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75章

奸雄天下-第375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德兴这才从马背上跃下,大步上前,一手抓着一个李公子的胳膊,大笑着道:“彦简、彦邦,都是自家弟兄……便是在战场上交过手又如何?无非是天下之争,胜者为君,败者为臣就是了。用得着要死要活?便是二位还想当个君王,也不是不能商量的……这天下大着呢!中国的皇帝我做了,天下四方还有两三百国,给你们一人弄一个也非难事。”
  “不敢,不敢……”李彦简连连摇头,他可是读过史书的,知道历史上那些亡了国的皇子龙孙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夹起尾巴都来不及,怎么还敢流露一点想当君王的意思?昔日的南唐后主不就是喜欢写几首发牢骚的诗词,就叫赵家皇帝赐了牵机药?反正李彦简是打定主意,自己这辈子就混吃等死吧,什么事儿都不做,也不写诗作词。
  陈德兴又笑着看看李彦邦,后者的脑袋也摇得跟个波浪鼓似的,拱手道:“臣素无大志,但求安乐,与其离国万里,不如在燕京有几百亩田,收些租子悠然度日……”
  这是要当个小地主?
  陈德兴摇摇头,既然这两位都已经吓破了胆,那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匹夫尚且不能夺志,何况为君王者?没有了大志,去了海外封国也是个亡国之君。既然他们只想安度余生,那就给他们赐些田宅,养着便是了。
  他转头向杨婆儿交待:“两位国舅爷都让他们回城中自己的府邸,一切供养从优,也不用着人看守了。”他又回头看了看李彦简,“太原城内可有吾那老泰山的后宫?”
  “有,有的……其中还有几个佳丽……”李彦简吞吞吐吐,也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要是陈德兴想要他的女人,那他二话不说,立即双手奉上——他可不想学李后主,为了个小周后让赵光义心存不满。可是陈德兴却打听他爹李璮的后宫……
  “哦,那就差人送去代州城吧,再将宫中的物品和酒食一并送去,不能让老泰山在代州城受苦了。”
  陈德兴笑吟吟看着李璮的两个儿子,笑道:“你们谁辛苦一趟,去代州城陪陪老泰山吧。顺便帮孤王带句话,青徐之地孤王会封给彦国二十年,等彦国在海外再建唐国后才会收回。至于老泰山,将来就请在燕京城养老吧。”
  正如李翠仙预料的那样,陈德兴没有要从肉体上消灭李璮的想法——现在李翠仙在他心中的分量已经越来越重了。便是为了维护和李翠仙的关系,也不能杀了她爹啊!
  一个既能给自己生孩子,又能为自己上战场的女人,还是要好好珍惜的。知道要珍惜自己身边的人,这大概就是陈德兴和中国古代的那些君王最大的不同。
  而且陈德兴从来就没有将大明国看成自己的私人财产,而是将之看成一个股份公司,陈德兴的那些把兄弟和麾下的武将、谋臣,还有天道教的一干妖道,还有大明的每一个士爵兵,都是“大明股份公司”的股东。而李翠仙付出了那么多,自然也是大股东之一。
  李彦简、李彦邦互相看看,这陈德兴要封李彦国……莫非李彦国已经倒戈了?这仿佛很有可能啊,李彦国是李翠仙的一母同胞,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而且李彦国在大唐这边只是个赵王,不是太子……若是大唐真有了天下,李家兄弟之间,恐怕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现在,倒是能兄弟和睦了。
  想到这里,李彦邦点了点头,苦笑道:“那就由在下跑一趟代州城吧……顺便也劝劝老人家,咱们大唐的大势已经去了……”
  ……
  “王……王妃?我这是,这是到了哪儿?”
  “大明股份公司”的小股东刘阳悠悠醒转,睁开眼睛第一个看到的却是李翠仙,是骑在马上的李翠仙。李翠仙也在看他,秀眉微蹙,仿佛有什么心事一般。
  刘阳发现自己躺在一辆板车上面,身子下面垫了松软的兽皮,身上也盖着兽皮,非常暖和。
  “刘判官,你正在吾的军中……唐国赵王已经归附大明,给了吾四万大军,去战忽必烈!”
  李翠仙说话的时候眉头还是蹙着,昨天晚上靠近大军的那些蒙古骑兵并没有统统捉到或击杀,跑了好几个!说不定现在已经跑到大名府城下的忽必烈军中了。
  “王妃……”刘阳挣扎着要做起来,一用力却感到左侧肋骨一阵剧痛。这时他才想起,昨天晚上他是让人用马槊打下马的,现在传来剧痛的地方,仿佛就是被马槊打的!
  “躺着吧,”李翠仙一挥手,“你的骨头摔断了,得躺上一阵子了……你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打扮成蒙古人的样子,还让人追杀?”
  刘阳苦笑着叹口气,强忍着肋骨处传来的阵阵剧痛,将自己打入敌人内部和忽必烈已经移兵真定府的消息,全都告诉了李翠仙。
  李翠仙听了以后,却微微摇头,道:“昨天晚上追你的蒙古骑兵跑了几个……若是忽必烈已经移兵,他可能会晚些得到消息。只是忽必烈得到消息以后,会往何处去?”
  “应该会跑吧?”刘阳思索着道,“赵王殿下倒戈,说明咱们大王早就识破了蒙古人的计划……这赵王殿下是唐主的亲儿子,都能倒戈到咱们这边,何况史天泽、张柔等人?”
  忽必烈可不傻,事到如今,如何想不明白自己的处境?陈德兴既然能拉拢李彦国,那就绝对能拉拢史天泽和张柔。史、张二人一倒戈,李璮在河东的兵马立即就得崩溃。陈德兴如果乘机攻入河东,此时怕是太原都攻下了!
  忽必烈不跑还能怎么办?
  “没有那么快!”李翠仙猛地摇头,“忽必烈不可能只凭几个蒙古骑兵的报告就放弃中原……毕竟昨天晚上风雪交加,发生误会的可能也是有的!他一定会再派人来探查,这一来一去起码耽误两日!这两日,就是我们的机会!”
  “王妃,您的意思是……”
  “大名府!”李翠仙道,“我们去大名府,和王陆飞连兵,缠住忽必烈摆在大名府的三个万人队!”


第577章 十万火急
  十余名骑士,飞也似的从东南面疾驰过来。这些都是穿着皮袍子,一人双马的蒙古武士,一看他们来的方向,就知道是忽必烈留在大名府的三个万人队派来的。当先一名蒙古骑士皮袍上面还有斑斑血迹,脑袋上抱着纱布,正是那个运气很好的蒙古百户秃哥。看来他的运气还没有耗尽,居然从上千玄甲军的追杀下逃了性命。
  他前天晚上跑回自己的据点后,丝毫不敢耽误,也顾不得脑袋让马槊稍稍擦了一下,开了个大口子,流了好多的血。只是胡乱包扎了一下,就带了十余骑飞马去大名府报信,然后又马不停蹄去追赶忽必烈的大军,跑了一天一夜的马,才在彰德路的安阳县遇上了忽必烈大军的营地。
  忽必烈的金顶大帐这个时候刚刚在漳水边上扎好,大部分的蒙古军将还在安置营帐,挖掘沟壕,树立栅栏,或者在伺候他们的战马。
  现在蒙古军中的马匹已经越来越娇贵了,在忽必烈将蒙古人的主力移驻中原的这些日子中,他们的马匹就易损难补起来。每一次交战过后,蒙古人的军马都会减少。到了现在,连一人双马都维持不了,大部分的蒙古兵已经变成了骑马步兵,只有一人一马,而且也不是战马,只是普通的驮马,有些甚至骑着骡子行军。
  至于还有战马的蒙古骑兵,则是个个都把战马当成了亲爹在伺候。平时行军都不舍得骑,安营扎寨的时候也要先把马安顿好了再安顿人。所以看到秃哥等人胯下已经在口吐白沫,屁股上鞭痕累累的战马,全都露出了讶异的神色。
  居然如此不顾马力,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秃哥等人在马背上望见了金顶大帐,就径直奔了过去,直到被守护的怯薛歹拦下。
  “紧急军情,十万火急,唐国有变!”秃哥大声急叫,不过他还是留了个心眼,不敢直接明说唐国已经背叛大蒙古投靠到明逆一边了。
  一个年轻的不像话的怯薛长安童这时从金帐中走出,大声问道:“大汗在休息,何人喧哗?出了什么事?”
  “怯薛长,来了十几骑,说是有紧急军情。”
  “让他们的头头上前说话。”
  “紧急军情!”秃哥从马背上下来,连滚带爬到了安童跟前,单膝跪倒,压低声音:“十万火急,唐国生变……前日夜间,有至少数万唐军北上,途经德州。而且他们还主动攻击了下官率领的骑兵……”
  “什么?”安童怔了一下,“你们去了德州?怎么回事?大汗不是传过旨意,不让进入唐国境内么?”
  “回禀怯薛长,下官是追逐敌方细作才入唐境的。”
  “细作?”
  “没错,还扮成了怯薛歹的模样。”
  “竟有此事?”安童眉头一皱,“细作的事情以后再说……你先把怎么遇上唐军的事情细细说与我听。”
  秃哥的口才居然还不错,把如何追逐细作,如何遇上唐军,又如何从唐军的骑兵追杀下逃生的经历说得绘声绘色。安童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蒙古人的装扮,李家的兵将还会认不出?见了面不由分说就动手杀人,这已经充分说明……李家再一次倒戈了,至少是李家在益都督军的赵王李彦国投靠到明逆那边去了!
  至少八万精锐外加青徐之地全部倒向了陈德兴!现在中原大战的兵力对比,仿佛已经逆转。陈德兴至少有十七八万大军,李彦国有八万大军,两者相加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这个数字已经比忽必烈麾下的十八万大军多了……况且,李彦国能倒戈,李璮麾下那些并非李家嫡系的将领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只怕人人都要倒向陈德兴了。
  另外,淮西夏贵、襄阳高达,川蜀的刘整、张珏、吕文德等等,他们就不能背宋投明?
  大蒙古一夜间,居然就要四面楚歌了!
  想到这里,安童再也沉不住气,一转身就往金顶大帐内奔去,一边奔还一边急叫起来:“大汗!大汗……紧急军情,李彦国投靠明贼啦!李彦国反啦!”
  ……
  大名都督府都督王陆飞这个时候,正飞也似的大步冲向架设在大名府城城楼上的望楼。呜咽的军号声音,也在大名府城内四下想起。因为蒙古大军主力撤退而稍稍松懈的气氛,顿时又紧张到了极点。
  十几个大名都督府的军将也听到警号,都披挂整齐涌上了城头,有几个地位较高的,还跟着王陆飞一块儿上了望楼。没有资格上楼的军将,则遥望着东边漫天而起的雪尘,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怎么回事?东边怎么有兵过来?看这架势怕有四五万人呢!”
  “应该是李家的兵,就不知道是帮谁了?要是助纣为虐,大名府可就要苦战了。”
  “怕个鸟!大名坚城,守军也有数万,前日忽必烈都不敢攻打,何况是李彦国?我看,一定是李彦国被大王和王妃拉拢,带兵来和咱们会师了!”
  “要这样就好了,两下会师,总有八万之众,蒙古人留在城外的三个万人队可不禁咱们打的!”
  “不止八万,北面还有四旗马队两万人呢!他们可都是钢甲硬弓,真正的精锐!”
  “十万打三万,可赢定了!这下可能好好战上一场了!”
  “可不能打这样的如意算盘……忽必烈的大军随时会回来!到时候可就是十万打十八万了!”
  “那也不怕,只要能缠住忽必烈的主力,大王很快会带大军过来的,到时候就是蒙古人的末日了!”
  这个时候,王陆飞已经上了望楼,举起望远镜开始观看远方的地平线尽头。
  在望远镜当中,约有上千名唐军骑士,拉出了一条长而稀疏的阵线,缓缓而进。这些骑士都穿着和明军一样的简易钢甲,手持着丈二马槊。蒙古人也出动了骑兵,在这些唐军骑士面前呼啸着左右驰奔,却不敢靠近放箭。因为这千余唐军骑士背后,还跟着大队大队的弓箭手。马槊在前,弓箭在后,无论是冲阵还是对射,都足以克制蒙古人的游骑。
  在唐军骑士和弓箭手的掩护下,唐军黑压压的大队,由东向西,缓缓开来。
  大队步军,组成一个个的方阵阵列。方阵的组成和明军方阵差不多,都是七八列的长枪兵为主,少量刀盾手为辅,方阵后方还有三列弓箭手。阵前则是各色旗号飘扬,遮天蔽日,似乎让天色都在瞬间黯淡了下来!
  而在这些唐军方阵前的旗帜中间,赫然就有一面大明的日月王旗!这些日月王旗,都无一例外的居于最中间的位置,而且是由最长的旗杆高高挑起!
  在这些步军阵列之间,是民夫辅兵,驱赶着挽马大车,车上不是大包小包的粮秣,就是一台台三弓床弩和一捆捆的天雷箭,并没有任何可以功臣的器具。
  而在这大队步军左右,是遮护两翼的轻骑兵,都是红色战袄外罩钢甲,战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