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00章

奸雄天下-第300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又如何?柳家集镇最多有五万余难民,动员出一万几千战士已经顶天了。要是多了一万几千钢甲兵,那倒是个大麻烦,可这种刚入伍的乌合有多少战力?
  而这一幕的出现,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陈德兴就在柳家集镇!大蒙古已经围困住陈德兴了!这是大蒙古打掉汉人崛起的势头,在中原重建统治的绝佳机会。
  只要陈德兴一死,李璮、史天泽这等贼子,还能有多少气力?
  他竭力的稳住自己的情绪,一道道命令下去,在柳家集镇周围的蒙古骑兵立即集结退开。当然不是放陈德兴走,而是变包围为监视。仍然封堵住陈德兴向北撤退的道路。本来四面布置的五个万户,现在全部调往柳家集镇的北面,就在旷野上摆开。不求什么决战,只要看住陈德兴的大队,不让他们顺利快速的前进就行了。同时又派出马队去破坏北上途中的道路、桥梁,去攻打焚烧有可能向陈德兴提供粮草补给的村镇。
  从这个柳家集镇去保定路城就有一百多里,去往燕京更是有四百余里。便是寻常步兵行军,没有十天都到不了燕京。现在陈德兴还带着几万百姓,再有蒙古大军沿途阻扰迟滞,恐怕一个月都别想走到燕京。
  忽必烈可不相信陈德兴手中有可供几万人马吃上一个月的粮草。只要拖到陈德兴粮尽,任凭你有多少钢甲铜炮,也得当了大蒙古的阶下囚!


第468章 南下抗蒙
  轰的一声闷响,在远处忽然响起。
  屋子里头正在议事的人都下意识的一顿,侧耳听听。轰响声是从北面传来的,显然是往北去探路的部队又和蒙古人遭遇上了。前些日子,陈德兴虽然利用天道教的神棍们把柳家集镇上的几万难民组织起来,编伍团营。
  不仅将丁壮编伍,连老弱妇孺也组织起来了——丁壮自有丁壮营,老弱妇孺则有家眷营。丁壮营日夜操练不停,家眷营则派了做饭、洗衣和缝制战袄的差。
  另外,难民中会打造兵器的工匠也编成了工匠营,日夜不停的开炉打铁,制造兵器——难民们携带的铁器大部分都被征集起来,打造成了枪尖矛头,插上木杆就是一根简易的长枪。
  要把柳家集镇这里的数万难民带去燕云,显然是要将他们先武装起来。需要武装的难民约有一万八千,下到十二三岁,上到五六十岁,凡是能拉弓持矛的男子都被动员入了壮丁营,编了十个大营,由韩安生还有另外九个入了天道教的地主土豪分领——当然是地主了!现在可不是发动农民斗地主的时候。
  而且能在蒙古人治下的北地当上地主豪强的,都是能打的主儿,他们的地位可不是靠科举考出来的!另外,这等土豪背后都有个不大不小的宗族。和南边的义门大族是不能比的,北地这几十年太乱,大部分宗族都被蒙古人屠了八九成,大族也屠成小族了。不过在蒙古人屠刀下磨砺出来的土豪也不是南边儿的科举世族可比。依靠他们为骨干,就能迅速拉起一支真正能打一打的队伍。
  调教这些壮丁营的任务给了郭侃,也不用他其中去练兵,自有他手下的军官去操练——他们都是带老了兵的,和这些壮丁又是同乡(郭侃的兵是从史家地盘上募的,而真定路原本就是史天泽的),正合适去调教。
  除了练兵编伍,陈德兴还派出正黑旗的马队和骑兵师的钢甲骑兵往北去探路。不过探路的结果却不理想,忽必烈这回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死活不肯放陈德兴回燕京了。不但在柳家集镇北面部署了几个蒙古万人队。而且还把他们从南宋买来的天雷箭拿出来了,只要陈德兴的骑兵一靠近就被天雷箭轰……
  陈德兴坐在上首,屏气凝神地听着。郭侃、朱九四等明军将领分坐两列,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吭声。
  陈德兴身边的一万四千明军虽然人人有马,但是除了2000八旗马队,剩下的人包括那1500重骑兵在内,其实都是步兵!他们的作战方式是列阵而斗,不是在野外混战——那是轻骑兵的打法。而五六万人的蒙古骑兵显然就会利用轻骑兵的战术,用迟滞、伏击、骚扰等战法,将陈德兴困死在通往燕京的道路上面!
  爆炸声没有接连不断响起,显然陈德兴派出的骑兵退却了——阻挡他们的很可能是一整个蒙古万人队!这可不是3500人可以击溃的。
  侧耳倾听了一会儿,陈德兴哼了一声:“这忽必烈倒是笃定,愣把五六万骑都摆在北面了,就不怕李璮从太原城打出来?”
  郭侃笑着摇摇头,道:“这位李皇帝打仗的手艺出了名的臭,便是从太原打出来也磨磨蹭蹭走不快的。忽必烈深知其为人,因此不担心什么。不过咱们也不用着急,那些难民都是带着粮食的赶路的,加上咱们携带的军粮,支撑两个月都没有问题。”
  在柳集镇呆两个月?这是李璮的作风,陈德兴可不带这样的。他冷冷笑了笑,低声询问:“派去南边的哨探回来了吗?”
  郭侃本来有点无聊的容色顿时又紧张起来。明王咋问起南边的情况?难道他是想往南边儿运动不成?忽必烈的五六万骑兵多半是散在北面的,当然其余三面肯定也有安排,但是人不会多。
  如果明王想要南下倒是能动一动的。毕竟,蒙古骑兵也需要四处打草谷(就是抢劫)维持补给的,为了行事方便,肯定会散开一些。如果想要大举南下,就必须有个集结的过程。从发现明王大军南下到完成集结,没有个两天时间根本不够。如果明王再出动八旗兵遮蔽一下战场,这个时间还能再延长。只是……
  “大王,咱们要南下?”郭侃试探着问。
  “嗯,孤王正有此意,孤王要南下去打蒙古人。”陈德兴没有隐瞒的意思,“郭卿,南边何处户口繁密,人口众多?”
  “都多!”郭侃笑道,“咱们如今所在的真定路,东边的河间路,南边的顺德路、广平路和大名路都是俺义父史润甫的地盘……俺那义父的军政之才在蒙古那边可是数一数二的,五路之地治理的也是不错。在北地算是难得的乐土,户数在账面上有五万户,实际上翻倍都不止,人口总在七八十万。”
  七八十万啊!就算真定路的人口因为战争损失、逃亡了一些,五路人口合计总不会少于六十万,就是裹挟上三分之一便有二十万人。加上已经到手的五万,就有二十五万人了。
  在坐的诸将顿时都起了心思——人口就意味着军队!如果能增加二十五万人口,便能再增加两万军队。多出两万兵,那可就要多出不少升官儿的机会了!而且大明人多兵多,离扫平天下,成就盛世伟业的日子,也更近了一些!
  到时候大家可就都是开国功臣啦!
  迎着诸将感兴趣的目光,陈德兴淡淡一笑,这点笑意之中,却是带着几分的狂热。
  “忽必烈不让孤王北上,那么孤王就南下叩击真定、大名诸路,沿途拯救被蒙古人欺压的民户,扩充兵马……忽必烈无非欺孤兵少,待孤在真定、大名诸路走上一遭,裹挟,是解放了二三十万众北上,再看谁敢阻拦!传孤王的命令,明日休整一天,准备开拔,后天,全军南下!”
  ……
  就在陈德兴大举南下扑击真定、顺德、广平、大名诸路的时候。
  在太原以西的山道之间,高举而起的火把,如洪流一般滚滚东行。
  数万蒙古军马,正塞在狭窄的两山道路之间,连夜行军,向西涌去。这股军队正是日前围困太原,结果让李璮、史天泽、张柔等人拼了老命暴打一顿的霸突鲁、汪田哥所部。当时的五万大军,现在剩下不到三万……这还是霸突鲁当机立断选择撤退,而李璮反应迟钝,没有听从史天泽的建议猛追的结果。
  此处是通往娘子关的山道,素来狭窄,现在又是夜间,不仅能见度差,还时常遇到忠于李璮的山西豪强在沿途打埋伏。所以大军小心翼翼,通行缓慢已极。停顿甚久才能向前挪动一阵。夜色之中,尽是不耐烦的人喊马嘶之声。不少蒙古战士,干脆就坐在道路旁的山坡上,背靠背小睡一阵再说。
  霸突鲁也坐在山石之上,冷眼看着眼前拥堵的道路,不住举起羊皮水袋朝口里面灌酒。明显是在借酒浇愁。
  数万蒙古大军先是围困太原,然后又是两天两夜的苦战,现在又是仓惶逃窜。损兵折将什么的就不说了,便是军中粮秣也已然快要见底。毕竟这一连串的行动,都需要集中全力,根本没有余力派兵四下抢掠。
  现在就指望真定城内能得到些补充了,否则就只能杀马吃肉了……
  汪田哥心事重重的从前面赶来,来到霸突鲁之前,低声道:“和大汗的联络已经断了三天了,今又没有传令的怯薛从娘子关过来。就怕太行山东有变,不如催促一下勇士们加快些行程吧。”
  霸突鲁摇摇头,“大汗不会出状况的,三天前不还说在柳家集镇把陈德兴包围了……顶天就是让陈德兴跑了呗,还能有什么事儿?倒是太原那边叫人头疼,李璮那逆贼已经带兵追出来了!”
  李璮的迟疑让追击行动延后了一日,让霸突鲁可以从容安排殿军。现在李璮亲自率领的追兵正在和霸突鲁的殿军一路交战,形势万分危急!若是陈德兴在败了忽必烈,一路推进到真定城,堵了娘子关的出口,那可真是要人命了。
  这种可能,当然是存在的!但是霸突鲁不敢想也不愿想,而且想了也鸟用。忽必烈和陈德兴会战的地方就是真定路!要是忽必烈败了,现在真定路早就让陈德兴控制了。早一些或是晚一些到娘子关又有什么区别?反正就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这娘子关便是这里不到三万大蒙古儿郎葬身之地了。
  一边说着话,霸突鲁还不停地往自己口中灌酒,好一副颓废消沉的模样。汪田哥刚想劝说几句,背后传来一阵扰攘之声,就见火光摇动,数骑疾驰而来。看见高踞石上的霸突鲁就大声报告:“元帅,大事不好啦,娘子关方向上过来了几个真定城逃来的官儿,他们说真定城已经被……被逆明贼军占领啦!”


第469章 阴差阳错
  真定城已经被陈德兴占领了!
  听到这个消息霸突鲁顿时就跳了起来,一副绝望的想要拔刀抹脖子的模样。而他身边的汪田哥脸上的表情,同样是阴晴不定。
  陈德兴占领真定城的消息很可能是真的,现在什么时候?谁吃饱撑的冒充真定路的大元官儿往娘子关逃?而且忽必烈那边的消息,的确已经断了三天。
  三天前包围陈德兴与柳家集镇不等于忽必烈大军真的占多少上风。而且,陈德兴很有可能留有后手,或许在真定路北面的什么地方还有一支明军潜伏……
  总之,忽必烈很有可能已经惨败!甚至有可能被陈德兴的兵给打死了!
  而忽必烈麾下的七万蒙古大军,不说全军覆没,那也至少损失过半。好一点的结果,就是逃到河南去苟延残喘。真的是苟延残喘了,因为忽必烈这一败,连带着霸图鲁这里的三万人也没了下场。两下合计,南下的蒙古大军起码损失六七万。这样,黄河以南的蒙古军就只有十三四万了,别看占了不少地盘,但是李璮、陈德兴的主力还在,不仅在而且还很能打。
  在这种情况下十三四万蒙古军怎么可能守住河南?而且忽必烈兵败甚至败死的消息一传开,还在观望动摇的北地豪强和南朝藩镇,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像饿狼一样的咬死河南的十三四万蒙古人……不对,没有十三四万,最多只有十一二万,其中还有两万汉军,多半会在第一时间倒戈!
  而大蒙古一下损失十七万人(不包括“汪古部”),这已经不是伤元气的问题,而是失去根本了。
  大蒙古要完了!
  霸突鲁心如死灰,汪田哥则心如刀绞——他们巩昌汪家两代人替蒙古做狗,本来想着把狗做好了可以升级做人,而且事情的发展仿佛也圆了汪家脱汉入蒙的梦。可是,这个一等蒙还没有正式当上,大蒙古就要吹灯拔蜡了。
  想想巩昌汪家一门,有多少儿郎替大蒙古洒血疆场,又有多少女儿入了蒙古高门当了侧室侍妾,付出了这么多,最后却是一个要替大蒙古陪葬的下场,怎生不叫汪田哥心如刀绞?
  “汪田哥安答!”霸突鲁近乎冰冷的声音突然响起,让汪田哥猛打了个寒战。
  蒙古再破落,他汪田哥的命还是捏在霸突鲁手中的!
  “元帅!”汪田哥大声回答,嘴唇却不住颤抖,眼眶里面全是泪水,“元帅!您赶紧走!带着大蒙古的勇士先走,趁着陈贼没有封锁井陉关,赶紧冲出去,然后南下去汴梁和……和大汗会师!”
  “哦?”霸突鲁冷冷看着汪田哥,“你呢?你去什么地方?”
  “我……我去替元帅挡住唐贼!”汪田哥泪流满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