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183章

奸雄天下-第183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有没有力量!如果想要他人跟随,就必须展现力量。就如自己在临安所做的事情一样!
  “何不挥师北上直入燕都?”陈德兴很干脆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公有8万之众,德兴有兵5万。两下合军可得13万众,直赴燕都岂有败绩之礼?”
  李璮连连摇头,道:“不够,不够啊!忽必烈麾下的蒙古军、色目军就不下6万。东道四万早在成吉思汗分封诸王时就有30个千户,如今光是一个塔察尔就拥有部民不下20万,控弦之士不下5万!若再算上其余东道三王的兵力,忽必烈一方仅仅蒙古、色目军将就不下20万。单靠益都和汉王的兵力是打不败他们的,须得联合北地豪雄共同举兵!”
  13万汉人军队就一定打不过20万蒙古军队?陈德兴对李璮的看法很不以为然,更不相信北地豪雄会为了李璮去火中取栗。
  “不如与北地群雄相约先复燕者王,如何?”陈德兴道,“如此,北地豪雄或许会纷纷而起。”
  李璮一怔,低声发问:“汉王欲自取燕京?”
  陈德兴摇摇头:“吾志不在燕,唯愿相公入燕为王。”
  李璮应了一声,把目光投向了李翠仙,李翠仙道:“陈郎欲拒辽东、高丽为跟本,复取江南富庶之土以成帝王之业。今后北李南陈,互为兄弟之国。”
  李璮点点头,却仍旧不信陈德兴无意燕云。不过面子上却无半点流露,只是笑道:“既如此,那老夫就去取燕云之地吧!”
  陈德兴道:“可以联络北地、南朝之英豪,共约先复燕者王。”
  李璮又是一怔:“忽必烈耳目众多,若共约先复燕者王,其必知之,如有准备,则燕京难取。”
  没有这一约,忽必烈就不知道您老人家要造反,陈德兴要伐蒙了?
  陈德兴轻轻摇头:“有何惧哉?”他笑了笑道:“如今海权在我,高丽、辽东、燕云各处海口哪里去不得?忽必烈纵有20万众,也不可能千里布防。况且西北尚有阿里不哥与之相争。其如汇集重兵于燕京,辽东、高丽、河南、关中、河东等地必空虚无被。届时某家取辽东、高丽,相公取河南、关中。然后南北夹击,何愁大业不成?”
  原来取燕京只是个幌子,辽东、高丽才是陈德兴真正想得到的。李璮心想:“不过我能得到河南、关中也算不错了,这样就能和忽必烈夹河而对。若能得到北地诸侯相助,取燕京当是早晚之事。”
  “如此也好!”李璮点点头,“只是不知汉王准备在什么时候于诸侯相约呢?”
  “就在吾与翠仙、琳儿大婚之时!吾当邀请天下豪杰或他们的使者去江华岛观礼,而后与他们约定此事。”陈德兴道,“李相公不如也到江华岛一行吧!”
  “这是……”李璮蹙眉,“这是要公开反蒙?若北地豪雄不敢,当如奈何?”
  陈德兴冷冷道:“非友既敌!”


第300章 高丽的奸雄
  高丽开京,寿昌宫。
  作为一个小国的首都和王宫,开京和寿昌宫的占地都不算小。开京周长有两万两千步,设有二十二座城门,比起大宋行都临安城也小不了多少。只是显得破败荒凉。刻薄点儿说,这里就是一座没有多少人气的鬼城。长期同蒙古的战争,同样耗尽了高丽这个国家的元气。他们的首都开京也一度放弃,国王、百官还有开京城内的部分百姓都迁移到了江华岛。开京成了一座废城!
  如今国王、百官虽然已经返回,但是被废弃了三十年的首都,岂是那么容易恢复元气的?诺大的城市里面鲜有居民,到处都是破败坍塌的房屋,不多的人气就聚集在寿昌宫周围。
  而寿昌宫,单论大小,也不比临安皇宫稍差。只是破败的实在不像一座宫殿,连最基本的宫墙都坍塌了一大断。宫墙之内的殿宇大多被火焚过,也不知道是高丽人自己烧的还是蒙古人放的火?少数在大火中幸存下来的宫殿,稍作修整之后就成了高丽王室的陋居。刮风下雨的时候,这些住着国王后妃的宫殿,便没有不透风漏雨的。
  守卫王宫的卫士,也比不了赵官家的殿前司诸班直那么衣甲鲜亮,就是一群带着斗笠,穿着旧巴巴的战袄的家伙,懒洋洋守备在王宫门口。不过他们手中的家伙倒是打磨锋利的刀枪,在阳光底下泛着寒光,一看就知道是见过血的!
  本来高丽的武备是仿照唐朝实行府兵制的,中央拥有两军六卫。朝廷将土地授予“良人”,而“良人”在持有土地时须服兵役,退役则还田。但是后来高丽国中土地兼并严重,国家占有的田地数量不足以维持府兵制。
  因此掌握高丽国家大权的崔氏家族招募佣兵,组成了夜别抄,后又分成左别抄、右别抄,又招募蒙古逃归人组成神义军,三军合称三别抄,是高丽一国之中真正有战斗力的精兵。这支武力,也是高丽抵抗蒙古入侵的支柱。
  现在守卫在高丽王宫门口的,就是号称精锐的三别抄军!
  但是这支精锐之军,在更多的时候,却是高丽政争的工具。崔氏一族倚仗他们建立武臣政权,连着四代人把持大政,最后又因为三别抄军的政变而至灭亡。如今掌握三别抄兵权的金仁俊、林衍二人,又倚仗三别抄,继续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业。
  而三别抄军眼下的掌门人,高国门下侍中金仁俊,眼下正和大蒙古国使者刘孝元还有所谓大宋密使梁崇儒一起,端坐在一间四面漏风的殿宇当中,一边说话,一边等着高丽国王王倎的召见。
  在殿宇昏暗的光线当中,金仁俊在坐垫之上端正的坐着。式样仿照宋朝的紫色袍服做工精美,腰中还束着玉带,手中还捏着笏板,俨然一副位高权重的模样。只是脸孔上的疲倦和无奈,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这位权臣在过去两年,先弑主上,再挟君王,后降仇敌。为了手中的权位,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几乎也能当得奸雄这个称号了。
  而这番行事的后果,却是四面树敌,全无依靠。
  弑杀崔竩开启了三别抄军弑主作乱的先例,又使得崔氏旧部将之视为仇敌。
  而被其所挟持的国王王倎又找了忽必烈做后台——王倎还是世子之时便代表高丽去向蒙古请降,正好遇上忽必烈回军开平(蒙哥死后),王倎迎谒忽必烈于汴梁,使得忽必烈对其满是好感。就在今年年初,忽必烈还派兵护送王倎回国即位。支持的态度显露无疑。
  至于举高丽投降蒙古,又使得三别抄军中的抵抗派将金仁俊视为卖国奸贼,接连暴出现反叛的密谋。本来可以依靠的三别抄军,也变成了一个随时会发生变故的不确定危险。而蒙古又支持王倎,扶植高丽文臣,显然也不大信任背主挟君的金仁俊。直到高丽方海外的济州岛被一伙来自宋国的藩镇军占据……
  “金相公……陈德兴此贼在吾大宋国中,已经人怨天怒,当今官家曾经颁下衣带之诏,欲取其性命,贾平章公同样欲除此贼久矣。此贼不能立足,才远走济州,名为北伐,实欲取高丽为家。若贵国可以遣使随吾回临安去见官家生父荣王殿下和贾平章,一切便会真相大白。”
  正在说话的是梁崇儒,他现在的身份不再是依附金仁俊的大宋逃人,而是手持衣带诏的大宋官家密使——这衣带诏当然是真的,就是刘孝元从荣王赵与芮那里弄来的一份。诏书的内容比较含糊,大义是号召天下忠义之士铲除陈德兴这个逆贼!
  高丽王国朝廷的档案里面是有大宋国书的,金仁俊让人取来验看对比印章之后,认定此诏很可能是真的。不过宋国对陈德兴的态度,并不在金仁俊眼中。宋是弱国,能自保就不错了,根本管不到高丽。
  现在,真正能对高丽国内政指手画脚的,就只有蒙古了!
  刘孝元接过梁崇儒的话,道:“大汗的意思很清楚,谁能帮他报了杀子之仇,他便欠谁一个天大的人情。若金相公能成此事,无论金相公在高丽做什么,大汗都全力支持!只要金相公点个头,大汗就先撤了屯驻高丽境内的蒙古军,还可以送还被掳的高丽人。”
  “哦?”金仁俊原本毫无表情的面容轻轻一动。撤走蒙古驻军和送还高丽人这两个条件,他是第一次听说!至于之前刘孝元和梁崇儒的话,这几日他已经听了不止一次了。
  “真的可以撤军?”金仁俊追问一句。
  蒙古驻高丽的军队很少,但是给金仁俊的压力却极大!一来身为三别抄首领,居然让三别抄的仇敌蒙古在国中驻军,如何不遭人恨?二来这些蒙古驻军是王倎带来的,他们是支持谁的,自不言而喻!
  “可以撤!”刘孝元道,“全部撤走,一个不留!连达鲁花赤也统统撤走。”
  “什么时候撤?”
  刘孝元斩钉截铁地道:“撤军和撤达鲁花赤的旨意就在我身上!只要金相公点头,今天面见高丽国王时,就可以向他传达!”
  “那……你就不怕我言而无信?”
  刘孝元摇摇头:“不是怕不怕……便是金相公不答应,我也要传达大汗的旨意,从高丽撤走驻军和达鲁花赤,连我自己也要离开!”
  “为……为什么?”金仁俊有些糊涂了。
  “因为靠3000蒙古勇士和72个达鲁花赤是根本挡不住陈贼的。与其让他们白白送死,不如及早撤退!”
  “什么?”金仁俊吃惊的看着刘孝元。
  刘孝元冷笑一声:“蒙古大军一走,陈德兴就会来!他现在不容于大宋,又和大蒙古是死敌。带着三五万军队,十几万百姓,犹如丧家之犬,若不取高丽为家,早晚就要饿死在济州那个荒岛上了。到时候你们高丽人就去养他的二十万军民吧!”
  实际上,高丽和蒙古的矛盾并不在领土,恰恰就是财货!自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就和高丽有了往来,起初双方的关系不错,还一起围攻过契丹人(原依附于蒙古的契丹叛军),随后还约为“兄弟之国”。但是蒙古这个兄却没完没了向高丽这个弟弟索要财物。而高丽国小民困,无力承担,由此才引发了高丽杀害蒙古使臣的事件,从而拉开了数十年高丽蒙古战争的序幕。而蒙古从头到尾,都没有彻底灭亡高丽的打算,只是想从高丽勒索财物。
  而陈德兴的二十万人,如果都要吃高丽的,用高丽的,只怕会比蒙古人索要的更多!
  “他终是要北伐中原的!”金仁俊沉声道。
  “什么北伐中原!”梁崇儒冷笑一声。
  “昔日隆兴北伐、开禧北伐还有端平北伐,都是吾大宋举国之力在支撑,尤自不能供应。如今陈德兴虽有几万强兵,但是军饷、器械、粮草俱无。大宋也不可能供应他的北伐军,只能取自高丽。到时候高丽一国之财力、物力、民力,就都要被他搜刮干净了。即便是北伐得手,高丽只怕也民尽财穷,再无力支撑下去了。这是用高丽一国为代价,换取中原的恢复。不知金相公以为如何?”
  金仁俊还是默然,半晌才面无表情地道:“陈德兴有强兵数万,蒙古尚且不敌,吾高丽又有什么办法?”
  刘孝元道:“陈德兴所谓的强兵只是在水上、岸边,若深入内陆,蒙古骑兵早就把他们踏平了。至于高丽……力战固然不是陈德兴的对手,但若要智取的话,欲图谋其性命也没有多困难吧?”
  “智取?”金仁俊微微蹙眉。
  刘孝元一笑:“智取之事,金相公当比谋家拿手吧?”
  金仁俊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只是看着梁崇儒:“梁先生,你不必去见国王了,吾与刘招抚去面君即可。”然后他又对刘孝元道:“面君之时,只说撤军撤达鲁花赤即可,不要提及谋取陈德兴。”


第301章 好消息
  就在刘孝元、梁崇儒二位在高丽首都开京搅动风云的时候。
  济州府城附近,却是热火朝天,仿佛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供十几二十万人工作、生活的市镇,已经初具规模。市镇就建在济州府城左近,依海傍城。分为市舶区、工坊区和营房区三部分。
  市舶区包括原先的济州商埠、码头,现在都根据黄世贵和几个黄家掌柜、管事制定的规划进行扩建。到处都是刚刚平整好的土地,或是打了一半的地基,再就是匆匆建成的简易房屋和道路。
  小工们都在穿着绸缎依附的商行掌柜、管事们的指挥下忙碌着。在市舶区施工的劳动力都是在日前的海战中被俘的海贼或蒲家打手。因此在工地周遭有披坚执锐的军将在监视着,还有负责济州岛管理集中营的大义教官在四下巡视。不时还嚷嚷几句:“都卖力些,早点把市舶区建成了,你们的罪也能早一点赎清,以后才能有好日子过!”
  “集中营管营司有令,开展劳动竞争,哪个小队第一个完成指标,晚饭每人加大肉一块,还给二两小酒!”
  “那个小队完不成,人人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