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唐 >

第365章

权唐-第365章

小说: 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赞誉,臣实在不敢当。”孔晟缓缓拜了下去:“臣出宫准备,十日后离京返乡,就此向陛下拜别,愿陛下保重!”

  孔晟起身,与皇帝目光交汇,略一停顿,便转身大步离去,没有任何迟疑,更没有一丝留恋。

第五百九十九章 离京之风波再起(1)

  第五百九十九章离京之风波再起

  骨云羞怒的目光紧盯着孔晟自大殿中扬长而去的飘逸背影,眼眸中掠过一丝无奈。她此番受欧阳凡的指点千里迢迢赶来长安营救磨延啜,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满盘的计划化为泡影。

  欧阳凡替她谋划的所有步骤,在孔晟轻描淡写的回应中一一落空。

  其实对于孔晟,骨云原本是好胜心切并无恶念,只认为孔晟徒有虚名,再加上一贯受回纥贵族影响看不起唐人的因素,所以才借故找孔晟比划比划,无非还是想要压压孔晟的风头。她是一个心思相对单纯的回纥女子,与孔晟无冤无仇,更无利益冲突,一直针对孔晟说白了还是那点骄傲的女子心性。

  后来孔晟逐渐在回纥人面前显露峥嵘勇猛,骨云嘴上不服,心里却是有数的。她知道自己不是孔晟的对手,连武力都无法相提并论,何况是心机谋略?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啊。

  只是那日在灵武之外,孔晟无意中触犯了回纥女子重大的忌讳,不管不顾骑在了她的身上,她羞愤之下试图通过决斗来洗刷耻辱,但被叶护死死压住。

  再往后,孔晟孤身赴约贺兰堡,骨云本想在贺兰堡与孔晟完成决斗,结果骨咄禄和移地建密谋横生枝节——围攻孔晟没有成功,反而被孔晟炮轰贺兰堡,导致数千回纥军卒丧生的惨剧,又直接让磨延啜等一干回纥权贵沦为唐人的阶下之囚。

  实事求是地讲,骨云认为移地建和骨咄禄是自取其辱。对于这把持回纥国政的两人,她从来就没有什么好印象 。而两军对垒,敌我相见,伤亡也在所难免,回纥人死在孔晟和唐军的手上,所谓认赌服输,她并没有怨恨或者报复的心理。但是磨延啜养育她成人,对她恩重如山,孔晟将养父磨延啜掳走,骨云心里这才起了仇恨。

  骨云试图率自己的五千女兵队伍去营救磨延啜,被叶护所阻。欧阳凡这个时候出现,暗授机宜,撺掇骨云去长安。

  然而欧阳凡的老谋善算在孔晟的随机应变之下变成了一场笑话,而今日在大殿之上,她就俨然闹剧中的小丑一样滑稽可笑,丢尽了回纥人的面子。

  这让骨云羞愤难耐接受不了。

  宴会几乎要不了了之,但最后,皇帝还是要顾全大唐帝国的颜面和自己这个天可汗的形象,示意再上一轮酒,然后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也就罢了。

  皇帝深沉的眸光从骨云的身上掠过,又落在太子李豫充满阴鸷的脸上,心念一动。李豫一反常态亲自带这个回纥公主进宫,还在自己面前极尽美言之能事,本身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李豫其实并不是太了解现如今的皇帝,但皇帝却很了解自己这个尾大不掉的皇长子。李亨原本对李豫寄予厚望,在灵武时更是将文武国政悉数托付,这才在某种程度上培树了李豫的权威名望。可皇帝渐渐却发现,自家这个儿子能力强则强矣,心计、城府、手腕、眼光更无一不是最佳的储君人选,但却过于强势,对于权力的热衷无与伦比。

  皇帝有时明显能从李豫望向自己皇位宝座的热切目光中察觉到一丝疯狂的觊觎。这让皇帝感觉到了某种深深的危机。古往今来,储君不安现状,弑父篡位的不知凡几,为了自保,皇帝这才渐渐开始收权,采取各种手段压制李豫的崛起。

  更有甚者,皇帝还明显察觉到自己这个儿子对自己的某种轻视。这让皇帝心内怒火熊熊,当一个儿子坚持认为自己比父亲更适合当皇帝,而这个父亲不过是庸碌无为之辈——这样的父子关系破裂是迟早的。

  皇帝重用孔晟,通过扶植孔晟来打压李豫,将京城禁军兵权悉数托付孔晟,而依靠孔晟同样强势和强悍的个人能力,这才渐渐将颓势从根本上扭转过来。否则,以当时李豫越来越高的名望和人气,越来越大的权力和野心,他这个皇帝没准此刻就呆在骊山与老皇帝一起作伴了。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而宁国公主和亲回纥的事儿虽然作罢,但两国友好的盟约却依然建立起来,考虑到收拢叶护和回纥人的心,皇帝实际上还另有想法,想要从宗室女中择一郡主封为公主,远嫁回纥为叶护之妻。当然,这种就不是和亲而是居高临下的赐婚和恩宠了。

  结果殊途同归,但意义截然不同。

  一念及此,李亨没有迟疑,径自微微一笑道:“磨延啜可汗,既然回纥与大唐永为父子君臣之邦,共建百年友好盟约,为佐证此番盛事,朕还是想锦上添花。”

  磨延啜愣了下,心道你还要搞什么鬼?叶护就是你们唐朝扶植的傀儡,他都当上可汗了,回纥人眼看就要变成大唐的附庸属地,你还要如何?

  “陛下请赐教。”磨延啜岂敢表现出任何的不敬来,今日大殿之上,连威名远播的大唐太子李豫都被皇帝拿下,皇帝的铁腕强悍可见一斑,打死磨延啜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去触皇帝的霉头。

  李亨大笑:“朕之皇弟,寿王李瑁有孙女,年方二八,美貌如花,品德端宁,堪为良配。朕意欲将寿王孙女封为右宁公主,赐给叶护可汗为妻,磨延啜可汗意下如何?”

  磨延啜嘴角哆嗦了下,心说你这大唐皇帝好无耻,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搞什么和亲的把戏啊?

  可磨延啜只能恭恭敬敬诚惶诚恐地躬身行礼:“臣磨延啜替叶护谢过陛下恩典!”

  李亨知道磨延啜有些言不由衷,但他此刻兴致正高怎么会照顾磨延啜的情绪,闻言立即大声道:“好,传朕之诏命,册封寿王孙女右宁郡主李湘为右宁公主,赐婚回纥叶护可汗,十日后启程赴回纥成婚 。”

  寿王李瑁也在殿中赴宴,此刻闻听皇帝突然下诏要将自己的孙女和亲嫁给回纥人,心里自然愤怒不已,但作为毫无实权的闲散亲王,面对越来越陌生和强势无情的皇兄,又有皇太子李豫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他又岂敢站出来叫板?

  李瑁嘴角哆嗦了一下,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晃悠悠出班来,跪拜在地颤声道:“臣弟拜谢吾皇隆恩!”

  与寿王一脉的整体利益相比,一个孙女的婚姻其实算不了什么大事。毕竟,李瑁有十七八个孙子孙女,右宁郡主李湘不过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

  皇帝轻轻一笑,凝望着寿王李瑁,点点头道:“寿王,汝之孙女,也是朕之后辈。今日回纥与我大唐建立盟约,共起百年友好之肇始,作为天潢贵胄,能为此出一份力,为天下臣民树立楷模,也是理所应当。”

  皇帝根本没有考虑寿王和寿王家眷的感觉。在皇帝看来,朝廷养着数目庞大的皇室子弟族群,平日里养尊处优,到了关键时刻也该为国家社稷出点力、哪怕是牺牲个人婚姻,又能如何?

  寿王心内悲哀地叹息一声,面上却感激不尽道:“臣弟遵旨!臣之孙女能获封公主,实在是寿王阖府上下的无上荣耀,臣弟当时时铭记吾皇之隆恩!”

  皇帝大笑:“寿王请起。朕知寿王素来勤勉为国顾全大局,为江山社稷更是牺牲良多,不仅是朕,就是天下臣民,亦然感念在心。传诏,加封寿王上柱国衔,开府仪同三司,增食邑五百户。”

  众人吃了一惊。普通的皇室亲王,食邑不过五百户,皇帝给寿王增加食邑五百户,这可是莫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像寿王这种闲散亲王,无权无势,突然加了上柱国衔和开府仪同三司的政治待遇,无疑让寿王一脉的地位直线上升。

  寿王嘴角一抽,神色似乎有些喜出望外,又似乎有些悲哀落寞。他其实能听得出皇帝话语中的某种弦外之音或者说是感慨同情。

  当年,老皇帝李隆基看中了他的美貌王妃杨玉环,强行掳往宫中纳为贵妃,皇帝与贵妃恩爱缠绵的佳话背后是寿王李瑁的悲愤和颜面扫地。在之后的很多年中,李瑁都没有走出这种爱妻被夺尤其是被父亲所夺的人伦阴影中走出,更是沦为了天下人津津乐道的笑料。

  李瑁哆嗦着,脸色涨红,不知该说什么好。他的情绪有些激动,但除了皇帝之外,大概没有人能理解他此刻的真实感受。

  “臣弟……”寿王李瑁突然痛哭流涕起来,情难自已。他眼泪鼻涕一起流,歪在大殿冰冷的地面上,情态非常不堪。

  皇帝皱了皱眉,却是叹息一声:“寿王不胜酒力,已经醉了。来人,扶寿王出宫回府休息去吧。”

  李豫在一旁冷眼旁观,心里暗暗冷笑。他心道这寿王就是天生一个窝囊废,自己的老婆被人抢了,非但屁都不敢放一个,还表现出欢天喜地的样子,高高兴兴送杨玉环进宫去,这天底下还有这种男人吗?

  夺妻之恨,胜过血海深仇。哪怕对方是皇帝,是自己的父亲,也绝不容许!若是李豫,拼上一死也绝不会坐以待毙。

  但李瑁毕竟不是李豫,而当时的皇帝也不是当今天子李亨,而是更强悍手段更森严的李隆基。据传,李隆基为了弄到杨玉环进宫,布下了天罗地网,若是李瑁敢有半点反弹,便会将李瑁杀而诛之。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皇帝也忒无耻了,抢了儿媳妇还要杀子,但反过来说,既然连扒灰这种泯灭人伦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所谓虎毒不食子的警示格言就是一句空话。

第六百章 离京之风波再起(2)

  第六百章离京之风波再起

  因为李瑁的插曲,大殿中的气氛又变得更加凝重和沉闷起来。

  李亨突然又扭头望着磨延啜淡淡道:“磨延啜可汗,你看朕这皇太子如何?”

  磨延啜一怔,旋即有些犹疑不定。

  他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李亨的话——吹捧显然有些不太合适,谁都看得出来,皇帝跟他这个当太子的儿子貌合神离颇有嫌隙,更是将之幽禁骊山;但终归还是大唐太子,日后谁知道会不会掌握大权,盲目开口得罪此人,也为回纥人和自己埋下祸患。

  “陛下,臣在回纥,曾听闻大唐有一位广平王殿下,通晓兵马韬略,允文允武,有收复两京之功,不知……”磨延啜也算是老奸巨猾之辈,他这样试探着,李亨闻言忍不住轻轻一笑:“磨延啜可汗,你所言之广平王正是如今之太子,你说的没错,在朕的皇子当中,能文能武又建树功业者,唯太子一人。”

  李豫垂首不语,嘴角却是噙着一抹冷笑。

  皇帝这个时候的夸赞,在李豫听来就变成了某种嘲讽。

  但是,在李豫看来,这样的夸赞他当之无愧。在皇帝的喏多儿子当中,其他皇子不及他十分之一。不是不学无术,就是太过羸弱,哪怕是赵王李系这种豪爽君子,其实也难成大器。

  磨延啜哦了一声,却没有接下文。

  李亨笑了笑,目光突然变得锋锐起来:“朕看磨延啜可汗的这位公主品行端正,又能文能武,朕有意为她指婚给太子做个太子偏妃如何?如此一来,你我两国再结亲缘,也是美事一桩了。”

  磨延啜吃了一惊,猛然抬头望着李亨,脸色有些阴沉。他谈不上同意还是不同意,如今他现在就是大唐皇帝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还能说什么呢?

  皇帝不要说要给骨云指婚,就是给他这个前可汗赐婚,他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就连李豫也是身形一震,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他如今被皇帝突然下令打压圈禁,各种谋划化为泡影,心里悔恨至极。原本对骨云的那点旖旎之念早已烟消云散,但皇帝突然要赐婚,他心里在震惊之余,又分明有些莫名的欢喜。

  他知道皇帝这似乎是在安抚他了。

  不过,此刻,他心里没有一丝半点的感激之情,反而生出几分不屑和轻视来,心道父皇啊父皇,你终归还是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然向我动手,那就彻底了断,如此瞻前顾后根本难成大事 。

  这样当婊子还想立牌坊,将来迟早要自受其害。

  他却不知,皇帝真正的意图其实不是安抚他,而是想要通过这个事将骨云留在长安,虽然骨云只是女流之辈,但其人对磨延啜忠诚不二,如果放她回归回纥,将来总是要生出是非来。倒不如让她变成太子的偏妃,一并圈禁在骊山罢了。

  对于李亨来说,这既是突发奇想,也是顺水推舟,算是一桩无足轻重的小事,想到就说了,顺口而为之。

  竟然要给自己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