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唐 >

第386章

权唐-第386章

小说: 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目光如刀紧盯着孔晟的面孔。

  孔晟神色不变,淡淡道:“回陛下的话,是臣所为。”

  孔晟知道这事瞒不住,但想必明教的人不会也不敢向外界透露今日他在大光明寺中使用能量光剑的事儿。

  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满腹疑问和震惊,却终归还是没有当众问出口来,皇帝摆驾回宫,这事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但皇帝回宫之后,接连下了几道诏命。其一是释放磨延啜和回纥各部族首领,表明不过是误会一场,回纥与大唐的盟约继续存在维持;其二是将回纥公主赐婚孔晟,命礼部和鸿胪寺出面替孔晟下聘,将赐婚的圣旨送达,算是订婚。至于何时成婚,皇帝不管,也没有关心这事。皇帝命回纥公主骨云在磨延啜的可汗府暂住,待与孔晟成婚后再说。

  其三,以重罪论处回纥国相骨咄禄和二王子移地建,骨咄禄被判定明年秋后问斩,至于移地建则被流放三千里,永远不准返回回纥。

  此事尘埃落定,孔晟化险为夷,平安脱身。但此事险之又险,差之毫厘,就要谬之千里,孔晟万劫不复。

  此事给了孔晟一个沉痛和深刻的教训。

  孔晟回到府中的同时,宁国和纪国就联袂来访。两女本来约了赵王一起来,但结果赵王却推脱身体不适,纪国就知道因为太子妃的事情,李系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猜疑孔晟和太子搅合到了一起。

  对于李系的微妙心态,孔晟没有放在心上。不要说他与李豫没有走到一起,即便是孔晟真的投向东宫,也与赵王府无关,他并不亏欠赵王什么。

  两人相处,只以朋友论交,不涉及政治利益。可孔晟渐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太子李豫被皇帝幽禁在骊山之后,赵王的心也开始变了,变得蠢蠢欲动,对于太子储君之位充满着热切的觊觎。

  孔晟和他的郡王府再次成为长安城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不过,这一次,却是孔晟单枪匹马手持方天画戟闯入大云光明寺诛杀回纥逆贼的事儿,这事本就瞒不住,很快传遍全城。但对于孔晟使用能量光剑的事儿,明教却没有向外界透露半个字。

  一则是因为深深的敬畏和恐惧,二则是因为妮娜下了死命令,对于当日在大明光寺中发生的事情,严禁外传,违者立即逐出明教。

  欧阳凡死在孔晟手上的消息传到可汗府,磨延啜和回纥各部族首领面若死灰,绝望透顶。骨云也是神色复杂,静静站在磨延啜身后,默然不语。

  其实对于欧阳凡的真正谋划,包括磨延啜和骨云在内,并不知晓,他们更没有想到,欧阳凡将他们也算计在内。

  这场风波随着欧阳凡的死去而尘埃落定。

  磨延啜轻叹一声道:“诸位,你我由此彻底绝了回归漠北的念想,安心留在长安享享清福吧。好在这唐朝待我等还算优渥,如今你我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日后还请诸位莫要妄自行动,以免引火烧身惹来杀身之祸。”

  各部族首领心神郁闷,垂首不语。

  就在此时,仆从来报:“可汗,大唐江宁郡王孔晟到访!”

  磨延啜吃了一惊:“孔晟?他来干什么?”


第六百三十五章 纪国出家(1)

 第六百三十五章纪国出家

  孔晟缓步走入可汗府的正厅,磨延啜满脸堆笑迎上前去:“本汗不知郡王来访,有失远扬,还请见谅才是。”

  一干回纥各部族首领虽然在心里恨极了孔晟,但在表面上却不得不陪着笑脸起身向孔晟一一见礼。唯有骨云扭过头去,神色木然,看都不看孔晟一眼。

  孔晟拱手笑了笑道:“孔某冒昧来访,没有打扰可汗吧?”

  磨延啜哈哈大笑:“好说好说,来人,给郡王上茶!”

  孔晟微微一笑:“孔某后日就要奉旨离京返乡省亲,走之前,特意来向可汗辞行!”

  磨延啜心头暗暗咒骂起来,心说你爱走不走,与本汗何干?你我之间又非亲朋友好,你跑到本汗这里来辞行,简直是莫名其妙。

  但磨延啜心里这样想,嘴上却不得不客气了两声,只是孔晟如此古怪,让他心里生出了几分警惕。

  果然,孔晟旋即淡淡道:“那欧阳凡死在孔某手上,想必可汗已然知晓。为了避免误会,孔某特意专门到访,来向可汗解释清楚。”

  “第一,此贼诓骗孔某入山,勾结回纥明教高手试图将孔某置于死地,若不是孔某还有几分自保的本事,恐怕就要栽在这贼人的手上。”

  孔晟的话还没有说完,磨延啜就苦笑着急急道:“孔郡王,欧阳凡谋划算计,与本汗无关,此事陛下已经查清,还我等清白,还请郡王明察!”

  “我当然知道此事其实与可汗无关。实际上,那欧阳凡不仅要坑害孔某,还将可汗等算计进去——此贼的真正目的是想要借刀杀人,想要激怒陛下,让陛下诛杀可汗等人,然后再激起回纥各部族的同仇敌忾之心,为他的个人野心布局。”

  孔晟的话让磨延啜听了脸色一变,他知道孔晟断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撒谎,他恨恨地咬牙道:“此贼当真可恨,竟然居心叵测,真是狼子野心,其罪当诛!”

  孔晟点了点头:“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贼已经被孔某斩于方天画戟之下。可汗,孔某即将离开长安,有几句肺腑之言,向可汗及各位首领言说。”

  孔晟目光沉凝,声音不疾不徐:“孔某知道,诸位对孔晟当日所为,应该是恨之入骨,痛恨孔某让诸位远离本国,幽居在长安,失去了原本属于你们的权势和荣耀。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诸位留在长安当一个闲散王侯,接受朝廷的供养,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若是诸位日后当真并无贰心,我想,陛下也会顾念诸位的思乡之心,会放诸位归国的。”

  “我还知道,诸位虽然人在长安,但与回纥毕竟千丝万缕,牵扯不断。这是人之常情,但请诸位切记,任何阻挡大唐与回纥两国交好的小动作,都将被天下大势所不容,一个搞不好,就要惹出杀身之祸。当今陛下宽容仁慈,但事有底线,凡事可一不可二,千万不要触碰陛下的底线。”

  孔晟朗声一笑:“磨延啜可汗接旨!”

  磨延啜陡然吃了一惊,孔晟的警告之声刚刚回荡在他的脑海之中让他凛然,孔晟就突然间喊出接旨的话来,这又让他恍然大悟,原来孔晟此来是奉大唐皇帝之命来的,其真正的用意无非还是敲打他们,要他们在长安安分守己。

  皇帝的圣旨很有些意思。

  皇帝在圣旨中加封磨延啜为神勇仁义可汗,还有一连串文绉绉的虚衔,估计是李泌和杜鸿渐琢磨出来的。此外,还赏赐了宫女数十名,金银珠宝和各类丝缎一宗,赏赐不可谓不重。

  这倒也罢了。

  皇帝竟然还给了磨延啜和各位回纥部族首领每人一小块封地,分散在大唐各道,允许他们可以在各自的封地上设立府邸,拥有土地田产和奴役,收取赋税,在接受地方衙门的管理的基础上,他们在各自封地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还允许他们可以从回纥移民进封地定居。

  这就是孔晟的建议了。

  这是孔晟基于日后大规模兼并回纥整体思路下的某种试探和同化。由此,为日后开放回纥向中原移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一种国策上的试验。

  因为孔晟比谁都清楚,屯兵回纥容易,但要想真正将回纥纳为大唐疆土,靠武力长期压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真正的路径只能是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

  孔晟的建议得到了李泌和杜鸿渐的认同,三人一起上书,终于还是引起了皇帝的重视。不过,皇帝没有想那么远,他考虑的更多是安抚磨延啜等人,给这些回纥贵族一点甜头吃,免得他们无事生非破坏大局。

  但对于磨延啜等人来说,这却是天大的好事。他们虽然失去了在回纥的权势,却在肥沃的中原富庶之地拥有了自己的封地,可以移民,可以自主,这相当于是一个小型的独立王国啊。

  磨延啜感激不尽,痛哭流涕拜伏在地,面向皇宫的方向叩谢皇帝恩典不止。孔晟嘴角噙着一丝淡淡的冷笑,眼角的余光从神色冷漠的骨云身上掠过,扬长而去。

  孔晟离开可汗府的时候,纪国公主神色平静地进了宫,直奔皇帝所在的大明宫麟德殿的偏殿。皇帝最近忙于国务,索性就在举行朝会的麟德殿偏殿中安寝下榻,后宫嫔妃那里已经许久不曾去了。

  皇帝签批了一大摞奏章,疲倦不堪。从昨夜开始,他亲自处理来自天下各道的奏表,从头至尾梳理了一遍,已经整整五六个时辰连轴转了,中间只略微休息了片刻。

  要当一个勤政的皇帝,着实不易。而在要勤政的基础上,做一个开疆辟土的千古一帝,那更是难上加难。

  皇帝起身活动着僵硬的腰身,眉头紧蹙着。

  现在天下各道的经济状况其实不太好,导致朝廷国库一直空虚,财力捉襟见肘。要说天下的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还是当属江南,这两日,不少朝臣热切建议,要给富庶的江南增加赋税三成,以缓解其他各道的上缴赋税短缺局面。

  朝臣的理由是江南延续了百余年繁盛,民心安定,民间富裕。而安氏叛乱,祸及大半个大唐,却没有袭扰江南之根本。鉴于此,应该增加江南赋税,算是特殊时期的抽血反哺。

  但皇帝一直没有下最后的决断,他不是不想增加赋税,而是担心增加江南赋税,容易引发江南数十万百姓的民心反弹。而事实上,这几年因为朝廷忙于平叛,对于江南山南以及剑南的治理管控力度,远远弱于之前,这些地方的藩镇坐拥势力形同藩王,与朝廷恐怕也是貌合神离。

  而且,目前大唐的至少有半数的粮草从江南而来,若是大规模增加江南赋税,无疑会抬高物价,从而增加全国性的财政成本。现在的粮食已经比叛乱前上涨了十几倍,最高时涨了几十倍,若是再涨上去,吃不饱饭的老百姓会越来越多。

  老百姓吃不饱饭,从小处说会导致盗匪横行,从大处讲,会官逼民反,给社会稳定和王朝统治埋下祸患。

  皇帝的这些价值思维,都是孔晟日常灌输逐渐形成的新思维。这直接决定着皇帝治理天下的国策。就连皇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受孔晟的影响太深太深了。


第六百三十六章 纪国出家(2)

 第六百三十六章纪国出家

  朱辉光小心翼翼地进入大殿,轻轻道:“陛下,纪国公主殿下求见!”

  皇帝讶然:“纪国?她来做什么?”

  朱辉光心道你女儿来见你,我怎么知道她来做什么?

  朱辉光恭谨一笑:“奴婢不知。WwW.⒉”

  皇帝摆了摆手:“也罢,朕批阅奏折也有些累了,就歇会,让纪国进来吧。”

  纪国公主脚步轻盈地走进大殿,她的神色平静,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来到丹墀之下,纪国跪拜在地,柔声道:“女儿见过父皇!”

  皇帝微微笑着:“纪国来了,赐坐。你来见朕,有事吗?”

  皇帝最喜欢也是最宠爱的女儿就是纪国和宁国。这两个女儿,一个开朗活泼敢作敢当就是皇帝的开心果,而一个则是温柔端庄胸怀宽广能为皇帝分忧解难。

  纪国笑了笑道:“女儿有一事请求父皇恩准。”

  皇帝笑了:“跟朕还有什么见外的话,说吧。”

  纪国咬了咬牙毅然道:“女儿想要出家为道,入山修行,也好为父皇和大唐社稷祈福增寿。”

  “什么?出家为道?”皇帝大惊,霍然起身皱眉道:“纪国,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是朕的公主,怎么能出家修行?你若是喜欢这黄白之术,可以在家修行,没有必要出家离朕远去。”

  其实大唐公主中出家为道的先例很多,纪国想要出家,也不算多么离谱的事儿。但好端端地公主不做,荣华富贵不享,坚持出家肯定有不为人知的苦衷。一如当年的玉真公主。

  还有一种出家的特例,那就是通权达变,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说当年的杨玉环出家为道,旋即被老皇帝召入宫中封为贵妃,道号太真。再比如当年的武则天女皇,原本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才人,后出家为道嫁给李世民的儿子,也不过是掩人耳目走一个过渡。

  那么,纪国想要做什么?

  皇帝深沉的目光投射在纪国身上,纪国毫无畏惧,目光清澈地回望着皇帝,最终还是皇帝败下阵来。

  皇帝叹息一声:“纪国,你想要出家,是不是为了那孔晟?”

  纪国沉默不语。

  自打她知道孔晟对她并非无情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