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悍明 >

第331章

悍明-第331章

小说: 悍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微微一笑。得意的说道:“好,懂得动脑筋了,这个时机不错,你们都要准备起来!”
    刚刚回到了皇宫。宁完我急匆匆的跑来。笑着对多尔衮说道:“摄政王,喜事啊,刚刚天津来了急报,说是在海上发现了不少沉船,看情形是皮岛那边想要故技重施偷袭津门,结果遇到了风浪,全军覆没啊!”
    “哈哈哈哈,原来老天爷都站在大清一边。顾振华,你还能玩什么花样!传旨。让各旗做好准备,不日南征!”
    ……
    开封,辽王府,参谋部。
    自从四五月间,在外的各路大将能赶过来的,几乎全都到齐了。李旭,郭云龙,谢斌,岳破虏,周英杰,李过,高一功,黄得功,马进忠,金声恒,李万庆,李年……等等众人,把屋子都要挤爆了。
    “王爷,卑职回来了!”
    说话的正是邹通,他路途最远,是从皮岛东江镇回来的,身上还都是风尘。
    “陆总兵听说王爷准备和鞑子决战,我们东江镇也不能落后,王爷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吧!”
    顾振华微微笑道:“东江镇远隔大海,要想和大军一起作战是万万不能。不过你们奇兵突出,可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李总长,你看该怎么做呢?”
    李济伯道:“王爷,陆总兵别看是女儿身,主意多,手段狠,我听说她在辽东安插了不少间谍,就让他们自行选择目标时机,我们离着这么远,可不能纸上谈兵啊!”
    顾振华点点头:“没错,这场大战随你们发挥,另外再告诉陆总兵,要多用朝鲜和日本的兵,总之死了不心疼!”
    邹通一脸得意,笑道:“王爷,不用您提醒了,陆总兵早就这么干了,她已经派出了两千多朝鲜兵,去迷惑鞑子,就等着看好戏吧!”
    大家伙议论军情,越来越热乎,岳破虏的声音最响亮。
    “诸位弟兄,薛老哥刚刚培育出第一批的战马,数量不多,但是高大雄壮,比起蒙古马的速度快,冲劲足,我敢保一下子就冲垮鞑子!”
    岳破虏这话不错,顾振华准备开始繁育战马的时候,本来是想去阿拉伯购买种马的,结果南洋的西方人一听价格合适,他们竟然偷偷卖了一些军马,经过繁衍之后,安**第一批一千五百匹战马已经装备了骑兵,骑兵的战斗力骤然提升了一大截!
    谢斌也不甘示弱,笑道:“老兄弟,骑兵是宝贝疙瘩儿,我看还是等到最后再出手吧,我们火铳兵也装备了三千杆米尼枪,全都饥渴难耐了!”
    正在说话之间,方剑鸣和吴凯杰一前一后的走了进来,方剑鸣先把一份奏折放在了顾振华的面前。
    “王爷,这是左都御史范克勤、兵部尚书何腾蛟、瞿式耜、大学士朱天麟、吏部侍郎吴贞毓、给事张孝起、李用楫,王化澄、万翱等人联名上的奏疏。中州讲坛有人提出了无君主张,他们请斩妖人。”
    顾振华不置可否,对着吴凯杰说道:“你有什么消息,一起说吧!”
    “王爷,根据大同边报,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科尔沁等部,一共三十万骑兵南下!”
    说到这里,他也顿了一下:“王爷,只怕这次鞑子的总兵力会超过五十万,可谓是倾国之战啊!”(未完待续。。)
    ps:要打大仗了,构思了一下结构,今天只有一更了,抱歉……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来将挡
    朱慈烺斜靠在龙椅上面,手里抓着一份塘报,眼神直勾勾的盯着窗户。
    戴莹从外面走进来,顺着小皇帝的目光,只见窗户上有一只蜘蛛正在结网,他顿时就瞪圆了眼睛。
    “你们这些奴婢都是干什么吃的,都不知道打扫吗!”
    小太监慌忙跑进来,却绊在了门槛上,重重的摔在地上,鼻青脸肿。
    “饭桶,都是一群饭桶,还不滚出去!”
    戴莹抓起来抹布,就要去擦窗上的蛛网,朱慈烺突然摆摆手,说道:“大伴,那么小的虫子,织那么多的网子多不容易啊,还是留着吧!”
    “哎,主子爷仁慈!”戴莹垂首站在了小皇帝的旁边。
    朱慈烺将手里的塘报放在了案子上,叹了口气:“大伴,人家都说你和辽王交好,朕想问问你,辽王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戴莹扑通跪在了地上,泪水横流。
    “陛下,割了一刀就不是人了,是因为有了主子,我们才像半个人。穿着紫蟒,吃着珍馐,这是大学士都没有的恩典,一切都是皇上给的。无论到了什么时候,老奴心里都只有皇上,只有陛下!若是主子疑心,只管处罚老奴就是了,就算是辽王,也不会替老奴说话的!”
    朱慈烺听着掏心掏肺的话,眼圈也有些发红。虽然坐在龙椅的时间不长,可是从崇祯到弘光,朱慈烺算是看透了,文官不可信,武将不顶用。他们全都是私心作祟。要是连太监也不和他一个心思,自己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滋味啊!
    “大伴,你快起来吧,朕不过是随口一说。”
    戴莹从地上爬起来,朱慈烺叹口气说道:“大伴。这是辽王送来的情报,鞑子和蒙古人勾结,起几十万的大军南下。在那边是范克勤等人的奏疏,异口同声的弹劾顾振华,说他鼓动中州讲坛,散播无君无父的妖妄之言。请求惩处罪魁!”
    “生死关头,他们还争斗不休,让朕不免想起父皇当年的情景,难不成朕也要做亡国之君吗?”
    朱慈烺说到了这里,将手里的奏本扔在了一边。痛苦的捂着脸。
    “陛下,老奴本来没有资格置喙朝政,只是事到如今不得不说。在文臣的眼睛里,陛下不是最大的!”
    “哦?他们不是说君父如天,说什么致君尧舜吗?”
    “那都是骗人的鬼话,要真是心念着君父,他们就该一心一意为了朝廷,练兵积饷。省得安*一家独大。靠着奏本就能对付得了顾振华,简直笑话一样?再说了顾振华对东林党,对马士英下手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群起反抗呢?说白了就是顾振华动了他们的命根子。孔孟之道废了,以利治天下,杨朱大兴,四民平等,以后士人就别想站在别人的头上。”
    朱慈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大伴说得有理,孔孟比皇帝大。这帮人的私利又比孔孟大,父皇说文官皆可杀。诚不欺我!不过他们还算客气,可是辽王呢?直接和朕摊牌了。他领着朕去观看田庄的时候,就说过要朕答应限制特权。朕没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士人才能消失。现在中州讲坛所做的正是和顾振华所说一样,从今往后,朕不再是乾纲独断的九五至尊,这岂非是更加欺君!”
    其实何止是朱慈烺进退两难,顾振华也是如此,他真有篡位夺权,自己当皇帝的想法。毕竟那个位置太诱人了,至于后世子孙能不能做的更好,会不会亡国灭种,正所谓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当然熟悉了历史的演进,顾振华也有另外一个想法,对皇权进行严格的限制,建立起纯粹的责任内阁,施行法治。有了良好的基础,凭着中国的块头,拥抱海洋,这个世界必然提前进入中国纪元。
    何去何从,顾振华也没法下定决心,索性就推出了中州讲坛,让天下人自己选择吧!
    “主子万岁爷,老奴有几句肺腑之诚,不知道当不当讲?”
    “讲!”朱慈烺笑道:“大伴,朕现在只能相信你们,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戴莹斟酌了再三,才说道:“陛下,文官大臣明着忠君,实则是在害陛下。他们不思对抗鞑子,不思压制安*,却对孔孟之道耿耿于怀。老奴斗胆说一句,要是鞑子尊奉孔孟,他们也会投降鞑子。要是顾振华能改弦更张,他们也会称颂圣君。这帮人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在乎皇帝之下,他们能够享受特权而已!”
    朱慈烺半晌痛苦的点点头,笑道:“入木三分啊!大伴,你觉得顾振华会有所不同吗?”
    “主子万岁爷,辽王为人还算坦诚,他若是真想篡位,现在应该装得十分忠诚才是,哪里会和陛下直说呢!
    朱慈烺若有所思,目光凝滞了,戴莹也知道点到为止,他躬身退出。就在这时候,周贺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主子,主子,大事不好了。”
    “鸡毛子喊叫的,还没有有规矩!”戴莹怒喝一声。
    周贺急忙躬身施礼:“老祖宗在这里呢!范大人他们来了,说是要劝谏主子!”
    “哼,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得如此!”
    “老祖宗,实在是诸位大人来的着急,奴婢不敢不报!”
    “让他们进来吧!”
    朱慈烺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周贺和看了一眼戴莹,戴莹鼻子哼了一声:“主子有命,还不照办吗!”
    周贺慌忙点头,不多时一阵脚步声音,范克勤带头走了进来,后面跟着朱天麟,何腾蛟,瞿式耜等人。见到了朱慈烺之后,纷纷磕头行礼。
    “诸卿,你们不是正在中州讲坛宣讲圣道,匡扶社稷吗,怎么有空到了朕这里?”
    皇帝语带不悦,这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朱天麟先说道:“启禀陛下,臣等的确在驳斥妖孽的胡言,只是刚刚得到了要命的消息,不得不向陛下禀报。”
    “说吧!”
    “是,臣等听闻鞑子摄政王多尔衮起兵五十万,由北而南,直扑而来。臣,臣以为鞑子人多势众,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万金之躯,岂可曝露在鞑虏兵锋之下,臣斗胆乞求陛下,移驾回京!”
    “荒唐!”
    朱慈烺豁然站起,厉声说道:“朕乃是御驾亲征,如今鞑子还没来,就让朕先跑了,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朕怕了鞑子不成?”
    范克勤急忙说道:“陛下,非是怕了鞑子,实在是圣驾安危为重,臣等以为河南有辽王大军足矣,陛下……”
    “哼,范大人,你前几天不还说要让朕处置辽王吗,怎么现在又要用辽王了?出尔反尔,恐怕不是圣人之道吧?”
    一句话把范克勤堵得满脸通红,什么都说不出来。
    “真是忠臣,就好好想想怎么保住大明江山,怎么抗击强敌,你们的三寸之舌真能退兵,朕何必仰赖安*!”
    朱慈烺说着一甩袖子,直接转到了后面,把这些人晾在了前面。朱慈烺怒气未消,对着戴莹说道:“大伴,摆驾去参谋部,朕要看看辽王他们有什么对策没有!”
    ……
    “王爷,鞑子宣称是五十万大军,实际上还是有不少的水分,根据我的估算,其中可战之兵只有二十万左右。”
    吴凯杰说着,指了指沙盘上的小旗,每个小旗代表着一万人马,他说道:“鞑子对蒙古是既用又防,精锐被编到了蒙八旗,而且装备也严加限制。因此三十万骑兵之中,能有五万战力已经相当不错。这也是蒙古历来入寇的极限。至于多尔衮手下的八旗主力还有十万出头,另外根据陆总兵的情报,鞑子这些日子在辽东山区搜捕大量的女真生番,再加上汉军旗,杂七杂八的算起来,主力只有二十万!”
    顾振华微微一笑:“二十万也是不少啊,咱们少不得要把家底都拿出来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庙算
    顾振华的崛起时间并不长,不过靠着席卷的财富,还有彻底的改革,手中的势力已经相当雄厚。尤其是兵力方面,更是极为充裕。
    首先安**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顾振华亲自掌握的五千老近卫军,这里面的人员有很多都是从京城山海关一路跟下来的。安家落户之后,这些人都分到了田庄,娶妻生子,政治地位也急剧提高。
    大明的武将的确待遇低到了不可想象,总兵一级的对待七品县令都要客客气气。世袭的武馆甚至要被一个秀才吆五喝六,颜面扫地。
    如今安**的地位迥然不同,尤其是那些拥有熊皮帽子的老近卫军,基本上就是尚方宝剑一般,无往不利。这些人都很清楚,他们的一切都是顾振华给的,都是安**的给的,为了守护现有的一切,愿意赌上一切。
    除了老近卫军,还有三个旅的近卫军,加上两个旅的翼骑兵,以及五营炮兵,三个团的车兵。一共加起来,两万出头,堪称王牌力量,不到关键时刻,绝对舍不得用,这也是豫北之战时候的主力兵源。
    再有就是一路从河南招募的新老士兵,一共编练了十二个旅,分别由孙诚、李旭、郭云龙、谢斌、陆勇等人统辖,是安**的主力。
    黄得功,刘可成,胡茂祯等人的部下也都进行了整编,十多万人马,淘汰老弱,剔除兵痞,最后留下的不过两万出头,又经过了一番扩充,眼下已经到了五万多,守着两淮财富之地,堪称兵强马壮。
    左良玉被解决之后,马进忠,金声恒,李万庆等人也投靠了安**。他们所部如今也有两万出头。还有李过和高一功的部下一万多人,马万年和马万春统辖的白杆兵三千人。水师方面,沈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