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春秋做霸王 >

第278章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278章

小说: 回到春秋做霸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是气势非凡之护卫,老朽想,当今天下能够查到此处的,恐怕也只有汉皇一人了吧……”

  “数百年?”

  刘纪摇头:“这么说,鬼谷之地,仅仅传承两代?”

  “不错。”

  “据朕所知,此时距鬼谷第一个门徒现世之时,也已经有一百四十余年……这么多年,鬼谷竟然只有两代之承?”

  “汉皇对我鬼谷倒是了解颇深。”

  老者笑笑:“老朽之师在此定居之时,确实已经有一百多年,不过汉皇可知,老朽之师活了多久?”

  “嗯?”

  “尊师仙逝之时,一百四十六岁。”

  老者面容有些肃穆:“老朽如今都已经有百岁之龄,现在汉皇可相信我鬼谷至如今不过两代师承?”

  一百四十六岁!刘纪暗自吃了一惊,那还真是长寿的存在,再活下去,感觉真的要羽化登仙的存在。这位老者如今也已经一百之龄,所以说一百多年之鬼谷历史,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汉皇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没有机会刘纪的震惊,老者反而反问着刘纪道,刘纪轻轻一笑,“朕自小时,便是听闻鬼谷高徒之名,每一位出世,必在诸国之中,为将为相。如此之地,朕如何不会好奇,寡人更好奇的乃是,教导这些惊世之才的鬼谷隐士,又有如何之才!”

  “哈哈哈哈,如今汉皇见到,是否失望?老朽不过一区区垂暮之老者,又何稀奇!”

  “垂暮之老者?”

  刘纪摇摇头,“望得先生之名!”

  “师渊。”

  “师渊?”

  刘纪脑海中回忆着,但是没有听闻过老者之大名!只能苦笑一声:“鬼谷之地,高徒甚多,能够教导这些高徒之人,更是千古之才,师子与其师,不出世择一国效力,反而安居在这偏僻之地,岂不是太为可惜?以师子之才,为国为相,易如反掌。师子等人,不选择出山为万民谋利,反而在此山林之间,了却一生,不成半寸之功业,岂非憾事?”

  “世间争斗太多,大才之士,岂在少数,又何须老朽出世?”

  师渊微微摇首,“余生之愿,只愿在此山林间了却余生。”

  隐士,之所以被称之为隐士,乃是其心已经远离喧闹的繁世之中。这些人,心中有自己之坚持。

  正所谓,有的人好名利,有的人却是喜欢淡泊,有的人想要建功立业,有的人却是只愿在山林之间度过残生。


第五百六十九章 鬼谷(下)

 ?鬼谷,曾经是一个荒芜之地,但是自从一位厌倦了世间争斗之人,误入此地之后,心情豁然开朗,便是在此居住下来。一步步将鬼谷之地开垦出来,而这位隐士的好友们,也在那时,来到此处,在此地居住,一起铸就了鬼谷之辉煌。

  一百多年,鬼谷不知出去了多少高徒,有的人出去了,还曾回来看过,有的人,却是再也未曾回来过……有的人为将为相,名扬天下,可是也有的人碌碌无为,至此不敢再称鬼谷门人。有的人安稳的度过一生,赢得身后之名,有的人也是辉煌一生,但是最后却是惨烈而死。

  但是不管他们的结局会是如何,鬼谷依旧是那个鬼谷,而那些当年离开鬼谷之人,也是未曾有一人透露过鬼谷的丝毫讯息……

  鬼谷之隐士,乃是从诸国之中,带回聪慧孩童,最后传其衣钵,在心中早就是将这些人,当成可自己的子女一般。而那些孩童,在心中,也是已经将鬼谷之隐士,当成可自己的父母,所以出世之后,不敢透露半句有关鬼谷之言。

  但是,凡事都是有始有终,鬼谷已经有过一百多年之历史,到如今,也已经逐渐走向灭亡。

  如今的鬼谷,可以说真正的隐士只剩下师渊一人,其余人,皆是其晚辈,再也不复当年鬼谷之盛。师渊若去,只怕世间将再无鬼谷之名。

  “天下已定,鬼谷也没有必要再存在了。当年的师尊,乃是为了培养能够平定天下之才,百载已去,天下已经平定。汉室代周,更是有汉皇这等圣明君主,天下黎庶无忧矣。”

  师渊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伤感,他早已经知道这一天,况且鬼谷衰亡,正是符合刘纪之心意。

  “师子可愿入我太学院中,为天下再培养诸多大才?”

  刘纪知道师渊所说非假,最近数十年来,却是没有再听说过,鬼谷高徒出世,可以想得到,鬼谷自师渊以后,将再也不会有鬼谷高徒而出了。明白了这一切的刘纪,对于神秘的鬼谷终于是松了口气,但是在松气之余,又是未免感到可叹。师渊之才,乃是旷世难出,其培养的鬼谷高徒,都能够为一国将相,若是就此离去,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惜。

  “哈哈哈哈,太学院中,大才辈出,何须老朽教导?况且老朽那弟子,如今正为太学之令。他之才,可胜老朽,乃是治国安邦之士。如今之汉室,还少大才否?左相李斐,右相苏衡,商峻,卫央,此皆惊世之才。汉皇拥有如此多之人才,何愁汉室不兴,国祚不盛?”

  师渊婉拒了刘纪之邀,刘纪轻叹一声,没有再言什么。

  鬼谷确实已经没落了,整个鬼谷加起来,都没有数十人,这些人,还只是普通人。不过让刘纪在意的是师渊一个晚辈,剑道之高手,连羊忌子都是极为重视,直言剑技,恐怕还不如此人。

  此人跟随在牧童身旁,似乎乃是师渊派去保护牧童的。刘纪终于明白,那位牧童会一人独自骑着黄牛,出现在山林之间了,有这位剑道高手在,恐怕确实不用担心什么。

  在鬼谷数日之后,刘纪深深的再看了眼此处的美景,对着还在黄牛之上高歌的牧童道:“稚子,从师子之学,数十年后,为朕之汉室效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牧童看着刘纪离去的身影,目光微微流露出不舍,虽然此时的他还不懂刘纪话语的含义,但是将来定能知道,刘纪对于他有如何之期待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刘纪不知,师渊也是盯着刘纪的身影,口中低喃刘纪之话,悠悠一叹:“汉室有如此之君,天命,天命啊……”

  离开鬼谷之地,刘纪知道,他一生,都有可能再也不会回到鬼谷了,也不可能见到那位隐士高人师渊,甚至于牧童还能不能再见,也是个疑问。刘纪可不敢肯定,数十年之后,自己尚在人间。

  ……………………………

  巫江之外,吴国。

  太宰乐喜病逝,使得吴国一时间也是陷入内乱之中,太宰乐喜乃是三代老臣,更是世族之掌舵人。虽然为人贪财,但是不可否认,其能力还是有的。而且虽然他为吴国的那些大族谋夺利益,但是却是永远不会与君主为敌,这便是为臣之道。他不与君王为敌,但是其本身的威势,也是会让君王顾忌三分,双方在表面之上,皆是互有颜面。

  但是乐喜去后,吴国新上任的世族掌舵者,吴国上卿伯鹭确实完全没有同乐喜一般,其人骄横跋扈。再加之吴王子夫去后,吴国君主暗弱,根本压制不住世族,所以就成了处处被世族胁迫的局面。但是乐喜在时,还没有做到太过份之程度,但是伯鹭却是不同了。竟然敢当面依仗其老臣之身份,训斥着吴王子期,吴王子期当场便是发怒了,但是双方对峙良久,终究还是以吴王子期的退让而结束。

  “啪!”

  将整个名贵的青铜器推倒在地,吴王子期手执利刃,怒喝道:“早有一日,必杀此贼!”

  “大王,吴室危矣!”

  吴王子期身后,一位宦官进言道:“上卿伯鹭如此之狂妄,未曾将大王放在眼中,大王,若是还退让,只怕吴室将沦落为晋室矣。”

  “如此奈何!”

  吴王子期怒喝道,“君父有范枳,可惜寡人身边无一可用之才矣!”

  “大王可还记得上将军伍阳?”

  “伍阳?”

  吴王子期微微一怔,伍阳乃是被范枳力荐为上将军之人,可是范枳去后,伍阳却是被吴王子夫罢免,结果吴王子夫二次伐汉之时,吴军全军覆没,元气大损。子夫也是郁郁而终。

  “如今之计,只有将伍阳任用!与世族一斗啊!”

  “善!”

  吴王子期眼眸中露出愤怒之神色,此时的他,没有想到巫江之外的汉室,只想着一心,如何将吴国傲臣伯鹭给除掉!伯鹭不除,他这王位根本不能安稳!


第五百七十章 定鼎天下(终章)

 ?黄龙九年,吴国国政发生巨大的祸乱,作为世族权臣的伯鹭与吴王子期的王室之争到了真正的激烈之时,吴王子期任用的上将军伍阳掌权吴国兵权,与伯鹭争夺吴国之权。

  事实上,吴王子期的父亲,子夫乃是吴国真正的霸主,一生将吴国发展的繁荣强盛,更是慧眼辨识了范枳这样的人才。掌权期间,吴国世族也是与王室安然正处,哪怕是世族之掌权者太宰乐喜也是在吴王麾下颇为安守本份。这样的一个霸主,看人的眼光自然很准,上将军伍阳被其罢黜也不是没有任何原因的。当年的第一次征汉之战,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是绝对不是全部的原因。

  吴王子夫都能够任用范枳这般劝谏之臣,何以容不下区区伍阳,况且伍阳之才识,确实乃是顶尖的。但是吴王子夫还是深知伍阳之缺陷,为人也是颇为傲慢,做事可谓是不计后果,在朝中得罪之人甚多。这样之人,范枳在时,或许还能够压制住他,但是范枳去后,伍阳势必不会如同范枳一般,对于世族采取温和政策,最后受损的依旧是吴国国力。

  但是吴王子夫能够预料到他在世之时的场景,却是预料不到,其病逝之后的场景。吴国太宰乐喜病逝,权臣伯鹭傲慢极致,更是视吴王子期如同孺子小儿,吴王子期自然不忿,所以才会再次任用伍阳,最终导致乐这场吴国之灾。

  最后的结果乃是伯鹭身死,但是王室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吴国国力,因为这一次的内斗,大为衰退,吴王子期也是在伯鹭死后,迫于世族的压力,再次将伍阳罢黜,贬为庶人。

  这一次的内斗,可以说几乎没有胜者,吴王子期虽然如愿杀了伯鹭,可是王室之权,再次削减不少,更是导致了国力大衰,使得吴王子期之王位差点不保。若不是吴王子期及时抛弃伍阳时,恐怕吴王子期之君位已经易主。

  吴国祸乱之时,刘纪本欲征伐吴国,但是天不遂人愿,来自长城之外的匈奴威胁,汉室在黄龙九年与匈奴展开了一次大战,最终以景温率领七十万汉军大败匈奴,却匈奴数十余里而告终。

  不过汉室因为这一次的大战,也是错失了灭吴国最佳时机。

  黄龙十一年,汉室天下已定,各地祸乱已平,刘纪再次兴兵伐吴。

  这一次伐吴前期极为顺利,汉室太尉孙懿在三月之间,便是在巫江大败吴军,一路顺江而下,几乎兵临吴都寿春,逼迫吴王子夫弃都而逃。

  不过,就在汉军将要灭吴之际,太尉孙懿却是忽然病危,刘纪不得不临阵换帅,在危难之际,命令白胤代替孙懿,继续统帅汉军征战。

  黄龙十一年,七月。

  太尉孙懿回归雒阳,只不过这一次却是他的遗体,刘纪终究是没有再见其最后一眼,这位为汉室立下莫大功勋的太尉孙懿便是溘然长逝。

  也是这一月,代替孙懿继续统帅汉军的白胤未曾辜负刘纪之望,再次攻破吴都堰江,俘获吴王子期,吴国亡。

  十一月,征吴大军回归雒阳。白胤献上从吴都所得到的虞舜鼎,加上早在黄龙八年,便是在楚地得到的夸父鼎,大禹当年建立夏朝,所立的镇压国运的九鼎已经全部为汉室所得。

  十二月,刘纪举行了浩大的祭天仪式,将九鼎置于汉室太庙之中,以慰汉室历代先祖之灵。

  黄龙十二年,正月。左相李斐病逝,这无疑是给汉室以巨大的打击,李斐为刘纪治国数十余载,早已经功过历代名相,名垂青史之中,刘纪与李斐之间,也早已经默契长存。

  其实李斐本来还可能长寿一些的,但是挚友孙懿的离去,使得李斐悲伤过度,身体瞬间便是垮了下来,哪怕刘纪让整个太医院极力救治,还是只延长了数月之时。李斐离去之前,谏苏衡为汉室之相,白胤为汉室太尉,刘纪允之。后史册云,天下能够一言而立三公其二者,唯李相也。

  二月,汉室御史大夫高郜病逝,刘宏那一个时代的老臣,随着高郜的病逝,再也没有了………

  高郜,虽然其才识未曾惊人,但是能够辅佐两代明君,在刘纪争夺储君之时,立下莫大功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