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闹天宝 >

第42章

闹天宝-第42章

小说: 闹天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澄卉看到李慧娘脸色难看,问道:“慧娘姐,这些是什么人,出什么事儿了。”她以为妙音坊又遇到了什么麻烦了呢。

    李慧娘看到李澄卉,心情顿时好了起来,说道:“没事儿。郡主,你找我家二宝啊,他在楼上呢。”

    李澄卉兴冲冲地来到了楼上,直接来到李二宝的房间,敲了几下门,没有动静。

    这时,柳姬出来说道:“郡主,二宝在李学士的房间里呢。”

    李澄卉到了李白的房间门口,看到门半偃着,就直接推开了门。

    她一进门,就看到李二宝和安燕儿挨着坐着,两人正谈得火热。她满心的喜悦,顿时就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郡主。”李白和颜真卿都站了起来。

    李二宝一看李澄卉来了,他也站了起来。安燕儿正和李二宝黏糊着,看到李澄卉来了,也超级不爽,懒洋洋地站了起来。

    李澄卉坐下后,李白问道:“郡主,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李澄卉说道:“皇爷爷已经同意了,后天召开朝会,进行朝堂辩论。”说完,瞥了安燕儿一眼。

    李二宝赞道:“卉儿真能干。”

    李澄卉听到李二宝夸奖,小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得意地又瞥了安燕儿一眼。

    安燕儿更加不爽了,她也瞥了李澄卉一眼,说道:“我就是管闲事,这件事和我没有一文钱关系,我可是白帮忙了,别人也不知道说个谢字。”这件事,她还真是帮了李亨的忙了。

    李澄卉是该谢谢安燕儿,可是她看到安燕儿牛哄哄的劲儿,就满心不情愿。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忍了忍说道:“安妹妹,谢谢了。”

    安燕儿不干了,说道:“叫姐姐。”

    李澄卉说道:“你比我小,就是妹妹。”

    安燕儿说道:“谁比你小,我比你大。”

    李二宝一看,这两位小姑奶奶又杠上了,笑道:“你们说说你们的生辰,比比看。”

    李澄卉说道:“我是开元29载3月22日出生的。”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29载改称天宝纪年,今年是天宝十四载。

    安燕儿眨巴眨巴眼,很好奇地说道:“这么巧?我也是开元29载3月22日出生的。”

    李澄卉说道:“你是什么时辰出生的,我可是子时出生的。”这妮子是凌晨1点出生的,她就不信安燕儿的出生时辰能够大过她。

    安燕儿直接说道:“我也是子时出生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李二宝一看,这样争下去会吵架的,于是说道:“我知道了,你们两个一般大,互相叫对方姐姐吧。”

    安燕儿抢着说道:“澄卉妹妹。”

    李澄卉自然不吃亏,说道:“燕儿妹妹。”

    颜真卿不愿意看她们争执了,他说道:“太子殿下要好好准备了,就一天时间,很紧张啊。”

    李澄卉刚要说话,就听见李慧娘在外面说道:“郡王殿下、高将军,你们来就来吧,还带了这么多礼物,真是太谢谢啦。”

    李豫说道:“二宝兄弟荣升子爵,理当前来祝贺。”

    李二宝等人赶紧出去迎接。

    众人寒暄后坐下,李豫说道:“二宝兄弟的计划果然厉害,事情一步步的发展,确如你所料。我父亲让我代表他感谢你和安县主,也替大唐百姓感谢你们。”

    听了李豫的话,安燕儿高兴起来,又瞥了李澄卉一眼,意思是,你哥哥就比你懂事。

    颜真卿说道:“有太子殿下主持防治瘟疫的大局,百姓们就有救了。我这里还有一些资料,请你们带回去交给太子殿下。”

    这两天,颜真卿也很辛苦,李二宝动嘴,颜真卿执笔,将后世的一些防治瘟疫的先进经验抄录了下来。

    高仙芝说道:“二宝,你再仔细想想,看看整个计划,还有什么漏洞没有?”他是个谨慎的人,做事一板一眼,思虑周祥。

    李二宝拿出两个锦囊,说道:“高将军,这两个锦囊请您收好。遇到难题,首先拆开蓝色的锦囊。以后再遇到困难再拆开第二个锦囊。”

    李二宝这几天反复考虑了防治瘟疫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搜索引擎的帮助下,进行了不下十次的推演,找到了其中的两个关键点。原本李二宝是可以直接告诉李亨的,可是他少年心性,想起了诸葛亮,忍不住也玩了一把神秘感。

    安燕儿和李澄卉难忍心中的好奇,瞪大眼睛,手心痒痒的,恨不能立刻抓过来,拆开看看。

    高仙芝动作很快,一把抓过锦囊,直接揣进了怀里。

正文 第八十三章 锦囊妙计二

    正东大街。

    长安城里,主要的权贵大部分都住在朱雀大街的两侧。正东大街这几年冒出了一个新的贵族圈子,那就是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为代表的朝廷新贵。

    长安城除了皇宫以外,最豪华的府宅就数宰相府和杨贵妃的三位姐姐的府宅了。无论是占地面积,装饰的豪华,都要比一般的亲王还要气派。在这些豪宅的周围,是一些普通官吏和平民百姓的蜗居,看上去差距极大。

    此时的唐朝,已经从开元年间的极盛,转入了衰败。整个大唐的经济环境也开始恶化,百姓生活已经陷入了困窘的地步。

    这一切的形成,和杨氏家族的腐败有着极大的关系。朝野之间,对于杨氏兄妹恨之入骨。

    李隆基因为宠爱杨贵妃,刻意讨好她的三个姐姐,经常整车地给她们赏赐,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0天。杨贵妃的心理很奇怪,明明她受尽了三位姐姐的欺辱,却一再地维护着她们。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杨贵妃自小失去亲人,心灵上极其孤单。她的三位表姐尽管和她矛盾极深,可是她们毕竟是杨贵妃的亲戚。有她们存在,杨贵妃觉得在这世上,她还不是那么举目无亲。对于杨国忠的关照,杨贵妃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杨国忠和杨贵妃的三位姐姐,抓住杨贵妃注重亲情的弱点,利用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肆无忌惮地拉帮结派,贪污腐化,把一个百年基业的大唐弄得乌烟瘴气,病入膏肓了。

    宰相府。

    杨国忠没有料到,李隆基竟然让自己和李亨竞争。他可是已经给手下很多人许诺了,这次要利用防治瘟疫,给他们升官,这万一防治瘟疫的大权被李亨夺去,这人可就丢大了。

    杨国忠也急眼了,对于防治瘟疫,他脑子里完全没数。他只好召集太医署和自己的亲信,商议如何弄出一个方案,来对付李亨。

    太医署的人也没有经验,只能查阅典籍,勉强凑出了几条意见。杨国忠也十分无奈,就让他们整理了一下,聊胜于无。

    太医署的人离开后,管家杨木子说道:“相爷,这样肯定不行。太子殿下肯定是有备而来,他们一定已经准备充分了,您就靠着太医署这个简单的方案肯定不行。”

    杨国忠说道:“我知道不行,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

    杨木子说道:“相爷,奴才有两条建议,一是您去找贵妃娘娘说说,让她劝说陛下取消这次论证会。”

    杨国忠说道:“这个很难,贵妃娘娘很少干政,我也只能去试试。你说其他的吧。”

    杨木子说道:“咱们在东宫安插的卧底,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起作用,现在就是关键时刻,该是她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好吧,你通知她,务必把李亨的方案弄到手。”杨国忠说道。

    “是,相爷。奴才这就去办,”杨木子说道。

    东宫。

    天晴了。皓月当空,长安城尽管被瘟疫弄得乌烟瘴气,皇宫一带却依旧安宁。在东宫的花园里,两只夜莺互相唱和,鸣奏着悦耳的小夜曲。

    “呼,哈。”太子李亨心情畅快,在宠妾秋红的身上杀伐了半个小时,沉沉地睡去。

    秋红披衣起身,从李亨的衣服上取下了钥匙,摸索着来到了书房,借着皎洁的月光,找到了藏在墙画后面的保险箱。

    打开了保险箱,秋红没有去拿里面那些昂贵的珠宝,取出了颜真卿誊写的“防治瘟疫实施方案”,放在一张椅子下面。她拿出随身带来的一块厚厚的黑布,蒙在椅子上,然后,在椅子下点燃了一根小蜡烛,拿出纸笔誊写起来。

    二十分钟后,秋红誊写完毕,吹熄了蜡烛,将“防治瘟疫实施方案”放回了保险箱,收拾了黑布,返回了寝室。

    李亨依旧沉睡,秋红完全不担心他会突然醒来,临睡前,她已经在李亨的茶水中放了少量的迷药,足可令李亨沉睡到天亮。

    第二天,长生殿。

    杨国忠求见杨贵妃。他很会选择时间,此时是下午2点钟,杨贵妃已经起床活动了,李隆基还在睡午觉。他可以从容地和杨贵妃谈话。

    “娘娘,陛下让我和太子殿下竞争防治瘟疫的事情,我理解陛下的心情,知道他是为了朝廷更好地开展防治瘟疫的工作。我想……”杨国忠说道。

    “表兄,我以前就跟你说过,朝廷的事情,我不便插嘴,你们的事情,自己去解决吧。”杨贵妃打断了杨国忠的话。

    杨国忠说道:“是,娘娘。请您听我把话说完。朝廷防治瘟疫,谁来办都一样。可是陛下已经将此事交给了我,太子殿下却横插一杠子,弄得我很没面子。这件事看起来很平常,却有损我在朝中的威信,也有损咱们杨家的脸面。

    我不会让您为难的,如果我和太子殿下防治瘟疫的方案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请您跟陛下说说,此事还是让我来办吧。”

    杨家的脸面,这就话又打动了杨贵妃。她说道:“如果你们的方案一样,那就耽误不了朝廷的事情,这样的话,我会说服陛下的。”

    杨国忠大喜,说道:“谢谢娘娘了。”

    两人又唠了几句家常,杨国忠告辞出去了。

    东宫。

    太医院的院正崔承宗,对太子李亨说道:“殿下,您让臣打听太医署的防治瘟疫的方案,没有什么特别的。和您手中的这份方案想比,简陋得多了,措施也不够完善。您一定会在明天的朝堂辩论会上胜出的。”

    李亨点点头说道:“这就好。这我就放心了。”

    崔承宗说道:“殿下,那臣就先走了。”

    崔承宗走后,李亨问道:“仙芝,豫儿说,二宝还给了你两个锦囊,里面什么内容?”

    高仙芝说道:“殿下,二宝交代了,不到关键时刻是不能看的,臣已经答应了他。”

    高仙芝是个信守承诺的人,否则也不会演出男版薛宝钗的故事了。李亨深知他这一点,再加上自认为稳操胜券了,也就不再追问了。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

    这是一次大朝会,数百名京官参加了这次朝会,大家都想看看李亨和杨国忠的这场龙虎斗。

正文 第八十四章 锦囊妙计三

    上午九点,天气晴朗,少许的白云漂浮在空中,以不为人察觉的速度缓慢地移动。强烈的阳光毫无阻滞地倾泻在下来,照得人们有些头晕眼花。

    太子李亨的心情格外爽朗,就像这明晃晃的阳光一样。在进入太极殿的时候,他特地望望杨国忠等人,发现他们蔫头巴脑的,无精打采。看来这些家伙已经知道自己在这次朝堂辩论中,毫无取胜的希望了。

    李亨昂首挺胸地步入了太极殿,跟在他身后的高仙芝却觉得天空中光线忽然暗了下来,抬头一看,发现空中飘过了一块云彩,遮住了阳光。他的心里忽然有些不详的预感,似乎今天的辩论会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太极殿正殿的大厅里,龙椅耸立在高高的台阶上。

    太子李亨、宰相杨国忠、众位亲王和大臣们都站在下面,等候李隆基的出现。

    上朝真是个苦差事,当个高官也不容易,不说别的,就是上朝时都要站着这一点,没有一双结实的双腿,就没发应付这漫长的上朝时间。

    通常,早朝持续的时间都要超过一个小时,有重大事情,或者普通议题较多的时候,上朝时间往往会超过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么漫长的时间,体质较弱的人往往承受不了,因此,每次朝会昏倒他一个两个的毫不稀奇。

    20分钟后,李隆基来了。

    李隆基年纪大了,不愿意在此耗费时间,他直奔主题,命李亨和杨国忠各自阐述自己的防治瘟疫的方案。

    不等李亨站出来,中书侍郎(政府办公厅主任)王博均站出来说道:“陛下,为了公平起见,臣建议,请太子殿下和杨相国各自把自己的方案呈交上来,由陛下指派专人诵读,防止两方相互抄袭。”王博均是杨国忠的人。

    李隆基点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