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唐 >

第215章

权唐-第215章

小说: 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俶得到的军报远远要比送达朝廷和兵部的报告更清晰更细更具体,他在唐军中的消息渠道其实在正式军报抵达之前就将消息传进了楚王府,而惨烈的战果和战况让他不寒而栗。

  九节度使围攻邺城,一直与安庆绪貌合神离坐视安庆绪被包围而不救的史思明突然发兵十几万奔袭而至,派数千精兵阻断唐军粮道。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官军将领,根本就没有将史思明的人当回事儿,结果,轻敌之下,不仅粮道被截断,还直接导致了一触即发的连环溃败!

  范阳铁骑冲击着唐军的阵型,数万唐军溃败下来,大营乱成了一锅粥。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是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些当世名将,也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后来,孔晟才知道,叛军大捷的制胜关键是史思明的突然进攻。在这件事上,安庆绪使了一个手段。安庆绪见形势危急,又感史思明进军缓慢,有意拖延,便派部将安太清将伪帝玉玺送给史思明,并致信愿让出帝位。史思明大喜,部下也大呼史思明为“万岁”,这直接助长和膨胀了史思明的野心,史思明怀着收编安庆绪残部的野心,突然而至,一举冲溃了唐军的阵型。

  史思明也是想要做皇帝的野心家。安庆绪已经穷途末路,他为了保命,自愿将叛军之首的位置让给史思明,这不失为一种明智。

  报告给朝廷的死亡人数实际上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与军报一起送达的,还有李嗣业的阵亡哀报以及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人的请罪书。只是与惨败的消息相比,李嗣业这员虎将的阵亡,被凝重所吞没,几乎没有人提及他的名字。

  作为兵马大元帅的李俶,要承担名义上的战败责任。尽管他只是挂名,而没有亲临战阵。

  这对于挟盖功勋和不朽名望对储君之位志在必得的李俶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李适面色沉重,垂首不敢吭声。

  李揆、马平等依附于楚王一系的重臣坐在厅中,脸色都很凝重。厅中气氛沉闷,只能隐隐听见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这孔晟竟然有未卜先知和神机妙算之能!!!李俶的手紧紧把住面前的案几,脸色铁青。他缓缓他抬头来望着自己的长子李适,一字一顿道:“适儿,军报可已经送进宫去?”

  李适嗯了一声,诚惶诚恐地回答:“是的,父王,已经送进宫去。”

  李俶嘴角抽搐了一下,缓缓起身凝重道:“诸位,相州大败,损兵折将,本王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难辞其咎。李尚书,烦劳你立即替本王草拟一份请罪书,本王要亲自进宫面圣,请陛下降罪!”

  李揆眉梢一挑,却是起身拱手道:“殿下,相州惨败,完全是郭子仪几人指挥不当的结果,与殿下无关。这个时候,殿下实在不宜再将脏水往自己身上揽。以下官之见,殿下不如上表参郭子仪李光弼数人一本,趁机……趁机将这几人的兵权夺了,进而……取而代之!”

  李揆后半句的声音变得阴森森地。

  李适低着头在下面心头咯噔一声,心道这天下间最阴险狠辣的果然不是武将而是文臣,李揆这些人上阵杀敌是草包,治国理政也未必就是能手,但在背后阴人方面,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但毋庸置疑,这样最符合楚王的政治利益。

  李俶深深凝望着李揆,微微有些犹豫。

  见李俶犹豫不决,李揆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殿下,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郭子仪这批人居功自傲掌控兵权,名义上受殿下节制,其实……若不趁机拿下,殿下日后必受其害!”

  李俶深吸了一口气。实际上,他知道李揆说的很有道理,郭子仪这些人名义上受他的节制,但实际上还是皇帝的人,只要皇帝一声令下,郭子仪这些掌权良将必是楚王一系走向巅峰的最大障碍。

  但……这样一来,若是不能扳倒郭子仪这些人,就因此与郭子仪等成为生死仇敌。而皇帝最近的态度也着实有些暧昧,李俶不能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和负面效果。

  李揆这些文臣出各种阴损的点子可以,但在大局观上,却距离李俶甚远。

  权衡利弊,斟酌良久,李俶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目光炯炯地望着李揆等人,断然挥了挥手:“诸位,烦劳你们立即分头行动串联各位大臣,你我一起进宫面圣,弹劾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本王要请奏,亲自挂帅出征相州,不将安庆绪乱贼一党彻底歼灭,本王绝不返回长安半步!”

  李揆等人大喜,立即躬身应诺,纷纷退去各自行动。

  赵王府。

  李系独自一人凝立在花厅中,凝望着悬挂在墙壁上的传承自孔门大儒孔颖达的一幅字:兼济天下。

  孔颖达是孔晟的先人,孔晟是孔颖达这一枝孔门弟子的后羿。就连孔晟都不知道,李系与孔颖达还有些渊源。

  李系的目光越来越光亮。

  相州大败的战报让他陡然间意识到,孔晟的各种神鬼莫测之能超乎了他的想象,联想起孔晟是上清宗师司马承祯的弟子,李系心底暗暗庆幸自己与孔晟结成至交好友,而不是单纯的政治联盟。

  或者,孔晟正是自己与楚王争夺储君之位的一线机会吧。

  李系猛然挥了挥手,大喝道:“来人,备车,本王要亲往大理寺衙门,接长安候回府!”

  长安城中人人奔走相告,人心惶惶不安。还不到打烊的时节,但街面上开门营业的店铺就已经不多了,这在长安城的历史上非常罕见。赵王府的车马公然行走在坊市中,李系命人打出了赵王的仪仗大旗,公然驱车直行,要去接孔晟。

  而在此刻的长安侯府,欢声一片。若不是心怀忌惮,乌显乌解就派人燃放起庆祝的爆竹了。毕竟,这对于长安候府是一件幸事,意味着孔晟安然无恙,但对于朝廷和大唐天下来说,这绝对是举国沉重的时刻,乌显乌解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孔晟招惹祸端。

  早在赵王李系大张旗鼓出府去迎接孔晟的时候,唐根水早就带着十余护军纵马赶去了大理寺衙门。

第三百七十一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1)

  第三百七十一章谁是最后的赢家

  楚王府

  李适忧心忡忡地望向了神色复杂的李俶。

  李俶轻叹一声:“适儿,你是否认为父王的处置有些不妥?”

  李适犹豫了一下,但关键时刻是表现自己见识与众不同的时候,他也不能退缩,就咬了咬牙轻轻道:“父王,儿子以为,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功臣名将在军中威望甚高,不可能因为一场战败而被解职。父王因此上奏弹劾这些人,陛下允准的几率不大,儿子担心会因此得罪军中不少宿将,一旦这些人站在我们的对立面,将来……”

  李俶微微一笑:“很好,继续说下去!”

  李适点了点头继续道:“父王,李揆这些文臣与武将素来不合,而且朝中文臣一直担心武将功高压过文臣风头,文武争斗正酣,他们这是想要利用父王去压武将一头,儿子觉得……儿子觉得父王要小心谨慎一些为好。”

  “嗯,你能看到这一点,也算是有些见识。没错,朝中文臣与武将渐成水火,遇到这种机会,李揆这些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煽风点火撺掇本王拿郭子仪李光弼开刀,当然是居心叵测,本王心知肚明。但是——”

  李俶目光凝重起来:“但是,本王已经没有退路了。若是不将郭子仪这些人推出来当替罪羊,消除陛下和满朝臣民的怒气,本王的威望必会受创。”

  “权衡利弊,本王只有当一回无情无义之人了。当然,本王不会白当小人。适儿,你记住,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朝中无仁义,皇权比冰冷,我们楚王一脉要想活得比其他人逍遥自在、活得更长远,就必须要不择手段!”

  “本王只有最终入主东宫,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唐储君,一切才能尽在掌握。这个目标一日不能实现,就存在一日的风险变数。”

  “至于郭子仪这些人,就算将来与本王作对,本王又有何惧?如今天下将定,文臣治国是主流,本王已经将文臣牢牢控制在了手里,区区几名武将,翻不了天去!”

  李俶冷冷笑着:“李揆这些人要利用本王,但本王又何尝不是在利用他们!更重要的是,本王要让他们充当摇旗呐喊的马前卒,是去试探一下宫里那位的态度和虚实!”

  李俶说的是皇帝李亨,也就是他的父皇。李俶从未用这种态度提及皇帝,如果是当着外人,这“宫里那位”的称谓其实已经构成了大不敬。

  李适陡然一惊,抬头望着自己的父亲。

  李俶神色冷肃,沉声道:“适儿,你可知道你皇祖父为何下诏册封你为奉节郡王,却又不许公开宣告吗?”

  李适嘴角轻轻哆嗦了一下,他摇摇头。这的确是他心头的一个谜团,李亨下诏册封他为奉节郡王,作为楚王长子,这种册封实际上并不离谱,在今上的众多孙子孙女中,李适不是第一个受封的人。可皇帝却严命楚王府不得将李适受封奉节郡王的消息传扬出去。

  这实在是有违常理和祖制。

  李俶冷哼一声:“父皇这是在敲打本王呢。他这是在暗示本王,东宫太子之位还悬而未决,他还没有下最终的决心。”

  李适哦了一声,其实他还是弄不明白,东宫太子之位悬而未决,与他这个皇孙有什么关系,他被册封个奉节郡王,不过是按部就班的皇室规制,并非特别的恩宠,何必搞得这么神神秘秘?

  但李俶却也没有继续解释下去。既然李俶不说,李适也不敢多问,只好不懂装懂。

  “既然他迟迟不能下决心,那么,本王就帮他下吧。”李俶眸光中光彩闪烁,嘴角浮起冷漠的弧度。

  李适心里叹息一声,躬身下去,不敢回应。

  “适儿,你记住,我们已经没有退路!本王若是不能成为储君,今日的所有权势他日必会随风消散,而只要我们楚王府失势,我们父子日后必死无葬身之地。”李俶冷笑着下了台去,拍了拍李适的肩膀:“你为人持重,本王对你寄予的希望很大,希望你不要让本王失望!”

  李适狂喜,躬身更低:“儿子明白,儿子必不敢辜负父王教养栽培之恩!”

  李俶没有明说,但已经流露出要将李适立为世子的念头。一旦李俶成为皇帝,他就是皇太子,贵不可言。

  李俶笑了笑:“还有一件事。本王却是输给了孔晟那小厮,你亲自去大理寺,去知会大理寺卿薛安,传本王口谕,说本王会履行承诺,请长安候静静回府等待吧!”

  李俶扬长而去,只是在出厅之际,他脸上的所有笑容都瞬间敛去,取而代之的是阴森森的杀机!

  这一刻,他对孔晟真正动了杀机!

  这个孔晟,让他感觉太可怕了。他竟然料事如神,他对时局和天下大势的判断丝丝入扣,这样的年轻人假以时日必成大患,若是不能为他所用,就只能坚定不移地铲除掉!

  如果说之前李俶只停留在将孔晟打压或者驱逐出京的层面,如今他就起了杀念。这种妖孽一般的当世奇才,绝对不能再留了!

  若是让孔晟得势,再与赵王李系这些具备夺嫡资格的皇子联手站在一起,后果不堪设想。头一次,孔晟在李俶的心目被列入了重要的防范名单。

  宫中。

  李亨冷森森地望着拜伏在地的鱼朝恩,情状怒不可遏。

  鱼朝恩是他这个皇帝钦点病委派到军中的观军容宣慰使,相当于监视郭子仪诸将的监军。相州惨败,这鱼朝恩逃回京来,连夜进宫向皇帝请罪。

  皇帝这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鱼朝恩和监军制度的存在,其实也是导致相州兵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监军和皇帝眼线的存在,郭子仪等人备受掣肘,都怀着深深的忌惮,唯恐行事不善引起皇帝的猜忌,所以在诸多战略决策上当断不断、进退维谷,没有放手去做,错失了不少有利战机。

  而大战起时,鱼朝恩明里暗里插手军权,也是唐军联军高层军令无法形成一致意见,在集团作战指挥上出现了致命的漏洞。

  李辅国幸灾乐祸地望着台下面色如土拜伏在地不敢起身的鱼朝恩,嘴角噙着一丝冷笑。鱼朝恩是与他争夺宫中大权的最大“政敌”,如今鱼朝恩被牵连进这种事儿中,他焉能不心花怒放?

  这一次,他纵然不死也难逃重罪了。李辅国冷笑着瞥了鱼朝恩一眼,微微闭上了眼睛。他要控制住自己得意的情绪,千万不能让皇帝察觉出来。

  李亨冷漠道:“鱼朝恩,你这蠢货,相州惨败,数万将士尸骨无存,你竟然还有脸进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