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117章

奸雄天下-第117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若能以这样的条件达成议和,让大宋百姓过上几十年上百年的安稳日子,如何不是一件莫大功劳?
  蒲择之满面春风的把和议之事说完,得意洋洋的瞧了贾似道一眼,就看见奸臣的容色已经严肃下来:“和议之事若可成功,吾大宋就可有个喘息的机会,这和议哪怕只能维持十载,也足够我等重振朝纲了。”
  这话儿一出口,所有人都跟着一起点头。贾似道捻着胡子微微一笑:“吾皇宋开国以来,便是行以文御武之道,这是祖宗家法,吾等当臣子的自当一体遵从。只是绍定、端平以来,国家多事,不得不重用武人,虽多有跋扈不法,也只得从优抚恤,此终是权宜之法,不可长久行之,否则唐季藩镇之祸,便在眼前。”
  听了贾似道的话,蒲择之和江万里都频频点头。他们二位一个担任蜀帅有年,一个也在四川前线呆了一阵。都领教过武人跋扈的样子了!王坚、刘整、杨文、俞兴这些川中大将,谁不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俨然都是一方藩镇,和唐季那些无法无天的军头相比,不过是伪装得比较恭顺罢了。
  至于京湖的高达,刚刚入援重庆的吕文德,还有留在淮东协助李庭芝的淮东安抚副使兼京东路招抚使夏贵,也都是管军管民的军阀,和唐季藩镇并无太大不同。
  蒲择之一拍手:“相公所言极是!若是和议能成,是该好好整顿一下纲纪了!不满相公,吾在四川真是见多了飞扬跋扈的武人,吾这朝廷宣抚,根本就不在某些武臣的眼里!”
  说着他就淡淡看了江万里一眼。江万里笑着点头,道:“有些个武将自恃功高,的确是跋扈了一些,不过眼下和议还没有达成……吾等大臣,还得多加包容一二。即便是往后天下太平,也不要穷治其罪,招入临安,委以虚职,做富家之翁便是。毕竟这蒙古国大兵强,野心勃勃,即便议和也不过是权宜之策,将来未必不再起兵革。”
  他侃侃而言,也不顾蒲择之变了脸色,叠起两根手指自顾自往下说着。
  “……而且如今武臣势力已成,川中四路安抚皆是武将兼领,制置抚使,总领财赋者也是武人。京湖、两淮也有不少武人领有地方。可以说,如今大宋可战之兵,八成已经是武人私有,其势以大,只能徐徐图之。可用太祖之法,以富贵安乐赦其兵权,切不可逼之太急。否则惹出祸事,就要堕了朝廷威信,再要治约武人就更难了。”
  一席话说得人人都变了脸色,连贾似道也有些不自在。江万里却神色不变,轻轻苦笑了一声:“朝廷之威不在兵甲,而在人心。国朝三百年积威,来之不易,去之却不难。若有一二武夫,扬旗举兵,割地称王。朝廷可有雷霆手段?若没有手段,便是积威尽失,吾等文官,还有什么办法去驾驭武臣?以文御武,还不是一个笑话?”
  江万里说得有道理,一众人都默默点头。他们之中,除了梁崇儒和青阳梦炎是新进。其余不是久在官场的老官僚,就是跟随贾似道有年的幕僚。如何不知现在的大宋朝廷,已经没有压服军阀的武力。所倚仗的,不过是皇宋三百年之威和江南几路的财帛。
  因而对那些手握重兵,有控制一定地盘的武臣,大宋朝廷只能安抚徐图,可不能像北宋承平时那样把他们当成走卒驱使了。真要惹毛了他们,朝廷连剿灭他们的兵都没有!
  贾似道看着诸人的神色,淡淡一笑道:“古心兄,吾心中早就有了谋划……吾观国中武臣,皆是胸无大志之辈,所谋所求者不过世代富贵也。而且武臣亦有派系,相互不容,难成合力,只需扶一派压一派,便不难将兵权收归朝廷了。”
  江万里、蒲择之闻言都频频点头。贾似道可以得到官家信用,果然是有些见识的。如今手握重兵的武夫是不少的,但是大宋压制武人已经三百年了。文贵武轻早就透入骨髓,哪怕是飞扬跋扈的武臣,也不认为自己能战胜文人士大夫扶保的朝廷。他们所求的,无非就是世代富贵——或是由将门转成科举世家,或是成为清贵,再大的野心看来是没有的。
  而且武人不是铁板一块,是有什么安丰系、忠顺系的。派系之间,视彼此如仇寇。朝廷完全可以对他们分而治之,拉一派压一派,逐步把兵权收回,恢复昔日以文御武,文贵武轻的纲纪。
  而在没有陈德兴的历史上,贾大奸臣也是持着同样的设想,在蒙古退兵之后一步步的遂行,只是遇到刘整这个不按规矩出牌的武夫,结果玩坏掉了,最后大宋朝廷威信扫地,又错过了蒙古内战的大好时机。
  ……
  随着蒙宋两方开始议和,川中的局势也趋于稳定,原本聚集起来的诸军都各回防区。
  合州,钓鱼城,王坚府邸,这几日都闭门谢客。
  一则是王坚连日操劳,染了些小恙,正在家中静养。二则就是现在川中格局又是一变,吕文德强势入主重庆,川中宿将都夹起尾巴静观局势演变。
  难得清闲下来的王坚,多半时间,就在书房里面看书,也不是什么《孙子兵法》,那都是文官们看的大道理,在战阵上没有太大用处。而王坚看的是他儿子王炎从陈德兴处得来的《海军学》、《步军操典》、《水军操典》和《炮军操典》。都是最基本的行军打仗的法子,却也瞧得津津有味。
  而王炎就伺候在老头子身边,端茶送水,好一副孝子的模样。
  “这《海军学》和《炮军操典》实在看不懂……”王坚从儿子手中接过茶碗,抿了一口,摇摇头道,“不过《步军操典》和《水军操典》倒有点意思。就是忒过严厉,兴元诸军怕是受不了的。”
  “可是霹雳水军就是这样吃苦的。”王炎笑着说,“儿子这次在广阳岛住了几日,亲眼见他们日日操练,的确苦的很呐。”


第205章 留学生
  王坚斜眼看着儿子,笑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霹雳水军的苦,你可吃得了?”
  王炎咧嘴一笑,这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笑起来还有几分的憨厚:“俺什么苦没有吃过?爹爹莫不是忘记俺从小就跟着爹爹习武?那可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年到头没有歇息的日子。那个霹雳水军再苦,也就是这样了。”
  王坚笑笑:“你是王衙内,吃好的,穿好的,还不会走路就荫补了官身,没到十八岁就有了四个如花似玉的娘子,你还叫苦?”
  他顿了一下:“霹雳水军的士卒得了甚好处?一天苦练四五个时辰,行军几千里不要一文钱的犒赏,这是甚道理你想过吗?要是俺们王家军都能和他们一样,还愁复不了中原?”
  王炎摇摇头,叹口气:“大人,复中原就别想了……蒲宣抚都和鞑子谈好了,以后北兄南弟,互不侵犯,每年再给百万岁币买平安。”
  王坚哼了一声,扭头看看儿子:“你相信鞑子?”
  “俺不信,可是蒲宣抚信,临安的官家相信!”王炎苦笑,“官家不信的恐怕还是俺们这等武人。大人,您这个兴元诸军都统制……只怕做不了多久了。”
  王坚嘿了一声:“炎儿,你可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王炎脸上神色凝重起来,沉声道:“……这不是明摆着吗?朝廷遣吕文德入蜀就是要压俺们这些拥兵据地的将门。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该把大人你调出四川了。”
  王坚沉吟着取过茶碗,也不喝茶,只是轻轻转动着:“大宋祖制如此,容不得俺们武人长久拥兵掌民的。若是蒙宋交兵连年,朝廷还要吾等效命,自然会放松一些,而现在……”他摇摇头,“不过兴元诸军都统制的差遣,为父是真个不在乎的。这兴元府诸军,和霹雳水军一比,都是朽烂到极点的军兵。靠他们能守住钓鱼城已经是侥幸,北伐中原就想都别想了。”
  他放下茶碗,一下站了起来,看着儿子道:“吾若是年轻几十岁,现在就去投霹雳水军!”
  他负手疾疾走了几步:“去考那个劳什子随营军校,一定要看个究竟,他陈德兴到底是怎么练兵的?这练兵的本事只要学会了,还怕没有报效朝廷的机会?”
  王坚突然停步:“炎儿,你还年轻,明儿就把差遣辞了,到族里面挑几个兄弟去考陈德兴的随营武校,一定要把人家带兵的法子都学到手!”
  王炎沉吟一下:“大人,这样好吗?俺倒是不怕苦也不怕丢面子,但是俺去霹雳水军的随营武校,就怕外人议论。说俺们王家和陈家勾连,这武人私下勾连……”
  王坚哼了一声:“勾连了又怎的?眼下议和未成,还不是鸟尽弓藏的时候!再说了……官家就真的不留几个保家的了?就真的相信能靠一纸和议便可偏安江南了?这一纸和议是怎么来的?还不是霹雳水军打出来的!没有他们,现在蒙哥搞不好都到临安城了!”
  这一番话出来,王坚就知道失言,赶紧闭嘴。看看左右,也没有旁人,才压低声音道:“陈德兴能带出恁般的精兵一定是有道理的,为父也是起于行伍,知道练兵是怎么回事,还跟过两位孟太尉。忠顺一系如何起来,又如何没落,为父都是知道的。但是为父左思右想,就是不明白陈德兴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短的时间里带出霹雳水军这样的虎狼兵……而且这虎狼兵还恁般听话好用!这不是侥幸,这是学问!炎儿,你去把这个学问学会了,再告诉为父。等为父去了临安,就去和官家分说,要用霹雳水军的办法练兵。若能练出十万这等精兵,扫平北地又有何难?到时候不用鞑子背盟,俺们大宋就该打回去了!”
  还别说,这王坚到底是带老了兵的,只是和霹雳水军接触了几次,就知道这支军队不简单了。而且他还隐隐觉得,霹雳水军之强不是不能复制的。
  这支军队说起来也没啥好兵源,除了淮地儿男,就是被俘的归正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厚的军饷、犒赏,甚至比起兴元诸军里面的精锐还有所不如。但是人家就是能打仗还能吃苦!比起兴元诸军,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若是自己手中有这样的精兵,又怎会被鞑子大汗围困在钓鱼城中打了八个月?若是大宋再多些这样的兵,犁庭扫穴,封狼居山,又算得了什么?
  他已经分明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到来,汉家山河不会再这样沉沦下去了,汉家的武力很快就要雄起了,这种感觉是如此强烈。他都已经有些怨恨没有晚生上几十年了,要是他现在只有二十岁,不,只有三十岁,就一定能赶上恢复中原,收拾旧山河的时代了。
  好在,他还有儿子……
  ……
  “……这用兵之道的关键在于练兵,只有练出不怕死、不怕苦的精兵,才能谈什么计策,谈什么谋略。要是没有强兵、精兵,计策谋略全是空的,谋划的再好,上了战场遇到鞑子,也是个惨败!”
  王坚准备让他的子侄来霹雳水军随营武校读书的时候,某个妖女已经换上了男装,坐在广阳堡内,霹雳水军随营武校的课堂里面,听陈德兴讲课了。听得目瞪口呆,殷桃小嘴张大了,好像听到了什么天书一样。
  实际上,妖女是熟读兵书的——妖女的老子李璮也一样熟读兵书,什么《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李卫公兵书》、《虎钤经》等等的,这对父女不但都读过,而且还能通篇背诵其中的名篇。如果要比背兵书,十个忽必烈也比不上一个李璮。
  可惜,战场上从来不比背书。只要真懂打仗的人,都知道兵永远比兵法重要!谁能拥有虎狼之军,又能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再懂得些排兵布阵的方法,就能百战百胜了。
  而这虎狼之军,对于塞外漠北的鞑子而言,并不难得。草原上的生活条件恶劣,可以供养的人口有限,草原部族为了繁衍生存,就必须奉行弱肉强食的法则。相互之间争斗杀戮,能够存活下来的无不是虎狼之民,只要有雄主出世,力压草原群雄,制定法纪,整合各部,十万虎狼之军自唾手可得。
  但是中原汉人的生存条件没有恁般的恶劣,自皇宋立国后又崇文厌武,早就没有虎狼之民了。因而这虎狼之兵便极其难练,往往要将主威恩并用,厚赏恩养加上严格训练,如此才能得到一支精锐。
  这样的精锐,大宋诸军之主的手中都有一些,北地汉侯的腹心部也都是如此教养出来的。益都李璮也不例外,有三千直属于李璮的簇帐亲军,李璮麾下的大小军头也都养了精锐亲兵。总数大约有七八千,占到益都军总数的十分之一。再多的话,靠益都行省的财力可就养不起了。
  在汉地养精兵,从来都是一个颇耗钱财的事情!
  可是陈德兴现在却拿出了训练培养廉价精锐部队的办法——洗脑!
  陈德兴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