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444章

奸雄天下-第444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随阿鲁忽汗作战的,只有少数是察合台系宗王的蒙古勇士,大部分都是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附庸。他们也没有被忽必烈斩尽杀绝,许多人侥幸逃离了战场,他们会把这场大战的结果和忽薛禅汗所部的勇士如何善战如何可怕的事迹,带回各自的部落。到秋天的时候,整个两河流域所有的部落首领,都会知道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威名。所有的部落都会派出使者,带着最肥美的牛羊,最漂亮的女人和无数的金银财宝,抵达忽必烈的九斿白纛所在之处,表示他们的恭顺和臣服。
  而两河流域的蒙古部落,同样会知道薛禅大汗的威名,知道忽必烈才是两河的主人。他们会很快抛弃战败的阿鲁忽,聚集到九斿白纛之下,成为忽必烈的勇士。
  忽必烈终于摆脱了极端不利的形势!
  差不多一年之前,初到西域的忽必烈是相当狼狈的,不仅失去了中原,连蒙古老家都被海都这个皈依了天道教的黄金家族的叛徒偷袭夺取了——海都在去年冬天到来前占领了和林,留守在那里的由拖雷兀鲁斯改编来的万户本是阿里部哥的人马,他们根本没有抵抗就归附了海都。在得到和林和拖雷兀鲁斯后,海都的声势顿时大振,蒙古草原上的各部纷纷归顺。
  甚至连跟随忽必烈的蒙古部众都发生了动摇,原属于东道宗王的部众到了河套草原就不愿意继续西行。忽必烈为了避免内讧,维持表面上的团结,不得不恢复了东道四大兀鲁斯,将他们安置在了前套、后套、西套三处大草原和河西走廊。自己带着还算忠心的部下,在乌斯藏的八思巴法王的帮助下抵达了别失八里。
  到达别失八里时,忽必烈身边只剩下了不到三十万蒙古部众和不足二十万从中原追随而来的汉人和色目人,其中汉人包括文官和官兵家属在内有大约十五万人。
  随后,忽必烈将自己最信任的重臣霸图鲁和妻子察必还有大部分没有战斗力的部民留在别失八里、哈剌火(吐鲁番)、哈密力(哈密)、轮台(乌鲁木齐附近)等地。自己则率领蒙汉大军八万西征,先后占领了被海都放弃的阿里麻里、海押立、也迷里等地,控制了亦列河流域(伊犁河)。
  不过在控制了亦列河流域之后,忽必烈的处境并没有多少改变,因为亦列河流域的窝阔台系宗王大多跟随海都迁回蒙古去了,还带走了所有的蒙古部落和大部分附庸,只留下了空空荡荡的草原给忽必烈。
  而且亦列河流域西北面是强大的金帐汗国,东北面的海都控制的蒙古本部,西南面则是察哈台汗国的汗王阿鲁忽所控制的两河流域。这三方势力,全都对忽必烈这个丢失了中原的“伪大汗”表露出了相当的敌意。
  此外,还有消息从和林传来,占领和林的海都正准备召开库里台大会,重新选举蒙古大汗!如果让海都开成这个大会,那将是忽必烈的末日。
  因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都会支持海都,河套、河西的东道四汗王也铁定拥护海都,这样海都就能名正言顺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啦!
  到时候说不定连忽必烈身边原来属于中央兀鲁斯的人马也会弃他而去——毕竟中央兀鲁斯是蒙古大汗的本部!
  所以忽必烈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冒险主动出击,向实力比自己强大的阿鲁忽汗发起挑战。
  而一战之下,久经战阵而且半只脚已经踏入热兵器时代的忽必烈所部展现出了强大的战力。
  阿鲁忽的十三万众,竟被打得溃不成军!
  ……
  仍然穿着汉服的刘孝元娴熟地操控着战马,在几个蒙古汉军骑士的护卫之下,飞快地奔向了九斿白纛所在的高坡。他现在忽必烈的断事官兼汉军总管万户。有权管理忽必烈领地中所有的色目人和汉人事务,地位仅次于最高断事官霸突鲁。
  如今忽必烈的帝国之中,汉人和色目人的地位已经颠倒了。现在是二等汉人欺负三等色目了!跟随忽必烈到达西域的汉人文官,只要学会了突厥语,都能成为各地的达鲁花赤总管。
  另外,在刘孝元的建议下,忽必烈旗下的乌斯藏人、契丹人、女真人,也统统并入了二等汉——他们的长相和三等色目完全不一样,和二等汉相仿。
  忽必烈身边的怯薛歹都认得刘孝元,知道他现在是大汗跟前头号红人,自然没有人阻拦。刘孝元策马上前,还没有到忽必烈跟前,就听见这位蒙古大汗在放声大笑。
  “刘卿,朕打胜啦!哈哈哈,现在整个两河都是朕的天下啦!阿鲁忽那个蠢材还以为打仗就是骑马放箭,根本不知道火药兵器的厉害!不,不仅阿鲁忽不知道,整个西方的蠢材都不知道!他们统统不是朕的对手!”
  失败是成功他妈这句话的确是真理。在经历了巨鹿之战的失败后,忽必烈的火器部队反而变得更加强大了。
  首先,所有的火器都移交给了汉军,由刘元振、刘元礼两兄弟的万户接管——他们是真正的军队,而不是之前那个色目人抬铳军那样的“半工半军”的半吊子军队。
  其次,火器军的作战思路也有了变化。不再强调杀伤敌人,而是追求扰乱敌人,配合步兵骑兵进行冲击。具体战术就是由步兵方阵护送抬铳、骆驼铳和三弓床弩接近敌人的骑兵群,然后在弓箭射程外开火,同时忽必烈的骑兵摆出凿穿阵。一旦火器攻击将对手打乱,骑兵立即冲锋!
  这种“火铳居前,马队居后”的战术对上火力更加强大的明军当然是无效的。但是对付西方这些连火药都没有怎么听说过的土包子就是无往不利了。阿鲁忽的十三万大军就是这样被打得溃不成军的。如果对手换成了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还有马木鲁克,结果也不会有任何不同!
  “刘卿,出了什么事儿了?你怎么闷闷不乐?”忽必烈说着话,已经发现刘孝元的脸色又些阴郁,只是在强颜欢笑。
  刘孝元翻身下马,给忽必烈行了一礼,然后报告道:“大汗,刚刚收到了东方的消息……”
  两军交战的时候,刘孝元奉命留守在忽必烈的汗帐,别失八里方面送来的急报,都会第一个交到他的手中。
  “陈德兴的人找到明洲了!”
  “明州?庆元府?”忽必烈随口反问了一句。探索明洲之事,忽必烈是听说过的,不过却没有当回事儿,因为他压根就不信什么太一神,什么天降明王之类的邪说。
  “不是庆元府,是大海以东万里之外的明洲大陆,据说有二十个宋国恁般大。”
  “哦,”忽必烈摸着胡子,诧异地道,“还真有啊!不会是骗人的把戏吧?”
  “应该不是。”
  “何以见得?”
  “陈德兴的人不仅找到了明洲,还在明洲发现了金山、银山,还从明洲土人那里抢来了十万斤黄金运回了沈家门……”
  “什么?多少黄金?”
  “十万斤!”
  “十万……斤!?不是十万两?会不会是用铜冒充的?”忽必烈的眼珠子都瞪圆了,十万斤黄金啊!大蒙古国最富裕的时候,大汗的宝库中都不一定有那么多金子!
  “是十万斤!而且……也不是铜,”刘孝元顿了顿,“多半不是铜,因为黄金运到沈家门港后,陈德兴还让沈家门的豪商去码头上验看。”
  “哼,欲盖弥彰!”忽必烈的眉头紧皱。
  刘孝元摇摇头,“便是欲盖弥彰,也已经骗过江南的豪商了,陈德兴已经重启了天道票的发行,估计很快会筹集到足够的军费。大宋……怕是捱不过今年冬天了。”


第677章 汉八旗和蒙古士爵
  这时正是两河流域最好的季节,忽章河南岸,茫茫的大草原上放眼四望一片翠绿,零星点缀着一处处小小的蒙古包。白云也似的羊群,在草原上面流动。在这一片绿色的土地上面,一条白色的长龙在滚滚向前,蒙古骑兵、汉军骑马步兵、骡马拖拽的大车、驮着铜铳的骆驼,还有垂头丧气被绳索拴着步行前进的色目俘虏,一路向南。
  得胜的忽必烈大军,此时正在向南挺进,目标是忽章河中上游的富饶土地,忽毡(苦盏)、麻耳亦囊、俺的干。就是被天山、阿赖山环抱的费尔干纳盆地。那里是两河流域最富庶的农耕区,阿鲁忽的王帐之前就设在忽毡附近。
  “……当以谷地为根本,北据亦列河,南取阿姆河,置路府于阿里麻里、撒麻耳干(撒马尔罕)、不花剌(布哈拉)、玉龙杰赤(花剌子模绿洲)、那黑沙不等城。推行释儒,以佛治心,以儒治国……此乃控扼三河,再兴蒙古之上上策!”
  这是忽必烈的头号谋臣刘孝元在给忽必烈提建议。在忽章河大战后,这对君臣在南下途中,就常常并辔而行。一边赶路,一边商讨大蒙古国的未来。
  刘孝元的意见就是放弃蒙古荒凉的本部,改以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为根本。北面占据亦列河流域,南面控制阿姆河流域。在阿里麻里、撒麻耳干、不花剌、玉龙杰赤、那黑沙不等西域大城设立路府作为地方统治机构。
  然后再推行喇嘛教和儒学,以喇嘛教迷惑人心,以儒学治理国家。这样就能在三河(指亦列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建立大蒙古国新的统治中心。
  这个计划仿佛是不错的。蒙古草原固然是蒙古人的发源地,但是那块地盘是个苦寒之地。早个几十年,蒙古人还能吃大苦的时候,以蒙古草原为本据地当然不错。可是如今蒙古人早就享受惯了,还要以蒙古草原为根据地就得占有中原,用中原财富去养草原上的蒙古人。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代大汗,都是这样做的。到了忽必烈这里,中原丢了,自然没有财富去养草原。以陈明的强盛,没准还会三天两头出兵草原杀人放火,忽必烈要再以草原为根据地那就在找死了。
  但是蒙古草原是大蒙古国的根,也是大汗法统的象征。大汗可以不常驻草原——忽必烈之前的蒙哥也不常驻和林,而是以别失八里为本据点——但是不能没有蒙古草原。如果没有蒙古草原的忽必烈可以称大汗,那么萨莱的别儿哥,蔑剌哈兀的旭烈兀(此时已经死了,但是忽必烈还不知道)又为什么不能当大汗呢?
  而现在,蒙古草原已经落入海都之手!
  如果忽必烈不尽快反攻夺回蒙古本部,大蒙古国很有可能会彻底分崩离析变成四份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忽必烈担心的事情——哪怕大蒙古国变成四份,占据西域三河之地的忽必烈还是拥有一个相当庞大的帝国。
  最让忽必烈担心的是海都和陈德兴还有天道教之间的特殊关系!根据塔察尔早些的报告,陈德兴在四川抓到了贵由汗的女儿宝音特穆尔,而且还毫不客气的牵手了。而宝音特穆尔是窝阔台系的公主,是海都汗的堂妹。据悉,海都就是被她忽悠成天道教徒的。
  在海都和宝音特穆尔的推动下,天道教极有可能在蒙古本部广泛传播,甚至成为蒙古本部的国教!
  到时候海都统治下的蒙古本部,就会变成陈明的附庸。草原上的蒙古人,甚至有可能变成蒙古八旗兵!
  到那时忽必烈还能在三河流域坐稳江山吗?
  看到忽必烈皱着眉头沉默不语,刘孝元已经明白了大汗的担心,不过他却没有去接这个茬。反攻蒙古根本不现实,几十万追随忽必烈西迁的部众,这两年可没少吃苦。现在好不容易占了块富庶地盘,还不让大家好好享受两年?
  这时候,谁肯再去万里远征去蒙古?况且,真把海都逼急了,马上投靠陈德兴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反攻蒙古这事儿,刘孝元压根不提,而是继续说着怎么治理“三河”之地。
  “……三河之地,有草原,有大漠,有大城,也有富庶农耕之土。其草原位于亦列河两岸,最是肥美;富庶农耕之地位于谷地、忽章河之中上段及花剌子模绿洲;其大城如撒马耳干、不花剌,则靠近波斯,位于阿姆河北岸。总的来说,三河之地乃是以农耕为主,大城工商次之,游牧更次之。我大蒙古欲牢控三河,便不能只牧不耕,无视工商。中原之败,教训累累,如今征战,乃是钢甲火炮第一,弓马骑射次之了。游牧之地只有弓马,出不了钢甲火炮。因而大汗当使蒙古、汉军牢控农耕之地和工商之城。”
  忽必烈也把思绪拉回了三河之地。刘孝元总结的中原之败的教训仿佛是很有道理的。游牧骑兵对上钢甲长枪兵、炮兵和轻重骑兵的组合没有一点优势,让人打的满地找牙!
  而在这次同阿鲁忽的会战中,一定程度上模仿明军步兵的蒙古汉军同样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长枪方阵足以抵挡骑兵的冲击,而远射程的火器又给阿鲁忽的骑兵造成了很大的混乱。给忽必烈的蒙古骑兵以突破击溃的机会。
  所以忽必烈想要复兴蒙古,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