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神级奶爸 >

第123章

三国之神级奶爸-第123章

小说: 三国之神级奶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万人,即使有军纪在,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斗殴的事情,绝对不会少。

    赵畅可不希望,两个人的斗殴,最后演变成几万人的混战。

    一口一个你们并州人,我们西凉人,太不利于军队的团结了。嘴上就已经把军队分成两半了。

    “明白吗?”

    “明白。”

    作为教官,赵畅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训练到二十五万士兵的。

    他现在军官集结,给这些军官训练,然后让在这些军官去训练他们各自统帅的士兵。

    之后,赵畅将会在各个团、营检查训练成果。

    训练效果的好奖赏,差的处罚。

    随着赵畅接管第一军团,这些士兵原本的陋习,都在改变消失。

    每天从早训练到晚,一个个筋疲力尽,训练结束后,恨不得马上躺到床上,哪里还有心思去街上惹是生非。

    在加上,赵畅现在已经严令禁止士兵,私自离开军营。

    因此,长安街上,以往随处可见的无赖士兵,现在已经很难看见了。

    取代的是,身穿捕快衣服的战狼士兵。

    是真正的在守卫百姓,没有一个捕快会欺压百姓。看到有人惹事,战狼士兵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经过董卓李傕后,长安城的治安再次得到直线上升。

    赵畅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待在军营,剩下一般的时间,基本都待在县衙。

    虽然他是长安令,但是正常的治理,都交给王通来处理,他远比赵畅要做的好。

    赵畅更多的是维护城内百姓生活稳定,防止骚乱。

    提升百姓生活水平,这还是要靠王通。

    赵畅待在县衙的半天时间,基本都是在处理民事纠纷。

    长安令,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县令。

    大的事情,轮不到他来管。

    小的事情,也就只有百姓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与达官贵人沾亲带故,就算是大事了。

    其实普通百姓只见的纠纷,都还是很好解决的,就是那些仗势欺人的恶霸,非常讨厌。

    今天霸占别人的田地,明天强抢别人的女儿老婆。

    对于这类人,赵畅是绝不姑息的,只要知道一个,就要打一个,不管他身后的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律,就要得到相应的惩罚。

    同时,赵畅在空闲时间,开始构思大汉朝法律的空缺的地方。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真正的实行的却没有。

    不过很多法律,不是现在的赵畅说了能算的。

    大汉的法律,其实很多就是为上层的人服务。

    赵畅现在如果要推翻重来,会招到无数的人反对。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一直想着往上爬,就是为了享受财富,权利,为了与别人不同。

    怎么甘心和平民是一个身份。

    除了日常的治理外,赵畅开始大力建设长安城的学堂。

    原本,只有一个太学,是大汉朝最高的学府。

    其他都是一些老年生个人开的私塾。

    做的小的,一间屋子,有那么几个学生。

    做的大一点,一个院子,有几十个学生。

    但是教的内容,也就只有四书五经,让赵畅很不满意。

    长安经过李傕郭汜之乱后,现在还有六十多万人。

    小孩有好几万,赵畅如果要保证这些小孩都有书念的话,怎么也要建立几百座学校。

    赵畅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先在县衙边上建立一个学校,方便他查看管理。

    慢慢来,这长安城,终究也会像林城一样,每个小孩都有书读。

    只有读书,将自己的智力思维释放出来,他们长大之后,才会懂得去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庸庸碌碌,以为被剥削是天经地义的。

    赵畅教他们读书,不仅是认字,更是思想上的转变。

    因为皇家禁锢思想,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打破,成为一代人杰。

    人人平等,是赵畅的学校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赵畅时刻给他的学生灌输这些概念。

    不让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平民,生来低人一等。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立很简单,就是老师让赵畅为难。

    长安城原本的那些私塾老师,赵畅是不打算要的。

    他们只会四书五经,思想顽固老化。

    许多人心中,读书就是为了以后可以被举荐,可以当官。

    赵畅可不想自己学校的学生,以后也和他们一样。

    读书的出入,并不是只有一个入仕这一条出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现在的职业没有那么多的细分。

    很多事情就算没读过书,也可以做。

    赵畅要让他们明白,读过书,学过知识,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更有条理。

    老师的事情不好解决,赵畅最后只好让李芳王通上,赵畅自己也是一有时间,就过去上课。

    他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是学生只是最基础的,赵畅完全可以胜任。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赵畅开始自己编辑教科书。

    数学、语文是重点,但另外也有思想品德,物理、生物。

    物理和生物,赵畅自己懂的也只是高中,但是足够了。

    赵畅只要帮他们打开这一扇门,相信等这些学生长大之后,对物理生物有兴趣的,他们自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不要小看他们的智慧,只要将他们思考的**诱导出来。

    在林城,赵畅只是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让酿酒师去试验,他们没有让赵畅失望。

    发明创造,要有闲的时间,要有闲的钱。

    每天为了温饱而忙活,连坐下来思考一下明天吃什么都不行,何谈发明创造。

    随着赵畅在长安立足,长安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每天来县衙的人越来越少,在县衙边上上学的人,越来越多。

    教室坐不下,很多人就站在外面听着。

    赵畅的学校,还是不用交学费,全部免费。


第235章 迷倒一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你念的是什么?我怎么从未听过,不会是你亲自写的吗?”

    太学中,一个学子摇头晃脑的念着背着曹操写的短歌行。

    当然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没有写出来。

    短歌行的出现,自然是因为赵畅。

    赵畅将他摘录到了他,他编写的语文课本上。

    这位太学的学子,无意中听到,就向赵畅的学生借了课本。

    这一看,太学的学子近乎废寝忘食。

    不仅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有更多的名篇。

    赵畅能背出来的,自然品质都是非常好的,都属于以前学校必备古诗文,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我可写不出这样的绝句。”太学的学子自嘲道。

    “哦,那李兄可知是何人所作?”

    “不知,只是在一本书上见到,没有署名。”

    “什么书,我倒要看看,竟然还有我没有读过的书?”

    太学的学子道:“这是一本叫做语文的书上记载的。”

    “还有这种书,我怎么从未听过?”

    “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的,不过长安令边上有一座学堂,是那些学生读的书。”

    “哦,我要去看看,你和我一起吗?”

    “一起,我也想在看看他们还有什么书。”

    随着赵畅将编辑好语文课本,并且发给学生后。

    各种优美的诗歌,经常在学堂中出现。

    不管是七八岁的小孩,还是十几岁二十岁的学子,每个人都能从课本上,找到自己喜欢的诗歌。

    两人在太学中一吆喝,许多人都很有兴趣,一起跟了过来。

    都是读书人,且还是大汉朝最高学府,可以说,这些人的前程都是远大的,每个人都自问自己的学问不比别人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一群太学的学子来到赵畅的学校外,就听到了一群孩子在被静夜思。

    很简单的一首五言绝句,但是情感却是让人无法小瞧。

    都是太学的学子,他们或许做不出这样的绝句,但是欣赏水平绝不低,特别是一些从异地而来的学子,听到后,细细一品味,眼中已经被泪水填满。

    “我很好奇,这语文,到底是谁做出来的,为什么每一首都是经典。”

    这群学子的好奇心越发的重了,一个个鱼贯而入,进入学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又是一首,不过虽然都是经典,但这有些简单了。”有人说道。

    他更喜欢短歌行这类。

    不过他们今天的运气并不是很好,今天上课的是李芳,而坐在下面的学生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孩。

    李芳站在黑板前,一身淡绿色长裙,青丝系腰,手中拿着教科书。

    开始为学生讲解春晓。

    “这是谁家女?”太学的学子见到李芳,皆是诧异,没想到这里的教书先生,竟然是一个肤若凝雪的女子。

    “不知道。”

    这群太学的学子在教室我嘀嘀咕咕,显然影响到李芳。

    李芳俏脸一沉,走出教室,道:“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干嘛?”

    “姑娘,我们都是太学的学子,就是听说这边开了一家新的学堂,过来看看。”

    李芳道:“看看可以,但是请不要影响学生上课。”

    “对不住了,我们绝不开口,还请姑娘继续授课。”

    这些太学的学子又听了一会,就准备先出去,毕竟站得久了,也很难受。

    不过,有的人走了,但还有几个人留了下来。

    站在门口,痴痴的看着李芳。

    走的人也没有走远,只是道院子中找个位子坐下来。

    一坐下来,这些人就开始聊了起来。

    话题基本都在李芳身上。

    难得一见的女老师,还是一个大美女,这些学子都很年轻,这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年纪。

    不过离开的人,对美女的抵抗力还是比较强的。

    那几个留下来的,现在看着李芳,脚都不会动了。

    很快,李芳的一节课上完。

    这些太学的学子一个个都围了过来。

    有的对李芳感兴趣,也有的是纯粹的想知道语文课本是谁弄出来的。

    李芳受不了这些人,直接道:“要书的,可以去县衙,县衙有卖。”

    说完李芳就跑了,她可是有武技在身的,这些太学的学子哪里拦得住。

    “别看了,人都走了。”

    “呜呜,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啊。”

    “我要回家,马上让媒人去她家提亲。”

    “人家说不定已经有夫君了。”

    “啊,千万不要啊。”

    “她注定是我的,就算有夫君,我也要抢回来。”这是家中有实力的。

    李芳走了,但是学生还在。

    这些学子很快就从这些七八岁的小孩口中,知道了李芳的信息。

    一群人结伴来到县衙。

    有的人是真的来购买语文课本,有的人想在看李芳一面。

    也有的人心里想着,可不可以把李芳抢回去。

    太学的学子,注定没有几个身份时平凡的,绝大多数,都是朝中大臣的子孙,只有极个别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但所谓的普通,也只是家道中落,他们的祖上都是光辉过的。

    真正的平头百姓的孩子,是绝不可能进入太学学习的。

    赵畅此刻就在县衙中,将早已印刷好的语文课本全都卖给了这些太学学子。

    有人买了语文课本,就开始向赵畅打听李芳的信息。

    “县令大人,听说刚刚在学堂上课的是大人的夫人?”

    “是。”赵畅点头,有人打听李芳,赵畅并不生气,看到李芳被这么多人爱慕,赵畅心中更加得意。

    他一点都不担心,李芳会被人抢走。

    现在谁敢强他的老婆?就算皇上都不行。

    长安的军队,可都在自己的手中。

    即使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但是心中的底气,可是比身为皇上的刘协还大。

    和这些太学的学子聊了一会,这些学子就告辞离开了。

    有的人拿着语文课本回去,要彻夜观摩,欣赏当中的美妙文字。

    有的人,心情落寞,恨自己没有早点认识李芳。

    极个别心里黑暗的,想着回家后,要怎么整垮赵畅,然后抱得美人归。

11/20 2:17:58|45810114

第236章 大汉的官



    除了语文课本,赵畅编著的其他课本,并没有太大的反响。

    这些人,现在看的主要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