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第一公子 >

第53章

明朝第一公子-第53章

小说: 明朝第一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京城某城门处,伴随着从天际间落下的片片雪花,一行旅人在缴纳了进城税后,慢慢走入京城之中。

    这些旅人人数不多,大概在十几个人左右,其中一辆马车行驶在队伍当中,而当先坐在一头青驴之上的青年人,一身锦缎棉袄,身上还披着件素色翻毛青石鼠的斗篷。

    因道路积雪,这些人行走间速度不快,一个身穿半旧棉袄的青年仆人,头戴着一顶毡帽,两耳间还套着皮草护耳,整个人的模样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此时他有些感慨的牵着青驴的缰绳,小脸被冻得红彤彤的,哈着丝丝白气,朝着坐在上方的青年人笑道:“少爷,可算是赶到京城了,这一别就是三年多,这京城却还是往日的样子,变化到不太大,只是更加繁华了些,您看,那个酒家还挂在当年的招牌呢,呵呵。”

    “是啊,终于还是回到京城了,一会儿拜见完姑奶奶后,我就去寻兄长好生叙叙旧,唉,听说他这次科举又是名落孙山了,令人惋惜啊!”

    说完同样感慨万千的举头望着京城街道各处,身前的书童嘻嘻一笑,神色欢喜敬佩,向往的笑道:“不是来信说张林大爷被二爷举荐做了官吗?那还惋惜个什么,乖乖,如今灏二爷可是堂堂的安东侯了,如今能不靠祖宗福萌而立下赫赫战功,还得以封爵的人,可就这一位了,这得多大的功劳,受到圣上多大的信任啊!”

    青年顿时哈哈大笑,解释道:“本朝自太祖时就立下铁律,凡是只有立下开疆扩土之功的大臣,才得以赏赐爵位,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当然没什么武将能够立下不世之功,而这次灏兄弟还是凭借往年多次功劳累积,而得以厚积薄发,又在此次征讨瓦剌时的屡出奇谋,才得以受封的侯爵,确实是实至名归啊!”

    “少爷,听说这侯爵可是世袭罔替的,那将来这英国公的爵位可由谁来继承啊?二爷可是家中独子呢。”

    “呵呵,这有何可担心的,你呀,真是大惊小怪,灏兄弟将来成亲后,肯定得开枝散叶的,只要生下两位佳儿,那爵位由俩孩子分别继承不就得了。”

    仆人羡慕万分的咂咂嘴,高兴的笑道:“哇,真是富贵到极品了,这可是凭着真正的功劳得来的,也不怕谁人眼红嫉妒,有本事自家也去立下些功劳,看圣上能不能赏赐个爵位出来,哈哈,灏二爷真不愧是誉满京城的第一公子啊!”

    青年顿时摇头失笑,喃喃自语道:“雏凤轻吟天下惊,他如今又何止誉满京城,这整个天下,恐怕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大名了,唉,十五岁就受封安东侯,绶太子少师,如今这大明朝的第一公子,恐怕都非他莫属喽,呵呵。”

    随着青年和仆人说说笑笑,这一行人慢慢跃过一座石桥,很快,就沿着一条街道,渐渐消失在茫茫天色之中。

    瑞雪依旧下,几度夕阳红。

    这青年人正是当年进京赶考的周文涛,那仆人也还是当年的书童墨竹,那年他主仆二人和义兄张林拜别老祖宗后,就居住在张府前头不远处的一个院子中,每日行卷读书,走亲访友,倒也快活潇洒。

    后来第二年春天周文涛和张林结伴一同参加朝廷科举,结果一个高中探花郎,一个名落孙山,这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不提张林如何失魂落魄,正当春风得意的周文涛即将进入官场时,这家中却突然传来报丧的消息,天有不测风云,其父亲竟因为一次午睡时偶然间中了风,结果医治无效,就这么病逝了。

    悲痛欲绝的周文涛只得当天赶到吏部报了丁忧,就这样,回到老家结庐而居,为老父亲守孝二十七个月,前前后后在家乡就这么耽搁了三年,甚至连成婚大事都一并耽误了。

    这个月因为即将出仕,周文涛不放心母亲一人在家乡居住,就和母亲商量了下,把家中的良田店铺都交给三位姐姐家打理,而他带着母亲和十几位忠心的家人一起直奔京城,准备投靠姑奶奶,反正他如今也有官职在身,倒也不怕旁人笑话他们娘俩乃是寄人篱下,反而老祖宗倒是有意把一个孙女许配给他,并笑着唠叨个不停,说什么这亲上加亲,可不就更亲了嘛。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065章 元宵佳节

    坐落在石狮子街的英国公府,今晚远远望去全是一派灯火通明,府中里里外外张灯结彩,进进出出的家人兴高采烈,人人喜气洋洋。

    除了府门上高悬的‘英国公府’金子匾额外,如今下方靠右侧,又多了一块‘安东侯府’的四字金子牌匾,上上下下全都挂着大红丝绸灯笼,更是把两块匾额照的金光灿灿,气象万千。

    这府上一门双贵的佳话,可是乐坏了老祖宗等一众主子,而下人们更是与有荣焉,今年从除夕夜开始,兴致高昂的老祖宗就发下话来。

    每天让大家轮番去园子内静心堂中给主子们拜年,到时人人皆有赏赐,这可立时轰动了整个张府,本就发了三倍月钱,领了鸡鸭猪肉,米面菜蔬,绸缎衣物的家人们更是喜上加喜,原本就憋着一股子力气,这下更是抢着做事干活,阖府上下一时间顿时一副崭新气象,真可算是欣欣向荣,举家和睦了。

    一直闹了整整十五天,把个正月过得热火朝天,不但老祖宗当先赏下上千两的银子,大太太王氏,二太太赵氏,二老爷,大奶奶同样共襄盛举,各方小主子们也人人赏赐丰厚,把个张府闹腾的红红火火沸腾满京城,也不知羡慕坏了多少豪门世家,多少平民百姓。

    而作为此次家人们共同庆贺的主角,堂堂安东侯,太子少师的二爷张灏,更是出手大方,最后几日的赏赐全都被他包圆了,上万两的银子随手撒下,顿时把家人们再次给乐翻了天。

    每日到府上送礼的人家络绎不绝,光是皇帝和宫中嫔妃的赏赐下来的礼物,就把老祖宗的院子堆的满满当当,更不说皇亲国戚,满朝文武,这堆成山的礼物真愁坏了主子们,用也用不完,吃也吃不光,也不敢转赠他人,更不敢随意丢弃,最后实在是没了法子,只得一连腾出了几个院子,把这些礼物全都塞满了十几间正房厢房,没办法,就那么供着吧。

    一身新衣的管事张虎,此时笑眯眯的搀扶着亲爹张大柱,父子俩站在府门长廊之中,看着正在街口燃放烟花鞭炮的下人们,满目都是小子们的嬉笑玩耍,不禁心中也越发的高兴。

    老管家张大柱早在老太爷在世的时候,就鞍前马后的忠心追随,今年他老人家正好六十岁整,算是耳闻目睹张家一点点发迹起来的所有经历,算是伺候过三代主子的元老之人,平日在张家德高望重,就是老祖宗平日也是客客气气的对待,更别说小字辈的主子了,任是谁人遇见了他,都得恭敬客气的喊一声,老管家。

    “唉,月有阴晴圆缺,咱府上如今可称得上是富贵满门,在这大明朝,可在无一家能够比肩了啊!”

    一反平日中气十足的说话语气,声音反而显得低沉意犹未尽,老管家隐隐间还未把心里话说出来,毕竟此时还处在节庆日子里,不吉利的话可不能乱说,只是神色间越发透着一丝隐忧。

    扶着老爹的张虎哪还会看不出爹爹的担心,爽朗的宽慰道:“爹,您老就放心吧,前些日子二爷还和俺提过呢,如今咱家贵则贵矣,可那是处在风口浪尖的人家,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个家族破败的局面,老爷和二爷都已经做好下一步的打算了,呵呵。”

    重重的舒了口气,老管家张大柱一脸欣慰的叹道:“难为灏哥儿年纪轻轻,就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没有被这富贵迷花了眼啊,你给爹说说,他都有何打算啊?”

    看看周围没人在眼前晃悠,作为二爷张灏嫡系心腹的张虎,此时凑近老爹的耳边,轻声道:“年前不就和对面二老太爷府上没什么大的牵连了麻,几年前就分家了不说,如今孙子辈都长大成人了,更是到了自立门户的时日,省的任何一家闹出点事,就连累全家老少跟着受牵连。”

    赞同的点头,张大柱微笑道:“正该如此,狡兔还得三窟呢,就是因为咱家实在是太兴盛,该成家的小主子也得抓紧时间了,身上有官职的都该去自立门户,彼此互相帮衬才是正理,不然都聚在一颗大树下,那可不是聪明之举啊!”

    盛极而衰,此乃千古颠扑不灭的真理,其实人人何尝不知,可这时代的血缘关系就是一个家族互相连接依靠,共荣共损的纽带,不是使出些小把戏,例如分家就能掩人耳目的。

    张虎知道老爷子这是在安慰自己,不过还是继续说道:“二爷说了,老爷此次班师回朝后,就会彻底放下军权,圣上已经恩准老爷回京任个显贵的闲职。”

    这下老管家可是神色有些动容,须发皆白的脸上不禁喜动眉梢,呵呵笑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看来圣上也是存了保全咱家的心意,老爷这些年一直驻军在外,不是练兵就是征讨安南,早就把回家休息休息,过过清闲日子多好,二爷如今名满天下,如今也不愁咱张家后继无人了。”

    紧接着神色郑重,虽说他嘴里说着让老爷回家颐养天年的话,可他深知张辅的为人秉性,那可是一生醉心于沙场的人物,肯定不会轻易舍得离开军营生活,何况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威名远扬一辈子,手握重兵,杀伐决断的大将军张辅,绝对不会甘心活在儿子的羽翼保护之下,要不然难免会郁郁寡欢后半辈子了。

    “虎子你快说,圣上有意让老爷换个什么官职?”

    张虎一愣,低头想了想当日二爷的话,才犹豫的说道:“似乎不是去都察院做个正二品的左右督御史,就是去五军都督府做个正一品的左右都督,应该不会挂个上三公的虚衔,做个有名无实的公卿的。”

    老管家张大柱不禁双手合什,连连朝皇宫方向拜拜,嘴脸连连感叹道:“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这下老夫算是彻底放心了,哈哈。”说完不禁放声大笑,惹得远处的小厮们,更是得意的把爆竹放的噼啪乱响,顿时看的张大柱眉飞色舞,高声喊道:“赶紧去把院子中的大红千万盘子鞭炮都给搬出来,给爷爷好生热闹一下,”

    “唉,小的们这就去,您老人家就等着瞧好吧。”小厮们急忙笑着应和,马上十几个小子就冲回府门,不大会工夫,就抬着十几个放满鞭炮的箱子出来,二十几个小厮,十几个亲卫家人,人人上去帮忙,很快,一盘盘鞭炮整整齐齐码放在街道上,拿着燃香的小厮们神色小心翼翼的上前,蹲在一边把燃香伸过去,等纸捻发出丝丝的声音,火光直冒时,赶紧纷纷朝着远处跑去。

    轰隆作响,霎时间十几盘上万响的盘褂子就在街上电闪雷鸣,不时朝天空跐溜而出的一道道火花,满地都是烟尘和爆炸时的火光,震耳欲聋,看的周围的人们轰然叫好。

    此时,一个提着一盏纱灯的下人跑了出来,朝着张虎父子俩大声叫道:“老管家,头前老祖宗的亲戚刚刚从后门进了府,紫莺姑娘命小的过来报信,主子们正等您过去一起吃汤圆呢。”

    这街上鞭炮声实在是震得人耳迷目眩,老管家年纪又大,不免有几分耳背,还是听了半天才弄明白这下人话中的意思,顿时神色开心的笑道:“难为老太太还惦记老奴,好好,虎子,你陪着爹一起过去给主子们请安。”

    “好嘞。”笑着应承,张虎转身指着在街上闹得有点忘乎所以的下人们,大喝道:“别光顾着嬉闹,都好生看好门户,还有小心些火烛,要是出了一点点意外,小心老子剥了你们的皮。”

    当下几位沉稳些的管事赶紧带着护卫跑回府门处站好,不停吩咐小厮们四下查看院子中的水缸是否注满了水,除了十几个小厮继续玩着鞭炮外,府门外的几十个家人,赶紧提着灯笼散去,挨个院子巡查。

    随着张虎的提醒,还真有人伸头朝远处望去,只见京城到处都是烟花四射,鞭炮轰鸣的响个不停,而那寻城的梆子队,更是把个铜锣口哨吹的呜呜作响,推着水龙车的衙役们不时从街口闪过,而远处甚至能隐约瞅见烟幕弥漫,显然是有些民居不慎走了水,顿时看的家人们神色凝重,再也不敢随意丢下差事跑出去胡闹。

    不提下人们开始严阵以待,就怕府上出个什么意外,张虎父子则在几个下人的跟随下,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来到后宅园子里,老远就看见一个个扎好的烟花架子,摆放在各处空地上,而院子下,走廊中,假山处,大树树梢间,到处悬挂着无数各式各样,争奇斗艳的彩灯,把个园子点缀的真是五光十色,如梦如幻。

    丝竹之音不时传入耳中,更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