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春秋做霸王 >

第272章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272章

小说: 回到春秋做霸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

  刘彻微微摇头,站在此处,远眺长安城,倒是别有一番风景,但是刘彻明白,刘纪建此高台,绝对不是为了区区欣赏风景这般简单。

  “建此高台,能够远眺长安城,能够看到我大汉之地,能够见到我大汉之民。”

  刘纪微微将目光抬了抬:“这未央宫太大了,这重重宫殿,也是太多了!若是不将目光远眺的话,目光只会被这些宫殿给遮挡住………”

  刘纪的话,有着深深的含义,刘彻看了看下方的长安城,又看了看刘纪,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第五百六十一章 晕厥

 ?大汉黄龙五年,楚地再乱,与此同时的,三晋之地,赵韩之地也是有叛乱发生,刘纪派遣汉军征伐。

  宣室殿,刘纪坐在高高的雕刻着龙图案的龙椅之上,头戴旒冕,盯着汉室群臣。左相李斐上谏道,“君上,楚地再反,赵韩之地也是有叛乱所生,下臣以为,乃是君上未曾将其王室子弟诛尽,方有祸乱之生。所以此次平定祸乱之后,君上当诛尽诸国王室,以防祸乱再生。”

  “不可!”

  李斐之话,刚刚落下,便是立刻有一人反对,众人视之,乃是谏议大夫司马骞。要问汉室之中,名节高尚之人,必谈司马骞。司马骞乃是与刘纪在齐国便是识得,当年的百家论战,使得刘纪对这位史家弟子心生敬仰之意。汉室灭楚之后,司马骞本欲为楚国殉葬,却是不料其乃是刘纪重点保护之人,竟然自杀未遂。但是虽然如此,司马骞因为楚亡之故,依旧是未曾接受刘纪的征用。

  直到黄龙三年,刘纪迁都长安之后,再次征召司马骞,并以史家之风骨形容于司马家族,彻底将司马骞打动,决定受刘纪征召,入汉室为官。

  谏议大夫,在汉室算不上什么高官,但是司马骞,绝对是连高官都惹不起的存在,因为他之风骨,令许多人汗颜。在劝谏之方面,乃是出了名的谏臣。哪怕是刘纪,对其都要畏惧三分。史家之风骨,在司马骞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刘纪曾明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汉国有司马夫子,大汉之幸,万民之幸,寡人之幸。

  刘纪这一言,彻底奠定了司马骞那崇高的地位,从此之后,百官之中,皆是对司马骞畏惧三分。所以如今的司马骞才敢出言反对左相李斐之言。

  要知道,左相李斐乃是治理朝政十余载之相,在汉室中威望,不下当年之魏平,甚至还犹有过之,如今能够反驳李斐之语的人,并不多了。

  “司马大夫?为何不可?”

  李斐眯着双眼,看向司马骞,对于司马骞反驳他的话语,丝毫不曾气愤,司马骞连刘纪之话语都敢反驳,经常使得刘纪龙颜大怒,与刘纪比起来,他这一个左相,又算得了什么?司马骞乃是谏臣,乃是史家弟子,也是孤臣。满朝文武,能够与司马骞真正交好之人可是不多。

  “如今大汉之所以能够安定天下,四海升平,万民敬仰,此皆是因为君上之仁!无论是仁政,还是仁行。汉室数十年来,所灭国者无数,可是民众叛乱者极少极少,此皆是因为君上之仁德!每破一国,汉室皆不肆意屠戮其王室,遂诸国王室心服,亡国之民感恩君上之德。如今左相因为些许叛乱之事,便是诛尽诸国王室,此举乃是暴政,更会使得亡国之民气愤,民心若是背向,只怕比今日各地之祸乱还要甚之。”

  司马骞道。

  李斐盯着司马骞,微微摇头失笑道:“司马大夫,只怕你说反了,若是不诛灭这些诸国王室,只怕这祸乱更为严重!许多王室子弟认为有复国之机,亡国之民认为有复国之机,尽皆叛乱,汉室虽能扑灭战火,可是根基不除,斩草无益。”

  “诸国王室反叛者乃是少数,岂可一概决之?”

  “司马大夫可知,这数十余年来,诸国王室子弟反叛之数?”

  李斐淡淡一笑,上前向刘纪谏道:“数年之休养,秦国之心日益骄甚,两年之前的秦汉魏地之战,我汉室退兵,使得秦人认为我汉人不过如此。整个秦国民众,皆有战心,下臣认为,秦国不日之间,便是有再起大战之意……此次秦汉之战,我汉室当全面以敌!在此之时,不能允许有任何之事,阻拦我汉室与秦之战!诸国王室不除,若是等其在秦汉之战之际反叛,扰乱后方,又该如何处置?”

  “下臣附议!”

  继李斐之后,太尉孙懿也是开口了,随后高郜也是犹豫了些许,最终还是说道:“诛灭诸国王室,或是不妥之计,可是若是左相所说属实,秦国果有伐汉之意,下臣也认为当灭之!”

  秦汉之战,干系太重了!不容有任何闪失,此乃是决定了天下争鼎之战,汉室一并中原之战,自然不能容许有任何隐患出现。

  “恐怕诛杀完诸国王室,只怕会让诸地更为祸乱!”

  司马骞急了,他也是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若是李斐一人说道,还不算什么,可是太尉孙懿,御史大夫高郜皆是如此说话,刘纪也要三思!不顾上司御史大夫高郜之示意,司马骞谏道,“下臣认为,诸地之所以祸乱,乃是其地方之臣,懈怠之故!若是这些人无过,诸地自然不会起祸乱之灾。此非诸国王室之错!再者,许多人乃是借诸国王室之名为乱,君上若是为此,诛尽诸国王室,岂不是毁了汉室数十年之仁名?”

  “司马大夫,你曾是楚臣,当年楚相屈沣离世之前,乃将楚国托付于你,今日之举,莫非是想要保全楚国王室,意图再起之机?”

  荀仪略微嘲讽的声音道,荀仪乃是继荀荻之后,继续执掌荀族之人,而荀荻,因为些许事情,触怒了刘纪,被刘纪罢免,荀仪这才上位。不过从其嘲讽司马骞之话看得出来,并不比荀仪要好过多少。如今汉室老世族已经十分之少了,迁都,更是使得老世族之威力大大削弱。

  要知道,这些人的根基,大部分在于雒阳,而刘纪迁都于长安,可谓是来了招釜底抽薪,使得世族元气大损,再者,由于太学院的兴盛,世族之中,也很少有大才出现。如同魏族魏平这般大才,在世族之中竟然未曾见过。

  当年汉室五大族,魏高荀韩司马,如今,仅仅有高郜一人在支撑着。韩族在韩兴去后,便已经没落,而魏族在魏平去后,在太子之争上,更是大损,自然衰弱下去。司马族在司马鬓去后,后任者,根本抵不上司马鬓。

  思绪微微飘远,刘纪再次看了眼众臣,他知道旧的世族没落,新的门阀即将崛起。

  无论是世族还是门阀,几乎皆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封建时代的弊病,也是皇权时代的弊病,除非后世皇权一步步加强,才会使得这些世族门阀逐渐消亡……

  但是在此刻,这些人依旧是时代的主流,绝对不会一时的衰弱,而彻底消逝。他所做的,也只能是将其压制住,从这些人中夺取些许利益,反哺于民。从这些人中,挑选真正能够治世安邦者任用罢了。

  被荀仪一语相激,有些气愤的司马家族立刻反驳了回去,整个朝堂,似乎又开始的一场论战,这在汉室朝堂之上,极为正常。或许是因为刘纪的“纵容”,使得朝堂之上,经常有一场精彩的论战,毫无周室的礼仪之风。但是谁能够知道,便是这样的一个汉室,还是能够成为天下霸主呢?

  …………………………

  “君上!”

  众人如何也想不到,上午的一场论战,竟然使得刘纪昏倒在大殿之上,刘宏的前例摆在面前,这不得不让众人恐慌。如今的刘纪也已经过了四十二立之年,身体若是有个好歹,整个汉室只怕又要恐慌了。

  如今的刘纪,在汉室的作用,可是要比之刘宏要重要多了,刘宏不过在位十载,虽然也为汉室立下不朽之功勋。可是刘纪如今在位已经二十一载,在汉室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刘宏,更别提刘纪在位之时,所做的任何一件大事,使得天下安乐,朝堂安稳。在朝堂之上,刘纪若是真正的发怒,谁人敢撩其龙须?

  可是在秦国还未平定之际,若是刘纪的身体真的支撑不住了,所引发的一系列时间,可是令人恐慌了。

  悠悠从黑暗中苏醒,刘纪只感觉脑袋一阵疼痛,耳边隐隐听到有人在言语,也是隐隐听见有人在哭泣。

  “王后无忧,君上只是这几日殊为劳累晕厥而已……君上并无任何之疾,只是君上还是不宜再强度劳累了,否则有可能……成为先王之病……”

  扁衍叹道,他亲眼见证了刘宏这位天下雄主,病逝在床榻之上。如今,刘纪也是与刘宏一般,过度劳累。当年扁衍劝谏刘宏放下政事,以修身心,只是却被刘宏拒绝,当时的刘宏放不下汉室江山,放不下那严峻的形势,那时候的汉室,若是他刘宏不理政的话,只怕岌岌可危。

  如今同样如此!刘纪微微开口,“扶寡人起身。”

  “君上?”

  刘纪的开口,使得几人一惊,慌忙朝着刘纪看去,竟然发现刘纪已经睁开双眼,看着他们,早有侍从将刘纪微微扶正身体。晏钰擦拭着眼泪,“君上,扁神医告诫,君上不可再过度劳累了!妾身听说你已经数日数夜未曾闭眼!”

  “寡人无碍!”

  刘纪微微摇摇头,强忍着脑袋疼痛,盯向扁衍:“扁神医,你刚刚想要劝谏寡人不要理政?莫非寡人也已经到了先王之时?”

  “禀君上,并未有如此严重,只是君上最好还是不要太过于亲事亲为……否则老臣恐为先王之例啊……”

  扁衍如今也已经垂垂朽矣,可是其医术却是愈来愈精,刘纪继位之后,深知医术之重要,大力发展太医院,并且从后世之医术中,写了些许方法告之扁衍,如今的太医院,已经具备开刀动手术之进步。成功的在外科之中,前进一大步。而作为医家的大师,扁衍可以说是极为感激刘纪。若不是因为刘纪,恐怕他无论如何也不会重现当年先祖扁鹊之神技,可以为人开刀之医术。

  “哈哈哈哈!”

  听到了扁衍之话,刘纪却是大笑起来,忽然又回想起来了当年刘宏之举,笑容微微有些苦涩。他又何尝不想退,他还应允晏钰,带她去游乐天下!泛舟巫江!可是天下未定,安能停下脚步?

  秦国还未平灭,巫江之外,吴越之地还未攻取,九鼎还未还于太庙之中,刘纪难道要放弃一切政事,将汉室的重担,全部交付刘彻这个才及弱冠的太子之身吗?

  “寡人知晓了,神医暂且退下吧……”

  微微挥手,刘纪揉揉有些发疼的脑袋。扁衍躬身离去,临别之时还再三劝谏:“老臣已经未君上开了些许之药,君上服用,切勿再过度之劳,身体自然无恙。”

  盯着扁衍离去的身影,刘纪看着晏钰手中的药碗,微微皱眉,晏钰看向刘纪这模样,瞬间似乎明白了什么,将发簪之上的银针摘下,欲要伸入药碗之中,刘纪忽然伸手阻止了,将药碗端起,一口喝下那浓浓之色的苦药:“钰儿,你递给寡人之药,不要再如此了……寡人就算相信天下人有害寡人之心,也不相信钰儿有害寡人之意……”

  “君上……”

  晏钰再次滴泪,刘纪微微闭起眼睛,苦笑一声,越是在这个位置太久,真的是疑心越重了啊……差点连和他同甘共苦的晏钰都疑心着……

  汤药极苦,刘纪满嘴皆是苦味,但是其心中却是更苦,回想起扁衍的话,微微闭上双眼:“钰儿,明日你与颖儿还有嫣儿皆来过目一下政事吧……替寡人分忧!”

  “君上?”

  晏钰有些震惊,刘纪不是从来不允许后宫参政的么,竟然要她与韩淑颖张嫣为其处理政事!

  “寡人乏了……”

  刘纪轻声道,他确实累了,扁衍说的不错,他不能再如此操劳了,刘纪想过向后世那般重用太监,重用大学士为其操劳,可是觉得那样汉室的权柄,依旧会落到那些人手中,他后世的子孙,恐怕就要为人所迫了……与其如此,刘纪更愿意相信他后宫中的女人,更相信与他朝昔相伴,深爱的女子……

  看着闭上双眼的刘纪,晏钰悠悠叹了口气,刘纪在他面前,几乎没有任何防备。微微露出笑颜,晏钰为刘纪盖上床榻,依偎在其旁:“你答应过我,要与我同游天下的……君上,你不能在此刻倒下……”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灾

 ?黄龙五年,秦王决意伐汉,秦汉之间的决战正是在这一年开启,为了此战,刘纪可谓是强撑着病体,继续理政,但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刘纪决意任命征秦之战的统帅时,汉室太尉孙懿却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给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