两个麻烦就变成没有麻烦了——这可是西周老祖宗留下的招儿!
  因为教化全人类的事业已经上了正轨,所以他这个皇帝的工作,也清闲了不少。现在有时间溜达出宫微服私访了。
  陈德兴的“微服”不是皮的,而是件暖和的棉衣。也不是他常穿的道袍,而是一件前襟右衽的土黄色棉袍,腰里扎着两寸宽的皮带,皮带上挂着一把大横刀,头上还戴着一顶带翻毛皮边沿的帽子。这身打扮是大明陆军官兵的标准冬装。也是如今大明男装模仿的对象,天道宫广场上面,起码有三四成的男子是这样打扮的。
  这军装闪闪发亮的时代……终于重新出现在华夏了。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起码可以持续一代人吧?历史上任何一个霸主级大帝国的崛起,总能持续个上百年。有了这一百年,华夏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华夏了……
  至于忽必烈那厮,现在也不知道和欧罗巴人打得怎么样了?应该是两败俱伤吧?今年以来,运去欧罗巴的青铜大炮就超过三百门,火绳枪运去了两万支,南芬钢运去了十万斤,火药也运了十几万斤过去,还派去了那么多军官,而且还扶植起了一个教宗和一个神圣罗马皇帝,将整个欧罗巴的抗蒙力量团结起来了。
  这回可真够忽必烈喝一壶的了,这老家伙现在大概正在哭鼻子吧?陈德兴得意洋洋地想着,他都有点同情忽必烈了。好端端的位面之子,偏偏遇上了自己这个天降明王,想要善终是不可能啦,就不知道他一条老命会被谁取走?
  不知不觉当中,他已经随着人流挤到了连接天道宫广场和江都御街的一条商铺林立的小街上——虽然江都有规划的商业区,但是也不禁止在别处开买卖。临近年节,这条靠近天道宫的小街上面也是人山人海。
  陈德兴不知道给谁拍了一下,这才从自己的心思里面醒过来。回头一看,只见做寻常妇人打扮的宝音正站在后面儿——虽然是微服私访,但还是需要有人保护的。宝音的武艺高强,又不像杨婆儿那样有一大堆事情缠身。所以就带着几十个大内高手跟着陈德兴一块儿出门。
  “主人,时候不早了。”宝音称陈德兴为主人——这是她跟陈德兴出门时所用的称谓,这也意味着她在扮演陈德兴的奴婢,这样的身份和她的长相是相符合的。
  大明现在当然是存在奴隶的!《陈礼》只是规定了汉人不为奴,别的什么人是可以为奴的。而宝音的长相一看就不是汉人,扮个奴婢正合适。而且像她这样有几分西域情调还拥有一半黄种人血统的漂亮女奴,可是江都奴婢市场里面的抢手货。
  不仅因为她们热情奔放,身材婀娜,是很好的牵手伙伴。而且牵手牵出来的孩子看上去和汉人没有什么两样,不会让人当成色目人歧视。而和汉人长相差别不大的倭国女奴和高丽女奴,却不大好卖。因为她们太容易被当成汉人,一旦逃走就很难抓回来。而且还容易遭到大明各地捕快的调查——将汉人当成奴婢可是重罪!
  而穿件军袄带上一个漂亮的混血色目女奴走在街上,基本上就肯定是大明帝国的军事贵族了。而且宝音自己也带着大横刀,腰带上还插着一支最新式的燧发枪。这说明这位女奴对主人忠心耿耿。不过看看宝音丰腴的身材也知道,她一定是替主人生过孩子,正是受宠得信任的时候。
  “的确不早了。”陈德兴抬头看看天色,快要正午了,不过他并不想回宫,还想在伟大祖国的首都多转悠一会儿。“找个地方吃饭吧,宝音,知道有什么好馆子吗?”
  宝音并不是被关在宫里面的女人,她是天道使嘛,而且也有自己的事业——在天道宫传法院当老师,给一帮蒙古草原上来的贵人子上课。因此知道一些宫外的事情。
  “好馆子现在哪儿还有座位?”宝音笑着摇头,“主人您真是不晓得江都这里的馆子生意多好。”
  “是吗?”陈德兴笑了笑,生意好是好事情嘛。“那有什么地方可以吃个饭的?下午我还想去扬州城看看。”
  “这样啊,那主人可以去运河边上用饭。”宝音道,“那里有不少做下等人生意的饭馆,现在近了年节,苦力和船夫很多回家过年了,那些馆子的生意就清淡些了。”
  “好的,就去那里。”陈德兴点点头。去码头看看也好,天道宫周围都是上等地方,居民非富即贵,自然繁华似锦了。码头上才有劳苦大众,自己这个皇帝也该关心一下这些大明劳动人民的生活。听说他们中的许多人过得并不如意,甚至还有人在怀念大宋朝呢!


第779章 码头上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在秋天的时候已经全面恢复运行了。这无疑是一条流淌着金银的水道,中原和两淮的米面通过这条水道运往江南,而江南的丝绸、瓷器、茶叶还有最新流行起来的棉布则通过运河贩往中原。
  北粮南运,南货北贩——这是目前大明国内贸易的常态。和历史上宋明清三朝的南粮北运正好相反。之所以如此,当然和北地人口较少,大农场农业的快速兴起和东北的开发分不开了。因为人口少,所以大明朝廷和北地的官府只能鼓励大农场。连续出台了《轮作税法》和《士爵军户土地抵押出租条例》两部鼓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