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春秋做霸王 >

第269章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269章

小说: 回到春秋做霸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却?”|

  韩兴微微摇头:“荆弼,某知你忠义,只是此次你便不要管了。”

  “大将军?”

  荆弼还欲再谏,可是韩兴却是忽然发怒了:“来人,将荆卿带下去。”

  “诺。”

  从从营帐走来两人,正欲将荆弼拉下去时,荆弼却是忽然回头深深的看了眼韩兴“大将军若是心存死志,某愿同去!”

  “带下去。”

  韩兴猛喝,士卒已经将荆弼带了下去,只剩下韩兴独自一人在营帐之中。

  两日后,刘纪亲自入军营来见韩兴,刘纪的到来,也是令诸多人震惊,因为韩兴几乎都已经有谋逆之意图了,但是刘纪竟然还敢独自一人进入军营之中。

  但是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刘纪在与韩兴在军营之中一番长谈之后,数日之后,韩兴便是独自一人回到雒阳,而在外面威胁汉室的数十万大军,刘纪也是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不过世人不知的是,就是在这短短的数日之内,大军之中变化也是颇大。许多将领也是直接被取而代之。

  不过更令人们所震惊的则是在三月中旬,刘纪以谋逆之罪将韩兴关入汉室沼狱中,此举,令天下瞩目。也令许多人感到意外,不过知晓内情之人,却是早已明了。

  韩兴的倒下,对于汉室朝堂无疑是一场地震,大量的官员也是纷纷倒下,后世史册对于刘纪这种做法很有非议,但是也有诸多明智之人道出其中的内幕。

  这场朝政只变,正是由于刘纪为了立储而准备。刘纪自继位之后,便是未曾立下储君,与刘宏一般,让储君一事扑所迷离,也令诸多大臣摇摆不定,但是由于刘沅殿下乃是王后之子,再加上王后更是汉室权势颇大的大将军韩兴之女,所以,在此之前,有着诸多大臣支持着刘沅殿下。便是魏族也是站在韩兴一边,魏族自从魏平去后,族中便是慢慢衰弱,如今更是大受打击,逐渐衰亡。

  不过不管世人猜测如何,韩兴这位汉室大将军将成为历史。韩兴下狱之后,刘纪便是任命孙懿为汉室太尉,职位如同大将军,但是至此之后,汉室再无大将军这一称呼了。


第五百五十五章 立储

 ?新元七年,四月初。

  在韩兴入狱将近半月之后,朝堂也已经大批的朝臣更换,整个朝局立刻一变。肃清这些人后,立储之事,再也无人能够抵挡,刘纪于是便是立刘彻为太子储君,昭告天下,并且在汉室太庙举行了隆重的立储之礼仪。并且将汉室太庙中的九鼎传出,真正的令世人一惊,因为汉室九鼎已得其六,自齐亡后,汉室在齐宫中,找到齐国的唐尧鼎,如今仅仅剩下三方大鼎未成聚集。

  九鼎定国之基业,如今大禹九鼎汉室已得其六,更是让世人认为,天下气运乃是在汉室之手。如今刘纪在汉室太庙之中昭告天下,立储君刘彻。可以说刘彻的储君之位几乎已经是稳固无疑了,而汉室储君之争也是已经宣告着结束。虽然刘彻生母并非王后,乃是晏子之孙之女,算上去也是齐人。

  不过齐国都已经亡了,这些事情还是问题?况且在灭齐之后,虽然韩兴威望大涨,但是刘纪这君王的位置更是不可撼动。在韩兴倒下之后,汉室再也无人威望能够匹敌刘纪。此时的刘纪可以说真正的具有与刘宏那般君威,一言出,法令随。

  在刘宏去后七年之后,整个大汉子民已经尽知刘纪威名。甚至于刘纪之威望,比之刘宏还要过之。毕竟刘宏当年所拥有的汉地,不过区区汉与燕之地。刘纪如今所拥有的汉地,还加上整个楚国宋卫两国,如今再加上了半个齐国疆土。其疆土面积,比之刘宏时期所拥有的的土地,最起码扩大了数倍之巨!如此之功绩,汉室历代君主都未能做到。当然,刘纪能够做到,也是有诸多原因的,若是没有那些君主之努力,刘纪也不可能让一个小小的国家在这纷战的春秋崛起起来。更不可能诛灭诸国了。

  椒房殿,自从卫姬病逝之后,这椒房殿便是由大汉王后韩萱所住,整个后宫也是由韩萱执掌。自从卫姬病逝之后,韩萱也是成长了许多,毕竟她乃是后宫之主,要管理着整个后宫。

  “君上。”

  自从韩兴入狱之后,刘纪就没有见过这韩萱,椒房殿更是未曾来过。直到数日之前立下太子储君,刘纪这才来此。由于韩兴的倒台,许多人都在议论着刘纪有意废太后,立晏钰为后之意。想来也是,韩兴还在狱中,刘彻又被立为太子,韩萱这位昔日的王后,一时间竟然是门庭冷落。在没有了韩兴的支持,孩子也是没有储君之命后的韩萱,可以说是名不其实。

  “王后。”

  刘纪见到了韩萱,多少有些歉意,说实话,韩萱刘纪最初并不怎么喜爱,与韩萱之婚姻也不过是政治联姻。这场政治联姻还是由刘宏决定的,刘宏要刘纪与韩萱联姻得到大将军韩兴的支持,让刘纪能够安然的登上太子之位。刘纪迎娶了韩萱,也是得到了韩兴的支持,顺利的成为了太子,而韩萱也是由于韩兴的关系,成为正室。又是成为了大汉王后,只是如今却是演变成如此结局,也不得不让人唏嘘。

  “君上,大将军乃是冤枉的,大将军为汉室效力十余载,怎么可能谋逆,君上请明辩。。。。。。”

  韩萱跪伏在地,刘纪暗叹一声,果然如此,“王后请起,大将军之事,寡人会彻查清楚的,如果大将军有冤,寡人定会明辨。”

  “君上?”

  或许是察觉到了刘纪语气中的敷衍之意,韩萱抬起头看着刘纪,眼眸之中泪水晶莹剔透:“君上,妾身知道你一直未曾真正喜欢过妾身,你喜欢的乃是晏妃,这么多年,妾身也没有与晏妃争过,太子储君也是未曾争过。如今妾身只想恳请君上饶恕大将军一命。。。。。大将军为汉室立过不世之功,更是助过君上为登上太子之位。妾身不知道大将军究竟有如何谋逆之行,可是君山看在大将军这么多年的功劳上,饶恕大将军一命。”

  韩萱的本性乃是因为巾帼英雄,性格有些大胆,可是此时哪里能看见韩萱那些性格?有的只是无尽的软弱,在后宫多年,也早已经磨平了她的性格。而心智的成熟,也让她懂得了许多,尤其是姬美人与她所讲的,如何面对一位君主时,给了韩萱极大的触动。确实,在刘纪这样的君主面前,女人话语权极低,但是刘纪比之刘宏等君主还算好的了,若是刘宏,只怕韩萱此刻如何哀求皆是无用。可是刘纪毕竟不是刘宏。

  轻轻将韩萱扶起,刘纪抚摸着她的面庞,悠悠一叹:“不是寡人不饶恕大将军,而是大将军自己心存死志啊”

  “啊?”

  韩萱一惊,刘纪盯着韩萱,微微摇头:“大将军乃是自己心存死志,寡人也无可奈何,为将者,当马革裹尸还。所以想必大将军宁愿死在狱中,也不会接受寡人的宽恕。”

  韩兴是不必要死的,此点刘纪很明白,韩兴心中也很明白,但是不死的代价,也是极为沉重的,很显然,韩兴是不会接受这种代价。所以宁愿是死,也没有向刘纪妥协。刘纪在军营之中,就明白了韩兴的决然。

  再者,韩兴觉得一死,刘纪可能对于韩萱还会颇为照顾,而韩兴若在,刘纪总会对于韩萱还有刘沅皇子有些偏见。

  有时候,功高震主,就是一种罪过,更何况韩兴这般的,并不想放下权力的,刘纪也是没有任何办法。诚如韩兴所说,他若不死,刘纪难以收回兵权,当然如果韩兴不死,只是退隐的话,刘纪收回兵权的时间可能会长久一点,可是终究能够收回兵权。所以从内心深处来说,刘纪并不愿意让韩兴死,韩兴死,对于军队打击也是将巨大的。再者,韩兴如此之功,刘纪也是不忍心一代功臣,最后会落到身死地步。

  “君上,请给妾身一次机会,妾身会劝谏大将军回心转意。。。。。”

  韩萱又想跪拜,刘纪却是猛然抱住她的身体,深吸口气:“寡人允了!最终如何,就看大将军之意了。。。。。。”


第五百五十六章 公孙术的遗言

 ?自秦汉之战后,天下格局已变,三晋之中仅剩赵韩两国,天下也仅仅有秦汉两国。汉室君主刘纪在新元七年立储,并且罢免大将军韩兴,此举可谓是震动了天下,也是使得诸国君主对于汉室又有着重新的看法。尤其是秦国,许多人认为刘纪罢免韩兴乃是亡国之举,更是有人认为刘纪将要废后,汉室即将陷入混乱之中。但是他们的猜测注定是落空,刘纪并没有废后,汉室也没有陷入混乱之中。甚至于他们认为刘纪必除的韩兴也是未曾被刘纪处死。

  一切几乎十分诡异,刘纪仅仅将韩兴之职务罢免,却是没有真正的将其除掉,而其中之原因,也是令外界猜测。

  三年之后,韩兴病逝于雒阳,刘纪为其立庙,封为武侯,以纪念韩兴为汉室所做之功,更是将韩族的一些族人任用,算是与韩兴之间的矛盾彻底清除。韩兴死后,汉室军权几乎已经尽归汉室所掌,无论是韩兴后面的继承者,汉室太尉孙懿还是新起的战神白胤,皆是没有真正的军队。如同韩兴那般,一言,可令数以十万计的大军********之事是绝对不会发生,刘纪成功的从韩兴手中收回了汉室之军权。当年那些韩兴一系的将领,刘纪又是任用了不少,最为著名的便是荆弼了。

  荆弼得到韩兴的力荐,刘纪也是深知其才,并没有在意荆弼当年之举,而是将其大力提拔,地位可与苏衡相等了。

  除却汉室的变化之外,新元十年的天下也是颇为不平静,让了刘纪颇为忧心的事情果然也是发生了。远在巫江之外的吴越之地也已经宣告着一统,吴王子夫极为重用范枳,听信了范枳之言,并没有给越国以苟延残喘的机会。在新元十年,终于是将越国灭亡,越王被逼自尽,吴越之地一统。吴越之地统一后,意味着刘纪想要征伐吴越之地的难度又是增大不少。而且若是日后中原逐鹿之战,很有可能吴国还有余力来进行骚扰。

  再有便是三晋之地了,汉室如今与韩国早已经不是盟友之间的关系,韩国也无疑成为了汉室统一天下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灭亡魏国之后,韩国实力无疑更加壮大,再加上韩肥子也非庸君,哪怕刘纪能够灭亡韩国,也是需要一些代价,尤其是还要防止着秦国的袭击。

  五月,著名的纵横大师公孙术病亡,身为汉室君主的刘纪亲自去参加了葬礼。

  公孙术那是刘纪自齐国便是认识的老者,这位老者身上有着这个时代的名家固有的性格,皆是有些固执。在汉室多年,哪怕刘纪与他交谈了许多,但是都是未曾能让公孙术对纵横学术做出改变。反倒是他的弟子,如今担任汉室典客,处理汉室一切外交之事的封皋倒是对于纵横学术的固有思想做出不少改变。也是在汉室为官,为刘纪效命。

  但是不管如何,对于公孙术,刘纪心中依旧是颇为敬重的,公孙术的离去,依旧是让刘纪有些悲伤,如今的旧友,熟悉之人一个个在自己面前离去,这种感觉,实在是难以体会。

  “汉王,此乃是夫子离世之前,交付某献给君上的。”

  车婴递给刘纪一张轻薄的纸张,刘纪微微皱眉,将纸张打开,一目十行的看下,只是脸色却是越来越凝重了。

  公孙术最后给刘纪的遗言也没有什么,但是却是提及了最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赵韩之事。如今对于赵韩两国的征伐,刘纪越来越是有些迟疑,伐与不伐,皆是让刘纪难以决断,此种时候,天下大局基本上以定。任何一项决策,都是极有可能决定着最后争鼎之胜败。

  “哎。”

  叹声,刘纪紧紧的将纸张握于手中,再也未曾多话,转身离去。公孙术的弟子车婴看着刘纪离去的背影,转身忘了眼公孙术灵柩的地方,微微流下两丝清泪:“汉王已经得到你之嘱咐,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在汉室之中,诸国士子争先入汉,百家齐聚一堂,汉王的想法已经达到了。”

  “汉室之中,有师弟封皋在,纵横学派,当由其继承,弟子想来愚钝,从今之后,只愿为夫子守陵,了此一生。。。。。。。”

  衣袖轻挥,所有的决断皆在这挥袖之间,车婴露出丝丝欣慰之笑容。一生跟随公孙术漂泊,直至此时,车婴终究是不用继续担忧纵横学派传承之事了。

  六月,刘纪决定征韩,命白胤为帅,起五十万大军伐之。只是不知为何,对于刘纪这一次的大动作,诸国竟然都是在观望之中,也可以说是沉默之中,对于刘纪征讨韩国之举,没有半分表示。

  吴国,寿春。

  吴王盯着从汉室传来的消息,微微揉揉脑袋,统一吴越之地,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