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唐 >

第425章

权唐-第425章

小说: 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最近这两天江宁城中关于孔晟要因为乱民造反而被朝廷治罪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这让江宁官民上下都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孔晟这个强悍霸气的江宁郡王,在江南的好日子到头了。

  虽然在坊间,孔晟的声名极好。毕竟,孔晟主抓的土地新政,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幸事。而近期得利的是大量无地农民。而数以十万计的原本依附于世家豪门生存的连户籍都没有的隐民,都被“解放”出来。

  杨奇转头望向刘平山,轻叹一声:“果然是年轻气盛,过于自负。只带区区一千余人马,前往德清平乱,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刘平山眉梢一挑:“使君大人,要不要让本官统率江南军作为郡王后援?”

  杨奇摇摇头:“老夫原本是好心相劝,昨日曾建议由顾超顾将军率一万江南军作为后援,但他却坚决回绝了老夫的好意。既然郡王如此刚愎自用,我等又何必多此一举?”

  杨奇有意无意地扫了站在自己身后的副将顾超一眼。

  顾超眼眸中闪烁着一丝阴沉。他当初曾经在孔晟手上吃了大亏,那场杖责让他在病榻上将养了大半个月,这让他在江南军中的威望受到重挫。作为江南军中仅次于杨奇的将军,顾超心底的傲气自然十足。

  对于孔晟,他一直怀有几分轻视和不满。

  如今更是溢于言表。

  顾超躬身施礼道:“使君大人,既然孔郡王执意不从,我等只能耐心等待郡王平叛成功的捷报了。这江南之乱,源自郡王,若是能在郡王手上平息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使君再率军出征,一举定鼎,也为不晚。”

  杨奇嘴角噙着一丝无奈的苦笑。

  实际上,作为孔晟的岳丈,女儿与孔晟有婚约在身,即将大婚,杨奇是最不希望孔晟出事的人。但奈何孔晟在江南大刀阔斧触动整个江南权贵阶层的整体利益,成为众矢之的,杨奇有心想要帮衬却也是力不足。

  刘平山的一颗心沉了下去。

  在刘平山看来,如果杨奇和孔晟联合起来对抗宋宁,其实宋宁还真不算什么。即便宋宁有吴兴沈氏和义兴周氏等豪门的支持,也很难抗住孔晟这个江宁郡王和杨奇这个江南藩镇的联手打压。

  奈何杨奇此人太过油滑,官场浮沉几十年,他将杨家的政治利益放在首位,在孔晟与宋宁及江南豪门的博弈中,他能两不相帮,已经算是一种莫大的让步了。毕竟,杨家利益也在孔晟的新政中丧失殆尽。

  孔晟白衣亮甲骑乘在白马追风之上,手持他那柄扎眼的方天画戟,威风凛凛,行进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头。而在他的身侧,还有一辆马车也在一起行进。

  这次出征,孔晟只带了李彪李虎二人,至于乌显乌解和神龙卫的罗勇,则坐镇郡王府。毕竟孔晟亲自出征,王府之中必须要有人看家。而如今的江宁城中,其实也并不安宁。暗流涌动,杀机四伏,这是孔晟的根基所在,他不可能完全大开空门。

  孔晟身后是面色肃然的李彪李虎。李彪李虎之后,则是五百江宁铁骑营悍卒。统一制式的明光甲,手持亮银长枪,军容严整,这已经成为铁骑营的标志。对于这支心腹力量,孔晟是作为特种兵来进行训练培养的,各种物资的供应,乃至装备给养,都不是普通军队所能望其项背的。

  因此,虽然只有五百人,但个个以一当十,真正冲锋陷阵起来,配合孔晟独一无二的秘密武器——火铳和弓箭,这支骑兵队足以发挥出不亚于五千骑兵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和杀伤力。

  这是孔晟敢于直面袁瑛流民暴动的关键因素。有这五百铁骑的护卫,孔晟最不济可以从容撤退,无人可挡。如果五百铁骑再算上孔晟个人神勇无敌的战力,恐怕这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抵挡孔晟亲自上阵的这支骑兵。

  江宁铁骑营之后才是孔晟从江南军中挑选出来的一千精锐骑兵,由孟校尉统率。

  这一千江南骑兵,对于孔晟来说,其实更多像是摆设和道具。如果五百铁骑不能成功,这一千江南骑兵其实也无济于事。用句坊间的话说,就是有他无他都一样过年。

  没有人能明白孔晟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率一千多人马出来平叛。一千多官军看上去不少了,但面对的可是十余万人的流民队伍,哪怕是对方毫无战斗力和战斗经验可言,可十几万人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这一千多人给淹死。

  蝼蚁是不足为惧的,但蝼蚁多了也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军中还有百余名明显装扮甲胄区别于铁骑营和江南军的步兵军卒,护卫着一辆神秘的覆盖着厚厚搌布的大车,行进有些缓慢。但江南军没有太在意,以为不过是军中携带的粮草辎重而已。

  孔晟放缓了马蹄,扭头望向身侧的疾驰的马车轻轻笑道:“先生可还撑得住?如此急行军,让先生受累了!”

  马车上传出一个清朗的略有些疲倦的声音:“郡王,学生还撑得住。不过,郡王带学生前往,恐怕为的不是打仗吧?”

  此人正是杨统。杨统作为郡王府的文职官员,主持孔晟创办的江宁大学堂已有多时,这名出身寒门屡试不第的大儒名士,沉寂了这么多年,如今因为孔晟的平民教育计划在江南声名鹊起。

  原本无人问津的江宁大学堂如今已经是人满为患。免费入学,严格管理,优胜劣汰,选拔德才兼备的寒门青少年由杨统等名士细心培养教导,假以时日,会有一大批寒门人才从江南脱颖而出。

  这让杨统看到了天下寒门晋身的希望。这也是杨统之所以愿意留在孔晟门下做事的关键因素。

  如果按照杨统和孔晟的计划,到本年年末,专门面向寒门子弟的平民学堂会扩建到江南各大城,乃至每一个县城。对于杨统来说,他此刻要做的事情非常之多,他除了要教书育人之外,还要承担江宁大学堂的日常管理和各地分校的筹建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对于孔晟,杨统心怀敬意。在杨统看来,孔晟在做一件古往今来无人敢做的大功德,给天下寒门子弟一个晋身路径,给天下底层百姓一个受教育的机会,这绝对是不亚于孔圣人的大德大善。没有人比杨统更清楚,江宁大学堂的所有花销都有孔晟这个郡王个人承担,如果开设分校的机会推进,孔晟每一年在平民教育方面的投入就要超过十万贯。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相当于一个江南世家豪门数年的纯收入。

  孔晟不计名利,付出巨大,就为了给寒门子弟打开上升通道。而孔晟正在做的还田于民,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做这样的两件事,对孔晟来说,只有付出、只有风险,没有半点收获,无论是名还是利。孔晟甚至不愿意公开江宁大学堂背后的东家就是郡王府。

  这是杨统最敬佩最感动的地方。

  

第六百八十八章 民乱(6)


  第六百八十七章民乱

  但孔晟在杨统最忙的时候,将他招到军中,随他赴德清平乱,这让杨统在迷惑之余难免有几分揣度。

  “孔某让先生随行,主要是到了德清,有些事需要先生谋划相助。孔某听闻先生是德清人,在当地名望甚高。若是……”孔晟的话没有说完,就突然抬头凝望向前路那烟尘弥漫处,眉头紧促起来。

  孔晟的话虽然只说了半截,但杨统是何许人,自然明白孔晟的深意。无非是想利用他在德清的民望,来安抚这支暴…动的流民队伍。由此可见,孔晟此番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安抚流民的,这就足以解释他为什么只带一千人多人马来了。

  杨统在车上轻叹一声,像孔晟这样的心无私利心系天下安危的人在朝为官,占据高位,实在是大唐百姓和朝廷的幸事。

  前面的人声嘈杂起来,凌乱的奔跑声和车马粼粼呼喊声不绝于耳。孔晟挥挥手,命令军队原地待命。杨统也撑着疲倦的身子下了车,站在官道一侧向前眺望着。

  前路烟尘漫卷,隐隐见一群群百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连带车马朝着江宁的方向而来,杨统以手扶额,心里明白这大概是从德清方向逃难过来的百姓了。

  孔晟在马上神色凛然,大喝道:“李彪,袁晁,上前去查看动静,看看怎么回事!”

  “末将遵命!”李彪当即和袁晁一并纵马扬鞭奔驰向前,渐渐就消失在孔晟的视野之中。不多时,李彪和袁晁就驰马返回,神色却有些复杂。与他们同来的还有一个身着青衣的书生打扮的中年男子。

  此人文质彬彬,眉清目秀,眉眼间略有几分阴沉之色让孔晟看得不喜。

  袁晁翻身下马拜了下去:“属下拜见郡王!”

  孔晟笑笑:“免礼。袁晁,到底怎么回事?”

  “回郡王,是从德清逃难下来的百姓,大概有数千人吧。”袁晁轻叹一声:“这位是吴兴沈氏嫡枝的沈二公子,沈二公子,烦请向郡王禀报一下实情。”

  袁晁与此人显然是老熟人。

  在袁晁与孔晟对话的当口,这位沈二公子一直在暗暗打量着孔晟。孔晟这个江宁郡王的名头很大,但对于吴兴沈氏的人来说,沈二还是头一次见孔晟。见孔晟如此年轻,白衣亮甲英姿不凡,此人眼眸中掠过一丝惊异。

  沈二不卑不亢地躬身一礼:“学生沈二,见过郡王!”

  对于吴兴沈氏和义兴周氏的豪门子弟,孔晟谈不上什么恶感,但绝对没有什么好感。他淡淡一笑,望着沈二道:“沈二公子不必多礼,德清那边状况如何,百姓如何向江宁溃逃下来,你不妨向本王说一说。”

  沈二嗯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道:“回郡王,那袁瑛本是德清士绅,此人野心勃勃,暗中串联本地游民、歹徒,纠集数千人烧毁德清县衙,杀死县令,放开粮仓,蛊惑乡民来投,没有几日,临近游民和百姓被蛊惑来者数以十万计。如今袁瑛在德清私设朝廷,设立官职,自号宝胜王……”

  “那袁瑛一伙凶徒在德清无恶不作,烧杀掳掠,本地士绅百姓无不逃出德清。郡王,那袁瑛贼众势大,目前正在酝酿进攻德兴一线五县,还请朝廷派大军剿灭,否则必将祸乱江南……”

  袁瑛在沈二口中被描绘成了杀人恶魔。袁晁听着眉头暗暗一皱,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颇不以为然。他承认袁瑛是一个心有大野心的人,否则他也不会撺掇利用游民造反,但袁瑛却绝对不是一个冲动嗜杀之人,他目前还要利用百姓反抗朝廷,最不可能伤害本地穷苦百姓。

  但很显然,袁瑛要起事是需要大量粮饷辎重的,而这些从哪里来?只能是抢劫士绅豪门了。

  但当着众人的面,袁晁也无法给袁瑛辩解。

  更让袁晁心里感觉不舒服的是,他们兄弟原本与这沈二关系甚笃,号称至交好友。没想到时过境迁之后,这沈二竟然将昔日好友诋毁至斯。不过,想想袁晁也就心平气和了,袁瑛目前可是逆贼,一旦事败,朝廷必然要将之诛杀抄斩,甚至整个袁家宗族都要受到他的牵连。

  孔晟深邃的目光从袁晁身上掠过,然后投射在沈二身上,淡然道:“那袁瑛真有十余万众?目前他们只占据了德清县城还是四处劫掠各州府县?”

  沈二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回郡王的话,那袁瑛以开仓放粮为由蛊惑游民入伙,现在已经纠集十余万众,广为劫掠各州府县,若朝廷再不剿灭,迟早要祸乱到江宁郡来。”

  对于沈二的话,孔晟信也不信。

  而这场农民暴…动的具体信息早已记载进历史,按照史书的记载,袁瑛起义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扩展到二十万人,占领了附近几个州府县,一时气势很盛。如果不是朝廷命李光弼率精锐官军进驻围剿,恐怕还真要成了气候。

  这应该是唐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但农民义军一哄而起,未经必要的军事训练,也缺乏实战经验。面对“中兴名将”李光弼麾下的精兵悍将,双方实力悬殊,又与官军硬拼,因此迅即败亡。

  孔晟沉默了下去。

  沈二目光炯炯,却在孔晟身上来回打量。李彪李虎在身后皱了皱眉,却是压住了火气。一个江南豪门子弟,无官职在身,面对孔晟这个江宁郡王,竟敢毫无避讳毫无敬畏之心,让两人很是不爽。

  “既然是百姓逃难,袁晁,传本王之命,命江宁郡准备房舍粮食,出城安置难民,不得怠慢。告诉刘平山,若是有一个逃难百姓在江宁受到难为或者被拒之门外,本王就拿他是问!”孔晟挥了挥手,嘴角噙着一丝似有似无的笑容道:“沈二公子也一并到江宁城中暂居几日,但本王平定了袁瑛叛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