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68章

奸雄天下-第368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教派冲突还相当激烈,已经到了诉诸战争的地步!
  张熙载朝陈德兴瞧了一眼,笑道:“臣认为,旭烈兀的地盘并不比别儿哥小,而且更加富庶,人口更是多了无数。现在之所以会和别儿哥势均力敌,就是因为他不信天方教。而金帐汗国的前任大汗拔都、术赤,同样也是不奉天方教的……”
  陈德兴皱起眉头:“你的意思是,一旦忽必烈败亡,大蒙古国中喇嘛教的势力就会大为削弱,旭烈兀也有可能改宗天方教。”
  “还有可能成为蒙古大汗兼哈里发!”张熙载道,“对黄金家族来说,忽必烈是个坏规矩的汗,但旭烈兀不是。他只要改宗天方教,得到天方教信徒的拥护,就肯定能在忽必烈之后成为蒙古共主!”
  实际上,张熙载得到的情报并不准确。旭烈兀虽然奉佛教,但是伊利汗国内部的教派冲突却是发生在基督教和天方教之间。旭烈兀受了他的妻子信奉基督教的脱古思可敦的影响,采取了亲基督教反天方教的政策,一度被当时的欧洲基督徒视为蒙古十字军。
  不过陈德兴也不大了解旭烈兀到底支持什么教——宝音和郭侃都说旭烈兀是佛教徒——不过一点可以肯定,旭烈兀和天方教是敌对的。而他和忽必烈的关系又非常密切。
  只要忽必烈还保留一定的实力退往中亚,就能和旭烈兀一起,成为阻挡蒙古绿化的力量。
  在陈德兴的计划中,蒙古人应该被天道教教化,而不是变成天方教徒!
  至于灭绝蒙古,陈德兴根本没有想过,因为这事儿根本做不到!在中原、在辽东和蒙古人作战是一回事儿。去辽阔的蒙古草原、中亚草原和钦察草原去同蒙古人打仗,那是另外一回事儿——现在是13世纪,不是18世纪、19世纪。现在的蒙古人还没有失去野性,旭烈兀和别儿哥手中的蒙古人又是生活在草原上,而且成天打仗的精锐,战斗力可不会比忽必烈的蒙古兵弱。靠陈德兴手中区区数万人的八旗兵可收拾不了他们……
  看来忽必烈这个蒙古大汗,暂时还要当下去。如果他和他的十几万大军都在中原覆灭。那么蒙古共主就只能在旭烈兀和别儿哥之间产生。而旭烈兀为了权位改宗天方教的可能性极大,到时候天方教就会成为大蒙古的国教!
  陈德兴磨着牙齿,心下自己在冷笑。他可无论如何都不能给天方教当枪使。不过也不能让忽必烈全身而退,否则二十万蒙古大军,还装备了火药武器,旭烈兀和别儿哥都得俯首称臣,更别说一堆察合台系、窝阔台系的宗王了。
  这些西道的蒙古兀鲁斯初封的时候虽然都只有几个千户(旭烈兀没有千户,而是蒙古各千户壮丁十抽二组成的远征军),但是几十年下来,都已经和中亚和钦察大草原上的突厥种人融合在了一起。金帐汗甚至可以调动斡罗斯王公的军队。军事实力可都不弱,如果被忽必烈压服,几个蒙古汗国团结起来,立马就是几十万游牧骑兵!
  到时候北地边疆,怕是要纷乱上几十年!历史上汉匈拉锯战的局面,就有可能在明蒙之间重现!
  想到明蒙拉锯战,陈德兴脑海中有浮现出后世评论明清草原政策时常用的名言“明修墙、清修庙”。
  看来对付蒙古,或者是对方大草原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保持大蒙古国的分裂。同时向一部分蒙古人传播天道教,扶植出一个天道教蒙古,最好能形成天方教蒙古、天道教蒙古、喇嘛教蒙古的三方大乱斗。
  这也是陈德兴把宝音打发到西域去传教和拉拢窝阔台系宗王的原因。
  他微笑着看着大家,语气却不容商量:“此次会战的目标,应该是压服整个北方汉地,将忽必烈的蒙古军重创,然后逐出中原……而且,还要避免蒙古人在撤退之前蹂躏中原!”
  在世界霸权争夺战中,蒙古人就是个完全胡来的玩家!所过之处,就是杀光、烧光、抢光,良田变成荒漠,居民被屠杀掉八九成!好端端的富庶之地,统统毁成人烟稀少的贫瘠之土。他们在大食国的暴行,连天方教的敌人十字军都看不过去,不愿意和旭烈兀联合——十字军虽然打着宗教旗号,但是人家还是来求财抢地盘的,如果让蒙古人把天方教的地盘都毁干净了,他们还东征个屁啊?
  而陈德兴现在,不担心打不赢忽必烈——这是不可能的!忽必烈身边有个“郭汝瑰”,战场对陈德兴单向透明,怎么可能败?而且陈德兴手里还有一件威力比青铜大炮还要厉害的武器——天道票!在他远征南番之前,已经命令屈华杰运送价值三千万贯的金银铜到燕京,另外还有数量相同的天道票!
  北地军阀,南宋藩镇,并不是人人都想当皇帝的。如史天泽、张柔、高达、夏贵、刘整、张珏、吕文德等等的,天下之主根本没有他们的份,所求无非荣华富贵,砸个一两千万贯下去,还有不倒戈的道理?
  所以陈德兴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忽必烈狗急跳墙,把河南、陕西屠成一片白地。那里可有几百万汉人,还有开封、洛阳、京兆府这样的大城市。而且此时的北方汉人有军事传统,相比江南汉人是更好的兵源。陈德兴只有得到这些汉人,立即就能在士爵兵之下再推行一个全民(农民)服役的府兵制,到时候上有士爵,下有府兵,推平南宋还不是探囊取物之事?
  陈德兴将目光投向了郭侃,“郭卿,和你义父联络过了?”
  郭侃的义父是史天泽,陈德兴和他有点儿过节,在四川之战的时候,史家的几个子侄死在了陈德兴手中,史天泽的侄子史权还是被凌迟处死的。史天泽的儿子史彬更是被吓得和父亲断绝关系,现在是郭侃所部的大义教官。
  “已经联络上了,不但有俺义父,还有张德刚(张柔)。”郭侃呵呵一笑,“史教官随时可以去太原,只要天道票到位,他们就肯倒戈。”
  史天泽和张柔是李璮在河东的两大支柱。两人麾下的兵力合计超过三万,而且都是久战的老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也非常丰富。
  如果能收买他们两人倒戈,李璮的河东军立马就会崩溃!
  而且在北地群雄,南朝藩镇之中,可以被银弹打倒的,绝不止史天泽和张柔。驻扎大同的蒙古汉军万户严忠济;驻兵邓州,同时向李璮、南宋、忽必烈称臣的董文蔚;南宋的襄阳镇节度使高达、淮西节度使夏贵、东川节度使吕文德、利州节度使刘整、兴元节度使张珏,现在都和陈明存在往来。倒戈投靠,不过是个价钱问题!
  陈德兴的容色严肃起来,语气中充满了肃杀之气,大声道:“目标既然已经定下,那么咱们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实现了!孤王现在有个想法,忽必烈有忽必烈的打法,咱们不需要理他!咱们打咱们的!他可以向大名府进军,咱们也可以向太原府进军!先拿下李璮,河东表里山河,有高屋建瓴之势,一旦为孤所得,河洛、关中,就都在孤王的兵锋之下……夏贵、高达还有李彦国再投靠咱们,忽必烈就是瓮中之鳖,如何敢留在河南?其必仓惶而逃!孤王就在关中和他决战!诸位觉得如何?”


第567章 消耗友军,壮大自己
  大宋咸淳三年底,咸淳四年初的时候,一场决定北方汉地归属的大会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大会战的序幕,至少在这个时代,都是由绵延的前哨战拉开的。十二月底,就在一场豪雪过后,北地一片银装素裹,妖娆无比的时候。无数支蒙古轻骑小队,出现在了大名府周遭。和南下的八旗马队展开了反复的纠缠、试探、对冲、拼杀。竭尽全力要控制战场,遮住对手的侦察幕。掩护自己的主力北上并且展开。
  而这一番短促而致命的轻骑兵较量,就将决定会战开始后双方大军的主场在哪里?对蒙古人而言,大名府周遭,以及大名府附近的彰德路,都是必须屏蔽控制的战场。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完全的将大名府变成一座孤城,让北明方面无从知晓蒙古军的数量、动向,也不知道大名府的情况。
  只有这样,陈德兴才会调动尽可能多的主力南下,给李璮的偷袭创造更多成功的可能!
  因为未知的风险永远是最大的风险!只要陈德兴摸不清忽必烈大军的数量,他就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而在陈德兴的大军南下之后,忽必烈当然也不会立即与之决战,而是会采取后退对峙的办法。或是将陈德兴引过黄河,或是隔河对峙——不过两者之间差距不大。因为13世纪的气候比后世寒冷的多,每到冬季,黄河中上游都会有漫长的冰封期。冰冻的河面之上,绝对可以跑马走车。
  而这样的对峙,往往也能持续数月之久,期间自然还有一连串的斗智斗力和连绵不绝的小规模战斗,最终才会在是一场名流青史,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亡的大会战!
  在忽必烈的计划中,此次唐宋元明四国间的中原会战,也不会逃开这个路数。
  马蹄声隆隆如雷一般响动。数百怯薛铁骑,簇拥着蒙古大汗,大元皇帝忽必烈和他的重将谋臣们,走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中原大地上。
  在他们身后,是无数白色的旗帜迎风招展,更有无穷无尽的步骑大军和辎重车队跟随。蒙古大军主力,已经渡过了黄河,正浩浩荡荡地北上。
  忽必烈北上的阵容,和刘孝元提供给刘阳的情报完全一样。十三个蒙古万人队,三个色目万人队,两个汉军万人队。足足十八个万人队,另外还有八万被强征来的汉人民夫。军资经过竭力拼凑,足足可以支持数月之久。另外,在京兆府和灵州路,还预备下了大批军粮,以备不时之需。而搜刮到这些军粮的代价,自然是将河南、陕西的积蓄,都为之一空。
  每名蒙古将士,脸上都洋溢着相信,金鼓声中,士气昂扬。他们现在有了抬铳、骆驼铳,有了狼牙棒、钉头锤,还集结起了五十万(战士加上辎重队一共二十四万人,号称五十万)人的大军。普天之下,哪里还有能与之一战的军队?哪怕是崛起以来累败蒙古的陈德兴,不过是借着火药铜铳之利。现在,大蒙古军已经装备了四五千门之多的各种铁铳、铜铳,还有专破钢甲的狼牙棒、钉头锤……现在,该是让可恶的逆明尝尝大蒙古厉害的时候了!
  现在,该是恢复大蒙古国往日雄风的时候了!
  在队伍前面,无数传骑往来奔走,将前方的军情不断报来。
  “大汗,大名府城周遭已经清理完毕,除了大名府城和附近八座支寨,其余地盘都已经在我大蒙古铁骑控制之下!”
  “大王,逆明八旗马队,已经被我大蒙古勇士逼出了大名府境内,北退到河间府去了!”
  听到回报,忽必烈只是一笑:“陈德兴的主力,看来还在燕京未动,这一次的先机已经被我们掌握!”
  身边的安童冒冒失失的插了一句:“大汗,干脆俺们去打下大名城吧。大名城内屯着数万明贼,还有十几万百姓,积蓄可是很丰厚的,让勇士们洗上几日,一定会士气大振!”
  忽必烈淡淡地扫视他一眼,笑道:“攻敌坚城?真是亏你想得出来!大名府城本是宋国的北京城,城高池深,陈德兴又将之作为南进之大据点。城防焉能不固?如果朕的大军久攻不下,师老兵疲,陈德兴南来,朕还拿什么去战?”
  忽必烈神态轻松,却轻轻否决了安童求战的请求,让底下人多少有些丧气。陈德兴大军未动,大名城的守军应该也不太多,如果能打下来正好发一笔利市——自打去年那场大战结束,忽必烈麾下的蒙古人已经有一整年没有好好掠过一次了。而且向南宋索要岁币的计划,也因为迟约风波完全落空,忽必烈麾下的这些蒙古人最近可都手头很紧。
  看着周遭人的表情,忽必烈笑道:“如今汉地天下,宋国早就是冢中枯骨,李璮也不足为虑,只有这陈德兴兵强马壮,粮多财足,是我大蒙古心腹大患。只要能将之破灭,汉家天下就是我大蒙古囊中之物。到时候咱们就洗净了唐明两家的城池,再叫那里的汉儿都做勇士们的牧奴,然后再向南朝索要岁币。一年起码要上一千万贯!你们说好不好啊?”
  忽必烈的这番话,又是一个大大的画饼,他的麾下将领,也算给面子,都大声应答:“太好了!大汗,就这么办吧!俺们都听您的,这一战一定舍出性命,无论如何都要夺了陈贼的性命!将这北方汉地,重新踩在大蒙古的铁蹄之下!”
  忽必烈但笑不语。
  他的内心,其实是有两张算盘的……能打败陈德兴当然最好,这中国早晚都会被他忽必烈一统!若是不成,也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大蒙古铁骑再配上抬铳、骆驼铳,天下间哪里去不得?
  这个时候,轻易消耗自己手下的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